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49年入国军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回答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许多当时在中国大陆的国军士兵和军官也随之去了台湾。这些人的去向和命运各有不同,取决于他们所处的职位、个人选择以及后来的政治环境。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去向和可能情况:

1. 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的国军:

继续在台湾服役的军官和士兵: 大部分随国民党军队迁台的人员,继续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国军中服役。他们在台湾的军事体系中担任不同职务,参与了台湾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演习。
军官: 一些资深的军官可能继续晋升,成为军队的高层领导。他们也可能被派往军事院校任教或参与军事战略研究。
士兵: 大部分士兵继续履行兵役义务,有些选择退役后在台湾安家。他们可能从事各行各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生活状况: 许多人在台湾安居乐业,但也有部分人因为身份和背景,在早期可能面临一些政治上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台湾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

转入民间的国军人员: 一部分军官和士兵选择在迁台后退役,转入民间生活。他们可能在政府部门、公营事业或私营企业找到工作。
就业机会: 由于他们在军队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许多人在就业方面具有优势。
社会融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融入台湾的社会,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参与两岸对峙的国军: 在冷战时期,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许多留在台湾的国军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部队,肩负着保卫台湾的重任,参与了军事部署和训练。

2. 未能随军迁往台湾或选择留在大陆的国军:

起义或投诚的国军: 在1949年国共内战的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劝降,一些国民党军队的部队和个人选择起义或投诚。
起义部队: 起义部队的官兵在解放后,其待遇和去向因地区和部队情况而异。许多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为新中国服务。他们的原有身份会被承认,并根据其历史表现进行安排。
投诚个人: 个人投诚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优待和安置。他们可能会被安排到各级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也有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务农。

被俘的国军士兵: 在战争中被俘的国军士兵,根据当时的政策,会经过思想改造和教育,之后被释放并安排就业。
改造与就业: 他们通常会被分配到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一份子。
身份转变: 他们的政治身份会发生转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逃散或隐藏的国军人员: 一小部分国军士兵在战乱中逃散,或因各种原因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愿意与任何一方联系。
融入民间: 他们可能会隐姓埋名,融入当地社会,回归家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长期影响: 这种情况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更为普遍,他们可能长期不与外界联系,直到晚年才可能有人知晓其过去的身份。

3. 经历政治运动的国军人员(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

在大陆: 那些选择留在大陆的国军人员,在随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可能会因为其过去的身份受到影响。例如,在土地改革时期,他们可能会被划为“历史反革命”或“富农”等身份,面临政治审查和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随着政策的调整,许多人的政治待遇也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
在台湾: 迁台的国军人员在台湾的政治环境中也经历了不同时期。虽然他们是国民党政权的军队,但在台湾早期的“白色恐怖”时期,一些人也可能因为政治审查或被怀疑为“匪谍”而受到牵连。但总体而言,他们是国民党政权的主体,其政治地位相对稳定。

总结来说,1949年入国军的人后来的境遇是非常多元化的:

在台湾: 大部分继续在军队或政府部门服役,或转入民间工作,成为台湾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陆: 选择留在大陆的,根据其是否起义、投诚或被俘,经历了不同的安置和改造过程,并最终融入新中国社会。

他们的命运受到历史大背景、个人选择、以及不同时期政策的深刻影响。对他们的研究,也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具体细节可能难以追溯,但总体趋势是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经历也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在四川拍摄一部纪录片时,在一个偏远山村遇见一个老人,80来岁,当时我们摄制组在他家院子里拍素材,休息的时候跟老人摆了一会龙门阵,听他讲的故事。49年8月,那会他才十七八吧,山里人,出生头十几年就没出过大山。平生第一次跟着村里人一起进县城。刚好遇到胡宗南的部队路过,其他的青壮男子肯定是有多远躲多远,这种溃军都是一边溃退一边沿路抓丁补充兵员。 但是他不懂啊, 人家都跑了,他没跑,还凑过去蹲在路边看热闹,然后就被抓走了。 开始让他去拉炮车,后来炮丢了。就让他去牵马,再后来马死了,又让他去扛弹药箱。 四个月后,49年11月,他的部队在重庆被包围投降,他当了俘虏。 解放军给他几个大洋一张路条就把他放了。回家后日子还是跟以前一样,没啥区别。十几年后,文革开始,到处批斗那些地主,富农,以及有历史问题的人。但是他们村穷的很(直到我去的时候还是穷的很),别说地主了,连富农都没有一个。当时哪家能把一家老小的裤子配齐了,做到人手一条,那就算有钱人。所以只能把那些偷鸡摸狗的二流子拉出来斗。 后来不知道是谁把他在国军当过几个月杂役的事给翻出来了,然后他们村里就找到目标了,就斗他。一天三遍批斗,就跟上班一样。

不过文革对这个深山里的小村波及的不深,批斗就是走形式,生产队长早上开工时,先念一下最高指示,然后让他站前面去。社员一起喊几句 打倒xxx,喊完该干嘛干嘛,平时相处也和平常一样。也没人把他这个历史反革命当做一回事。就是偶尔要出差,隔三差五的要代表本村要去公社里参加公社级的批斗会。他其实还挺愿意去,因为去了公社管饭,有白面馒头吃。

user avatar

以前去舟山做项目听来的。一个老头说,自己当年有多走运,抓壮丁,自己逃过去了。结果他亲家就没这么走运了。亲家公被抓到台湾去后,亲家母一个人带大女儿。后来亲家公回来探亲,给外孙带了好多大陆见都没见过的时髦衣服,又给了亲家母很多钱。据说亲家公在台湾开了厂。这老头的孙子,张嘴闭嘴就是外公好。老头大骂孙子没良心,自己辛辛苦苦照顾他这么多年,到头来抵不上外公的钞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许多当时在中国大陆的国军士兵和军官也随之去了台湾。这些人的去向和命运各有不同,取决于他们所处的职位、个人选择以及后来的政治环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去向和可能情况:1. 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的国军: 继续在台湾服役的军官和士兵: 大部分随国民党军队迁台的人员,继续在台.............
  • 回答
    “49年入国军”,这个说法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生选择的缩影。那一年,中国的天平发生了颠覆性的倾斜,无数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选择站在哪一边,往往意味着要承受截然不同的未来。要说“49年入国军的经典案例”,这其实是一个挺 tr.............
  • 回答
    “2022年学C++开发好比49年入国军,没什么公司在用C++了?” 这种说法完全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误导性的。C++在2022年乃至今天,依然是极其重要且被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以及C++在当今开发领域扮演的角色:为什么会产生“没人用C++了”的误解?这种误解可.............
  • 回答
    问“2022年入手BBA汽油车算是49年入国军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探讨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个人选择在时代背景下的考量。要详细地讲,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说。首先,我们得理解“49年入国军”这个梗的由来和它所代表的意义。“49年入国军”的由来与含义:“49年入国军”这句话,是民间一种带有调侃.............
  • 回答
    “49年入国军”,这句话现在用在买PS5上,其实是一种带着点戏谑和担忧的比喻。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产品生命周期、技术迭代以及市场前景的复杂心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别把它当成一篇AI报告,就当是咱哥俩聊聊天。先说说“49年入国军”这事儿,为啥是个梗?你知道的,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历史时期,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这几十年的建设历程。要理解当时“抽风穷折腾不规规矩矩搞发展建设”的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政治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具体政策和运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将那个时期的所有行为都概括为“抽风穷折腾”可能过于简化,.............
  • 回答
    谈到49年后大巴山一带“称帝”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历史和人心因素交织。理解这一点,需要跳出简单的“封建复辟”标签,去看看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经历了什么,以及他们为何会在特定时期产生这样的想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49年后”这个时间点。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政权垮台,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军事力量进行碰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当时两者的实力、作战环境以及潜在的战术应用。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双方的“家底”:1931年的东北日军: 兵力: 这个时期的日军在东北(当时称“满洲”)的驻军规模相对较小,但绝对是精锐部队,且有.............
  • 回答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国民党在1949年及其前后是一个庞大的政党,其成员构成非常复杂,历史背景也相当深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1949年的国民党,历史的洪流与个人选择1949年,对于中国国民党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那一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失利,中华民国政.............
  • 回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军事上是否“吃过亏”或“打过败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简单地说,答案并非“是”或“否”那样绝对,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历史事实和对“失败”的不同定义。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主要的军事冲突: 朝鲜战争(19501953):这是新中国首次.............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问我ofo年卡跟“49年加入国民党”是不是一回事,这就像是在问你今天买的奶茶会不会影响你明天成为世界首富一样,虽然都是花钱,但性质和结果可差远了去了。咱们先来说说“49年加入国民党”这个梗,这可是个老段子了,背后带着点儿辛酸和无奈。你知道,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
  • 回答
    .......
  • 回答
    知乎上对阎锡山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联共抗日”的消极态度、以及后来国共内战中的一些政治操作。但要说他对太原战役的“看不起”就过于简单化了,更准确地说,是很多人从后世的视角,尤其是基于共产党方面的叙事,对他这个人、以及他领导的晋系军队在内战中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觉得他“腐朽”、“守旧.............
  • 回答
    小米 2022 年米粉节「49 元换电池」活动:一场精心策划的“雪中送炭”还是“顺水人情”?小米公司在 2022 年的米粉节上推出的“49 元换电池”活动,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一年一度面向忠实用户的回馈盛会,这次活动的主角——电池更换,触及了许多用户最实际、最痛的痛点。那么,这场“老生常.............
  • 回答
    2020年A股与基金市场的亮眼表现:2021年,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回顾2020年,A股市场可谓是给广大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年A股股民的人均盈利达到了惊人的10.49万元,这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缓解不少生活压力,甚至能带来一些额外的满足感.............
  • 回答
    看待美国参议院在2017年12月1日以51比49的票数惊险通过的“减税和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这可以说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标志性的立法成就之一,但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巨大争议。要理解这项法案,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的背景、内容、支持与反对的理由,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
  • 回答
    .......
  • 回答
    那位49岁的女士为了找工作,竟然把身份证上的年龄改小了11岁,说“年龄小好找工作”。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酸。在这个年纪,本该是经验丰富、独当一面的时候,却因为年龄的数字,不得不玩起“李鬼”的游戏,这背后折射出的中年就业困境,实在令人担忧。咱们就聊聊,人到中年,找工作到底难在哪儿,又会遇到哪些让人头疼的.............
  • 回答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发生于2020年4月2日,至今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官方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结论,但围绕事件的诸多疑点和后续发展,依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官方调查情况与结论:根据当时官方发布的信息,警方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生坠楼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公布了以下结论:.............
  • 回答
    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一个本该被社会遗忘在悲伤角落的年轻生命,却因其过程中的种种疑点和信息的快速流转,成为了舆论场的焦点。如今,随着事件的“深度还原”,留给所有参与者和旁观者的,是沉甸甸的思考。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悲剧的反思,更是对我们社会在危机处理、信息传播和责任担当上的集体拷问。对于校方:安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