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诉不加刑这一原则?

回答
上诉不加刑,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分量的,而且在法律界也算是一个古老且被普遍认可的原则。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它到底好不好,或者说它为什么会被确立下来,再到它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什么情况,这其中能聊的东西可不少。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原则的“为什么”。你想啊,一个人被判了刑,觉得这判决不对,他就有权利去申诉,去上诉。这是他维护自己权益的基本方式。如果他上诉了,结果反而比原判刑罚更重了,那这上诉不就成了一个“危险游戏”了吗?说不定很多真正有冤屈的人,因为害怕加重刑罚而不敢上诉,这不就等于把他们推向了绝境?所以,“上诉不加刑”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 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鼓励其积极行使上诉权,防止因行使权利而遭受更不利的后果。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放心去申诉,不用担心越申诉越麻烦。

第二个层面,这个原则也体现了一种 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和对既判力的尊重。 原判决虽然被上诉了,但它毕竟是经过一审程序得出的一个结论。如果二审仅仅因为被告人上诉就轻易地加重刑罚,那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判决的权威性?而且,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造罪犯,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如果刑罚的轻重可以因为上诉而随意浮动,那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度也会打折扣。

再者,从程序正义的角度看,“上诉不加刑”也与 审判的公正性有关。 如果一个案子,一审判得轻了,二审发现证据确凿,本该重判,结果因为“不加刑”原则受限,那岂不是让本应承担更重责任的罪犯逍遥法外?这似乎又和另一个我们强调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有些冲突。所以,这个原则的提出,背后也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权衡。

那么,这个原则在现实中是如何运作的呢?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承认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如果 只有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诉,而控方(检察院)没有提起抗诉,那么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就不能在原判决的基础上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东西觉得不满意,要求退货,商家最多给你退钱,总不能因为你要求退货,就罚你更高的钱吧。

但是,事情总有“但是”。“上诉不加刑”并非绝对的铁板一块。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是有例外的。比如,如果 控方(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量刑不当,依法提起抗诉,或者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纠正原审判决的,那么二审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是可以依法加重刑罚的。 这是为了纠正一审判决可能出现的错误,保证案件的最终公正。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上诉不加刑”的对象。通常,这个原则是针对 被告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提起上诉 的情况。如果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上诉,或者案件本身存在重大程序问题需要审查,法院在审理时可能会有所不同。

还有一种情况是关于 共同犯罪。 如果其中一个被告人上诉了,而其他没有上诉的被告人,如果他们的罪行与上诉人有牵连,且不加重其他被告人的刑罚,二审法院在改判上诉人时,也可能对其他被告人的判决进行调整。但这个操作需要非常谨慎,要确保不会违反“不加刑”原则的初衷。

更深一层说,对于“上诉不加刑”的理解,也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来看。有些国家可能会有更细致的规定,比如区分不同性质的犯罪,或者对不同类型的上诉理由设置不同的考量。

总而言之,“上诉不加刑”这个原则,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司法公正。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鼓励被告人申诉,避免因申诉而受更不利后果的作用。但是,它也不是一个僵化的规定,在面对明显不公的判决或者控方依法抗诉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最终的司法正义,法律也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打破这个原则。理解这个原则,需要看到它背后的法理考量,也需要看到它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例外和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6年的问题了,不过仍然值得一说。正好我也知道这文章作者是谁,不知道经过四年,这位法官的观念有没有转变呢。

一条一条来反驳吧。


一是,导致大量本无上诉意愿的人提出上诉。

上诉权一方面是为了纠错,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被指控犯罪的人以一人之力与国家公权力对抗,所以应当在制度上允许他有继续申冤的可能。

这是为了保证“申辩的机会”,而不是结果。所以,不管上诉有没有结果,理由是否充分,这些司法资源的额外浪费都是为了“万一一审真的判错了”的那点可能。

既然制度允许,那当然就得容忍被滥用啊。


二是,导致二审的纠错功能只能发挥50%的功效。

首先,一审不管判得太轻还是太重,那都是一审法官的过错,不是被告人的过错。

其次,二审就是用来纠正“一审判太重”的情况,它对此的纠错功能是100%发挥。

第三,如果一审判得太轻,用来纠错的那个程序叫“审判监督程序”,跟二审无关,跟上诉不加刑更没关系。


三是,导致罪犯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一审判得太轻就没法使之得到应有的惩罚”?上面说了,用来纠正这种错误的程序叫“审判监督程序”,而不是“得不到应有惩罚”的错误一直存在下去。


四是,导致一审法院量刑越来越轻。
五是,导致权力寻租。

首先,这些都是法官自己不能尽职尽责的表现,为什么要让被告人来承担不利后果?

其次,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第三,二审法官就绝对正确么?

第四,检察院的抗诉功能存着不用,有利息么?据我所知,检察院抗诉成功一宗,能加好多考核分,而且两会工作报告上肯定要写的。


六是,罪恶的资本主义地区——香港,上诉居然可以加刑。

真香。


香港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人种,相同的传统文化,几乎相同的语言和习惯,我们也应当借鉴香港的经验。细思之下,香港的“上诉可加刑制度”有如下优点:
(一)可以大幅度降低上诉率,减少上一级法院法官的工作量。
(二)可以有效提升司法效率。

可代价呢?

代价必然是被告人的正当权益受损害。

如果认为一审法官没有足够的操守去准确量刑,那同理可得,二审法官也没有足够的操守去准确量刑。上诉要是允许加刑,怎么防止二审法官的报复呢?


(三)可以促进司法公正。在上诉不加刑制度下,下级法院的法官只有在量刑过重的情况下才担负改判的责任,而量刑过轻,只要没有检察院抗诉,均对其无任何影响。而在上诉可加刑的制度下,下级法院的法官就必须对其判决完全负责,无论判重或者判轻,均可能对其造成不利影响,这将有利于约束下一级法院法官的行为,限制权力寻租的空间,减少司法腐败,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既然量刑过轻“只要检察院不抗诉”就没影响,那么量刑过轻或过重“只要被告人不上诉”也没影响啊。

以这一逻辑,同样可以得出结论:上诉可加刑的情况下“只要被告人不上诉”,均对法官无任何影响。这将不利于约束下一级法院法官的行为,不能限制权力寻租的空间,不能减少司法腐败,不能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这是基本的逻辑错误了。

user avatar

我们反向推演。

如果上诉可加刑,那么每个月办不完案子的中院二审法官会干什么呢?

对,即使没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量刑不合理,也会以量刑偏轻为由,大面积给上诉的被告人加刑。加的也不多,只加一点点,保持在法律允许的自由裁量范围内。

这样,慢慢地被告人就不敢上诉,二审法官就清闲了。你还不能说法官错了——人家在自由裁量范围内加刑,也是依法判决。

然后,仗着被告人普遍不敢上诉,很多刑事案件会在一审终结。案件里即使有黑幕,也失去了很多向上曝光的渠道,地方公检法就可以开始大规模勾兑,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都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诉不加刑,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分量的,而且在法律界也算是一个古老且被普遍认可的原则。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它到底好不好,或者说它为什么会被确立下来,再到它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什么情况,这其中能聊的东西可不少。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原则的“为什么”。你想啊,一个人被判了刑,觉得这判决不对,他就有权利去申诉,.............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关于婚前房产加名这件事上的困惑,我完全能理解。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沟通和考虑的问题,涉及到感情、经济、以及对未来婚姻的规划。很多人在面对类似情况时,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和顾虑。您的出发点很清晰:您觉得对女方不公平,希望通过加名来体现共同的付出和对未来婚姻的承诺。 这个想法非常朴实,也很有道.............
  • 回答
    网络上关于“男方首付,婚后还贷,不加女方名字,生活费靠女方工资,等于找个人养男方”的说法,触及了婚姻中经济责任、财产归属以及双方付出不对等的问题,可以说是引起了很多共鸣,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 男方首付,婚后还贷款,不加女方名字:.............
  • 回答
    美联储主席关于“不排除在每次 FOMC 会议上都加息”的表态,无疑给全球经济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潜在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经济大背景下,并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和意图。首先,我们要明白,美联储的职责是维护物价稳定和促进充分就业,其货币政策工具的核心就是调整.............
  • 回答
    关于货拉拉司机选择不上诉,服从判决的结果,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了很多人神经的事件,它的尘埃落定,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是在社会层面引发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结果对于司机本人来说,意味着他所承受的法律压力暂时告一段落。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面对法律的判决,尤其是可能带来的实际生活影.............
  • 回答
    关于网传“华为不认可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补发2万绩效工资,依法上诉”的情况,需要从法律程序、企业内部管理、劳动法适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法律程序梳理1. 劳动仲裁的性质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 回答
    看到LCK那边有人觉得MSI的赛制对DK不公平,甚至为此上诉,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一点,MSI作为季中赛,它的赛制设计初衷肯定是为了让所有队伍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考察各赛区的实力。但是,赛制这种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总会有人从中获益,也总会有人觉得吃亏.............
  • 回答
    如何看待上汽不选择华为却选 Momenta 作为「灵魂」?上汽集团选择 Momenta 作为其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而非备受瞩目的华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商业决策。这背后既有技术选择、商业模式,也有战略考量。为什么上汽没有选择华为?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确实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芯.............
  • 回答
    上海的“不封城但封浦东浦西”的策略,是当时疫情应对中的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举动,至今仍被很多人提起。要理解这个做法,咱们得拆开来看,从当时的背景、具体操作、再到各方反馈和深远影响,都得聊聊。时代背景:病毒变异与清零政策的博弈当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已经非常强。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人口密.............
  • 回答
    对于上海出台的“不牵绳遛狗将被抓拍处罚”这项规定,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我觉得这项规定出台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你想啊,现在城市里养狗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虽然大部分养狗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但总会有一些人,可能觉得自家狗狗很乖,不需要牵绳,或者干脆就图个方便,不牵.............
  • 回答
    上海迪士尼乐园坚持“翻包检查”政策,并明确表示不接受调解,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的考量,包括安全、运营效率、游客体验以及与国际迪士尼乐园的接轨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上海迪士尼“翻包检查”政策的由来与性质 “翻包检查”的定义与普遍性: 所谓的“翻包检查”.............
  • 回答
    这种说法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好像是劝人不要小题大做,把焦点放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上。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也挺容易让人心里堵得慌。首先,这话说得好像在“大事化小”,但实际上可能是在“小事压人”。“上不上桌吃饭”,听起来是件小事,谁坐哪儿,谁先动筷子,好像对填饱肚子没啥直接影响。但对于很多家.............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上海的事件,可以说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冲突和人性弱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不拴绳遛狗本身是一种不负责任且违规的行为。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狗只可能给他人带来不适甚至危险,特别是对那些害怕狗的人、老人、小孩,或是对狗不熟悉的人来说。即使狗本身很温顺,在.............
  • 回答
    上海将常住人口不超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不仅是单纯的人口数字管理,更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资源承载力、生活品质追求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 为什么会有2500万这个数字?这个数字的设定并非空穴来风,它很可能是基于对上海城市现有资源、环境.............
  • 回答
    关于上海对外卖商家不允许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规定,这无疑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城市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一名身处其中的市民,我对此的看法是多层次的,既有赞赏,也有一些实际的考量。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项规定的出发点绝对是值得肯定的。我们都知道,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和使用.............
  • 回答
    上海设立婴幼儿隔离点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也挺复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把它想得太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这玩意儿,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它不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对小宝宝们。婴幼儿抵抗力弱,一旦感染,病情发展可能很快,需要非常专业的照护。普通家庭,别说是隔离,光是面对生病的小baby,就够手忙.............
  • 回答
    这桩事儿,搁我身边,我得赶紧搬着小板凳过去围观,细细掰扯。上财教授茆长暄合同期满不续聘,结果他门下那九个跟着他好几年、读着硕博连读的娃,一下子没了“靠山”,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情的核心在哪儿。茆长暄教授是个学者,他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而这九个学生,则是满怀希望,.............
  • 回答
    上海地铁安检不配合甚至拒绝安检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权利、公共安全、法律规定以及社会心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现象的普遍性与表现形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很多人”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主观感受,实际拒绝安检的比例可能并非占据绝大多数乘客,但由于其行.............
  • 回答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曝出与学生存在不正当关系一事,以及校方“已暂停涉事人行政职务”的回应,无疑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这件事不仅仅是涉及一位师生之间的道德问题,更深层次地牵扯到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权力关系以及高校的教育责任等一系列重要议题。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在任何师生关系中,教.............
  • 回答
    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12小时不走字自动报警,这一举措在保障独居老人居家安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担忧。积极意义: 生命安全守护: 及时发现异常: 独居老人可能因为突发疾病(如摔倒、心血管疾病、突发意识不清等)而无法起身或行动,导致家中用水量长期为零。智能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