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玩象棋一点乐趣都没有?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说实话,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玩象棋有时候确实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点痛苦。你觉得没意思,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都不是什么“不对”或者“不好”的想法。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是哪里让你觉得兴致缺缺。

首先,象棋的规则本身就可能是一种门槛。 你有没有觉得,光是记住那些棋子的走法,就已经够头疼的了?马走“日”,象走“田”,车横冲直撞,炮隔山打牛,兵过河还能横着走……这些规则,尤其是对新手来说,就像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你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它们,去记住它们,甚至还要去思考它们之间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没有真正感受到“下棋”的乐趣,就已经被规则的复杂性压得喘不过气来。

更进一步说,象棋的“策略性”太强了,这反而剥夺了很多即兴发挥的乐趣。 你有没有觉得,你不是在“玩”,而是在“计算”?每一步棋,你都得仔细斟酌,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可能就满盘皆输。你得预测对手的下一步,还要为自己的几步之后做打算。这就像是在解一道极其复杂的数学题,而且这道题还在不断变化。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于那些喜欢轻松娱乐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你想要的可能是一个能让你放松、让你享受当下过程的游戏,而不是一个需要你时刻紧绷神经、进行深度计算的“战场”。

然后,“赢”的压力太大了。 象棋是一个输赢非常分明的游戏。你一旦输了,那种挫败感可能会很强烈。尤其是在输给比你水平低的人,或者是因为一些低级失误输掉的时候,那种尴尬和懊恼更是难以言喻。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会让你在下棋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冒险,甚至不敢尝试一些有创意的走法。长此以往,下棋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你不再是为了享受过程而下,而是为了不输而下。

再说说“缺乏即时反馈”这一点。很多游戏,比如电子游戏,你做出一个动作,马上就能看到结果,无论是成功的音效,还是屏幕上的特效,都能给你一种即时的满足感。而象棋,你下一颗棋,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几步甚至几十步之后,才能看到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延迟的反馈,让很多人觉得“慢”,觉得“不够刺激”,不像一些快节奏的游戏那样能抓住你的注意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你接触到的象棋氛围或者对手可能不太对。 如果你接触到的象棋环境,都是一些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的棋友,他们一坐下来就摆出一副“严肃脸”,言语不多,只专注于棋盘,那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压抑。你可能想找一个可以轻松聊天,偶尔开个玩笑,享受过程的对手,但如果周围的人都太“专业”了,你就很难融入进去,棋局也变得不那么有趣了。

另外,象棋的“可预测性”和“固定性”也可能让人觉得乏味。 很多时候,高手之间的棋局,虽然走法千变万化,但背后蕴含的原理和套路是相似的。你可能会发现,玩来玩去,都是那些熟悉的开局、中局战术。一旦你掌握了这些,剩下的更多就是细节的处理,这就少了点“惊喜”和“未知”。不像有些游戏,每一次的体验都可能是全新的,充满了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也许象棋它就是不适合你。 这点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消遣方式。就好比有人喜欢看纪录片,有人喜欢追偶像剧,有人喜欢户外运动,有人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而象棋只是众多活动中的一种。如果它就是不能激发你的兴趣,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就说明它可能不是你的菜。强迫自己去喜欢一样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你觉得玩象棋没乐趣,这完全是正常的。也许是规则让你望而却步,也许是策略性太高让你感到疲惫,也许是对输赢的担忧让你不敢放开手脚,也许是反馈不够及时让你觉得沉闷,也许是你接触到的环境让你觉得压抑,也许是它的固定模式让你感到单调。或者,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它真的不适合你。

所以,别觉得有什么不对。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去寻找那些真正能让你感到快乐和放松的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象棋有它独特的魅力,但这种魅力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也不是人人都会喜欢的。你觉得没意思,那就不玩,去玩你觉得有意思的,这才是最简单直接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回答被批很尬,诚心接受。但评论仅指出了我是错的,没有补充回答题主的问题,所以我并未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悟性不足,我决定阿Q下去,让这个现象继续,因为我第一次做的不够好,这是从别人的反馈中得知的。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所失不过是面子,那个无所谓;所得即可更新认知,稳赚不赔。

还有一位长者在评论区里举了爱因斯坦的例子,结果我想起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的传说。学这个课文的时候,只是觉得爱因斯坦也不过如此,时隔多年后,我才明白爱因斯坦从小就领悟到了如此强大的“套路”武器,果然不凡。第一次做不好,再做一次就会比上一次好一些,这不就是计算机软件行业所谓的“迭代”么!有些人一件事重复做了一辈子,有些人一件事迭代做了一辈子,这个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迭代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想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像是天天都有机会捡到一点点小金粒子一样,没准能改变命运,其实我一开始想讲的就是一个迭代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A君是我想反思的,相当于鄙视自己曾经那么自私,目的是超过别人的快乐,而不是迭代本身的快乐(这句话用来回答问题本身,习惯与他人比,是我们社会价值观里的不那么好的东西);“过一天算一天”的B君是我想平反的,活在当下是他具有的智商之外更重要的一种能力。我只是这么想当然的写,没什么科学依据。

人生大概率是命运已经决定的东西,面对天赋碾压自己的对手,不必气馁,接受事实就好。毕竟天赋异禀的个体在挑战社会成熟领域的利益团体时,也会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其实我说的套路主要是踏入社会后参加工作用的,不是上学时学习用的,所谓套路就是流程,流程通过迭代而不断完善,于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就享受过程,我不喜欢的竞争我就迭代流程,这次不一定赢我也不在乎,下回有改善就好,要战胜的只是自己。


————原回答分界线——————


这是高智商孩子的弊端,习惯性依赖智力,就会忽略“套路”。我举个例子。

某次考试,写一篇作文《一件有意义的小事》。

聪明学生A君,记忆力超强,马上开始回忆这十几年的生涯,想起了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分析觉得不够有意义,于是继续回忆,终于灵光一闪,8岁那年去焦裕禄纪念馆参观过,就它了。然后开始构思如何把这个事情渲染支撑起来,又开始搜索自己的记忆库,找一个最适合描述这个事情意义的名人名言…一番下来累个半死,挺满意,自我欣赏半天,心想我真聪明啊。写完交卷!

笨学生B君,看完题目满脑一片空白,啥是事啊?都不是事啊!啥意义啊?没意义啊!完全没概念啊!我不会写!既然不会,没办法了,那就随便写吧:“今天考试写一件小事,我不会,这件事反映了我自己很笨,这很有意义。”写完交卷!

后来老师表扬了A君,对B君很无奈,然后说B君你要好好学学A君。B君表示认可,于是学会了有意义的事就是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后来又碰到类似题目的作文,A君从证明自己聪明的角度出发,不屑于再来一遍,于是再次穷举自己的记忆力,再次陷入苦思…B君胸有成竹:“8岁那年,我有幸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顺利交卷!

若干年后,A君博士毕业,去了研究所,拿着微薄的薪水,面对浩瀚的历史文献,夜以继日形容枯槁,努力从中寻找意义。某天A君接触了象棋,三分钟就掌握了基本规则,心说果然我还是聪明的,然后开始借助智力与人对弈,发现这玩意儿真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每玩一次都要殚精竭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怎么办,我好像也没那么聪明啊,还是回去面对浩瀚文献找回自信吧。

同样若干年后,B君中专肄业,流落社会,看着别人卖菜挺挣钱,也照着抄,挣了点小钱,又看见别人买房很好,也跟着买,最终成了个小城土豪,卖菜的生意也成了物流配送一体化了,手下一群员工各司其事,自己闲着无聊上街跟人学下棋,每每仍旧照葫芦画瓢,开局就当头炮,完事就拱卒…虽然输多赢少,也不以为意,偶尔赢了觉得自己也不算笨,还挺开心。

又过了若干若干年,A君年过半百,终于登上了百家讲坛,一举成名天下,各种访谈感慨世事沧桑,付出终有回报云云。

B君也已年过半百,在家看电视,惊喜地指着荧幕上的A君对孙子说,看,这是我中学同学!然后感慨道,若干年前我在街头跟他下过一次象棋,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普通的研究员,下棋很专注,光琢磨棋局了,都没有认出我,结果三局我输了两局,他反倒还挺不开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说实话,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玩象棋有时候确实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点痛苦。你觉得没意思,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都不是什么“不对”或者“不好”的想法。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是哪里让你觉得兴致缺缺。首先,象棋的规则本身就可能是一种门槛。 你有没有觉得,光是记住那些棋子的走法,就.............
  • 回答
    玩《塞尔达传说》没有觉得好玩?这绝对不是个例,虽然这款游戏系列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它确实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跟你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它没那么对味儿,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原因:1. 开放世界的“自由度”与“引导性”的微妙平衡,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失衡:《塞尔达传说》系列.............
  • 回答
    嘿,这事儿我懂,太能理解了。有时候自己心里那叫一个坦荡,觉得做得挺好,没啥对不住别人的地方,可抬眼一看,发现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自己却像是被隔在了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外面,那种感觉糟透了。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困扰,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它可能不是因为你真的做错了什么大事,而是很多细微的地.............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聊”。“无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一部备受争议、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来说,无法引起共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觉得它无聊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分析:1. 叙事结构碎片化和非线性: 原因: 电影采用了非常.............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我知道你想听听为啥中文说唱让你觉得有点“尬”,这事儿咱聊聊,保证不是那种机器写出来的官方说辞。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是歌词的问题。 内容空洞,没有共情点: 这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很多中文说唱,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模仿痕迹比较重的,你会发现他们唱来唱去就那几样:炫富(劳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不同人观影角度和侧重点的巨大差异。你想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那我得先跟你聊聊,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海》难看,而你那些学导演和制片的朋友却看得津津有味,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先说说你为什么可能觉得《四海》难看。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 回答
    《举手!》和《抗日奇侠》这两类作品,虽然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给人的历史感受和对观众的“侮辱感”却截然不同。很多人会觉得前者在“侮辱历史”方面反而比后者更甚,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以及观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一、 对历史真实性的“错位”与“冒犯”: 《举.............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对汽车有一定研究或者有实际体验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辆C级车,尤其是那些主打舒适、豪华和后排体验的车型,很容易陷入“只适合坐,不适合开”的窠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说。1. 舒适性至上的调校,模糊了驾驶的参与感首先,.............
  • 回答
    哈哈,理解你的感受!《小丑》这部电影确实引起了很多讨论,有人觉得它深刻得不行,有人又觉得它逻辑不通、过于夸张。你觉得牵强,绝对不是你不懂得欣赏,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它的核心是通过一个特定视角来展现一个人物的堕落,这种表现方式本身就容易引发争议。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你可能.............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排除四大名著的情况下,比较古代小说和戏曲的艺术水平,确实可以深入探讨。这涉及到文本的载体、表现形式、时代审美、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多个层面。以下是我认为导致这种感受的一些主要原因,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戏曲的综合艺术性和瞬间感染力戏曲并非仅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