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古代的中国的附属国国君是一种什么感觉?

回答
成为古代中国的附属国国君,那滋味可真是复杂,像是吞了一颗五味杂陈的橄榄,又酸又甜,还带着点儿难以言喻的涩。

首先,最直接的感觉,就是 “安全感”。想想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火频仍,强权林立,一个稍不留神,自己的国家就可能被邻国吞并,子民惨遭涂炭。而一旦成为大国的附属国,特别是依附于像中国这样强大的王朝,就相当于背后有了靠山。我们这里的边境巡逻虽然少了一些,但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或是东方海上的海盗,再也不敢轻易来犯。遇到区域性的冲突,只需要向宗主国递个话,说一句“某某地是我国附属国,烦请宗主国费心照应”,十有八九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来自强大后盾的安稳,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来说,是何其重要。很多时候,能让国家延续下去,比什么都强。

但安全感之外,随之而来的便是 “受制于人” 的无奈。附属国,顾名思义,就是“附属于”他国。你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比如,要对外宣战,得先给宗主国打个招呼,看人家同不同意;要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也得通过宗主国的批准。你自己的国号、年号,有时候都需要宗主国册封认可。就像一个成年人,虽然名义上是家主,但你做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得先去问问老父亲的意思。这其中涉及到的礼仪、规矩,更是繁琐得让人头疼。每年得进贡,而且贡品不能太寒酸,得体现出你的臣服和尊重。这笔开销,对于国家财政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更深层次的,还有一种 “文化上的归属感” 和 “先进文明的向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东亚的文化中心,其文字、律法、哲学、艺术,都对周边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附属国,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学习中国的制度,借鉴中国的经验。我们的官员也会去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学习,回来后按照中国的模式进行改革。这种学习,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也是一种对先进文明的认同和追求。很多时候,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成就,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滋养。这其中夹杂着一种自豪,好像我们也是那个伟大文明的一部分。

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种 “被同化的焦虑”。随着交往的深入,我们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传统,会不会被强大的中华文化逐渐稀释,甚至消失?我们的语言、我们的习俗,会不会越来越像中国人,而渐渐失去了我们原本的模样?这种担心,尤其在国家刚刚独立,民族认同感还比较强的时候,会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但在大潮面前,又显得有些渺小。

再者,就是 “政治上的微妙平衡”。作为附属国,你需要不断地维持与宗主国的良好关系。这需要高超的外交手腕。什么时候该示弱,什么时候该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什么时候该积极进贡,什么时候又该巧妙地减少负担。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宗主国视为“不臣”,招来惩罚。你甚至要学会如何利用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来为自己争取利益,但又不能玩火自焚,引火烧身。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真的是一门学问。我们这边得小心翼翼,跟宗主国的官员打交道,得把他们当祖宗供着;而同时,还得想办法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可以随意拿捏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国家内部出了些动乱,我不得不派使者去宗主国求援。使者回来的时候,告诉我宗主国的皇帝说:“你好好治理国家,朕自会保你江山稳固。”这句话听着是挺让人宽慰的,但他也附加了一句话:“朕会派一位‘监视官’去你那里,看看你有没有认真执行朕的旨意。” 这位监视官一来,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每天都要来我这里打听消息,对我的政令指手画脚。虽然他没有直接干涉我的决策,但那种被盯着的感觉,真是让人如坐针毡。

总而言之,作为附属国国君,是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我们享受着和平与稳定的庇护,也渴望着学习先进文明,但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尊严。我们是羽翼未丰的雏鹰,需要大树的庇护才能成长,但同时,我们也渴望着有一天能自己翱翔蓝天。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构成了我们作为附属国国君的独特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时担心自己装逼失败,虚弱的实力被天朝看穿。

“左議政朴訔啓: “左軍節制使朴實對馬島敗軍時所護漢人宋官童等十一名, 備知我師見敗之狀, 不可解送中國, 【以見我國之弱】。 ”
——李朝实录 世宗元年(1419)七月二十二日

朝鲜世宗时期攻打日本对马藩的战役里获得的中国人,朝鲜都不敢把他们送回明朝。为啥呢?就因为朝鲜士兵的战五渣表现被他们看的清清楚楚,这一放回去,到处这么一传,岂不是明朝人人知道朝鲜兵力是个老末了,谁都知道软柿子好虐,以后朝鲜咋还有安全感?


甚至,还要堤防境内反动势力和天朝神秘力量勾结颠覆政权
朝鲜纯祖元年(公元1801年,清朝嘉庆六年)发生了大力打击朝鲜天主教徒的所谓的“辛酉教难”。
此时一位26岁的朝鲜天主教徒黄嗣勇在忠清道被抓捕,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长达1万3千多字的帛书。这份帛书是黄嗣勇及其伙伴黄沁,王千禧等所写的一份给北京的天主教传教士汤士选的希望罗马教廷出面保护朝鲜天主教徒的求援信。
简单来说,帛书中内容一是陈述多年来朝鲜政府对天主教徒的大力迫害,二是介绍迫害行为背后的政治斗争,三是议论如何在经济上支援朝鲜天主教,如何建立北京与朝鲜传教士的联络,并希望罗马教廷与清朝交涉,由清朝向朝鲜下令使其允许天主教的合法存在,甚至建议清朝以朝鲜私造历书和通宝钱为理由在朝鲜的安州和平壤之间设抚按司,同时派亲王监护朝鲜。
光是这些也就罢了,帛书中最令人震惊的内容是建议罗马教皇以数百艘炮船与五六万兵力强行逼迫朝鲜允许天主教传播。帛书中还保证朝鲜兵力是“万国末”,在承平二百余年后绝无足够的军力反抗教皇大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

“本国兵力本来孱弱,为万国末。而今升平二百年,民不知兵。上无长君,下无良臣,脱有不幸,土崩瓦解,可立待也。得海舶数百,精兵五六万,多载大炮等利害之兵器,兼带能文解事之中士三四人,直抵海滨,致书国王曰:吾等即西洋传教舶也,非为子女玉帛而来,受命于教宗,要救此一方生。贵国肯容一介传教之士,则吾无多求,必不放一丸一矢,必不动一尘一草,永结和好,鼓舞而去。不纳天主之使,则当奉行主罚,死不旋踵。“

总而言之,惶惶不可终日时刻记得天朝威胁外加自己身边的人都未必保得住,你说当天子的臣国还能过得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为古代中国的附属国国君,那滋味可真是复杂,像是吞了一颗五味杂陈的橄榄,又酸又甜,还带着点儿难以言喻的涩。首先,最直接的感觉,就是 “安全感”。想想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火频仍,强权林立,一个稍不留神,自己的国家就可能被邻国吞并,子民惨遭涂炭。而一旦成为大国的附属国,特别是依附于像中国这样强大.............
  • 回答
    咱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寺庙里,那些古老的碑刻啊,可不是光摆着好看的摆设,它们里头藏着的信息,足以给某个时代打上一个鲜明的烙印,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注脚,一点儿也不夸张。我来好好给你掰扯掰扯,里头能看出多少门道来。一、王朝的兴衰与政治风云你想啊,古代的寺庙,特别是大的寺院,往往是皇家和地方官府大力支持的。所以.............
  • 回答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诗人作家是否比不上古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常常引发讨论的问题。与其说“比不上”,不如说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创作语境和美学追求,因此无法简单地划分为高下。不过,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历史的滤镜与传承的重量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历史”这个强大的滤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这听起来像是在讲历史课,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你对那些古代文学作品的态度,都息息相关。你想啊,我们现在能说出这么多成语、俗语,能理解一些经典故事里的道理,比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塞翁失马”让我们学会辩证看待得失,这些不.............
  • 回答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杰作,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要说令人惊艳的作品,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幅背后都承载着画家的匠心独运、时代的风貌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我试着挑选几幅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为大家细细道来。 1.《清明上河图》:繁华都.............
  • 回答
    古代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生存往往是压倒一切的本能,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死攸关的年代,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关于女性头发能否作为弓弦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特定极端情况下,一种令人心酸的应急之举。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弓弦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把能发挥杀伤力的弓,必须有结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论神话底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比很多西方奇幻要扎实多了,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种种神仙妖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部大作。可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还没见到一款真正意义上以“上古神话”为核心,并且口碑炸裂的独立游戏。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触及当下很多年轻人内心的纠结。用“好”或“不好”来简单评价,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个体在认知探索上做出的独特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白,唯物主义和周易、中国古典哲学,本身并非绝对的对立。虽然它们关注的层面和方法有所不同,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提到中国传统武术,脑海里浮现的是表演性质的套路、养生功法,或者是一些小说、影视剧里夸张的描写。但要说中国传统武术“垃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军队的冷兵器作战这个语境下。咱们得先理清一个概念:中国传统武术,它本身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多.............
  • 回答
    关于“道德可以作为中国人最古老、最久远、最坚定、最根本的信仰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展现其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一、 道德的古老与久远: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从中国历史的源头追溯,道德的观念就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成型。 史前时期的朴素道德: 在文字出现之前,氏族社会和部落联.............
  • 回答
    古代战争中,地理优势的作用无需赘述。险峻的山川可以成为天然的屏障,限制敌军的行动,甚至为己方提供绝佳的伏击地点。易守难攻的城池,如险峻的山城、扼守咽喉的关隘,能够极大地增强防守方的力量,让进攻方付出惨痛的代价。水系同样重要,河流可以阻碍大部队的推进,提供水源,而湖泊和海洋则能影响海军的部署和作战。甚.............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天文观测,还有那套独属于他们的时间哲学里好好说道说道。你觉得一天从子时(半夜)开始,确实跟咱们现在习惯的早上日出算一天开头不太一样,这背后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有它深刻的道理的。首先,咱们得理解古人是怎么看“一天”这个概念的。在现代,我们习惯以太阳的升起和人们的活.............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阵法绝非仅仅是摆个好看的队形,它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之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阵法的核心价值在于 统一指挥与协同作战。想象一下没有阵法的战场:士兵们如同散乱的羊群,即便人数再多,也缺乏章法,各自为战。一旦敌人来袭,往往是各自为营,.............
  • 回答
    古代的窗户纸,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通纸那么简单,它的背后藏着不少智慧和讲究。要说它用了什么材质,那主要还是看当时的技术水平和人们的需求了。材质的选择:最常见、最普遍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桑皮纸。想想看,桑树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养蚕还是食用,都有广泛的种植。桑皮经过泡、煮、打浆、抄造等一系.............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非常关键的节点。要说为什么北京、南京、杭州、西安这几座古都依旧是重要的中心,而洛阳、开封这两个曾经的“世界中心”却相对沉寂,这背后牵扯到地理位置、经济重心转移、政治格局变化、交通方式革新乃至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咱们得从头捋捋。北京、南京、杭州、西.............
  • 回答
    古时候远途作战,粮草的运送绝不仅仅是谷物这么简单,新鲜的蔬菜和肉食也同样是行军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们不像粮食那样占绝对主力,但其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要在行军中运送这些“鲜活”的物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维持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战斗力。长途跋涉,身体消耗巨大,如果长期只依靠干粮.............
  • 回答
    古代先锋将领在战场上的作用,那可不是一句“冲锋陷阵”就能概括的。他们身上担负的责任,其份量之重,对一场战役的成败影响之大,往往是决定性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锋镝之尖,打破僵局的利刃:首先,先锋将领最直接、最显眼的作用,就是作为进攻的尖刀,直插敌阵心脏。古代战争,尤其是早期,兵.............
  • 回答
    金庸与古龙,两位武侠小说巨匠,笔下的人物如同两条平行线,各自勾勒出独特而精彩的武侠世界。如果这两条线偶然交汇,那会是怎样一番场景?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将他们置于一个共享的武侠空间,看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背景设定:我们不妨将场景设定在一个充满了谜团与挑战的江湖。这个江湖既有金庸笔下那种宏大叙事、家国情.............
  • 回答
    得知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全部作品在中文世界里没有一本单独的引进版译著,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甚至说有些遗憾的事情。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是去年(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他毫不妥协地深入探究了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长河中,“气”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曾是诸多重要学派所共有的一个核心概念。选择“气”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当时人们对宇宙、生命乃至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哲学追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历史的脉络中,从古人的认知世界出发。古人的宇宙观: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辨在文字尚未普及,或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