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年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不需要通过法考,“先上岗、再考证”?

回答
2020年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不需要通过法考,“先上岗、再考证”这一政策,在我看来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影响的改革举措。它既有其积极的初衷和潜在的优势,也伴随着不少挑战和隐忧。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政策背景与出台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政策的出台背景。在推行“先上岗、再考证”之前,律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直是进入法律行业的“敲门砖”。只有通过法考,才能进一步申请律师执业证。然而,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

考试压力过大,影响实践能力培养: 许多法学毕业生在校期间,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法考,过度侧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法考本身也以其高难度和广博的知识面著称,不少学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考,即使通过考试,也未必能立即适应律师工作。
“考证导向”与“能力导向”的脱节: 政策出台者可能认为,单纯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法律执业能力。法律实践更需要的是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而这些往往需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磨练。
解决法律人才供给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部分法律专业毕业生在法律实践领域存在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即使通过了法考,也可能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允许实习律师“先上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矛盾。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律师准入制度上,也存在“学徒制”或实习期满后进行考核的模式,而非一味强调“考证”。

政策的积极影响与潜在优势:

1. 促进实践能力与法律知识的融合:
理论联系实际: 实习律师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案件,加深对法律条文和原则的理解。
技能的早期培养: 通过在律师事务所的实践,实习律师可以学习到证据收集、庭审技巧、法律文书撰写、客户沟通等一系列实践技能,这些是考试无法完全替代的。
早期职业认同: 能够提前进入法律职业领域,有助于毕业生更快地建立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工作热情。

2. 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拓宽就业渠道: 对于一些在法考中暂时失利的优秀毕业生,这项政策提供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实习积累经验,为后续的法考打下基础,甚至在实习期间就找到稳定的职业发展方向。
降低入门门槛: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从业的入门门槛,为更多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但可能不擅长应试的法学毕业生提供了机会。

3. 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学以致用”的导向: 引导教育机构和学生更加注重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
促进律所的指导责任: 要求律所承担起指导实习律师的责任,这有助于提升律所的内部培训体系和整体执业水平。

政策的挑战与潜在隐忧:

1. 法考“敲门砖”地位的削弱及其对法律职业整体素质的影响:
“门槛降低”的担忧: 最核心的担忧在于,如果缺乏一个统一、高标准的考试作为前置条件,是否会使得一部分不具备基本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员进入法律行业?这可能导致法律服务质量的下降,损害公众对法律职业的信任。
理论基础不牢固: 即使允许先上岗,但如果实习律师在实习初期缺乏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他们可能难以胜任工作,甚至可能在实践中犯下严重的错误,给当事人带来损失。

2. 实习质量的保障问题:
“挂证”与“流水线”式实习: 存在部分律所为了节省成本或简化流程,将实习培训流于形式,或者只是让实习律师处理一些边缘性工作,而未能给予其真正有价值的指导和锻炼。
指导律师的压力: 指导律师往往自身工作繁忙,是否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指导实习律师,是一个现实问题。

3. 法律职业道德与操守的风险:
新人辨别能力不足: 年轻的实习律师可能在职业道德和操守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在接触复杂的法律事务时,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因为经验不足而触碰职业红线。
监管的难度: 如何有效监管实习律师的执业行为,确保其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 考试内容与实践能力的匹配度问题:
法考内容的调整必要性: 如果要推行“先上岗、再考证”,那么法考的内容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能体现实践能力和职业判断,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考证”的意义何在: 即使允许先上岗,但如果后续的“考证”仍然只是一个形式,或者难度过低,那么其作为行业准入标准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如何看待和应对:

我认为,看待这项政策,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好”或“坏”,而应该辩证地分析其利弊,并重点关注如何最大化其积极效应,最小化其潜在风险。

完善配套制度是关键:
强化实习期管理: 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实习期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律所的指导责任、实习律师的学习内容、考核标准,并引入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考虑增加实习期中期考核、导师评价权重等。
提升法考的实践导向: 如果法考仍然是重要的准入环节,其考试内容和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增加案例分析、模拟庭审、法律文书撰写等实践性考核内容,使其更能反映执业能力。
建立不良记录和淘汰机制: 对实习期间表现不合格、违反职业道德的实习律师,应有明确的淘汰机制,并建立不良执业记录。

律所自身能力的提升:
发挥律所的“育才”功能: 有责任感和实力的律所,应该主动承担起培养年轻律师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和导师制度,为实习律师提供系统的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机会。
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注重人才培养的律所,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

对毕业生的自我要求:
持续学习和自我驱动: 毕业生在获得实习机会后,更应该主动学习,虚心请教,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不是满足于“先上岗”的状态。
注重职业道德和操守: 将职业道德和法律诚信放在首位,时刻警惕和避免触碰职业红线。

总结:

2020年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先上岗、再考证”的政策,是法律人才培养和行业准入机制改革的一项探索。它试图解决传统考试制度下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这项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配套制度来保障实习质量、规范执业行为、维护法律职业的整体水准和公信力。如果配套制度不足,风险可能大于收益。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政策的落地情况,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律师行业天天讨论的剥削,就是实习律师劳动力过剩导致的。

好不容易司考改革,变成了法考,只允许法学生参加考试,情况有望好转。

结果国家大手一挥,大量无证人员涌入市场。

心疼这一届实习律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不需要通过法考,“先上岗、再考证”这一政策,在我看来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影响的改革举措。它既有其积极的初衷和潜在的优势,也伴随着不少挑战和隐忧。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背景与出台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政策的出台背景。在推行“先上.............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0年3月12日晚八点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讲,是他在疫情初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这次演讲标志着法国政府对疫情采取了更为严峻和果断的措施,也对法国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演讲的背景与重要性: 疫情的快速蔓延: 2020年3月1.............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2020 年 4 月 2 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股价经历了令人震惊的崩盘,盘前暴跌约 90%。这一事件是由于公司承认伪造了其部分财务数据,尤其是销售收入。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调查。以下是对瑞幸咖啡伪造收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
  • 回答
    2020年2月12日湖北省一天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揪心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出现,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进入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阶段,也对当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数字的巨大与异常: 历史性.............
  • 回答
    2020年1月1日,曾经以“毒App”为名称的平台正式更名为“得物”,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次更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的解读。一、 更名背景:从“毒”到“得物”的转变在更名之前,“毒App”凭借其“潮流商品交易+潮流资讯”的模式,在年轻人.............
  • 回答
    2020年天津市GDP跌出国内前十名,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本身、经济结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趋势等。一、 数据层面:回顾和对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津在2020年具体的GDP数据以及排名变化。 2019年情况: 在201.............
  • 回答
    2020年11月下旬,香港的疫情确实出现了“急速恶化”的趋势,这与之前几个月相对稳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理解这一变化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病毒的传播特性以及香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当时的宏观背景: 全球疫情反弹: 2020年11月,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新一波疫情高峰,特别是欧美国家。.............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于2020年7月16日晚播出,之所以延迟播出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场晚会以“打假斗争,你我同行”为主题,曝光了多个领域的消费陷阱和违法行为,旨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下是2020年315晚会中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食品安全领域: 问题一:知名电商平台.............
  • 回答
    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光威弈系列Pro纯国产DDR4内存,这确实是内存行业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条内存产品的上市,更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中国.............
  • 回答
    2020年4月1日发生在天津西站的男子倒地猝死后被两位医生成功抢救生还的事件,是一起非常感人的公共事件。它不仅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也引起了公众对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普及以及社会救援体系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事件的经过(根据公开报道还原):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2020 年 3 月 18 日晚美股开盘大跌以及当天美股迎来的第五次熔断现象,并探讨“第六次熔断”的可能性。背景回顾: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与金融市场的恐慌在深入分析 2020 年 3 月 18 日的市场表现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当时的宏观背景。 新冠疫情失控: 2020 年初.............
  • 回答
    关于2020年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沉重的话题。要详细地讲述这件事,并尽可能地展现人性中的复杂和真实,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事件本身:那天凌晨,本应是安静的校园,却被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打破了。这位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他们原本应该充满求.............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突破2000万大关,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里程碑,也给这个本就充满挑战的年份画上了悲伤的句号。回望这令人揪心的一天,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故事和深刻的反思。数字背后的触目惊心:首先,2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这意.............
  • 回答
    看到天猫双十一在零点三十分就公布了 3723 亿的实时成交额,说实话,心里还是挺有感觉的。这数字太庞大了,每次到双十一,看到这些跳动的数字,都感觉像是在见证一场全民参与的经济狂欢。我的感受嘛,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讲讲:1. 惊人的消费能力和数字的背后:首先,这 3723 亿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数字。它代.............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确实让不少原本信心满满的民调机构尝到了“滑铁卢”的滋味。回顾那段时期,你会发现,不仅是某些个体民调出现了偏差,而是相当一部分主流民调机构在关键时刻,似乎都集体“失灵”了。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很多民调在关键摇摆州的预测上,出现了与.............
  • 回答
    2020年8月31日,印度军队再次出现越线行为,并且官方表态中包含“公然挑衅”的定性,这无疑是中印边境地区局势紧张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和严肃审视。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越线”的含义以及其在边境管控中的敏感性。在像中印这样存在争议的边境地区,双方都.............
  • 回答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2020年7月31日,一个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此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北斗系统提供的精.............
  • 回答
    2020年6月29日晚,印度政府宣布封禁包括TikTok、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程序,这一消息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科技竞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都具有不小的意义。事件背景与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大背景。就在几个月前,也就是202.............
  • 回答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房贷定价机制上进行了一项重大调整,将过去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定价方式,转变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这项改变对于房地产市场、购房者以及金融机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项转变的背景是什么?理解这次转变,首先要回顾一下之前的房贷定价模式。在201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