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国古代从温切斯特迁都伦敦?

回答
英国古代从温切斯特迁都伦敦,这并非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历史长河中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及地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演变。温切斯特作为早期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威塞克斯的都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取代了温切斯特的中心地位。

温切斯特的辉煌与限制

温切斯特,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尤其是威塞克斯王国时期,确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名字本身就暗示着罗马的遗产——"Venta"(凯尔特语中意为“市场”或“集市”),而“chester”则源自拉丁语的“castra”,意为“营地”。这座城市早在罗马统治时期就已是重要的军事和行政中心。

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英格兰后,威塞克斯王国崛起,温切斯特成为了它的心脏。威塞克斯国王们在此建立宫殿,举行议会,铸造钱币,使得温切斯特成为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例如,像阿尔弗雷德大帝这样的杰出君主,就在这里巩固了王权,并领导了抵御维京人入侵的斗争。温切斯特的城墙、教堂以及作为皇家驻地,都彰显了它的重要性。

然而,温切斯特的地理位置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不足。它位于英格兰西南部,距离欧洲大陆相对较远,且更偏向内陆。虽然泰晤士河的支流伊钦河能够通往大海,但其水路运输能力和吞吐量,无法与伦敦相比。随着英格兰王国的统一和贸易的发展,一个更靠近欧洲大陆、交通更便利的中心变得愈发重要。

伦敦的崛起:地理与经济的优势

伦敦,即罗马人称之为“Londinium”的城市,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其最终超越温切斯特的关键。

首先,泰晤士河的战略地位是伦敦最大的优势。泰晤士河是英格兰最长的河流之一,其下游河段宽阔,能够容纳大型船只,并且直接与北海相连。这意味着伦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内陆贸易中心,更是一个与欧洲大陆联系紧密的港口城市。自古以来,商贸和交流是城市繁荣的基石,伦敦凭借其优越的水路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手工艺人和商品,迅速成为英格兰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其次,伦敦位于英格兰南部和东部平原的交汇点。这片区域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是英格兰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作为这些富饶地区的交通枢纽,伦敦能够更有效地汇集和分配物资,其经济辐射力远超内陆的温切斯特。

再者,伦敦也是罗马人早期建立的军事和行政中心,尽管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罗马人的直接影响减弱,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战略位置并未消失。在维京人入侵时期,伦敦也曾是抵御和谈判的重要据点,尽管有时会被占领和破坏,但其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始终存在。

政治与军事的考量

迁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军事战略的调整。

增强对王国的控制:随着英格兰逐渐走向统一,国王需要一个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整个王国,尤其是日益重要的东南部地区的中心。伦敦作为南部的经济中心,能够提供更充足的财政支持,并且其交通便利性有助于国王调动军队,维护治安。
抵御外部威胁:尽管温切斯特在抵御维京人方面发挥过作用,但伦敦的地理位置使其更能抵御来自北欧的侵略,也更能与欧洲大陆进行外交和贸易往来。在某些时期,国王可能需要更靠近战略要地来应对危机。
权力的象征与转移:都城的迁移往往伴随着权力的象征性转移。当国王越来越多地在伦敦活动,并在那里建立重要的行政机构时,伦敦的政治地位自然会提升。例如,在11世纪,诺曼征服后,威廉一世就更加倾向于在伦敦处理国家事务,并开始在那里建造重要的建筑,如伦敦塔,这进一步巩固了伦敦的中心地位。

渐进式演变而非一朝一夕

需要强调的是,温切斯特到伦敦的迁都并非是一个明确的、有具体日期记录的事件,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温切斯特和伦敦可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国王可能在两个城市之间穿梭办公。

然而,从11世纪,特别是诺曼征服之后,伦敦的中心地位日益巩固。诺曼征服者威廉一世将英格兰北部和中部的一些重要领地授予自己的亲信,而伦敦作为英格兰最大的城市和贸易港,其经济和政治吸引力越来越大。国王的宫廷、重要的法庭、以及日后议会的雏形,都逐渐倾向于在伦敦集结。

到12世纪,温切斯特作为全国性首都的地位已经基本被伦敦取代。尽管温切斯特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和经济中心,但其政治影响力已大大减弱。伦敦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以及作为政治权力中心的汇聚,最终成为了英格兰乃至后来英国的首都,并将这一地位保持至今。

总而言之,英国古代从温切斯特迁都伦敦,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需求和军事战略共同作用下的历史必然。伦敦优越的港口和交通优势,使其成为英格兰最繁荣的贸易中心,并逐渐吸引了政治权力的集中,最终取代了温切斯特,成为了英格兰乃至英国的首都。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古代英格兰国家整合与发展的轨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了减少一个浮窗的数量,我决定把这个问题给答了。

说一句吹捧伦敦的话,伦敦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中心,而温彻斯特只是一个半自然半人造的中心。

温彻斯特这个首都是怎么来的呢?英格兰南海岸线中段有一个最为优越的港湾索伦特峡(The Solent),今天英吉利海峡上最重要的港口南安普顿和最重要的军港朴次茅斯都坐落在这个天然良港的周围,不消说这里也是从南部入侵英格兰最好的选择之一。

(1066年时,戈德温就担心威廉会从此入侵,故先屯兵怀特岛。)

威塞克斯王国自认的祖先彻迪克就自此登陆入侵,先洗劫了温彻斯特,然后占据怀特岛,这就是西撒克逊人在不列颠岛上的第一个立足点。

威塞克斯王国早期立国态势是比较迷乱,同时跟东部的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和肯特几个日耳曼王国拉锯,也西向进攻布立吞人王国杜姆诺尼亚(Dumnonia)和与麦西亚王国争夺刚刚从布立吞人手中夺走的赫塞维(Hwicce)。这一四面出击的政策在混沌中塑造了威塞克斯王国,东部同文同种的邻居依托地势防守、战斗力较强、加之麦西亚干涉,所以进展不大,威塞克斯的东界依旧徘徊在温彻斯特东部不远,但是西部边疆却大大延伸,西北跨过了塞文河(River Severn),而西南部则囊括了德文郡(Devon)。

好的,此时威塞克斯王国与威尔士人(此时已经换了盎萨视角的名字)的边界已经基本稳定,跑马圈地(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博弈重心重新指向英格兰的中部,开始争夺东南部三个富庶弱小的王国(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好了那我们看此时的威塞克斯王国的哪一个重要城市最靠近那里。。。巧了,又是温彻斯特。

对于温彻斯特来说与王朝重心转移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主教座的设立,在中断了30年后660年教廷再次将温彻斯特指定为威塞克斯王国的教座所在地,英格兰南部资格最老的教座在坎特伯雷,但是不巧此时还没统一,所以温彻斯特教座在威塞克斯国内地位最高。这下威塞克斯国王加冕都要来此地涂油,更加巩固了实际上首都的地位。

但是谁也没有规定温彻斯特就是威塞克斯的首都,比如说阿尔弗雷德王就在萨默塞特郡建造了宫殿(Cheddar Palace)。按照中世纪的观点,国王在此即为行政中枢,萨默塞特郡的这座切达宫也做过首都。


伦敦的地位就很好阐明,这里是英格兰南部的一个自然重心。如果英格兰南部不存在政治隔阂,那么此地就应该是首都所在地。

伦敦在英格兰的七国时代就是重要的贸易集镇,麦西亚击败埃塞克斯王国后将之收为附庸(空降副王统治),但是却直接兼并了伦敦(Middlesex);维京人入侵英格兰南部的时候,威塞克斯王国通常都会指派军队防守伦敦;在政治分裂或者战乱时代就展现了优越性。

从逐步摧毁丹法区开始,威塞克斯王国开始逐步转变为英格兰王国,这是一次不完全的扩张,广大的原诺森布里亚地区虽然臣服于威塞克斯的国王,但却从未彻底融入,初生的英格兰王国之腹心仅有今天的英格兰南部,在这个区域内伦敦是当之无愧的地理、交通和经济重心。

从宗教意义上来说,自从威塞克斯王国变为英格兰王国之后,坎特伯雷教座开始执英格兰教区之牛耳,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北欧的英格兰王国一般会选择在伦敦涂油【克努特在旧圣保罗大教堂(Old St Paul's Cathedral),而其他英格兰国王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之前的各大加冕地点,什么巴斯(Bath)、金斯敦(Kingston upon Thames)纷纷衰落了。

飞快的转移过程。。。。

所以英格兰国王的第一位国王埃塞斯坦选择在伦敦召集他的议会(Witangemot)——随后议会基本常驻伦敦了;继之后的国王埃塞尔雷德(Ӕthelred)专门针对伦敦市的建设颁布了法律;1065年,忏悔者爱德华为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祝了圣,从此之后伦敦基本上成为英格兰不可撼动的经济、政治和宗教中心了。

如果从地缘角度解释也很好理解:伦敦是从威塞克斯出发北上镇压英格兰中部和北部反抗力量、抗击北欧来犯者的最重要的前进基地(桥头堡),但私以为未免太粗浅了。。。

相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古代从温切斯特迁都伦敦,这并非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历史长河中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及地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演变。温切斯特作为早期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威塞克斯的都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取代了温切斯特的中心地位。温切斯特的辉煌与限制温切斯特,在.............
  • 回答
    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而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类似的强大制衡力量,这背后涉及了中英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英国贵族的形成与权力基础1. 封建制度的遗产: 英国的贵族阶层是诺曼征服(1066年)后封建制度的产物。威廉一世.............
  • 回答
    英国未能完成对法兰西的“英国化”(Anglicization)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英国在历史上长期拥有法兰西的部分领土,但最终未能将其完全融入英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这其中有深刻的原因:一、历史背景:起源与继承 诺曼征服 (1066年): 这是英国与法.............
  • 回答
    提到印度最南端,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阳光明媚的海滩和独特的文化,但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这片土地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充满了分裂与融合的精彩故事。在古代,印度最南端的这片区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及其周边地区,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囊括所有土地的“国家.............
  • 回答
    诺曼征服英格兰(1066年)后,威廉一世及其继承者并没有强行要求所有英格兰人都改说古法语,而是采取了更为务实和渐进的语言政策。这其中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并非简单的“入乡随俗”,而是出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实用性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诺曼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和他们面临的挑战。诺曼征服并非一次轻松的接管,.............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恰恰凸显了政治决策的复杂性,以及民意与专家判断之间可能出现的巨大鸿沟。尽管脱欧似乎前景堪忧,但支持脱欧的理由在当时的确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并触动了许多选民的情感和利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对“主权”的深层渴望与对“被剥夺感”的反弹:这是脱欧公投背后最核.............
  • 回答
    “英国衰而不亡”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它触及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英国“衰”的表现:如何理解其“衰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衰”指的是什么。历史上的英国,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是全球无可争议的霸主,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 回答
    英国火烧圆明园,而未火烧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这其中涉及到历史背景、战争性质、文化认知、政治考量以及战争的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点:一、 圆明园与凡尔赛宫、卢浮宫的性质差异 圆明园: 圆明园并非一个简单的皇宫,而是清朝皇室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皇.............
  • 回答
    英国确实有许多关于从亲戚继承遗产的故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法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深厚的家族传承观念与财产积累历史 土地和财富的长期积累: 英国拥有悠久的土地私有制历史,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裕阶层中。几个世纪以来,土地、房产、贵重.............
  • 回答
    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因为间谍事件而“闹翻”,最著名的就是2018年的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中毒案。这起事件是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外交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英国会因此事与俄罗斯“闹翻”。核心事件:斯克里帕尔中毒案 时间: 2018年3月4日 .............
  • 回答
    英国早期在全球遍地开花,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与其说他们“不怕割据”,不如说当时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现实 使得这种担忧相对有限,并且他们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管理和维持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英国国内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优势: 相对早期的.............
  • 回答
    英国“搞定了全球”而“搞不定爱尔兰”,这是一个非常精炼且触及核心的提问,它背后蕴含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复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英国全球扩张的动力与手段,以及爱尔兰在其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一、 英国“搞定了全球”的强大驱动力与手段:英国能够在短短几百年内建立.............
  • 回答
    在英国下议院的议会辩论中,首相单肘靠在议事台(dispatch box)旁的动作,并非什么刻意设计的“品牌动作”,而是一种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且带有深刻政治和社交意味的习惯性姿态。这背后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对场面、对手以及自身立场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台”是何物。在下议院,首相站立发言的.............
  • 回答
    英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胜利,毫无疑问是其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两场战争不仅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更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提及英国的国际地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其相对昔日荣光的下滑。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的“赢了就一直强下去”,而是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政治、社会和.............
  • 回答
    美国革命的爆发,对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次始料未及的重大挫折。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对抗,最终却以曾经的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而告终,箇中缘由复杂且值得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问题,而是一系列战略失误、政治困境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英帝国在战争初期所持有.............
  • 回答
    英国脱欧这件事啊,听着挺简单,就是英国要离开欧盟,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复杂,比你想的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你问为什么脱了好几年了还没彻底脱干净,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脱欧”本身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一声“我不玩了”就能立马走的。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1..............
  • 回答
    英国的国教,对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来说,确实存在着难以容忍的根本性矛盾,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是触及了法兰西大革命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权力、社会结构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颠覆。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法国大革命的基石是对“神圣王权”和教士特权的彻底否定。在法国大.............
  • 回答
    英国的贵族之所以能够威胁国王签署《大宪章》,并非一时的冲动或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权力博弈长期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封建制度的根基:国王权力并非绝对首先要理解的是,中世纪的英国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大.............
  • 回答
    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迎来了威廉和玛丽共同执政,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政治、宗教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好好梳理一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17世纪末。詹姆斯二世之所以被推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
  • 回答
    英国财政大臣的英文官衔“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听起来确实挺特别的,不像我们常说的“Finance Minister”或“Treasury Secretary”那样直观。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得从英国这个国家历史悠久且独特的政治体系和官职演变说起。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