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坏人太宽容,对好人太苛责。说杜月笙,一口一个杜爷叫着,说他虽然贩毒虽然杀人但是个好人。说郭沫若,一口一个远看是条狗,说他虽然火线入党虽然不图国民党的名利但是个马屁精。
说白了就是贱骨头,真悲哀。
呵呵呵,郭沫若算马屁精我承认。不过如果以他的行为当做马屁精的标准那今天那些被资本收买的公知,被资本玩弄要么蠢要么坏的自由主义小清新又算什么?
那些为PGONE摇旗呐喊的自由主义小清新根本连个屁都不是。
郭沫若当然是马屁精。
好多回答说他大革命如何如何,抗战如何如何,创建中科院中科大如何如何,甲骨四堂如何如何。
可是——十年浩劫啊!
他既没有投奔自由世界,
他也没有自沉未名湖畔,
他虽没有打击陷害过谁,
他也没有为子伸冤报仇;
好不容易打倒了四人帮吧,
他有像某老写书从灵魂深处忏悔吗?
有像某氏伉俪把造反派女婿除名吗?
他不是马屁精,
难道要让其他百度百科中“1966-1976”经历空缺的大师当马屁精?
政坛只有一个人能承担所有的错误,
文坛也只有一个人能包揽所有的马屁。
——岂不美哉?
呵呵
郭老比你们自由主义小清新高尚的多了。
人家郭老说好话,人家是真信。你们自由主义小清新拍马屁,是假信。
真心相信拍什么马屁?
看看人家郭老哪年入的党?1927年,人家是把头挂在脖子上入的党。人家是在蒋光头对共产党大开杀戒时写请看今日蒋介石之嘴脸的人。你们有这些软弱无能的小清新有什么资格评价郭老人品啊?
我真不是谦虚,我看手下的小清新每天言必称皿煮自由,我就让他加班,他屁也不敢放一个。
就这样还得拍我马屁。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郭沫若当然不是马屁精。他在历次运动中不过是求自保,未闻主动攀咬迫害他人之事,已经相当不错。掘定陵等项事,主使也是吴晗,郭在其中的作用颇为有限。不过这里有诸位我所尊敬的答主把郭吹成毫无污点的伟大革命家,前些日浏览答案,竟有人把郭和鲁迅相比(不知现在还在不在),这看上去就有些可笑了。
曹变蛟撕李鸿章粉的时候曾经说过,大家都说李鸿章在对外谈判中忍辱负重有功无罪云云(是不是还两说),那为什么不谈谈他早年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杀戮无度、纵兵抢掠、战后重建不力,后来办洋务大肆贪贿“宰相合肥天下瘦”的事?
同理,如果专门说是否政治公德有亏,那么郭沫若不说多么高风亮节,至少是合格的,但这绝不是说郭沫若真的就是什么完人,因为公德之外尚且有私德,郭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放弃日本夫人安娜(佐藤富子)和孩子们归国,诚然是忠节之举,无可厚非,理应褒扬,但后来天下大定,建国后安娜到中国找他也避而不见,大失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感,这就实在是令人不齿了。
举个比较亵渎的例子,我们假设保尔•柯察金同志早年追求爱情,和资本家小姐冬妮娅结婚,还生了孩子,后来他老人家毅然投身革命,为此不惜牺牲小义就大义,抛妻弃子加入红军干革命,结果苏联建立了,冬妮娅带着孩子来找他,他却闭门不纳。这样的异位面保尔倒也不该被人指责对革命不忠,但被谢廖沙、丽达、朱赫来、潘克拉托夫诸公指指点点戳脊梁骨,肯定是跑不了的。
说郭沫若拍某“反革命组织”马屁,其来源是《做一辈子XXX的好学生》,网上流窜的所谓“献给在座的XX同志”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剪切的。
为防止敏感我不放原文了,给个链接,或者各位自行搜索标题就知道。
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 − 其他 − 文革十年文献库 − 经典文献 − 文库 − 宣讲家网
就这种低级的谣言还公然的写入百度百科郭沫若词条下。
另外,开掘定陵是胡适的好学生吴晗一力推动,起草文书,然后找了一帮人压着郭沫若签字的,给郭沫若的条子如下:
郭老:
发掘长陵事,和各方面谈,都表示赞成。
拟一报国务院稿,可用否,请斟酌改正。
请你领衔,范文澜、沈雁冰、邓拓、张苏都会签名赞成的。
候复即致
敬礼
吴晗
后来又是怎么写信欺骗郭沫若的?
定陵已显露在外,有洞能入,虽然规模较小,但与长陵比较,估计构造大体相同,能为开发长陵取得一些经验。俟取得经验后,再制定开发长陵的具体计划。
于是时人有评论
“据我所知,吴晗同志对此事颇热心。”
(往来信件均见定陵博物馆)
是是是你们说的对,郭没骨气,不敢反对。
那郭这么怂,就敢拍板这么大的动作了?
1955年10月游十三陵,吴晗提出开掘长陵时,当场赞同的那人呢?
最终签字同意开掘定陵的那人呢?
只让郭给吴晗分担罪过多没意思,下次说开掘定陵的时候请把那两人的名字也挂上。
敢么?
@红茶魔术猫 的总结可谓精辟之极:
他不是马屁精,
难道要让其他百度百科中“1966-1976”经历空缺的大师当马屁精?
政坛只有一个人能承担所有的错误,
文坛也只有一个人能包揽所有的马屁。
这里就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一个人包揽所有的马屁”。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最后一部学术专著,酝酿始于1967年,出版于1971年,自“拨乱反正”以来,一直被当做“马屁精”的罪证之一加以否定:
毛泽东读唐诗,最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反不喜‘人民诗人’杜甫,郭沫若就听从圣旨写了此书。
这话是钱钟书1979年访问美国时对夏志清说的。
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毛确实喜欢三李而不喜欢杜甫:
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1958年南宁会议)
但是既然如此,杜甫又怎么会被称为“人民诗人”呢?
有些事情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经历过那个年代、对杜甫推崇备至的钱钟书,不可能不知道:
1958年3月,毛泽东亲临成都草堂视察工作,遍观题额碑像及诗文石刻,又阅杜诗版本,且取杜诗若干部,加以圈点,称杜诗为“政治诗”。
正是在毛这番讲话的影响之下,杜甫从“诗圣”变成了“政治诗人”“人民诗人”:
他把许多富有社会意义的重大主题,带进了诗歌的领域,政治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杜甫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里的一个‘浪子’,在生活现实和诗歌创作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认识,走上比较正确的道路,才取得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成就。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同情人民的诗人之一,其诗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民是不朽的,深切关怀人民的杜甫的诗篇,在人民心目中,也必愈益光辉灿烂,万古长存!
杜甫“一贯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歌颂人民、赞美人民”
⋯⋯
这些话出自哪些“大师”,我就不点名了。我就想问问钱钟书:到底是谁在“听从圣旨“?
同是使用政治话语,说杜甫是人民诗人、地主阶级的浪子、憎恶本阶级的孺子,就没问题;
说杜甫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其对人民的同情并不深入,就是“马屁精”?
毛在李杜之间当然是有所偏爱的,但是这是从一个诗人角度出发的厚此薄彼,一个是“搞点幻想”,一个是“哭哭啼啼”,联系毛自身诗词的风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要从政治角度出发,毛对李杜的评价其实是差不多的:
你李白呢?尽想做官!结果充军贵州。
而前三十年对杜甫的研究,要说受到政治的影响,确实不能否认;但要说受到毛个人好恶的影响,那上面这些赞美杜甫的言论是从哪冒出来的?1962年的杜甫1250年诞辰纪念大会,在人民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的几百篇文章专著,都是发生在异时空的?
包括郭沫若这个“马屁精”,明知道毛不喜欢杜甫,还写了《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跟风纪念杜甫,是精神分裂吗?
对郭沫若的批评,还有更富有想象力的:
据说李白已内定为法家诗人,而杜甫是儒家,《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是顺乎尊法反儒的时代潮流。
原来郭沫若不但是马屁精,还是一位能未卜先知的马屁精,早在1967年就能预料到毛泽东将要在1974年发动“评法批儒”,预料到四人帮会把李白捧为法家精神代表?
实际上郭沫若这本书与其说是“扬李抑杜”,不如说是为了破除学界对李杜二人的刻板印象:李白就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杜甫就是成天忧国忧民。当然,也由于他反对主流的意愿过于强烈,因此有些论述颇有牵强之处,但是哪怕只破不立,都应该承认其学术价值。而他的这种态度也恰恰是他被主流所排斥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沫若最好弄笔,编古装戏剧,又为曹操、武则天翻案,此次得政府保护,仅轻描淡写地在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中作一自我批评了事,京、沪同人皆不满意。
这话是顾颉刚1966年在日记里说的。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什么叫“自我批评了事,京、沪同人皆不满意”呢?要怎么样,“同人”才能满意呢?
这还尚且是文-革期间,据说是“马屁精”得势,“大师”们饱受迫害的那段时间。等到“拨云见日”,斗争手段虽然用不上了,但是锅还是要甩的。谁来背?郭某人观点既不受大家欢迎,又跟大家有矛盾,正好个子也够高,“马屁精”自然非他莫属了:
杜甫自然还是伟大诗人,爱国诗人。至于“人民诗人”?谁说过啊,反正我是不记得了。八成是郭沫若吧。
参考文献:
李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著述动机发微
吴中胜:建国初年的杜甫形象和杜诗评论
主要还是老郭没徒弟···
也就没人帮他说话了···
跟他说话没利益啊
我举个例子吧
麦克尔一个恋童差点把他搞死,最后法院洗清了冤屈,他也早死了,因为他后边没人,或者说他不能给后边的人利益,
猫王这样的恶行满满,但是一堆娱乐大亨跟他洗白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