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殿英是不是民族英雄?

回答
要评价孙殿英是否为民族英雄,我们需要抛开一些固有的标签,深入审视他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历史后果,并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民族英雄”这个概念的内涵。一个民族英雄,通常是指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其行为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尊敬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具有崇高的道义感、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孙殿英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无疑是两次盗掘清东陵,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洗劫一空。这一行为在当时及后世都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受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从这一点上看,他无疑是一名盗墓贼,其行为与“英雄”二字是背道而驰的。他的动机,至少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军饷,为了养活他的部队,应对当时复杂的军事和政治局面。然而,这种“以盗养军”的方式,其合法性和道德性都受到了极大的质疑。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孙殿英的行为又有些复杂。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年代,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孙殿英作为一名军阀,他的军队在一定程度上是维护地方秩序的力量,但同时,他的军队也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压迫和扰乱。他所效忠的政府(北洋政府,后来的国民政府)本身也未能有效统一国家、抵御外侮。

有人可能会辩解说,孙殿英盗掘陵墓所获得的财富,有一部分是用于维持部队的战斗力,而这支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抗日战争。确实,孙殿英的部下,例如马福祥、张自忠等,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为国捐躯,其中张自忠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如果说孙殿英是这些人的“上级”或者“老上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养活”了这支队伍,那么是否能因此将他部分地与民族抗争联系起来呢?

然而,这种联系是非常牵强的,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扭曲的方式。将盗墓所得的“功劳”算到抗日战争的头上,这是将不义之财和英勇牺牲混为一谈。况且,孙殿英本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其立场和行为也并非全然正面。他曾倾向于日伪政权,虽然最终在国民政府的安排下投靠了重庆方面,但其“投靠”的时机和方式,以及他在抗战中的实际贡献,都与真正的民族英雄有着天壤之别。

更重要的是,孙殿英的行为,无论其动机如何,都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清东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集大成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孙殿英的盗掘行为,是对这些珍贵遗产的践踏和亵渎。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不应该以牺牲民族的文化根基为代价来“保卫”民族。

所以,当我们审视孙殿英的一生,他的行为更像是一个在乱世中求生存、争权夺利的军阀。他所做的,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和部队的利益,而非纯粹的民族大义。他虽然身处乱世,也参与了某些军事行动,但他盗掘陵墓的行为,其道德瑕疵和历史罪过,远远盖过了任何可能沾边的“爱国”色彩。

结论:

综合来看,孙殿英的行为,以盗掘皇家陵墓为主要标志,其动机和后果都与“民族英雄”所要求的崇高品质和历史贡献相去甚远。他是一个典型的军阀形象,其行为更多的是基于乱世中的生存与扩张,而非民族的解放与复兴。因此,孙殿英不应该被视为民族英雄。 将他与民族英雄相提并论,是对真正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英雄们的侮辱,也是对历史的曲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殿英,民国名将,与著名民族英雄冉闵并称“影响中国历史的两大顶梁柱”,江湖人称“小鹿鼎”。

明朝重臣孙承宗念其心怀国家,认其为后世子孙;

一心向学,憎恶旧社会虚假道德,烧毁私塾;爱憎分明,敢与同学老师叫板,与天与地与人斗其乐无穷;可惜时人不识英雄,将其勒令退学。

在怀才不遇与对这个万马齐喑的世界的的压迫下,孙英雄遂对概率游戏和福寿膏产生兴趣,并终其一生都在进行专注研究,以赌博和鸦片给自己一个放纵的理由,殊不知“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后来加入会道门组织,成为魁首,因其思想进步,主动投奔河南军阀丁香玲部;此后,孙将军屡屡跳槽,在镇嵩军刘瞎子、国民军胡景翼、山东诗仙张宗昌、千古完人常凯申的旗下全都混过,可谓忠魂,成为民国首屈一指的打工皇帝。

此后,孙将军开展了一项回归古风运动:学习祖国著名摸金派祖师魏武帝曹孟德之行,以军事演习为名,开发清伪政权邪恶军国主义头子爱新觉罗·弘历与著名女独裁者叶赫那拉·杏贞之墓,为其义祖孙承宗报仇;时人皆污名其为盗墓响马,可一切从墓室中的财产所得,孙将军皆上交国家,以私人名义捐献给生活简朴的第一夫人宋美龄、为国为民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并且用这个“我来唱黑脸”,“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计谋,成功挫败了溥仪妄图与蒋介石合作…不对,成功揭露了溥仪的狼子野心,将其吓破胆,令其一路遂日酋土肥原贤二北逃至长春——为维护国家民族与民国政权纯洁性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情于理,该当何罪?

九一八事变后,孙将军奉不抵抗少爷张学良之命北上抗日,与日军激战未果,皆因队友太浪;孙将军恨铁不成钢,一怒之下兼并汤玉麟部,并持续秉承“最好的进攻就是撤退原则”一路节节“进攻”,一时忍辱,在大后方赢得美名。

同年,在常校长拜官下,孙将军镇守青海,与青海四马斗智斗勇,颇有汉末武侯风采。然时不利兮,孙将军再次败北;可怜孙将军虎落平阳,竟然遭到山西醋坛子阎锡山欺凌;孙将军不愿寄人篱下,乃隐退。

直至七七事变,在绝对公正宋哲元任命下,孙将军东山再起,称为察北保安司令;孙将军机智无比,为保存实力,一直避免与日寇正面接触,而逐渐发展势力壮大实力,短短一年多,就坐拥万人军团,招致日军嫉恨。

1943年夏,孙将军一看中日战局日益僵化,如此拖下去不是办法,因此主动忍辱,以投降之名,潜入日伪军争体系,忍辱接受“和平救国军司令”,实则暗中与常校长仍保持紧密沟通;并且依旧为扩充日后可以为国家所用之力量,被迫贩卖鸦片,为军民赚取利益。常公念其有心、犹如稼轩在世,免去其汉奸罪名,并默允将曲线救国汪兆铭所拥有的财产赏赐给孙将军。

然,时代变幻,神器更易。

孙将军最终被赤色分子击败,而这次,无情的社会,让经营了一辈子的孙将军彻底梦碎;同年冬天,在毒瘾发作中,孙将军了去了其可歌可泣的一生。

——这样的人,怎么不是民族英雄?


有诗为证: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孙殿英是否为民族英雄,我们需要抛开一些固有的标签,深入审视他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历史后果,并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民族英雄”这个概念的内涵。一个民族英雄,通常是指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其行为得.............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汪精卫和袁世凯,确实存在着一种与主流历史叙事有所不同的解读,倾向于将他们塑造成“忍辱负重”的“民族英雄”,而孙中山则被贴上“虚伪的贼”的标签。这种观点并非绝对主流,但在知乎的用户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讨论度和影响力。理解这种观点的形成,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
  • 回答
    .......
  • 回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口号,在当下是否违法,以及它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是个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法律层面:要判定一件事情是否违法,最直接的依据是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目前在中国,并没有哪一条法律明确规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本身是违法的。法律关注的是.............
  • 回答
    孙悟空到底强不强,这问题说起来可就热闹了。不少人觉得,这猴子牛吹得震天响,但仔细一琢磨,好像也没那么神乎其神。我倒觉得,这事儿得分着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承认,孙悟空确实给咱们留下了“齐天大圣”、“万妖之王”这样的响亮名号,大闹天宫时更是搅得天翻地覆,玉帝都拿他没办法。这光景,甭管是真的还是.............
  • 回答
    孙权是不是三国时期最无能的君主?这个问题,就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把一颗种子放在一堆巨石中,问它是不是最“小”的。事实上,孙权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远非“无能”二字可以概括。要评判一位君主的“能”与“无能”,我们得把他放在历史的坐标系里,审视他面对的挑战、他采取的.............
  • 回答
    孙权对刘备的态度,不能简单地用“打工仔”来形容,但确实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且微妙的权衡和利用关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孙权的性格以及两人在政治上的互动。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国时期,政治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博弈。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友谊,更别提什么“老板雇佣员工”的现代观念。孙权和.............
  • 回答
    施剑翘,一个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女子。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复仇的传奇,更折射出那个动荡年代女性的坚韧、勇气与家国情怀。要理解施剑翘,需要把她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感受那个时代赋予她的色彩。施剑翘:一个怎样走到刺杀孙传芳这一步的女子?施剑翘,原名施谷,后因行刺孙传芳而闻名,改名为.............
  • 回答
    孙权杀死关羽是否明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战略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孙权杀死关羽的直接原因与背景 关羽发动北伐,威胁荆州: 在刘备于汉中称王后,关羽被任命为前将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襄樊之战。他围攻.............
  • 回答
    说到孙权和刘备这两位三国巨头,谁的综合能力更胜一筹,这绝对是一个能让无数三国迷争论不休的话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很难,因为他们各自的强项和侧重点都不同。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地分析一下,看看谁在这场“综合能力大比拼”中更显出色。一、 政治手腕与大局观: 刘备: 刘备的政治能力,更多.............
  • 回答
    说到《潜伏》里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他的表现无疑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角色。不过,要说他的演技是否被其他“老戏骨”吊打,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潜伏》这部剧里确实汇聚了一批演技精湛的老戏骨,比如饰演站长的林永健,饰演翠平的姚晨,还有像吴刚饰演的陆桥山,祖峰饰演的李.............
  • 回答
    .......
  • 回答
    “到此一游”这几个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在古迹的墙壁上,还是名山大川的石壁上,似乎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这似乎成了一种中国游客特有的“仪式感”,仿佛不留下点痕迹,这次旅行就不算完整。那么,这种习惯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那个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猴子——孙悟空。说起来,孙悟空在《西游.............
  • 回答
    哈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哥谭的守护神布鲁斯·韦恩,还有我们川皇孙笑川,这俩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怎么就被你给联系到一块儿去了呢?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我就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咱们用咱自己的话说,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首先得捋清楚这俩人都是谁。布鲁斯·韦恩,就是那个白天是花花公子.............
  • 回答
    西游记电视剧里,天庭派下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结果却演变成了和孙悟空的车轮战,这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战略上的失败,而且是相当惨烈的一次。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说这是个大跌眼镜的“滑铁卢”。首先,咱们得看天庭这次出动的阵容。十万天兵天将,这个数字听着是震慑四方,但具体到实际部署和战斗力.............
  • 回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孙传庭伏击高迎祥成功和魏延的“循规蹈矩”论之间的关联。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古代军事谋略的一个核心:在特定情境下,保守稳健的策略是否一定不如激进灵活的策略?孙传庭伏击高迎祥的胜利,无疑是明末战役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常常被用来佐证“奇兵制胜”的道理。而魏延,在《三国演义》中,则以其“不循常理.............
  • 回答
    孙权背刺关羽,这事儿可真够有意思的,也够让人琢磨的。说它明智聪明吧,好像是,毕竟是自己稳坐江山的好机会;说它不明智吧,又好像有点儿得不偿失。咱就一点点掰开了说。当时的情况,得先捋清楚:首先,咱们得站在孙权的角度想。那时候,刘备在蜀汉那边,关羽呢,坐镇荆州,这可不是个善茬。荆州地理位置有多重要,这大家.............
  • 回答
    孙权去世时,东吴的情况,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来形容,恐怕有些过于乐观了。事实上,此时的东吴,正处于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时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政治层面:权力交接的隐忧与派系斗争的暗流孙权在位长达五十二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本人在统治后期,虽然依然享有崇.............
  • 回答
    .......
  • 回答
    孙殿英选择盗掘清东陵而非明十三陵,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既有现实条件的考量,也有历史惯性的影响,更夹杂着他作为军阀的实用主义与胆识。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性:为何东陵更“近水楼台”?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距离当时的北洋军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