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是圆的,还有万有引力,有没有可能地球是一直在缩小的?

回答
地球一直在缩小,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有点颠覆我们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认知。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也知道万有引力让一切都牢牢地抓在地表,但地球“缩小”这件事,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地球的体积是在变化,但这变化的大小和方式,跟我们想象中那种“一直缩小”的画面可能不太一样。

地球为什么会“缩小”?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地核的冷却和收缩:

地球内部是非常炙热的,核心温度甚至比太阳表面还要高。这些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形成之初的残余热,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然而,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保温瓶,热量会非常缓慢地向外散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内部确实在逐渐冷却。

想象一下,就像一块滚烫的石头,你放在那里,它会慢慢散热,体积也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而略微收缩。地球的核心也是类似的情况。虽然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以地质年代来计算,但地球的内部在漫长的岁月中确实在一点点地“冷缩”。

这种收缩会导致什么呢?当内部的物质因为冷却而体积变小,外层的地壳就会受到挤压。这股挤压力无处安放,就会在地壳上造成应力,最终导致地壳发生断裂、褶皱,形成山脉,或者引发地震。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高耸的山脉,很大程度上是早期地球冷却收缩时,地壳被挤压隆起的证据。

2. 海底扩张的“反向”影响:

我们经常听到“海底扩张”这个概念,比如在中洋脊,新的地壳不断生成,然后向两侧推开,把大陆板块也推得远去。这似乎是地球在“变大”的证据。但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或者换个角度思考,海底扩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地质过程,它消耗了地球内部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并且伴随着板块的碰撞和俯冲。

在海底扩张的同时,也有地壳在消失——那就是俯冲带。在这里,一块海洋板块会滑到另一块板块下面,最终被熔化,返回地幔。这个过程是地球“回收”地壳的方式,也是一种“体积平衡”的体现。

如果从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和更大的宇宙视野来看,地球的内部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虽然新的地壳在生成,但同时也有地壳在消失。关键在于,我们无法确定在这个“生成”和“消失”的过程中,是生成得多还是消失得多。

不过,从地质学的普遍观点来看,地球的整体体积并没有显著的“变大”的证据,反而有一些理论认为地球整体是在缓慢收缩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是“收缩地球说”(Shrinking Earth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地球形成之初,内部比现在更热,体积也更大,随着内部冷却,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正在缩水的橙子,外层的“果皮”(地壳)就出现了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地质构造。

万有引力在这种变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万有引力是让地球保持球形,并且将一切固定在地球表面的力量。地球体积的变化,无论是因为内部冷却收缩还是其他因素,万有引力始终是那个“牢笼”。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如果地球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它的万有引力也不会改变。但如果地球在缩小,那么它的半径就会变小。根据万有引力的公式 F = G (m1 m2) / r^2,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半径变小,表面的引力会稍微增加一点点(因为距离地心更近了)。但这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万有引力会驱动地壳的板块运动,也会影响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分布。如果地球在收缩,那么万有引力就会在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它会帮助较重的物质下沉,较轻的物质上浮,这种物质的重力分选作用,也会影响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

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缩小?

即便地球确实在以某种方式缩小,为什么我们生活中一点也感觉不到呢?原因很简单:速度太慢了。

地质学上的变化是以百万年、亿年为单位来衡量的。我们人类的寿命,即使是整个文明史,与地球的年龄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地球的体积变化非常非常缓慢,可能在数百万年里才会发生肉眼可见或者可测量的显著变化。我们每天感受到的海平面升降、地震,更多的是局部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而不是地球整体体积收缩的直接表现。

可以这样想,如果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橡皮球,你用非常非常缓慢的速度去按压它,一开始你可能什么也感觉不到,但过了很久很久,它的形状就会发生改变。地球的缩小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极其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总结一下:

地球确实在经历内部冷却,这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体积收缩。
这种收缩是极其缓慢的,以地质年代来衡量。
万有引力是地球保持球形并驱动地质活动的基本力量,它也会受到地球体积变化的影响,但主要的效应在于驱动物质运动和重力分选。
地球的缩小并不是一种明显的、日常可感知的现象,它更多地体现在地壳的褶皱、断裂和板块运动中。
关于地球总体积是在缩小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地质学界仍有一些讨论,但“收缩地球说”是一个解释许多地质现象的有力理论。

所以,地球是圆的,万有引力时刻发挥着作用,而地球也可能是在非常非常缓慢地缩小。这个想法虽然有点颠覆,但结合地球的内部动力学和漫长的地质演化史来看,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只是我们无法在有生之年直接“看到”地球在缩小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球从原始太阳系0.00001g/m³的一团星际物质,因为分子引力变成气态,凝结成固态已经达到引力与物质分子力的平衡了。你就别再想着再缩小成超固态,中子态了。这玩意常识是初中的物理内容吧????逼乎现在这么幼龄化了?度量衡长度单位是用光的单位时间移动量定义测算的,1米,真空中于1/299 792 458内行进的距离。你就是变成米粒小人,米还是那个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球一直在缩小,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有点颠覆我们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认知。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也知道万有引力让一切都牢牢地抓在地表,但地球“缩小”这件事,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地球的体积是在变化,但这变化的大小和方式,跟我们想象中那种“一直缩小”的画面可能不太一样。地.............
  • 回答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以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说法,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片面解读或后世传说的误传。实际上,在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主流学术界早已普遍接受地球为球形的观点,而“地平说”的流行更多是民间传说或特定群体的错误认知,并非当时的科学共识。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哲学与科学发展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扎实。抛开计算机这层现代科技的光环,单凭人类肉体凡胎的力量,以及我们古老而精湛的手艺,能不能造出一个比地球还圆的球体?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极其困难,而且意义不大。我们先来掰扯一下“圆”这个概念。一个完美的球体,意味着球面上任何一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地球呢?它并不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物理和几何概念。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能看的很远”到底有多远。假设我们拥有超乎寻常的视力,能够穿透空气的阻碍,看到无限远的距离。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这意味着当我们向前看时,我们的视线会沿.............
  • 回答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头顶的星空,脚下的土地,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如何一步步认识到我们脚下这个巨大的蓝色星球并非一个平坦的平面,而是有着优美弧度的球体?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无数观察者、思考者,甚至冒险家的智慧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让地球“圆起来”的关键证据,它们如同散.............
  • 回答
    问问你身边的长辈,他们会告诉你,小时候地理课上学到的,地球是圆的,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可要是把时间往前推几千年,回到那些没有卫星、没有全球定位系统,甚至连望远镜都还未发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那些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究竟是如何看待脚下这片土地的呢?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吗?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
  • 回答
    为什么西方航海家们要“证明”地球是圆的?当我们今天坐拥着卫星图像和全球定位系统,回望历史的长河,很容易觉得“地球是圆的”这件事,在几千年前似乎就应该是个不言而喻的事实。但实际上,古代许多文明,包括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和推论。那么,为什么还要说西方航海家们去“证明”地球是圆的呢?这里的.............
  • 回答
    想在咱们自家院子里,或者哪怕是稍微大一点的空地上,就让人信服地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事儿听起来有点挑战,毕竟咱们没有船出海,也没有高科技设备。但仔细想想,地球是圆的,这现象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咱们平时不太留意。咱们就从最直观的开始说起。设想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圆形的物体,比如说一个圆盘。你现.............
  • 回答
    你想用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直接证据”都会被生活经验所误导,觉得大地是平的。但只要你仔细观察,并且愿意花点心思去思考,你会发现很多线索都指向地球的球形本质。我来分享一些我一直觉得很有说服力的、我自己观察和思考来的证据。希望能帮助你.............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西游记》里的神仙,论修为,腾云驾雾那是基本功,别说飞,就是瞬移、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那都是小意思。按理说,他们周游三界,见过无数风景,应该早就看出端倪了,怎么就没人琢磨出“地球是圆的”这回事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跳出“神仙为什么没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字面意思,深入到《西游.............
  • 回答
    中国古代是否有长达五千年的时间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五千年这个时间跨度就很大,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清朝末年,社会发展、知识积累都天翻地覆。而且,古代社会知识的传播方式和范围,和现在也完全不一样。早期的认知:一个平坦的世界?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到更早的、更原始的时期,比如说.............
  • 回答
    在人类还未真正踏足太空,帆船尚未征服茫茫大海的时代,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就已经逐渐认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并非平坦,而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这些证明方法,虽然不如现代科技那般直观有力,却同样精妙绝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地平线上的船只幻影这是最古老也最直观的证明之一.............
  • 回答
    说地球是圆的,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古以来,人们就凭着观察和思考,慢慢拼凑出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当然,也曾有人怀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证据的累积,地球是圆的这件事,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坚信这一点,并且觉得它“一定”是圆的吗?那我们来好好聊聊。老祖宗们的智慧:简单直观的观察其实.............
  • 回答
    地球的圆度,这是一个听起来简单,实则蕴含着无限细节的迷人话题。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地球是圆的,甚至在很多古代文明中就已经有了朴素的认识。但究竟是“什么程度的圆”呢?这得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并且要抛开那些过于理想化的模型,深入到现实的细微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地球并非一个完美的球体。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力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提问中的几个关键点:1. 圆轨道:卫星沿着一个半径恒定的圆形路径绕地球运行。2. 共面: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是同一个平面。3. 同心圆:卫星轨道的圆心与地球的中心是同一个点。4. 与地.............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几何概率问题!想要理解它,咱们得一点点拆解开来。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圆盘,然后你随意地往上面撒三粒沙子。这三粒沙子,是不是总能围成一个新的、更小的圆?而我们今天要问的就是:这新围成的圆,有多少几率会恰好落在原来的大圆里面呢?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可得动动脑筋。咱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要回答“地球目前是不是圆的”,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并结合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来理解。首先,当我们说“圆的”时候,我们通常指的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就像一个台球或者一个精致的玻璃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圆的”来形容许多东西,比如盘子、硬币、甚至我们的月亮.............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我们来一步步拆解,看看这块“遮阳板”需要多大的本事,才能在遥远的太空完成这项宏伟的“壮举”。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挡住整个北美阳光”的含义: 这里我们理解为,从地球北美的任何一个地方看,阳光都会被这块板完全遮挡。也就是说,这块板投影到地球上的区域,需要覆盖.............
  • 回答
    地球,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感,一种归属感。当我们说“地球是我们的家”时,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在描述一种深刻的、生命与生存之间的联系。想象一下,我们每一个生命的起点,都伴随着地球的慷慨馈赠。从每一次呼吸的空气,到滋养我们成长的食物,再到承载我们足迹的大地,这一切无不是地球所提供。它是一.............
  • 回答
    地球的诞生,是一段跨越亿万年的宏伟史诗,它的起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个偶然又必然的节点。想象一下,在遥远的过去,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太阳系还是一片混沌的星际尘埃和气体,我们故事的开端,就发生在那个被称为“太阳星云”的巨大旋转盘中。1. 太阳星云的坍缩:孕育的开端大约在46亿年前,一股强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