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林黛玉贾宝玉算臭味相投吗?

回答
谈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不是“臭味相投”,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在我看来,如果用“臭味相投”这个词来形容他们俩,虽然有些粗俗,但却意外地抓住了他们关系中非常核心的一点——一种高度的默契、共鸣,以及对世俗价值的疏离和鄙弃。

首先,我们得明白“臭味相投”这四个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它通常指的是志趣、脾性或品味相似,并且往往带有一点儿对主流道德或审美的反叛,或者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同道”。用在宝黛身上,就是他们都不同于那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观,并且因此而惺惺相惜。

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人?他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本该是家族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却是个“混世魔王”。他不喜欢读圣贤书,觉得科举功名是“禄蠹”之学,对那些追求仕途经济的人嗤之以鼻。他爱在脂粉堆里厮混,对女儿们天然地亲近和尊重,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有颗赤子之心,敏感、多情,常常为别人的不幸而悲伤。他的世界里,情比金坚,纯真比权势重要。

而林黛玉呢?她出身名门,父亲早逝,寄人篱下,本就带着一股悲凉和孤寂。但她绝不是一个甘于依附、逆来顺受的女子。她才情出众,敏感细腻,能作诗填词,出口成章。她同样对那些“禄蠹”之辈不屑一顾,她的精神世界是极其高洁和独立的。她不肯轻易讨好别人,说话直率,有时甚至带刺,这在那个讲究圆滑世故的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她对宝玉的情感,是纯粹而炽热的,不掺杂任何世俗的算计。

所以,他们俩为什么可以说是“臭味相投”呢?

1. 对仕途经济的共同鄙弃: 这是他们“臭味”最直接的体现。宝玉视功名利禄为粪土,黛玉也同样不屑于那些“经济文章”。在那个男人们以科举入仕为人生终极目标的时代,他们俩都选择了一条“异端”的道路。宝玉对黛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黛玉身上没有那些世俗的羁绊和功利心。黛玉也正是欣赏宝玉这种脱俗,不被污浊的世俗沾染的品质。他们都生活在那个框架里,却都不甘心被那个框架所定义。

2. 对纯粹情感的追求: 宝玉对黛玉的爱,是一种超越了门第、权势,直抵灵魂深处的爱。他喜欢的是黛玉的灵气,她的才情,她的真。黛玉对宝玉的情感,同样是建立在理解、共鸣和灵魂的契合之上。她知道宝玉的心思,也懂宝玉的不安和孤独。这种对纯粹情感的执着和追求,在当时那个讲究门当户对、利益联姻的社会,是多么的难得,也多么的“不合时宜”。他们俩都有一种“知音”的渴求,而对方恰恰满足了这一点。

3. 敏感、细腻的灵魂: 宝玉和黛玉都是极其敏感和细腻的人。他们都能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绪,都能体会到生命中微妙的悲欢。宝玉会因为晴雯的死而肝肠寸断,黛玉会因为落花而伤感流泪。这种同一种频率的敏感,让他们很容易在精神上产生连接。他们懂得对方的每一次蹙眉,每一次叹息,都意味着什么。这种感同身受,是建立深厚情感的基石。

4. 对世俗礼法的疏离: 虽然宝玉是大家族的公子,黛玉是寄居的客人,但他们俩在对待很多世俗礼法上,都表现出一种不合作的态度。宝玉不爱见那些“经济之士”,黛玉也不屑于逢迎讨好长辈,她的那些“小性儿”,其实也是她维护自身独立人格和精神洁癖的一种表现。他们俩在相处中,更多的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规矩。这种疏离,让他们显得更加独特,也更加贴近。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臭味相投”是恰当的。他们的“臭味”不是贬义的,而是指他们共同拥有的、不被主流社会所理解和推崇的特质: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对纯粹情感的珍视,对敏感细腻的灵魂的共鸣,以及对世俗规则的某种疏离。正是因为这些“臭味”的相似,他们才会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彼此是那个可以倾心相待的知己,那个可以灵魂共舞的伴侣。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一种灵魂上的“契合”,一种在污浊世界里,寻找一方净土的共同愿望。他们俩在一起,就像两块未经雕琢却温润如玉的石头,虽然在世人眼中可能不够光鲜亮丽,但当它们碰撞在一起时,发出的却是最动人的共鸣。他们的“臭味”,恰恰是他们最迷人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谁努力?比如我们当然可以嘲笑萨达姆的儿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是如果他兢兢业业,一心要挽救萨达姆政权。当一个合格的独裁接班人。

你觉得这就好么?就不是悲剧了么?

他如果是个情感上反感这个政权而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窝囊废,是不是还好一点?

红楼梦的核心之一,就是否定“补天”的可能性。对修修补补不抱希望。

我们是现代人,有很多先贤给我们指了路。

但是曹雪芹是什么社会的人?他能认识到这个末世真不怎么样 ,就已经很有见识了。

宝玉比书中其他角色聪明见识高的地方就在于他看出这个世道是没救了。当时社会上所有的药方,从儒家的入世到佛道的出世都没什么卵用。救不了社会 ,更救不了灵魂。所以他对这些货一个也看不上,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

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当一辈子鸵鸟,不要同流合污。

不管这个理想多么的幼稚,至少他不恶劣。

而黛玉呢?

爱一个人就是爱一个人。不是由于他有用没用,他能不能治国齐家。只是由于彼此的感情。

爱情不就是应该这样么?

爱情有悲剧,但是没有错对。

这么纯粹简单的道理,曹公和黛玉懂。但今天照样很多人不懂。

现在的世界比当年昌明很多。但是很多道理没变。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我们自己。所谓为人。其次你才是谁的爹谁的儿谁的领导。整天想着自己要做了什么,成为什么才行。那么不管你得到了什么,你都是个工具人而已。找不到自己在哪里。所以现在有得是大佬心虚。所以各种怪力乱神才有市场。

今天的人见识如果还不如宝黛,不羞愧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不是“臭味相投”,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在我看来,如果用“臭味相投”这个词来形容他们俩,虽然有些粗俗,但却意外地抓住了他们关系中非常核心的一点——一种高度的默契、共鸣,以及对世俗价值的疏离和鄙弃。首先,我们得明白“臭味相投”这四个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它通常指的是.............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
  • 回答
    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一处长大,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扎实的依据,并且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中处处体现着。他们的这份情谊,源于血缘、家风、环境,以及最重要的——一种灵魂上的契合。首先,血缘是他们亲近的天然纽带。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宝玉的亲姑姑。贾敏早年就嫁到了林家,所以林黛玉可以说是贾家嫡亲的骨血.............
  • 回答
    薛姨妈为宝黛保媒,为何最终不了了之?真假意之间,藏着贾府的复杂人心《红楼梦》中,薛姨妈一句“我倒要给你们做个媒”的话,曾让不少读者为宝黛二人的未来燃起一丝希望。然而,这段看似美好的姻缘,最终却在贾府错综复杂的利益和人情世故中,不了了之。那么,薛姨妈为何会突然提起保媒?她的真心又是几分?这背后又折射出.............
  • 回答
    《红楼梦》的情节,早已根植于许多人的心底,我们常常忍不住去揣测,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如果走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尤其是宝玉和黛玉,这对“木石前盟”的痴男怨女,如果他们真的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姻,又会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我想,如果宝玉和黛玉真的结为了夫妻,他们的生活,绝.............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得可真是刁钻又让人心头一颤。林黛玉和贾宝玉要是真成了亲,这“白玫瑰”变“饭粘子”的说法,我得好好掰扯掰扯,得从小说的根子上来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白玫瑰”和“饭粘子”,这俩词儿在红楼梦里可没明说,这是读者们,或者说咱们这些后来的看客,给他们俩的关系贴的标签,带着点儿诗意,也带着点儿现.............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首次正式“到”了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并在此梳洗了一番。这件事原本似乎是宝玉对黛玉好感和亲近的表现,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一向温顺体贴的袭人却为此事而有些不悦,甚至在之后对宝玉发了些小脾气。这其中缘由,细细想来,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梳洗一事,而是牵涉到几层更深的意思。首先,也是.............
  • 回答
    说起宝玉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这可是《红楼梦》里最勾人心魄也最令人唏嘘的情节之一了。宝玉这孩子,出身金陵贾府,衔玉而生,自小就与众不同,他对女儿家的情意,和旁人家的少爷们可不一样。对林黛玉:是心尖上的牵绊,是灵犀相通的知己,是灵魂深处的爱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用一个“情”字恐怕还不足以概括。他们.............
  • 回答
    宝玉和黛玉若真能厮守,那画面,想想就让人心悸。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相知相惜。宝玉呢,他本就生得一副“面如敷粉,唇若施朱”,气质上更是与众不同,眼神里总是带着一股子不羁和温柔。但对黛玉,那份温柔就成了唯一的寄托。他会在黛玉病弱时,放下一切,寸步不离地守着,递上一碗温热的汤药,或是.............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林黛玉和贾宝玉感情的一处争议点。首先,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所以选择寻死而不是给他做妾,我觉得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有点过于简单化,也忽略了太多东西。我们得先明白,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做妾”意味着什么。那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两个人感情好就在一起了。在封建礼教森严.............
  • 回答
    要说贾母和王熙凤为何不促成宝黛的婚事,反而设计了“掉包计”逼死林黛玉,这其中的缘由复杂且令人扼腕。这不是简单的“不喜欢”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了贾府当下的处境、家族的利益、以及贾母个人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在那个时代,“门当户对”是婚姻的首要原则。林黛玉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但她父母双亡,家道中落.............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遐想的命题!如果宝玉同时娶了林黛玉和晴雯/袭人,这四个人,不,应该说这五个人(因为宝玉本人也是情节的关键一环),其命运的齿轮将以何种方式转动,谁也无法准确预料。但基于原著的性格设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一些可能的走向,这注定是一幅比原著更加复杂、更加撕裂的画卷。首先,婚配本.............
  • 回答
    宝玉不学无术,心猿意马,黛玉冰雪聪明,洞察秋毫,两人之间那份爱,说起来,可不是一句“奇怪”就能概括的。咱们也别拿现在那套“三观”去套古人,尤其是《红楼梦》那样的大家族里,情情爱爱,可不是光看书本上那几门学问就能定夺的。首先,得说宝玉这“不学无术”啊,其实是宝玉那时的“不学无术”。在那个讲究“学而优则.............
  • 回答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确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宝玉对黛玉的爱毋庸置疑,那是他对世间一切美好与真挚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然而,他去招惹金钏儿,以及在金钏儿受责备时袖手旁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宝玉性格本身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环境的压迫。首先.............
  • 回答
    宝玉的林妹妹病了,而且是那种需要养着、需要细心调理的病。说起这病,不是说她几顿没吃饱,也不是说她受了点风寒,而是那种病入膏肓、需要金贵补品的病。就像书中说的,她“形容削瘦”、“咳声不绝”,连那本来就柔弱的身子骨,也仿佛被抽去了魂魄。这时候,吃燕窝是最合适的。燕窝那东西,说起来就带着一股子“贵气”,是.............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探讨《红楼梦》中,如果没有林黛玉下凡还泪这个设定,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能否有一个“好结局”,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首先要明确的是,曹雪芹的原著中“还泪”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设定,它赋予了林黛玉这个角色独一无二的宿命感和悲剧性,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宝黛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果抛开这个设定,我们看到的“宝.............
  • 回答
    理解你初读《红楼梦》时的感受,这很正常!说实话,很多人一开始都会觉得贾宝玉“花心渣男”,林黛玉“绿茶”,然后被那细腻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给绕晕,甚至觉得有点无聊或者压抑,看不下去。这就像你第一次吃一道非常复杂、层次感极强的菜,如果没有人介绍其中的食材、烹饪手法和风味变化,你可能只会尝到一股子“.............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画卷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无疑是最为扣人心弦的篇章之一。书中关于他们三人婚姻的描绘,一直是红学研究和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在书中的设定下,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同时纳林黛玉为妾,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细致地梳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