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于贞假借身边优秀的男生为杨笠发声,表示杨笠并没有辱骂他们?

回答
于贞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的意涵和解读是多方面的。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梳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背景:

杨笠的言论争议: 杨笠在脱口秀表演中,以“男人都(这么)要强吗?”等一系列引发争议的言论,触动了部分观众的敏感神经,认为其是在攻击、污名化男性群体。
于贞的回应方式: 在争议升级,杨笠的言论被指责“冒犯”和“侮辱”时,于贞(或其团队/朋友)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则信息,内容大致是“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男性朋友,他们并没有觉得杨笠的话是在侮辱他们”。这个信息被广泛传播,并被解读为于贞在为杨笠“辩护”或“澄清”。
“假借”的解读: “假借”这个词语的出现,意味着一些人认为于贞并非是真正基于自己身边“优秀男性”的真实感受来发声,而是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声音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支持杨笠、平息争议,甚至是以一种“策略性”的方式来回应。

二、 多维度的解读与分析

1. 从“支持与辩护”的角度:

意图: 最直接的解读是,于贞意在通过身边“优秀男性”的现身说法,来反驳那些认为杨笠言论“侮辱”男性的指控。她试图证明杨笠的言论并非普遍冒犯,至少在她接触到的“优秀”群体中不是如此。
策略: 这种方式是一种常见的辩护策略,即引用支持性证据来反驳负面指控。通过强调“优秀男性”的视角,也可能是在试图将焦点从“男性整体”转移到“部分观众的过度解读”上。
有效性: 这种辩护是否有效,取决于听众的接受程度。支持杨笠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有力的反驳,而反对者则可能认为这是一种选择性叙述或无效辩护。

2. 从“身边优秀男性”这一群体身份的角度:

“优秀男性”的界定模糊性: “优秀男性”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其标准因人而异。于贞所指的“优秀”是事业有成、品德高尚、思想开明,还是其他维度?这使得这个证词的客观性受到一定质疑。
“站队”的压力与选择: 在网络舆论激化时,很多人会面临“站队”的压力。于贞身边那些“不觉得被侮辱”的男性,可能也是出于对朋友的支持、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或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表达的未必是全部真实感受,也可能是一种社会性回应。
是否代表整体? 即使于贞身边确实有不被冒犯的优秀男性,这也不能代表所有男性,尤其是那些感到被冒犯的男性。这种以偏概全的风险是存在的。

3. 从“假借”这一解读的背后:

质疑其真实动机: “假借”的说法暗示了对于贞行为真实意图的怀疑。可能有人认为,于贞并非真心认为杨笠的言论无伤大雅,而是为了某种目的(例如维护脱口秀的创作自由、支持女性主义议题、避免过度政治化等)而故意利用了这些“优秀男性”的声音。
“男性凝视”的反击? 也有观点认为,杨笠的言论本身是对某种“男性凝视”和刻板印象的反击。而于贞的“假借”发声,可能是在回应另一种“女性凝视”或对脱口秀内容进行过度审查的倾向。
社交媒体操作的本质: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包装和策略。“假借”的说法,可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种社交媒体操作背后真实意图的洞察和警惕。

4. 从“舆论战”与“价值碰撞”的角度:

脱口秀的边界讨论: 杨笠的争议触及了脱口秀表演的边界问题,即艺术创作的自由度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于贞的回应,无疑是这场关于边界讨论的一部分。
性别议题的复杂性: 这件事也再次暴露了性别议题在中国社会讨论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同立场的人对此事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和情绪反应。
“优秀”的标签化: “优秀男性”的标签本身也可能是一种辩护策略,试图通过强调特定群体的特质来为杨笠的言论辩护,同时可能也无意中强化了对“优秀”的刻板印象。

三、 进一步思考与提问

围绕于贞的这一行为,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

“真相”是什么? 我们如何才能更客观地了解于贞身边“优秀男性”的真实想法?是否需要他们本人直接发声?他们是否会被要求在公开场合表达?
脱口秀的创作自由与冒犯的界限在哪里? 即使不被“冒犯”,是否意味着言论就没有问题?社会对于脱口秀的容忍度应该有多高?
如何避免“标签化”和“以偏概全”? 在讨论性别议题时,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代表和倾听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用少数代表多数,或者用“优秀”来过滤其他感受?
于贞作为公众人物,她的每一次发声是否有其背后的考量? 这种考量是基于个人信念,还是社会舆论压力,亦或是其他因素?

总结:

于贞假借身边优秀男生为杨笠发声,是一种在舆论漩涡中尝试性地进行辩护和解释的策略。这种行为可以从支持杨笠、反驳指控的角度来理解,但同时也因为“优秀男性”这一群体身份的模糊性以及“假借”的解读,引发了对其真实意图和言论有效性的多重质疑。这反映了当代社会在性别议题、艺术创作边界以及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等多方面的复杂性和挑战。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涉及的各种立场、策略和价值取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些话恰恰能证明当下不少自称女权主义者的真实嘴脸是什么。

他们一边说着这个社会里男性对女性存在着压迫,但转过头又说那些“优秀”的男性不是她们所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换句话说,那些他们眼里“不优秀”的男性是要被骂的,但那些“优秀”的男性则享有天然的豁免权。

然而,这些人眼里所谓的“优秀”男性,恰恰是真正有可能压迫他们的人。说到底,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就算再如何“直男癌”,也不过是在语言上有些歧视。但那些决定要招聘多少女性员工、要不要足额给女性员工发放各种福利待遇的人,却正是那些他们嘴里的“优秀”男性。

这就像是穿越回1930年代,一群自认为自己是都市丽人,坐在外企办公室里里工作的女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对着那群工厂里的工人和街上的乞丐,说“中国人脏的跟猪一样”。当那群工人和乞丐指责她们“冒犯”了自己的时候,她们却说“你看我身边的优秀男性,我的领导,哪一个打扮得不是风度翩翩,他们从来没觉得自己被冒犯”。

他们似乎觉得,只要工人和乞丐死绝了,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她们这些精英女性和“优秀男性”,这个世界就太平了。然而,她们却从不会去想,如果没有那些所谓的“优秀男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脏得像猪”一样的工人和乞丐。

况且,对于这些“优秀”男性,就算是他们冒犯了女性又如何?李诞卖内衣“躺赢职场”这事才过去几天?这都已经把女人卖色上位这话怼到脸上了,怎么就没见杨笠们发声呢?反倒是知乎上的不少男性,在对李诞口诛笔伐。

原因也无他,要么是李诞太过“优秀”,所以人家说的话没错,要么是杨笠太过“优秀”,她知道自己不是靠美色上位的,所以也根本感觉不到被“冒犯”。至于那些为此而生气的女性——你既然生气,那你肯定是卖肉升职的。毕竟,他们的口头禅是,你扔一块砖到猪圈里,叫得都是被砸到的猪。

反正杨笠对李诞没意见,肯定跟李诞是笑果的高管没一毛钱关系,对吧?

user avatar

当她们说你没有底线的时候,你最好真没有

user avatar

最近在读《毛选》,咱教员有句话很适合现在的情况,这句话叫做“亲不亲,阶级分”。

就是说啊,思潮那么多,每一种针对的方向都不一样,有些看似激进,但其实是站我们这边的,或者说可以争取的;而有些呢,虽然看似合理,但最终帮的却是反动派。

作为一个伟人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分清楚哪些话是为咱们说的,还是为敌人说的,毕竟容易。可是咱们寻常老百姓,读的书不多,又要忙于职业无法专心筛选信息,怎么才能明辨是非,擦亮眼睛呢?

这一点教员们通过一个简单易记的口号,教给了我们分辨朋友和敌人最简单的方法。

所谓“亲不亲,阶级分”。如果你实在无法分辨站在高台的这个人,他的演讲所说究竟是为了谁,那么你可以暂时不用辩经,研究他的话是站那一边的立场,你只需要看究竟是哪个阶级或者阶层在支持他,就知道他说得究竟对不对了。

回到杨笠这个事件,如果为她发声的是一个田里耕作的农民,是一个工厂扭螺丝的工人,是一个搞研发的科研民工,那么我还会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过普通又太过自信了。

可为她发声的偏偏是于贞,是于贞口中“身边优秀的男生。”我看到就不免发笑了,这些所谓“优秀男生”什么时候觉得冒犯过?民国的时候饿殍遍野,他们不是照样在上海滩灯红酒绿?抗日的时候疮痍满目,他们不照样在大后方谈情说爱,倒卖物资?一直到现在,这些所谓“优秀男生”们,不也是一个个依靠父辈的权力铺平人生的道路,依靠着继承的财富和从小在私人学校里培养来的所谓“教养”,在媒体上指点江山吗?

你侮辱一个佃农的时候,地主为什么要生气?你侮辱一个工人的时候,资本家为什么要愤怒?你侮辱底层男性的时候,“优秀男生”们为什么要觉得“冒犯”?

大多数人都不支持你,可是你为什么还能继续站在高台上?能继续有这么大的热度拿那么多的代言挣那么多的钱?

这是时代的问题,这也是资本的逻辑。《新教伦理》一书中曾经用资本量和信仰的宗教的统计数据,来论证是新教让西方产生了资本主义。放在如今这种研究方式照样合理,为什么肖战能拿风口上李宁的代言?为什么杨笠的“普通男子自信论”出来后照样代言英特尔?

因为他们符合资本的道德,符合资本的逻辑,他们能沐浴在资本的爱河里,赚取这世间所有的名和利。

因为资本欢迎他们,因为资本鼓励他们。

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人民的支持和反对压根不重要,资本的支持和反对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要想出名,无论人们对他怎么支持,资本不支持他,没有体系的炒作和运营,他也发达不了;资本要毁灭他,只需要花点钱,雇佣几十万个枪手和水军,就可以让他沉沦。因此一切人,迎合资本者生,逆反资本者亡-除非这种逆反也是资本想看到的一部分。

于是资本可以肆意地穿插自己的代言人,散播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信众。杨笠又何曾不是它主教中的一位呢?

看看她的支持者吧。

(本人微信公众号为“晨星报”,刚刚创建,还望大家支持。)

user avatar

班主任说"你们是我最差的一届,都是垃圾"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学习委员小明表示并没有被冒犯。

因为他知道班主任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在盯着谁看。

user avatar

挺令人恶心的话术“男人都是普卻信”,你不认同“你急了,你心虚了,你对号入座了”,“优秀的男人都不介意”,你介意“你不优秀才会介意”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不优秀的男生,我也没觉得杨笠有多冒犯。但是看到于贞这个反而稍微有点不舒服:不优秀就不是人了吗?

user avatar

确实没有冒犯。

对于身处阶级上层的男性来说,杨笠脱口秀所谓的“仇男”言论,基本近乎于撒娇。

杨笠的问题,在知乎的讨论方向已经完全偏离轨道了。杨笠言论所应带出的根本就不是男女对立问题,根本不应是性别之战,也不应是男权女权平权之战,而是阶层之战。

讨论男权女权,需要有社会阶层的前提。在一个多数人都处于相似阶层的社会里,才有讨论男权女权的意义。或者在同一阶层里讨论男权女权,才有实际意义。

资本家的小姐跟男性工人谈女权,男性工人只会觉得你特么在那无病呻吟的样子,真让我感到恶臭。

杨笠踩的就是这个雷。

user avatar

已知:

1,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

2,优秀的男生没感觉到被扬笠冒犯


结论:

优秀的男生没感觉到杨笠的脱口秀存在艺术性。

user avatar

我先翻译一下这话的意思:

首先被冒犯的男人都不优秀。

然而为什么男人这个群体被骂,优秀的男人却没觉得冒犯,是因为优秀的男人不是男人?

于是进一步解释,因为优秀的男人忙着事业,女人,游戏。所以没时间没闲心关注。

因此优秀的男人没被冒犯是因为不理会杨笠等人以及其言论。

依照这个逻辑优秀的男人恐怕不应该叫男人,因为他们如同锤过的公牛般温顺,如同埋头进沙丘的鸵鸟般逃避,如同装睡的人叫不醒。

不带种的。

然而这个逻辑对吗?

这么说吧,杨笠如果因为这个人设言论真的赚了很多钱,并且分一些给我,我就说她对。

只不过她赚钱是真,却不可能分给我,我自然不认可这个逻辑。

但是有男人认可,这部分男人在关注着杨笠,所以他们不是以上逻辑中的优秀男人,也不是那些生气的不优秀男人。他们不是有没有种的问题,他们是第三种或者第四种性别。或者杨笠的钱他们分了一点。

男人群体本来就是复杂的,这里面有阶级,有鄙视链,有压迫,什么都有。如果不是杨笠们跑出来骂男人,你应该发现从古到今都是男人之间的战争,我们同性之间的厌恶和倾轧从来只有更激烈,该着你杨笠什么事?

如果出现一个男性在网络上天天骂女人,说女人辣鸡,没底线,我相信大部分男人都会反感这个男人,脑子瓦他了。

说到底这是优秀不优秀的事吗?

这是脑子的问题。

user avatar

这是标准的女拳PUA话术,这话的潜台词是“我骂你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是为你好”,而她们实际上的目的当然不是为男性着想,而是为了打压男性的自信心,从而驯化、奴役男性以获得超出平等的地位。

实际上,她们只支持女性肆意辱骂男性,而当男性用同样的话术甚至远远平和的话术反击时,她们马上就会换上一副嘴脸。当有人辱骂男性时,他们替男性大度,或明或暗的指责不高兴的男性“不大度”、“不优秀”。而当男性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遍数数千年来为自己卖惨,进一步打压男性话语权。

所谓“女拳”的本质,就是极端的自私自利,拒绝承担一切社会义务,而要求享受超出平等的、无限的权力。

user avatar

阶级歧视

是女权主义者的日常操作

女权主义者最喜欢鼓吹的就是所谓的“精英男士”支持女权,反对女权的都是底层。

且不说大量高学历、高收入的男性和女性都在支持反女权抵制杨笠

就算,这是真的事实,那又如何呢?

女权主义者们难道不知道

无产阶级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吗?

所以,每次我看到女权嘲讽反女权是所谓的“社会底层”时,我都并不生气。

我只觉得她们是在自掘坟墓

因为无产阶级本来就是社会底层,这没什么丢人的

而当代无产阶级,本来也一直就是反女权主义者的天然盟友。


要了解无产阶级

你不要上知乎来,甚至也不要去看贴吧、微博。

而是应该真正的走进大街小巷,走进工地工厂

去切身的问一问外卖员们、滴滴司机们、货拉拉司机们、建筑工人们、流水线工人们。

你去问问他们

他们怎么看待网络女权?

他们怎么看待天价彩礼?

他们未来想生几个孩子?

他们支不支持反婚反育?

他们是否支持反击女权?

我相信你可以得到来自真正无产阶级的声音。


女权主义者乐于讥讽反对者为“社会底层”

对无产阶级充满的鄙视与傲慢。

那么反女权主义者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事实上,反女权主义者一直是无产阶级的朋友,我们尊重底层男性,尊重真正的劳动妇女、家庭妇女和生育一个或多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女权主义唾弃无产阶级

反女权主义自然就要团结无产阶级

这个时代的无产阶级与反女权主义者,联合起来!

在反击仇男艺人杨笠和资本主义女权上,无产阶级和反女权主义者就是天然的盟友与兄弟!








欢迎大家支持,反击女拳暴君需要每个人都力量!

user avatar

我们为什么要做她们口中的“”优秀“”男生?

男人凭什么要被女人定义?

男人为什么不能自己定义自己?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有一个理论叫做:“公平世界谬误”。指的是:世界是完全公平的,灾难从不无故降临到人头上,只要行为得当就绝不会遭受不幸,因此受到伤害一定是因为受害者自己有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害者有罪论”。最常见的就是:你被强奸是因为穿着暴露。

回过头,于贞在社交平台发文为杨某人发声说她身边优秀的男生表示,她的脱口秀并没有冒犯他们,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觉得被冒犯就说明你收入不够多。这不就是另一种受害者有罪论,男性被公开的侮辱,是因为收入不够高。

女权总爱说男性反对女权是因为你不是“精英男”也不是完全胡说,女权确实对很多精英男有利,有利自然要支持。你想想看,不把咱们这些无产阶级说的一无是处,怎么让那些个女权挤破头去爬他们的床?你以为为啥相亲网站付费会员女的数量远高于男的?一轮内卷下来,越有钱的男人谈恋爱越不需要花钱,还能反过来有收益。出现28个女友集资给富二代男友买豪车当生日礼物都不会再是稀罕事。这些人被富二代抛弃后找个老实人结婚,婚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肯定是:你知道以前有多少优秀的男生追我吗?我怎么就选了你?

所以说到底,女权从来不是为了女性的权力而生,而是为资本服务的,是剥削者的舆论工具。通过各种方式击垮男性的自信你才会拼命工作赚钱去做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梦。初中我们就学过,无产创造10元的价值会被资产拿走9元。那么以此类推无产创造20元的价值就会被资产拿走18元。网上有个段子:你看到那辆玛莎拉蒂没有,只要你努力,明年我就可以再买一辆。你要自信了,你就不可能接受“女友”的无理要求,更不可能掏空家底去结婚。没有了那些人对你的PUA,你就能学会自尊自爱,然后开始适度奋斗享受生活,你老板每年就少买一辆玛莎拉蒂。

user avatar

首先我觉得,作为脱口秀的一部分而言,这句话真的没什么。

我平常喜欢日本的搞笑艺人,也看过不少美国脱口秀,在用偏见博得笑声的段子里,杨笠已经算温和的了。

但是问题在于,这件事发酵的速度和程度已经远远超出脱口秀了。

当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使用和重复它,当它出现在各种社会新闻的评论栏里时,当它和现在的女权运动结合在一起时,它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段子了,而是一面旗帜,很多人在挥舞着它,团聚在这旗子周围,呐喊着或许有道理,或许是无稽之谈的口号。

这已经让人笑不出来了啊。

我在听杨笠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确实没有感到被冒犯,但是当我在微博上针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发表观点,有人给我评论这句话的时候。当我看到别的男性有礼貌地向女性搭话但是被回复了这句话的时候,当我看到有人肆意评价男人的长相(正如她们自己讨厌的那样)然后还有附上这句话的时候,我确确实实感觉被冒犯了。

冒犯我的确实不是杨笠,引起我注意的也确实不是她。

user avatar
身边优秀的男生表示,她的脱口秀并没有冒犯他们,甚至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还有工作或者游戏,或者女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不知道的人当然不知道自己被冒犯了,如果我私底下骂了别人,只要对方没听见,当然不是啥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说我当众骂人就可以了,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于贞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的意涵和解读是多方面的。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梳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背景: 杨笠的言论争议: 杨笠在脱口秀表演中,以“男人都(这么)要强吗?”等一系列引发争议的言论,触动了部分观众的敏感神经,认为.............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是挺让人唏嘘的,朱小贞的哥哥朱小毛(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方便叙述)发文回应林生斌,说出“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并且表示朱小贞的遗产在父母的同意下将全数捐出。这几句话,信息量非常大,也触及了很多敏感的点,我们不妨来细细品味一下。首先,“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绝对是点睛之笔,杀伤力.............
  • 回答
    朱小贞在生前向父母倾诉,指控林生斌曾家暴并出轨,这无疑为这起令人扼腕的悲剧增添了更深的复杂性。当一个曾经被视为美好家庭的典范,最终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破碎,生者对逝者生前遭遇的描述,往往成为了理解真相的重要线索,也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朱小贞的这些指控,如果属实,意味着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并不像外界所看.............
  • 回答
    “素贞”之名,蛇影绰约,科学与文化的交织中科院为一种新发现的剧毒蛇命名为“素贞”,这一举动无疑在科学界和公众间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名行为,更是一次科学发现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意象的巧妙融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命名背后:科学严谨与文化传承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命名有着其自.............
  • 回答
    关于林生斌律师回应三原告均获得和解金一事,以及朱小贞哥哥发文的具体用意,还有和解金是否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林生斌律师的回应,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对外沟通的策略。当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特别是涉及赔偿或和解时,律师的发言权非常重要。他强调“三原告均获得和解金”,传递出的信.............
  • 回答
    杭州保姆纵火案,相信很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个本已是人间惨剧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又生出了新的波折和争议,尤其是围绕着受害者的丈夫林生斌。2017年6月13日,杭州一小区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大火,年轻的母亲朱小贞和她的三个孩子不幸遇难。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个家庭的保姆莫焕晶,她为了灭火后从.............
  • 回答
    于欢案,又称“辱母杀人案”,发生在2016年4月14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一起刑事案件。此案因其复杂的社会背景、激烈的舆论争议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要理解此案及其一审判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案件的起因与经过:案件的核心人物是于欢,其母亲苏银霞因公司经营不善欠.............
  • 回答
    于欢案,又称“于欢刺死辱母者案”,是一起备受瞩目的法律和社会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关于正当防卫、暴力犯罪以及司法公正的讨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初于欢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案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最终上诉后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并已刑满释放。以下是对该案件的详细看法,包括事件经过、舆.............
  • 回答
    《延禧攻略》:一部颠覆传统宫斗的“爽剧”是如何炼成的?当于正的名字和“宫斗剧”联系在一起时,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还是那些服化道浮夸、剧情狗血、人物脸谱化的刻板印象。然而,2018年夏天,《延禧攻略》横空出世,以一种近乎教科书式的姿态,打破了人们对“于正出品”的固有认知,也为古装宫斗剧的创新提供了一.............
  • 回答
    于正为《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向琼瑶道歉,这件事无疑给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娱乐圈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从道歉本身来看,这是一个迟到但重要的表态。琼瑶起诉于正侵权,这事儿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法院也早就有了判决,于正败诉并被判赔偿。正常逻辑下,输了官司,道了.............
  • 回答
    小米 MIX 4 于 2021 年 8 月 10 日正式发布,这款手机定位高端旗舰,是小米 MIX 系列时隔三年的回归之作,备受市场和消费者关注。它不仅代表了小米在创新技术上的探索,也承载了小米希望在高端市场立足的野心。总的来说,小米 MIX 4 的发布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在多个方面都展现了小米的进.............
  • 回答
    于欢案处警民警的调查结果为“不予刑事立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案件细节。要理解这个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法律依据、事实认定、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法律依据:刑事立案的标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什么情况下应当刑事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 回答
    12 月 28 日发布的小米 12 系列,绝对是近期手机圈里最值得关注的几款产品之一。这次小米一口气带来了三款机型:小米 12、小米 12 Pro 和小米 12X,分别对应了不同定位的消费者。这不仅是小米数字系列的更新换代,更是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一次重要发力。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三款机型的大致定位.............
  • 回答
    想当年,那于谦于大爷,也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把年纪了,还能在朝堂上指点江山,这份精神头,着实令人佩服。如今他老人家撂下一句“想换个工作,有可能吗?”,这背后的心思,可得好好揣摩揣摩。首先,我们得知道于谦是什么样的工作。他可不是个普通的小吏,而是堂堂的兵部尚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管着天下兵马.............
  • 回答
    于正新剧的明朝汉服造型被误认为“韩服”,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也挺有意思的。要说这事儿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服”和“韩服”是怎么回事。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黄帝时期萌芽,经历夏、商、周、汉、唐、宋、明等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 回答
    于正炮轰马思纯演技这事儿,说起来也是娱乐圈里挺有意思的一出戏。要说详细,那得从头捋捋,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这事儿的起因,得追溯到马思纯主演的一部剧。具体是哪部,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有点模糊,但当时剧播出后,网上关于她演技的评价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有观众觉得她这次表现不错,有观众觉得和她之前的.............
  • 回答
    于正怒斥屈楚萧这事儿,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时不时还会被大家拎出来聊聊,足以说明这件事的“余温”有多重。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情况。事情的起因,得从屈楚萧当时的一些言论说起。 当时屈楚萧在社交媒体上,或者是在一些采访里,说了一些比较“特立独行”的话。具体内容嘛,可能有些观众.............
  • 回答
    于欢案,自发生以来就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作为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其背后所涉及的法律、道德、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的议题,使得整个事件的发展都备受瞩目。当得知在此案中,曾处理案件的干警被立案审查时,公众的反应无疑是复杂且多元的。首先,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干警被立案审查,表明了司法系统在面对可能的.............
  • 回答
    于正的《延禧攻略》开播以来,无疑是去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话题度和收视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伴随着这份荣耀而来的,也有一些不那么令人愉快的声音——那就是关于抄袭的质疑。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其与《如懿传》同人文《花开刹那的樱树》(以下简称《樱树》)之间疑似存在的抄袭关系。要理解这场风波,我们首先.............
  • 回答
    在NGA论坛上看到这篇名为《烤肉安那其主义者的宣言》的文章,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要怎么看它呢?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你得理解它出现的大背景。NGA是什么地方?是一个游戏论坛,用户群体嘛,大多是年轻人,对各种亚文化、网络梗、流行语接受度很高,同时也喜欢在虚拟世界里表达自我,甚至玩一些比较“出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