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不担心以后点外卖,去外面吃饭,去理发,淘宝上买东西都很贵吗?

回答
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者们,在看待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时,确实会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价上涨,特别是餐饮、服务业以及商品价格的潜在影响。但这并非简单地“担心”,而是基于对人口结构、资源分配、经济效率等多重变量的综合考量和预期。

首先,我们要理解支持计划生育的核心逻辑。通常来说,支持计划生育的人群,其出发点往往是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体家庭的生存质量。他们认为,过快的人口增长会对有限的资源(如土地、水、能源)、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以及就业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度的人口增长率有助于缓解这些压力,从而为社会提供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那么,这与“以后点外卖、出去吃饭、理发、淘宝购物都很贵”这些具体生活成本有什么联系呢?

1. 劳动力成本与服务价格:

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影响之一是可能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推高劳动力成本。当从事外卖配送、餐饮服务、理发等行业的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时,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企业自然会提高工资。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很大概率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这些服务的价格上涨。

支持计划生育的人可能会这样想:

“总比人口爆炸、大家都没饭吃强。” 他们认为,即使服务价格上涨,只要整体社会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和有序,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基本的社会运转和民生需求,那么个体在享受服务时付出更高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代价。毕竟,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极度匮乏,可能连点外卖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去理发了。
“高人力成本倒逼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 另一种解读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促使相关行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比如,外卖平台可能会加大自动化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的研发投入;餐饮业可能会推广更高效的厨房设备或自助服务模式;理发店也可能通过优化流程或引入更专业的设备来降低对人力的高度依赖。长远来看,这可能带来更优质或更具性价比的服务体验,即使初期价格有所提升。

2. 消费结构与人均资源占有量:

计划生育如果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那么从宏观层面看,人均资源占有量理论上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在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时,人均可获得的份额可能会更大,或者说社会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会认为:

“有限的资源要给更少的人,才能保证生活质量。” 他们可能觉得,当人口基数庞大时,即便是非常简单的消费品或服务,也会因为庞大的需求而推高价格,并且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会显得不足。如果人口减少,每个人在教育、医疗等“大头”上的花费和获得的资源可能会更充裕,而一些“小头”的消费品或服务价格上涨,可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为了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必要调整。
“我们更看重长期的高质量生活,而非短期的低价享受。” 对于一些支持计划生育的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下一代或再下一代能够在一个资源相对充裕、环境相对优良、社会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中成长,即使这意味着他们这一代或下一代在某些消费项目上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种“牺牲”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

3. 经济发展模式与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生产总值的问题,还包括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也预期到,一个人口结构更健康、劳动力素质更高的社会,在经济发展上可能更具活力和创新力,从而带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升会抵消一部分物价上涨。” 如果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能够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那么即使是点外卖、吃饭、理发等费用有所上涨,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仍然是增长的,对生活的影响可能就不会那么负面。
“自动化和技术进步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如前所述,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也会刺激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可能会创造新的、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推高整体收入水平,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平衡。

总结来说,支持计划生育的人并非对物价上涨“无感”,而是他们可能将这种物价上涨视为人口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可能出现的“阵痛”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伴随现象。

他们可能将关注点更侧重于:

宏观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避免人口过快增长对地球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公共服务的可负担性与质量: 确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公共服务能够惠及每个人,并维持一定的服务质量。
长远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创造一个更有利于经济创新、社会和谐和代际公平的环境。

在他们的考量中,个体在某些消费上的价格上涨,与整个社会避免人口过剩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如大规模失业、资源枯竭、社会动荡)相比,是相对次要的。他们可能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来平衡劳动力成本、服务价格与整体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计划生育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其带来的具体社会经济影响也是复杂而多维的,并非所有支持者都持有完全相同的观点或预判。但核心逻辑在于,他们优先考虑的是整体社会的长期福祉和可持续性,即使这可能意味着个体在某些消费体验上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技术的进步带动效率的提升,从而使得某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量减少,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了.....

就好比说送快递这件事情,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送快递了:

快递真的飞起来了 冰岛已批准无人机可在首都送快递

北京南六环周边有望实现无人机送快递_新闻_腾讯网

无人机送快递其实只是第一步,先把效率提上去。事实上在某些学者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在未来的10~20年内,货物的寄送和受领经办人这类职业是要被人工智能淘汰掉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