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铜的用量都极其巨大,尤其是在货币上,但是为何一直没有广泛使用金银本位货币?

回答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确实如您所言,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其用量之巨,尤其体现在货币铸造上,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却很少看到以金银作为主要本位货币的体系得以稳定长久地运行。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多种历史、经济、社会及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铜的优势:得天独厚的土壤与广泛的接受度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铜矿资源的丰富。虽然并非每个朝代都能完全自给自足,但相比于其他地区,中国古代拥有相对充裕的铜矿产地,这为铜币的铸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铜币在中国的流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社会接受度。从战国时期的圆形方孔铜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后来的唐朝开元通宝,铜币的形态和重量虽然有所变化,但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从未动摇。这种长期的使用惯性,使得铜币的价值符号深入人心,老百姓对其接受程度远高于金银。人们习惯了用铜钱来计算、交易,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

金银的局限:价格昂贵与流通不便

相比之下,金银在中国古代,虽然在某些时期也作为货币流通,但其作为主要本位货币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稀缺性与高价值: 金银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单位价值极高。一旦以金银为本位,货币的最小单位也将变得非常昂贵,这对于日常小额交易极为不便。想象一下,如果一枚最小的铜钱价值相当于现在的一块钱,那么买一斤蔬菜可能就需要几百枚铜钱,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古代,大多数交易都是小额的,铜钱的轻巧易携带和相对较低的单位价值,更符合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

铸造与管理成本: 铸造金银币需要更高的技术和更高的成本。而且,由于金银的价值高昂,其保管、运输也存在更大的风险。一个朝廷如果将金银作为主要本位货币,其铸造、管理、防伪以及应对盗窃、走私的成本将是巨大的,这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金银的“储备”属性更强: 在古代中国,金银更多地被视为贵重金属和财富的储备形式,而非日常的交换媒介。它们常被用于储存财富、支付大宗交易、作为贡品、赏赐,或是用于奢侈品消费,比如金银首饰、金银器皿等。老百姓更倾向于将金银珍藏起来,而不是用来支付日常开销。这种“重积聚,轻流通”的心理,也使得金银难以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

变相的“白银本位”与“铜铁辅币”的现实: 尽管没有明确的金银本位,但历史的发展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商业发达的地区,白银作为大额支付和价值储藏的媒介作用日益凸显,很多人将其视为一种更“实在”的货币。朝廷也允许使用白银作为税收和缴款的支付方式,并会定期将白银铸造成银锭。而铜钱则依然是主要的辅币,用于零散交易。这种“银为主,铜为辅”的混合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纯粹铜本位的不足,但它仍然是以铜为基础货币,白银的角色更像是价值储存和高价值交易的补充。

技术与制度的制约

铸造技术的限制: 虽然中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要大规模、高精度地铸造金银币,并保证其统一性,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在防伪技术上,与铜币相比,对金银币的防伪要求更高,一旦出现假币,其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货币发行与财政的平衡: 朝廷发行货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铜矿资源的相对充足、铜币流通的便利性以及较低的铸造和管理成本,使得铜币体系更容易被朝廷所掌控和维持。如果贸然推行金银本位,一旦金银资源不足或管理失控,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动荡。

对外部世界货币体系的观察与影响

中国古代并非对外界一无所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也接触到其他国家的货币体系。然而,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和经济学家似乎更倾向于维持一种与自身资源和经济特点相符的货币体系。西方世界的金银本位虽然在某些时期显得更为“先进”,但其也伴随着金银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危机以及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等问题。中国统治者可能也看到了这些潜在的风险,从而选择了更为稳健的铜本位作为基础。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未能广泛使用金银本位货币,并非是因为缺乏金银资源或认识到金银的价值,而是因为在那个历史条件下:

铜币在日常交易中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是金银难以比拟的。
金银的稀缺性和高价值使其更适合作为财富的储备和高价值交易的工具,而非广泛流通的货币。
铜本位体系更易于国家铸造、管理和控制,且符合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财政需求。
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民众的接受度也强化了铜币的地位。

古代中国选择以铜为主要本位货币,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它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金银则在其中扮演着更为灵活和补充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复杂而独特的货币经济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是不需要政府信用背书的货币,无论是金本位粮本位等等,它所选取的东西必须得是当时既稀缺又能保证一定供应量的.这个东西太少的话就没意义了.

中国本身贵金属产量并不丰富,千万别被电视剧小说神马的给误导了,古代有几个人吃饭用银子甚至金叶子结帐?那时候金银很少,打点首饰意思意思就拉倒了,还舍得用来出去花销?问题是想拿出去花销,可总共手里有金有银的不也就那点人吗.

别说金银,即便是古代最常用来铸钱的铜,也够不上用的,所以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那时候多少私自铸币的,按一定比例把铜和一些其它金属掺到一起造私钱,其实就是造假币啦.问题是现在你收钱之前肯定会仔细去确认这钱的真假,如果是假的你绝对不会要对不对?可古代那会很多时候假币还是挺吃香的,不少人把真币放家里存着专门拿假币出去花,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假币的存在,市场上假币畅通无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新币发行量和经济发展速度不符,你以为国家不想多造点铜钱给大家用?问题是没这么多铜,矿就那些矿,开采速度就那个速度,每年新发行的铜钱完全赶不上损耗及经济发展提升的需求.民间为了流通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铸假劣币行业,他也只能铸劣币,如果能铸出良币来人家就没赚头了图个啥?

简单来讲,铜总要比金银多吧?比金银都要多的铜当钱还不够使的,再弄金银铸币作为主要流通,那能够用?那还不得满天下都是劣币.

钱币用什么看的还是时代背景,美元以前也是黄金背书,随着时代发展不也就崩溃了吗.民国的时候用过一段时间银币,二战之后各国政府发现还是纸币好,现在不也都是纸币了吗.所以啊,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过去,还是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

(我有回答了一个没人关注的问题????为什么你们提完问题之后就取消关注,最近怎么老是回答这种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