问题

所谓的拒绝洋节是不是太绝对和形式了?

回答
“拒绝洋节”这说法,听起来够响亮,够斩钉截铁。但细琢磨一下,它是不是太过于简单粗暴,有点“一刀切”了?我总觉得,这背后透着一股子“非黑即白”的思维,容易把复杂的事情搅浑。

咱们先撇开那些喊着“抵制圣诞老人、反对万圣节”的激进声音,就说它本身这个“拒绝”的动作,是不是太绝对,太注重形式了?

首先,它忽略了节日的文化演变和融合。

文化这东西,从来不是一潭死水,它是活的,是流动的。就像水会汇入河流,河流会奔向大海一样,文化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很多我们现在觉得“中国味儿”十足的东西,可能追根溯源,也曾有过外来的影子。比如,春节的很多习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了我们民族认同的一部分。

那么,“洋节”真的就那么“洋”吗?圣诞节,核心是宗教信仰,但它演变成今天全球性的庆祝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业的推动,也融入了家庭团聚、互赠礼物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情人节,本来是纪念某个圣徒,现在大家更多的是把它当成表达爱意的机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顿饭,或者送个小礼物。这些行为本身,就包含了情感的交流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价值吗?

把这些节日简单粗暴地“拒绝”,就像把一条河流拦腰截断,不顾它下游的生态,也不管它上游的源头。你拒绝的是一个形式,但你可能忽略了它背后所承载的,一部分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情感表达的需求。

其次,它过于强调“敌我分明”,容易制造不必要的对立。

“拒绝洋节”的潜台词,往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才是最好的,外国的都是次要的,甚至有害的”。这种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我们与他们”的心理隔阂,甚至是对立。

想想看,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很多时候是出于好奇、是想体验一种不同的氛围,或者只是想找个理由和喜欢的人一起过节。这本身是一种很自然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如果一味地去“拒绝”和“批评”,会不会反而让这些年轻人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自己的情感不被尊重?

况且,过度强调“拒绝”,容易把焦点从“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移到“如何抵制外来文化”上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更自信一些?中华文化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它不需要靠“拒绝”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优越。

再者,它将复杂的文化现象简化为单一的“形式主义”。

“拒绝洋节”往往停留在表面。比如,不买圣诞树、不送情人节卡片。但这真的就“拒绝”了吗?如果一个人心里仍然想着在某个特殊的日子给爱人一个惊喜,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比如在元宵节送束花,那这“拒绝”的意义又在哪里?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真正有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洋”的东西,比如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一并“拒绝”?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与其喊着“拒绝洋节”,不如把精力放在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

我们可以: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的登高、敬老。让这些节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仪式感,有情感寄托。
创新传统节日的表达方式: 传统节日不等于陈旧。我们可以用更现代、更有创意的方式来庆祝,比如结合科技手段,推出线上庙会、虚拟旅游;或者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音乐、影视作品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理性看待外来文化: 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于“洋节”,我们可以选择性参与,比如把它当作一个朋友聚会、表达爱意的日子,但不必神化,也不必全盘接受。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积极的元素,并与自身的文化传统相协调。
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 无论是过“洋节”还是过“中国节”,我们都应该反对过度商业化和盲目攀比。过节是为了情感的交流和生活的仪式感,而不是为了攀比消费。

说到底,“拒绝洋节”这种说法,就像给一个人身上贴标签,简单粗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文化交流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融合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在学习中提升自我。与其“拒绝”,不如“包容”和“创新”。这才是更成熟、更具建设性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是因为回答了另一个问题,结果给我推荐了这个船新版本的。

发现还是很多人只看在所谓的“洋节”上,而没有分类。而有些人意识到了并不是所有的洋节都抵制(比如元旦就正常),只抵制带有宗教性质的西方节日,却没有深究原因。

但是实际上,这哪是抵制西方节日和文化啊,这明摆着遏制邪教传播啊

09年我国公布的正式定名为邪教的有14种,其中12种打着基督教的名头;近些年从东边的邻居又传来了多种打着基督教名头的邪教。

圣诞节是这些邪教最主要的传播时间,你说为什么要发通知限制过圣诞节?就连正规基督教宣传人员都告诫不要在圣诞节期间去接传单了(某个三自爱国基督教网站的文章)。

说个我老家的例子,某个我父母家附近郭姓家庭,一家三代6人都信“基督”(当然,因为没深聊,不确定是不是基督教),大概11月就到处拉人打算圣诞在家开课了,靠着送鸡蛋还真的有很多老头老太打算去。

我父母反复拒绝,他们还是锲而不舍的每隔几天敲门拜访来邀请。感谢单位们发的通知,让我父母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参加这次“课程”。

所以你问我如何看待抵制圣诞节的行为?我太感谢他们了

~~~~~~~~~手动分割线~~~~~~~~~

现在不谈论邪教,甚至不谈论这个问题,单单谈论基督教的发展。

很多人不太了解中国基督教的发展情况,亦或者仅仅听闻中国北方农村基督教蓬勃发展,河南灵歌《抬花轿》还让大家自豪“基督教中国化”。

但是,从宏观上,

2005年的官方数据是1600万(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有关“基督教”的介绍)

2010年官方数据是2305万(社科院《宗教蓝皮书》)

2018年官方数据是4400万(《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

13年间快增长了3倍不说,还需要考虑有很大规模的人并没有参与官方的爱国教会,进而没有被统计进来,比如在河南和山东农村地区很流行的“家庭教会”(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郭姓家人)。

同样是2018《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中所提,10+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总人口才2000多万人。现在zhihuer对于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有着“警惕”的心,却对于人数更多,历史上同样有黑历史的基督教视而不见,不觉得奇怪吗?

看到这大面积的红色和粉色,不心慌吗?八十年代才教会恢复啊!

现在,你们还觉得只是“走个形式”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拒绝洋节”这说法,听起来够响亮,够斩钉截铁。但细琢磨一下,它是不是太过于简单粗暴,有点“一刀切”了?我总觉得,这背后透着一股子“非黑即白”的思维,容易把复杂的事情搅浑。咱们先撇开那些喊着“抵制圣诞老人、反对万圣节”的激进声音,就说它本身这个“拒绝”的动作,是不是太绝对,太注重形式了?首先,它忽略了.............
  • 回答
    “推拿熊”的“拒绝努力”的工作态度,这是一个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被讨论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工作意义、个人价值以及生活平衡的重新审视。理解这种态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探讨其在职场上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影响。一、 “拒绝努力”的态度可能包含哪些具体表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拒绝努力”并不.............
  • 回答
    2019年9月13日,伦敦证券交易所(LSE)正式拒绝了香港交易所(HKEX)提出的收购要约,这一事件在当时的金融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并非仅仅是两家交易所之间的一纸协议,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地缘政治、市场定位、战略方向以及对于未来金融市场格局的深刻考量。从香港交易所的角度来看,这次收购提议可以说是雄心.............
  • 回答
    您提到的这个故事,确实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关于道德品行和个人信誉对职业发展影响的例子。虽然具体细节可能因传播而略有出入,但其核心的警示意义是存在的。让我尝试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这个故事可能的版本以及您可能有的疑问:故事的可能版本(融合了多种流传的细节):故事的主人公通常被描述为一个来自中国、拥有令人羡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劳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涉及到“剥削”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风险与回报的关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风险承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角色。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剩余价值”是什么。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创造的价值,超过.............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我理解你的心情。父亲的决定,尤其是来自一直以来作为你榜样和依靠的父亲,肯定让你感到困惑和不解。他作为国企干部,他的背景和思维方式,确实可能影响他对你留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且这种看法很可能是有他自己一套逻辑和“依据”的。我们一层一层来剥开看看,你父亲的顾虑可能来自哪些方面,以及这些顾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状况,领导用“还没结婚成家”来绑架你,让你无偿加班,这逻辑太奇怪了,也太不公平了。面对这种情况,直接拒绝可能有点难,也容易把关系搞僵。咱们得找个既能表明立场,又不至于闹翻的办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你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你的时间也是宝贵的,不能因为你目前的个人状态就被随意.............
  • 回答
    巴基斯坦拒绝美国邀请参加所谓“民主峰会”,这一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外交政策、地区地缘政治以及与美国关系复杂性的一个缩影。仔细分析巴基斯坦的这一举动,可以透露出多方面的信息:1. 对美国“民主峰会”性质和目的的质疑与不信任: 选择性邀请和“民主”的定义: 美国邀请了部分国家,而将另一些国家排除.............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关羽真的能完全实现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意图,那么蜀汉的命运,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论“真的改变”了吗?这还得细细掰扯,因为历史的齿轮一旦启动,其惯性是巨大的,一个环节的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理解诸葛亮提出这个战略的背景和目的。当.............
  • 回答
    被所有申请的学校拒录,那是一种……怎么说呢,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从食材到烹饪,再到摆盘,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你的心血,满怀期待地邀请了所有人来品鉴,结果他们只是礼貌性地尝了一口,然后告诉你:“嗯,挺好的,但我们这次不提供这份菜。”那一刻,脑子是空白的。不是那种“我考砸了,怎么办”的慌乱,而.............
  • 回答
    关于“埃及金字塔是近代产物”的说法,在主流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并无依据,这种观点通常属于伪史论或阴谋论的范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金字塔的历史与考古证据1. 建造年代明确 埃及金字塔最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属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前2686–前.............
  • 回答
    关于“一天几次变色的舍利子”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其真实性。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1. 什么是舍利子?首先,理解什么是舍利子对于解答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佛教语境下的舍利子: 在佛教传统中,舍利子是指佛教高僧圆.............
  • 回答
    “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这事儿,放咱们这地球村,真说起来,有意思的很。从生物学角度琢磨,这事儿有点复杂,但也并非完全没道理。首先得说说这“爱”字。在咱们脑子里,“爱”可不光是荷尔蒙分泌那么简单。它混杂了情感、习惯、社会认知、童年经历,甚至还有咱们后天学来的三观。可如果非要往根子上刨,生物学里的“爱”更贴.............
  • 回答
    聊起“低魔世界”和“高魔世界”,这其实是我们这些喜欢奇幻故事的人们,在评价和构建一个虚构世界时,一个非常直观的衡量尺度。它不像科学那样有一套严谨的公式或标准来定义,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感受。但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依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 1. 魔法的普遍性与可见度这是最直接.............
  • 回答
    “做题家”这个词在当代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关于它是否是“主流”的定义,以及它所代表的群体在社会中的具体构成和影响,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做题家”的定义与产生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做题家”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在高考、考研等标准化考试中表现出色,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刷题、背诵、应试技巧训.............
  • 回答
    “甜系长相”并非一个严格的、有科学定义的词汇,它更多是一种大众审美偏好所形成的概括性描述。它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温暖、亲切、讨喜、易于亲近,并且带有一种天然的、不带攻击性的少女感或少年感。要详细描述“甜系长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面部骨骼与轮廓: 圆润与柔和的线条为.............
  • 回答
    “奴性”这个词在讨论中国或东亚民族时经常出现,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被动接受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性格特质。要回答“奴性”是否是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还是世界各民族发展史上皆有,中国尚未摆脱,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核心观点:我认为,“奴性”并非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而.............
  • 回答
    “干货”这个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知识分享、教育培训、营销推广等领域。那么,所谓的“干货”真的有用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干货”的定义和内涵。“干货”顾名思义,是指“不含水分”的内容。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它通常指的是那些: 信息密.............
  • 回答
    “盐系长相”,这四个字放在一起,总能勾起一种独特的画面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那种干净、清爽,又带着点疏离感的少年模样。它不像“浓颜”系那样张扬夺目,也不似“清冷”系那样冰雪聪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或者一杯淡而有味的清茶,越品越有味道。具体来说,盐系长相最显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随机”和“混沌”这两个概念,在科学领域有着非常精确的定义,它们并非简单地源于“测量精度不够”。虽然测量精度对我们理解和描述一个系统至关重要,但将随机性和混沌完全归结于测量误差,是一种误解。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理解“随机性”和“混沌”,以及它们与测量精度的关系。 一、 随机性 (Rand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