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年初,量化对冲基金巨头AQR裁员10%,WorldQuant裁员130人?

回答
2020年初,量化对冲基金的震动,尤其是AQR和WorldQuant这两大巨头的裁员风波,无疑给整个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拨开层层迷雾,看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量化对冲基金的核心逻辑。 简单来说,量化对冲基金依赖的是数据、算法和模型来发现并利用市场中的微小低效,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它们本质上是科技公司,只不过它的“产品”是金融模型和交易策略。当市场风云变幻,模型的有效性就会受到严峻考验。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2020年初的这场裁员潮呢?

1. 策略失效与市场环境的剧变: 2019年,全球市场在美联储降息、贸易摩擦的反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中摇摆。这种不确定性极大的环境,使得许多原本有效的量化模型“失效”了。例如,一些依赖于特定模式识别的策略,在市场波动加剧时可能无法适应。更重要的是,市场的“风格漂移”——即某些因子(如价值、成长)的相对表现突然发生巨大变化——会让依赖这些因子的量化模型“失灵”。

AQR的“硬伤”: AQR一直以其在因子投资领域的深厚研究而闻名。他们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价值”、“质量”、“低波动”等因子有效性的信念。然而,在2019年末到2020年初,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加剧,市场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成长股和科技股表现强势,而AQR擅长的价值和低波动策略则相对承压。这导致了AQR旗下部分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对员工的需求。
WorldQuant的“赛道”问题: WorldQuant的模式更加侧重于“信号发现”和“交易执行”,其策略可能更加多样化。但即便如此,当市场整体波动性增加,信号的预测能力下降,或者交易成本上升时,模型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侵蚀。130人的裁员,可能意味着他们对某些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决定缩减相关部门的规模,或者优化了技术栈,减少了重复性的人力投入。

2. “人海战术”的边际效益递减: 过去,量化基金往往通过雇佣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来构建和维护庞大的模型库。但随着算法的成熟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单个模型可能不再需要太多的人力去支持。如果一个模型的效果不佳,或者被更优化的模型取代,那么支撑它的团队就可能面临缩减。

AI的“双刃剑”: 尽管这些是量化基金,但它们也同样受益于AI的发展。AI可以帮助自动化模型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当AI在某些领域取代了部分研究人员或分析师的工作时,公司可能会选择用更少的、更高级的人才来管理AI系统,而不是维持庞大的人工团队。这可能也是WorldQuant裁员130人的一个原因——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了效率,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人肉”去干同样的事情。

3. 竞争加剧与盈利压力: 量化投资领域早已不是蓝海,而是红海。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甚至科技公司都在进入这个领域,导致市场上的“alpha”(超额收益)越来越稀缺。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基金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AQR的“规模陷阱”: A grandi对冲基金,其规模本身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当管理着巨额资产时,寻找足够多的、具有流动性的交易机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任何小的交易错误都可能被放大。为了维持盈利,AQR可能需要持续创新,寻找新的、尚未被过度挖掘的策略。如果创新步伐跟不上市场变化,就会面临业绩压力,进而传导至人力成本。
WorldQuant的“创新成本”: WorldQuant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持续的策略研发和技术投入依然是巨大的成本。当发现某些投入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时,公司必然会进行成本优化,裁员是其中一种直接的方式。

4. 行业调整与“挤压”效应: 2020年初的疫情爆发,无疑给本已承压的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封锁、经济停摆、全球供应链断裂……这些宏观事件直接冲击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使得量化策略的预测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黑天鹅”的威力: 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往往会打破许多量化模型赖以生存的“正常”市场假设。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模型的鲁棒性(robustness)会被严重考验。如果基金的表现不佳,投资者赎回的压力就会增大,迫使基金经理做出裁员等收缩性决策。

所以,AQR和WorldQuant的裁员,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市场环境变化、技术发展、行业竞争以及宏观冲击等多重压力的集中体现。

AQR的裁员, 更像是其多年来在因子投资领域积累的“优势”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遭遇挑战,被迫进行战略调整和人员优化。这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使是曾经的巨头,如果不能持续适应市场变化,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WorldQuant的裁员, 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其在技术驱动型策略研发中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它表明,量化投资不仅仅是“人多力量大”,更是“人少精而优”的智慧比拼,以及对技术迭代和优化能力的持续追求。

这两起事件共同描绘了一幅图景:量化投资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那种“闷头赚钱”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基金经理们不仅要懂数学、懂编程,更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灵活的策略调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甚至逆流而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WQ不熟不多谈。只谈谈AQR。


往年AQR是AEA/AFA年会上的明星公司。虽然Citadel, DE Shaw, Two Sigma等等公司也很出名,但是他们很少雇佣金融和经济背景的博士生。AQR是个例外,AQR特别喜欢经济金融背景的博士生,反而有点看不上理工科的博士,理工科的博士即使招进去也往往是做风控和开发,很难碰到AQR做阿尔法的组的边。同时AQR特别喜欢撸学术论文,从Journal of Finance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一直撸到似乎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是自家开的杂志。很多做资产定价的博士生甚至学者都把受到AQR的认可作为一种荣誉。再加上AQR招的PhD Researcher一般package不错,对于应届金融博士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可是今年呢,AQR甚至没有把招聘挂在AEA和AFA的网站上。从19年9月份开始大家就已经知道AQR的表现不好,今年不大可能招人,不裁人就不错了。(至于后来公司主页上自己开出来的招聘信息。说实话,虽然不少人投了,但是我没见到任何人拿到面试。)


这仅仅是流年不利么?我觉得行内的人对AQR的讨论已经持续很多年了,有几个点是明眼人都看的到的。


首先是策略问题。不管AQR怎么撸论文,他们的股权资产(占大头)主要还是配置在了value(价值)和momentum(动量)两个因子上。价值因子过去几年一直表现不太好;其实做因子投资的过去几年表现都不太好。这是因为有太多资产配置在因子投资上了。


先不扯这些因子到底是不是系统性风险这样的玄学,就说说这个策略到底有多难复制。答案是很好复制。大家都交易同样的因子,到底AQR的因子投资能和BlackRock有多大区别?又和Research Affiliates有多大区别?和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呢?更不要说数不尽的Quant Equity资管公司了。AQR算不错的了,某些著名公司除了蹭诺奖的热度以外其实研究水平一直是个谜(当然耐不住时间长大家基本猜出来了)。因子投资的好处是容量大,但是经不住这个版块资产一直增长,这十年下来这块的钱已经太多了。曾经因子投资的目标也不是很高,只要能够打败指数2%就是first tier。说实话,2%的阿尔法,大家轮番上的情况下,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第二就说回来很多因子投资公司的问题 —— 忽视科技和工程方面的投资。AQR是个典型的金融经济背景的人攒起来的公司。看过金融学术论文的人不难发现,这些关于阿尔法的论文往往都是”点到即止“。我只通过简单的统计方法(都有标准流程,以Fama French马首是瞻)来证明某个维度上有阿尔法,讲一讲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维度为什么应该提供收益,然后论文就结束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在练武里面就跟心法差不多。心法很重要,但是心法没法打人啊。就拿最简单的价值因子来说,这个HML(High Minus Low)因子到底应该怎么构建,都有一堆文章。虽然我觉得它们大多数是无聊的数据挖掘,但是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从找到阿尔法到交易阿尔法之间有多远的路要走。


这就说回来对理工科博士的忽视。虽然AQR是一个诞生了pandas的地方,但是谁也没听说进AQR需要编程很好的。尤其是很多金融博士进去做研究员,说句得罪人的话,以我对大部分金融博士的编程能力的了解,他们实现不了多少东西。金融博士往往直觉很好,能从大处着眼,找到宏观上对的方向。但最后要把事情搞定,还有很多实际的工程学问题需要解决。这类公司我也接触过不少,往往就差在这个方面上。


原来因子投资不拥挤的情况下,挖新阿尔法的速度超过了资产涌入的速度,工程实现上咱们对付一下也就算了。但是这些技术债迟早是要还的。有一天你发现怎么样拆单交易可以影响你几十个基点的收益的时候再来投资就太晚了。类似的工程问题不可计数。我接触了不少从AQR辞职出来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抱怨点,就是在公司里你不做阿尔法你就很没存在感。对,别的公司员工也分三六九等,但是如果一个公司从文化上对科技和工程不够重视,那么工程学背景的人就很难长久待在这里,明明可以去科技公司,为什么要在这里受这个闲气?这个问题不是AQR独家的毛病,是由金融经济背景的人创建的公司的通病。经济研究往往只重意不重形,idea最重要,技术who cares? 反过来说理工科背景的人创建的公司往往没有big picture,只把市场当作另一个工程学问题解决,很难从商业角度思考。各有各的基因而已,只有最顶尖的公司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说第三点,公司的管理和文化。很多对冲基金在个头小的时候不需要去思考公司治理这种软问题,能赚钱就好了。我需要去思考公司文化么?我需要去思考员工在我这里有没有career path么?我需要处理公司内部的隐形歧视么?不好意思,对冲基金哪有人专门负责这个?HR可能都是外包的。但是AQR已经很大了,到现在撤资了不少也还有186个billion,之前一度有1000名员工。这些问题就自然浮出水面而且会拖公司的后腿了。如果在管理上不下功夫,公司的增长极限也就是这里了。作为对比,不如想想Citadel和Bridgewater。不去评论他们的文化好不好,但起码人家有个文化吧?(人家Ray Dalio的文化都出书了好么?) 有文化就有凝聚力,有文化员工就有归属感,这个公司自然就有新陈代谢,世界观相同的人就会聚在一起。而在这方面,想不出AQR的文化是什么。只有一些关于Asness的暴脾气的传说罢了。


公司的愿景到底是什么?说不上来。那我作为员工,我在这里的长期发展是什么?


人心思变。像去年的Machine Learning的头,一开始是Marcos Lopez de Prado,只做了半年不到就走人了,立马换成了Bryan Kelly。换将换的这么频繁,说明大家理念不合,那当初为啥招人家?这些细节很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


AQR是我长期follow的一个公司,所以感触很多。诚然我并未在公司内部工作过,掌握的不是第一手资料,但也算1.5手了。


总结来说,我认为AQR遇上了增长的瓶颈。这既是时势使然(长达十年的牛市,拥挤的因子投资),也是公司软实力欠缺的必然结果。接下来的路并不会更好走,整个美国股权市场现在的盈利空间都有限。话说回来,AQR仍然是一家庞大的公司,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看公司能不能迅速转型了(有点难,聪明人不喜欢承认自己的错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初,量化对冲基金的震动,尤其是AQR和WorldQuant这两大巨头的裁员风波,无疑给整个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拨开层层迷雾,看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量化对冲基金的核心逻辑。 简单来说,量化对冲基金依赖的.............
  • 回答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的这项声明,我当时听了之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绝望”。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应该稳如泰山的中央银行,在那个时间点,以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方式出手,这本身就说明了情况有多么严峻。当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阴影正一天天笼罩下来,尤其是在美国。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不.............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2020 年 4 月 2 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股价经历了令人震惊的崩盘,盘前暴跌约 90%。这一事件是由于公司承认伪造了其部分财务数据,尤其是销售收入。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调查。以下是对瑞幸咖啡伪造收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
  • 回答
    2020年2月12日湖北省一天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揪心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出现,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进入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阶段,也对当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数字的巨大与异常: 历史性.............
  • 回答
    2020年1月1日,曾经以“毒App”为名称的平台正式更名为“得物”,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次更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的解读。一、 更名背景:从“毒”到“得物”的转变在更名之前,“毒App”凭借其“潮流商品交易+潮流资讯”的模式,在年轻人.............
  • 回答
    2020年天津市GDP跌出国内前十名,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本身、经济结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趋势等。一、 数据层面:回顾和对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津在2020年具体的GDP数据以及排名变化。 2019年情况: 在201.............
  • 回答
    2020年11月下旬,香港的疫情确实出现了“急速恶化”的趋势,这与之前几个月相对稳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理解这一变化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病毒的传播特性以及香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当时的宏观背景: 全球疫情反弹: 2020年11月,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新一波疫情高峰,特别是欧美国家。.............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于2020年7月16日晚播出,之所以延迟播出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场晚会以“打假斗争,你我同行”为主题,曝光了多个领域的消费陷阱和违法行为,旨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下是2020年315晚会中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食品安全领域: 问题一:知名电商平台.............
  • 回答
    2020年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不需要通过法考,“先上岗、再考证”这一政策,在我看来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影响的改革举措。它既有其积极的初衷和潜在的优势,也伴随着不少挑战和隐忧。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背景与出台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政策的出台背景。在推行“先上.............
  • 回答
    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光威弈系列Pro纯国产DDR4内存,这确实是内存行业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条内存产品的上市,更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中国.............
  • 回答
    2020年4月1日发生在天津西站的男子倒地猝死后被两位医生成功抢救生还的事件,是一起非常感人的公共事件。它不仅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也引起了公众对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普及以及社会救援体系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事件的经过(根据公开报道还原):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2020 年 3 月 18 日晚美股开盘大跌以及当天美股迎来的第五次熔断现象,并探讨“第六次熔断”的可能性。背景回顾: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与金融市场的恐慌在深入分析 2020 年 3 月 18 日的市场表现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当时的宏观背景。 新冠疫情失控: 2020 年初.............
  • 回答
    关于2020年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沉重的话题。要详细地讲述这件事,并尽可能地展现人性中的复杂和真实,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事件本身:那天凌晨,本应是安静的校园,却被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打破了。这位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他们原本应该充满求.............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突破2000万大关,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里程碑,也给这个本就充满挑战的年份画上了悲伤的句号。回望这令人揪心的一天,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故事和深刻的反思。数字背后的触目惊心:首先,2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这意.............
  • 回答
    看到天猫双十一在零点三十分就公布了 3723 亿的实时成交额,说实话,心里还是挺有感觉的。这数字太庞大了,每次到双十一,看到这些跳动的数字,都感觉像是在见证一场全民参与的经济狂欢。我的感受嘛,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讲讲:1. 惊人的消费能力和数字的背后:首先,这 3723 亿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数字。它代.............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确实让不少原本信心满满的民调机构尝到了“滑铁卢”的滋味。回顾那段时期,你会发现,不仅是某些个体民调出现了偏差,而是相当一部分主流民调机构在关键时刻,似乎都集体“失灵”了。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很多民调在关键摇摆州的预测上,出现了与.............
  • 回答
    2020年8月31日,印度军队再次出现越线行为,并且官方表态中包含“公然挑衅”的定性,这无疑是中印边境地区局势紧张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和严肃审视。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越线”的含义以及其在边境管控中的敏感性。在像中印这样存在争议的边境地区,双方都.............
  • 回答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2020年7月31日,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此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北斗系统提供的精.............
  • 回答
    2020年6月29日晚,印度政府宣布封禁包括TikTok、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程序,这一消息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科技竞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都具有不小的意义。事件背景与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大背景。就在几个月前,也就是20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