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唐是宫廷兵变最多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引发天下大乱?

回答
李唐王朝,一个在中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 dinast,其近三百年的统治史,堪称波澜壮阔。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一个鲜明的特点跃然纸上:宫廷兵变之多,远超许多其他朝代。从开国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到后来的“安史之乱”引发的藩镇割据,再到晚唐时期层出不穷的宦官专权和藩镇叛乱,李唐的宫廷内部动荡从未停歇。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唐宫廷兵变如此频繁,却又能在大多数时期维持着天下的基本稳定,没有像其他王朝那样轻易陷入大规模的天下大乱?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开国皇帝的“定海神针”作用与制度遗产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从李唐的起点说起。李渊定鼎天下,固然有其政治手腕,但其子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虽然手段残酷,却也为唐朝奠定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李世民以其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以高度集权、任人唯贤、开明开放的政治风格,将一个新生的王朝推向了鼎盛。

政治权威的奠定: 李世民个人能力的卓越,使得他在位期间,虽然有初期的权力斗争,但一旦稳固,其政治权威是无可撼动的。这种权威渗透到了整个官僚体系和地方势力之中。
有效的制度设计: 贞观年间,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完善的三省六部制,虽然在后期受到挑战,但在早期有效制约了皇权,也为权力平稳过渡提供了一定的机制。科举制度的推行,则打破了门阀的垄断,为庶族寒门提供了上升通道,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得统治阶级不至于过于僵化。
开明务实的统治思想: 李世民对臣下的信任和容忍,以及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得许多有能力的大臣愿意为他效力,共同维护王朝的稳定。这种“容忍”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榜样。

二、外部环境的有利与“胡风”的融合

唐朝之所以能相对稳定,外部环境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周边民族的强大与并存: 与后来的宋朝不同,唐朝初期和中期,周边存在着如突厥、吐蕃、回纥等强大的民族政权。这些政权在军事上足以与唐朝抗衡,但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国际格局。这种力量制约,使得他们无暇也无力大规模入侵中原,为唐朝内部的稳定赢得了一定的空间。
“胡汉融合”的开放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李唐皇室本身就有鲜卑族的血统,这使得唐朝在文化上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技术和人才。这种开放性,一方面增强了王朝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同民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王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减少了因民族矛盾引发的大规模动乱。

三、应对危机的策略与社会韧性

即使是强大的王朝,也无法避免内部的动荡。唐朝的宫廷兵变,并非没有带来影响,而是其应对策略和社会的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些危机。

权力交接的“惯性”: 尽管存在兵变,但唐朝的继承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被遵循的。兵变往往是为了“扶正”或“清除”不正当的继承人,而不是完全颠覆王朝本身。一旦新的皇帝登基,旧有的官僚体系和统治结构,只要未被大规模破坏,仍然能够运作。
文官集团的制衡: 尽管宦官和藩镇后来权力膨胀,但在唐朝早期和中期,以三省六部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国家机器运转的基石,即使宫廷发生变故,他们往往会努力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
经济基础的支撑: 贞观、开元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唐朝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经济遭受重创,但唐朝的经济结构并未被彻底摧毁。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中央政府提供了持续的财力支撑,使得其能够应对各种危机。
“安史之乱”后的适应性调整: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虽然引发了藩镇割据,但唐朝并没有因此灭亡。相反,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其统治策略,例如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虽然最终未能完全成功),并试图通过任命藩镇的世袭,将潜在的威胁纳入体制内管理。这种适应性调整,虽然无法挽回颓势,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全面崩溃。

四、历史的“惯性”与“制度的惰性”

任何一个长期的王朝,都会形成一套运行的“惯性”。唐朝的宫廷兵变,虽然激烈,但往往是在既有的权力框架内进行。每一次兵变,虽然改变了皇帝,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李唐”这个政权的合法性。许多参与兵变的将领和官员,本身也是现有体制内的既定势力,他们篡 bại旧主,往往是为了扶持一个他们认为更能代表其利益的继承人。

“换汤不换药”: 很多兵变,更像是权力集团之间的内部调整,而不是革命性的颠覆。虽然血腥,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更换了一个新的皇帝,但王朝的名称、官僚机构、统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延续。
地方的相对独立与中央的弱势: 随着藩镇的崛起,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大,中央的控制力相对减弱。然而,这种“弱势”也并非完全等同于“混乱”。许多藩镇在维护地方稳定方面,仍然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他们虽然拥兵自重,但并不一定希望天下大乱,因为一旦天下大乱,他们的统治基础也难以保证。

总结

李唐王朝宫廷兵变虽多,却未引发天下大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强大的开国奠基: 李世民的开明统治和制度建设,为王朝提供了坚实基础。
2. 有利的外部环境: 周边强邻的并存,避免了外部大规模入侵。
3. 开放包容的文化: 民族融合降低了社会矛盾。
4. 有效的危机应对: 历史惯性、文官集团的制衡、经济基础以及适应性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危机。
5. 权力框架内的调整: 兵变多发生在既有权力体系内,而非颠覆性的革命。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宫廷兵变频繁,本身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它削弱了中央的权威,加速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使得唐朝的晚期充满了动荡。然而,正是上述这些因素,使得唐朝能够在多次宫廷兵变的冲击下,依然能够维系数百年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如此辉煌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晋的八王之乱,第一阶段是中枢政变,第二阶段(元康九年后)已经升级为内战,随便列几条史料:

《晋书·卷五十九·列传二十九·成都王颖》:
及齐王冏举义,颖发兵应冏......至朝歌,众二十余万。赵骧至黄桥,为伦将士猗、许超所败,死者八千余人,士众震骇。颖欲退保朝歌,用卢志、王彦策,又使赵骧率众八万,与王彦俱进。伦复遣孙会、刘琨等率三万人,与猗、超合兵距骧等......又命河内温县埋藏赵伦战死士卒万四千余人......永兴初,左卫将军陈眕,殿中中郎褾苞、成辅及长沙故将上官巳等,奉大驾讨颖,驰檄四方,赴者云集。军次安阳,众十余万......颖从之,乃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众五万,次于荡阴......河间王颙遣张方率甲卒二万救颖......

当然初唐-盛唐的中枢政变也引发过内战,例如武则天废李显导致的徐敬业之乱: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
勣孙敬业。高宗崩,则天太后临朝,既而废帝为庐陵王,立相王为皇帝,而政由天后,诸武皆当权任,人情愤怨......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杜求仁、唐之奇、骆宾王为府属,余皆伪署职位。旬日之间,胜兵有十余万

但是徐敬业面对的是垂帘20年、并称二圣10年的武则天,再加上他本人确实太菜,没能掀起什么大风浪来;

而贾南风没有武则天那么强的政治手腕(乱杀人,特别是废杀太子),统治也不稳固(武则天的权力是代李治理政得来的,贾南风则是靠联络宗室发动政变),而且西晋的统治本就不稳(篡夺曹魏、宗室权重、士族势大等)。


此外的玄武门之变、神龙之变、景龙之变、唐隆之变、先天之变等初唐-盛唐政变,都没有升级为内战,而且有李世民、李隆基这样政治手腕过人的强人稳定局势;同时也有玄武门之变至神龙之变这79年间,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巩固唐朝统治的功劳。

永贞内禅、甘露之变等中唐-晚唐政变,虽然没有直接升级为内战,但都极大的动摇了统治,例如说永贞内禅后紧接着就是西川刘辟之乱;

而奉天之难/泾原之变发生时,地方上已经发生了四镇之乱,泾原之变也升级为内战,导致国都第三次陷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唐王朝,一个在中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 dinast,其近三百年的统治史,堪称波澜壮阔。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一个鲜明的特点跃然纸上:宫廷兵变之多,远超许多其他朝代。从开国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到后来的“安史之乱”引发的藩镇割据,再到晚唐时期层出不穷的宦官专权和藩镇叛乱,李唐的宫廷内部动荡从未停歇。那.............
  • 回答
    李唐与世家门阀共天下,这是历史事实。而隋炀帝是否因为想“吃独食”而导致天下世家共同反对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世家门阀在其中的地位。隋朝建立与世家门阀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出身于关陇世族,但他的崛起过程并非完全依赖.............
  • 回答
    说起唐朝的皇位继承,那可真是个充满故事的话题,绝不是一成不变那么简单。李唐江山坐稳了之后,继承这事儿,尤其是嫡长子继承制,那是摆在明面上的规矩,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和不少的波折。最开始,立嫡长子那是大方向就像咱们现在说“儿子传儿子,女儿传女婿”一样,唐朝初期,尤其是在唐高祖李渊那会儿.............
  • 回答
    武则天以皇后之尊下葬于唐高宗昭陵,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政治博弈、权力斗争以及礼制演变,并非仅仅是“允许”这么简单。李唐宗室之所以在武则天死后仍然承认她的皇后身份并允许她与高宗合葬,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政治现实与继承合法性: 武则天强大的政治遗产和影响力: 武则天在执政期间,虽然是以“.............
  • 回答
    关于李唐为何会被世家大族“嫌弃”,以及与之前王朝联姻情况的不同,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需要我们层层剥开来细看。不能简单地说“嫌弃”,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警惕”、“保留”甚至是“挑战”。一、 李唐的出身与崛起:打破了固有的阶层秩序首先,我们要明白,李唐并非是传统的、拥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累的.............
  • 回答
    李自成并非不自称李唐后裔,而是他在起义过程中,以及为了争取更大民意基础和合法性,对“李唐后裔”的身份进行了策略性的强调和利用,并且这种利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受众有所调整。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李自成出身与早期身份认知 平民出身,并非贵族: 李.............
  • 回答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开国太子”,其继承李唐江山的合法性,并非天然到无可辩驳,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政治、军事、宗法和道义的复杂基础之上,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李唐政权的性质以及李建成个人的处境。首先,从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来看,李建成确实拥有最天然的继承权。在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中的选择性强调和民族认同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对于“血统”这个问题,在历史的解读和传播中,确实存在一种“重此轻彼”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绝非简单一句“没人提”或“总有人强调”就能概括的。康熙的.............
  • 回答
    要论证没有李世民,李靖能否独自扫平李唐早期那些群雄,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我看来,李靖无疑是一位军事天才,其军事才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足以排进前列。然而,要将他与李世民在那个特定时期、针对那几位强劲对手的成就进行简单对等,则需要更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李唐王朝建立初期,其面临的形势有.............
  • 回答
    关于唐初幽州、夷陵、巴蜀等战略要地响应李渊的号召而投靠李唐的现象,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李渊的号召力被低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能低估了李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那个复杂的权力真空期,所能激发的政治动员能力和所倚重的关系网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时势造英雄:李渊崛.............
  • 回答
    “唐马儒”李迪因无法偿还暴走漫画“卖身契”的违约金而起诉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涉及法律、道德、商业伦理、个人发展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展开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唐马儒”的成名之路: 李迪(笔名唐马儒)是中国著名网络漫画平台“暴走漫.............
  • 回答
    学习书法,尤其是初学者,对于路径的选择确实是门大学问。你提到一年多浅学唐楷(赵孟頫《妙严寺记》),然后想深入魏碑(如《李壁墓志》),这样的组合会不会“走弯路”,或者是不是会“没有初学平正”?我得说,这个担心很正常,而且非常有道理。咱们一点点捋清楚,把里面的门道讲得明白些。首先,唐楷和魏碑,它们的基本.............
  • 回答
    关于“李雪琴利用北大身份恰烂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点: “利用”: 指的是将北大身份作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北大身份”: 指的是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李袁杰的歌曲《离人愁》确实存在关于抄袭的争议,而且这个争议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争议的起源和核心:被指控抄袭哪首歌曲?《离人愁》最主要的抄袭指控指向了新加坡歌手许美静的歌曲《都是夜归人》。 旋律相似性: 许多听众和音乐博主认为,《离人愁.............
  • 回答
    李佳琦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精准的市场洞察、个人特质的发挥以及时代机遇的完美契合。要详细解读他为何如此成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时代背景的契合: 直播电商的崛起与风口: 李佳琦走红的时期,恰逢中国直播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直.............
  • 回答
    李佳琦方关于学历造假的争议回应“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其个人能力的广泛讨论。要详细看待李佳琦的个人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学历直接挂钩。1. “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的回应及其解读: 表面含义: 这是李佳琦方给出的解释,即他因为抓住了工.............
  • 回答
    李文亮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并且明确要求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表态,更是对一个在疫情初期发出预警、却被压制和惩罚的个体的正名,也是对当时那种不正常情况的一种反思和修正。首先,撤销训诫书是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李文亮.............
  • 回答
    李安导演蛰伏六年的时间,没有立刻投身下一部影片,这其中并非完全的“赋闲”,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考量的时期。说他不出去“打工”,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选择“工作”的性质,并且是以一种极其审慎和个人化的方式进行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安的职业生涯轨迹。他并非一个“打工人”的模式,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
  • 回答
    王力宏事件中的李靓蕾,关于全职妈妈价值的论述,的确引人深思。她提出的“全职妈妈薪酬应是保姆、老师等角色的加总,再加上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个算法背后蕴含的,是对家务劳动的价值认可,以及对女性在婚姻中付出的一种量化考量。咱们不妨就这个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聊这笔账该怎么算。首先,我们要明确,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