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弩为什么没有取代弓?

回答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冷兵器,追根溯源,背后都隐藏着一场场漫长的技术竞赛与应用权衡。弩与弓,这对看似“亲兄弟”的关系,却在历史舞台上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轨迹。很多人会好奇,弩的射程远、穿透力强、使用还相对简单,为何最终没有彻底将弓“拍死在沙滩上”,成为唯一的远程武器呢?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言两语能概括,而是涉及到了技术、经济、军事思想乃至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得承认弩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起弓,弩的操作门槛低了许多。拉弓需要相当的臂力、体力和技巧,熟练的弓箭手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而弩,一旦上好弦,使用者只需扣动扳机即可发射,这大大降低了对使用者身体素质的要求,也缩短了训练时间。在战场上,这意味着普通士兵也能快速掌握有效的远程攻击能力。更重要的是,弩的弓臂张力往往比弓更大,这意味着它能射出更重、更快的箭矢,其穿透力自然也就更强,对付当时的盔甲效果显著。射程方面,虽然一些高张力长弓也能达到不错的射程,但弩通过机械结构可以维持更高的张力,并且发射过程更稳定,理论上能获得更远的有效射程。

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让弩一家独大,原因也正出在这些“优势”的另一面,以及弓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上。

1. 射速的硬伤: 这是弩最致命的短板。拉弓上弦是一个相对快速的过程,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数箭。但弩的装填过程则要慢得多。从上弦到挂弦、瞄准、发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即使是使用绞盘等辅助工具,弩的射速也远低于弓箭手。想象一下战场上,弓箭手如暴雨般的箭矢倾泻而下,而弩手却只能一箭一箭地发射,这种火力密度上的差距是难以弥补的。在需要压制敌人、大规模消耗对方的场合,弩的射速劣势暴露无遗。

2. 复杂性与维护成本: 弩是一套复杂的机械装置,相比于结构简单的弓,它更容易损坏,维护也更麻烦。弓弦断了可以迅速更换,弓身损坏也相对容易修复或替换。而弩的扳机、司牙(挂弦装置)、绞盘等部件,一旦出现故障,修复起来就要困难得多,战场上的士兵很难自行完成修理。而且,弩的造价也普遍高于弓。在军队大规模装备时,这笔费用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3. 适用的战术场景: 尽管弩在面对重甲目标时有优势,但在许多战场环境下,弓箭的综合性能反而更具优势。例如,在野战中,弓箭手可以利用地形进行快速的机动,配合骑兵进行突袭或骚扰,其灵活的射击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战场变化。弩的笨重和相对较低的射速,使其在某些快速对抗的场景下显得不够灵活。同时,弓箭手可以通过改变箭矢种类(如燃烧箭、破甲箭)来适应不同的战斗需求,而弩的弹药种类相对受限。

4. 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弓箭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复合弓、反曲弓等技术的进步,使得弓的威力、射程和射速都在不断提升。这些革新使得弓在很多方面都能与弩匹敌,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弩。例如,一些后期出现的复合弓,其拉力和射速已经非常可观。

5. 军事思想与传统的惯性: 军事装备的更换并非一蹴而就,它受到军事思想、战术理论以及历史惯性的影响。长久以来,弓箭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弓箭手也一直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武器装备需要被证明其绝对的优越性,并被整合进现有的战术体系中,这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6. 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 在某些时期,冶金和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水平也限制了弩的进一步普及和改进。虽然弩的设计理念不错,但如果制造工艺不过关,弩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那么,弩就完全被弓压制了吗?并非如此。在很多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弩依然发挥了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守城战中,弩的穿透力和稳定性使其成为防御利器,可以从城墙上对攻城者造成有效杀伤。在一些需要精确打击和重型箭矢的场合,弩也表现出色。一些弩的设计也朝着提高射速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些双弩管或者带有弹仓的设想,但这些往往过于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有限。

可以说,弓与弩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专业化分工”而非简单的“取代”。弓箭手以其灵活性、高火力密度和适应性,在大多数战场上成为了主力;而弩则在一些特定场合,例如攻坚、守城,或者作为一种精英武器,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两者在漫长的军事史中并存,共同书写了冷兵器时代远程攻击的辉煌篇章。如果非要说谁“取代”了谁,不如说是弓箭的不断进化,以及弩的特定局限性,使得它们各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共同服务于战争的需要,而不是一方彻底吞噬了另一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弩比弓学习成本低的多,制作上也复杂不了多少,为什么古代弩没有全面取代弓?
user avatar
弩比弓学习成本低的多,制作上也复杂不了多少,为什么古代弩没有全面取代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冷兵器,追根溯源,背后都隐藏着一场场漫长的技术竞赛与应用权衡。弩与弓,这对看似“亲兄弟”的关系,却在历史舞台上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轨迹。很多人会好奇,弩的射程远、穿透力强、使用还相对简单,为何最终没有彻底将弓“拍死在沙滩上”,成为唯一的远程武器呢?这其中的原因,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古代战场上弩为何没能完全取代弓,而火枪一出现就迅速将两者边缘化,这背后有技术、战术、成本、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慢慢捋一捋。一、 弩的优势与局限:为什么没能“完杀”弓?首先,得承认弩在很多方面确实比弓更“先进”。 易于上手,训练成.............
  • 回答
    中国古代为何未能发展出类似古罗马扭力弩炮(Torsional Catapult)的强大投射武器,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军事史研究中的一个有趣切入点。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技术基础、战争需求、材料科学以及文化理念等几个关键方面。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古罗马扭力弩.............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有代表性。很多人觉得步兵有弩这种远程武器,应该能有效克制骑兵,为什么历史上的步兵面对骑兵时,常常感到畏惧,甚至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的战场要素,绝非一两件武器就能简单解决的。我们得把这场“猫鼠游戏”拆解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弩的“优势”和“劣势”。弩的优势: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弩这玩意儿,你说它效率高,威力大,瞄准方便,怎么就不直接取代弓了呢?其实,这背后有着挺复杂的考量,就像很多发明出来之后,老技术并没有立刻消失,而是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空间一样。首先,咱们得承认,弩确实有它的优势。弩的“硬核”之处: 省力是关键: 这是弩最大的卖点。拉弓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弓箭和弩之间一个非常关键的差异点。很多人觉得弩既然是“升级版”的弓,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更优越,为什么这“拉距”这一个重要的参数反而比弓短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和使用上的考量,不是简单地说哪个更好,而是各有优势,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咱们先得弄明白什么是“拉距”。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军事技术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为什么弩和弓的命运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技术、战术、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弩与火门枪:直接被淘汰的“近亲”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弩和火门枪(也叫火銃、火绳枪的早期形态)的本质区.............
  • 回答
    “海上霸主”的弓箭与炮火:为何海军围剿海盗少用强弩射船帆?在人们的想象中,海军与海盗的对决往往是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的激烈场面。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回到冷兵器时代,甚至蒸汽时代早期,冷兵器在海战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强弩——那种威力巨大、射程远且精准的弓箭类武器,似乎是“射穿船帆”、“瘫痪敌船”.............
  • 回答
    武士刀,这柄融合了日本民族精神与精湛工艺的利刃,在无数传说与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了武士的灵魂,一种力量与荣耀的象征。它代表着个人的技艺、训练以及战场上的近身搏杀。而弩,这个看似古老而笨重的机械装置,却常常在人们的讨论中被赋予了更令人不安的色彩,甚至引起更强烈的抵制情绪。为什么同样致命,弩会比武士刀更招.............
  • 回答
    在《帝国时代四》这款游戏里,长弓兵和弩兵在射程上的差异,尤其是长弓兵那明显更远的射程,确实是游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量,背后涉及到历史事实、游戏平衡性以及战略深度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掰扯掰扯这其中的原因:首先,从历史事实角度来看: 长弓的优势:速度与力量的结合。 长弓,尤其是那种像英格兰长弓那样.............
  • 回答
    想搞明白为什么在中国,拿着一张弓或者一张反曲弓满世界晃悠不犯法,但要是换成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是要吃官司的。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而且得把咱们国家的一些具体规定扒拉出来说说。首先,咱们得知道,咱们国家对“枪支”的定义非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只要是符合特定条件,能够.............
  • 回答
    这确实是中国枪支管理和管制器具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要理解为什么复合弓和反曲弓能公开买卖,而复合弩和反曲弩却被列为禁止品,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历史、法律以及社会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弓和弩,虽然都是利用弓臂弹性储存能量的射击工具,但它们在历史发展、使用方式以及潜在的危险性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弓,.............
  • 回答
    宋代对“弩”和“弓箭”的态度差异,并非简单的禁与不禁,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考量的政策。事实上,宋代 并没有全面禁绝弩,而是 对弩的制造、销售、使用和持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管控,尤其是民间持有和大规模制造。而弓箭虽然也有管控,但其限制程度远不如弩。这种差异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唐宋时期,弓箭作为重要的远程打击武器,在战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步弓、骑弓和弩作为当时主流的弓弩类兵器,其射程和弓力各有不同,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冷兵器战场上独特的风景线。要深入了解它们的性能,我们需要分别来看。一、 唐宋步弓:稳健的阵地杀手步弓,顾名思义,主要由步兵使用,强调的是稳定性和持续的火.............
  • 回答
    在古罗马,操作蝎弩(Scorpio)的士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身份群体,比如“征召兵”或者“军官自己的奴隶”。蝎弩作为一种威力强大的投射武器,它的操作并非普通步兵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训练和力量。因此,操作蝎弩的士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精英化的步兵或特殊兵种:.............
  • 回答
    诸葛连弩:失传的辉煌与今日的价值诸葛连弩,这个名字承载着智慧、巧思与战场神话的光环,它是否真的失传了?如果流传至今,它又会带来怎样的价值?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诸葛连弩是否已经失传?答案是:是的,诸葛连弩的原始形制和制造工艺已经失传。虽然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如《三国志·诸葛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一开始接触三国杀,看到“诸葛连弩”这个名字,加上它又是神臂弓的升级版,自然会联想到它应该有着远超普通武器的攻击距离。毕竟,现实中的连弩,尤其是诸葛连弩,就是以其连射和威力的特点闻名的。然而,在三国杀的游戏设定里,诸葛连弩的攻击距离却是固定的“1”。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游戏设.............
  • 回答
    明朝军队与八旗兵的较量中,尽管面对骑射的强大威胁,却并未大规模发展专门克制骑兵的弩,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单一的技术或战略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明朝的军事传统、社会结构、技术发展瓶颈以及战略思想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明朝的军事传统与弩的使用历史明朝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军事思想.............
  • 回答
    秦陵出土的弓弩,那可是件宝贝,里面有个叫【檠】(qíng)的零件,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它到底是干嘛的,还有那145cm的弓臂长度,是不是听着就很有分量?关于那神秘的【檠】在秦弩的弓臂上发现的【檠】,你得把它想象成一把弩箭的“瞄准尺”或者“定位辅助器”。它不是那种让弓弦绷得更紧的部件,更不是用来增加弓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