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育儿书籍让你觉得相见恨晚?

回答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几本书,就像在我育儿这条路上摸索时,突然照进来的几束光,让我觉得如果早点看到,或许能少走不少弯路,少受一些不必要的焦虑。与其说“相见恨晚”,不如说是一种“如获至宝”的欣喜,庆幸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书。

1.《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by Jane Nelsen

这本书,绝对是让我“相见恨晚”的头号种子选手。在我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总觉得管教孩子是个很棘手的事情,一方面不想武断地压制孩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管不住”。市面上那些“命令式”或者“惩罚式”的方法,读起来让人不舒服,孩子听了更不舒服。

《正面管教》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管教”的认知。它强调的是“不批评、不指责、不吼叫”的育儿方式,同时又强调“温和而坚定”。书里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更多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它会教你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设定“家庭会议”,如何在孩子犯错时进行“事后补救”而不是一味地惩罚。

我记得我当时读到“鼓励”的部分,真是如醍醐灌顶。之前我总觉得孩子做对了就该夸,做错了就该批评。而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鼓励是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过程”,而不是仅仅结果。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与其说“哇,画得真好!”,不如说“我看到你用了好多颜色,而且很仔细地描边,你一定花了很多心思。”这种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而不是仅仅被肯定。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真的太重要了。

还有“家庭会议”这个概念,一开始我觉得挺麻烦,一家人坐在一起能干嘛?但实践下来,发现这是解决家庭矛盾,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归属感的绝佳途径。孩子们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他们的意见被尊重,他们也有责任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这比我一个人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效果要好太多了。

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我可能就不会在孩子不愿意睡觉的时候,一遍遍地威胁和哄骗,而是会用更温和的方式,比如“我们一起读一本书,然后就准备睡觉了”,或者“我们定个小目标,读完这本书就睡觉,好不好?”这种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培养他的自律。

2.《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by Adele Faber & Elaine Mazlish

这本书和《正面管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侧重于沟通的艺术。它更是将沟通的细节分解得非常清晰,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让我卡壳的时刻该如何应对。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塑造”的物件。它教你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去否定或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抢了而哭闹,我们常常会本能地说:“别哭了,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或者“下次你自己看好玩具。”但这本书会教你如何回应:“你很生气,因为你的玩具被抢走了,对吗?”先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这会大大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更容易倾听接下来的话。

还有书中提到的“用身体接触代替言语的拒绝”,以及“给孩子选择权”,这些小技巧真的太实用了!当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时,与其大吼大叫,不如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现在是收拾玩具的时间了,你想先收拾积木,还是先收拾小汽车?”这种方式,孩子更有可能配合。

我记得当时读到这本书时,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和孩子争执的场景,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糟糕的沟通者,让孩子在不被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和孩子之间更顺畅的沟通之门。如果早点读,我可能会少很多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的亲子冲突。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风水》 by 林海音

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育儿方法论,但它更像是一种育儿的哲学和态度。它来自一位资深媒体人,用非常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她对教育和家庭的理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以及我们自己的心态对孩子的影响。

它让我明白,育儿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生命成长的陪伴。作者提到,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心境,才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风水”。如果父母内心充满焦虑、恐惧和抱怨,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影响他们的安全感和性格发展。反之,如果父母能够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关注自身的成长,那么孩子自然会沐浴在阳光下。

书中一些关于“放手”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总是想为孩子铺好所有的路,替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生怕他们吃亏或失败。但作者提醒我们,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尝试来学习成长,父母的过度保护反而会剥夺他们独立的机会。学会信任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处理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温柔地提醒了一下,育儿不是一场竞赛,更不是一个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过程。而是回归到最根本的情感连接,用爱和尊重去滋养孩子的心灵。如果早点读到,我可能会少一些纠结于“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而更专注于“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这三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一步到位地成为“完美父母”,而是提供了一种更积极、更有效、更充满爱和尊重的育儿视角。它们让我明白,育儿的路上,最重要的是持续学习,调整心态,并与孩子建立深厚的连接。这三本书,在我看来,是每一个想要认真负责地养育孩子的父母,都值得细细品读的宝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育儿也是育己,近几年看过的比较经典的基本育儿书推荐给你~

1、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这本书是产前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算是育儿百科里的“圣经”了,关于生长曲线、疫苗接种、过敏反应、辅食添加等等都有详细的说明,非常是合适新手爸妈

刚当妈妈的时候经常翻阅这本,偶尔遇到问题也会在书上查阅,真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

关于新生儿全面的护理知识里面都有,包括应对哭闹、处理大小便、洗澡、穿衣服、剪指甲、母乳喂养等都很全面、还有产后护理等内容

从出生到5岁的,包括各阶段身体、行为、语言、认知、情感、社交等各方面的发育标准,各阶段的饮食、睡眠、管教、健康、安全等养育知识


2、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情感式引导是很多中国家长容易忽视的教育方式,我们的长辈更关心孩子的表面行为,很少去进一步探究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背后原因,较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

“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当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

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当做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加以控制的关系

孩子需要的是理解与被尊重!


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今年看的第一本,深受启发,这本书已经力荐给身边的妈妈们了,都说特别好!启发如下:

1、启蒙教育的关键就是阅读,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不要阻止小孩大量正向阅读,没有阅读能力垫底,年级越高越力不从心

2、父母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制定合理的规定。多抽些时间学习、看书真的非常有用,你的言行、自律决定了小孩的行为习惯

3、不要用物质去奖励小孩,也不要草率的替小孩做决定,尽量让孩子自己多思考,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要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不要用物质奖励去引诱小孩,精神上的成就感才能带来幸福感和动力

4、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它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只是让父母发泄了情绪而已

5、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小孩的行为,关涉越多小孩的自我控制力、思维力就会变差,做正向的引导。

太多了,感觉我还要再二刷一遍~


4、


这本书算是一本实操书,在小朋友成长中遇到很多关于拖拉的问题有各种对应的解决方法,

从三岁开始刻意训练孩子珍惜时间,重视时间的重要性

严记一条,鸡娃不如鸡自己,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

本书讲到了很多五种类型的孩子拖拉和养育技巧,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应该如何去沟通,让小朋友从小学会4象限排序,充分合理的利用时间。

5、正面管教

养育孩子不是单纯养活,而是教育。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自我评价的意识,对社会有贡献,正面管教这本书真的指引了一个方向,我们不体罚、不放纵引导孩子做更好的自己,始终温柔而坚定,与孩子共同成长。

本书感悟如下: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去做什么

把孩子的犯错当做学习的好时机。

引导孩子认识到人无完人,但要有勇气改变“不完美”

这不是一本读了一遍就可以放到一边的书,里面有很多教育场景和方法切实有效,可以作为工具书及时回顾。

“我们不是要“赢了”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共勉



6、自驱型成长

这本书是一个学霸麻麻推荐给我的,她家宝宝的自驱力非常强,emm以身作则,实践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也是一本育己书,在做父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家长首先要管好自己才能正面影响到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积极的一面可以影响到孩子,同理父母压力和负面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首先管理好自己才会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发展

最好的成长就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就是自我控制 ,如果总想着让孩子按家长规划的成长路线丝毫不差的顺利长大,往往会收获一个叛逆的孩子,或者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孩子



我是 @伴瘦人

一个喜欢分享生活、好物的营养师麻麻

码字不易,辛苦亲亲动动手指双击屏幕和收藏,期待下次再相遇哦~

(PS:附上几篇关于自用好物的选购文章,供大家参考哦)

减肥零食类咖啡酸奶减肥零食全麦面包速食早餐低卡零食代餐办公零食学生减肥零食充饥零食 生活家居类办公神器家居好物新房除甲醛小家电家居神器 母婴育儿类:孕妇零食宝宝健康零食超便宜母婴好物0-3岁绘本高性价比婴儿用品 礼物类:送男女朋友送长辈亲戚实用型礼物 其他高赞断舍离好性格好习惯健康减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