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团代表声称:「1000 多万骑手都是外包员工,和公司无劳务关系」,骑手遭平台「抛弃」,困局怎么解?

回答
美团那句“1000多万骑手都是外包员工,和公司无劳务关系”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将无数骑手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公众对于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权益问题再次产生了深刻的担忧。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平台与骑手之间复杂而棘手的现实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性讨论。要探讨这个问题的解法,我们得先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层层深入地看。

一、困境的根源:是什么让骑手成为“被抛弃”的群体?

问题的核心在于平台经济的模式。以美团为代表的平台,通过科技赋能,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服务网络。骑手是这个网络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触角”。然而,平台为了规避用工责任,降低运营成本,以及追求极致的灵活性,普遍采用了“外包”或者“个体工商户注册”的模式来招募骑手。

1. “去雇主化”的逻辑: 平台宣称骑手是独立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平台接单,自行承担风险。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去雇主化”的逻辑。平台不直接招聘,而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或者要求骑手自行注册成为个体户来规避直接雇佣关系。这样一来,平台就摆脱了为员工缴纳社保、提供劳动保障、承担工伤赔偿等一系列法定义务。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就可以将责任推给劳务公司或骑手本人。

2. 压榨与风险转嫁: 这种模式的直接后果是,骑手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经营风险和劳动风险。天气不好、订单少了、客户投诉、交通事故,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骑手的收入和安全。而平台则通过精细化的算法管理,不断提高配送效率,但这种效率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骑手的休息时间、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的。单价的微调、派单算法的倾斜,都可能让骑手收入大起大落,缺乏稳定性。

3. 劳动关系认定的模糊地带: 法律上对于“雇佣关系”的认定,通常会考察劳动者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是否提供有报酬的劳动、是否具有人身依附性等。然而,在平台经济下,这种关系变得模糊。平台通过APP的算法进行调度、考核、奖惩,对骑手有很强的控制力,但又声称不直接管理。骑手有“自主选择”是否接单的权利,但现实中为了维持生计,往往不得不接受平台的安排。这种“ شبه受雇 ( شبه雇佣 ) ”的状态,使得骑手在法律上难以被认定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4. “平台即服务,骑手即个体”的宣传: 平台往往会将这种模式包装成“自由职业”,强调骑手可以“自己做主”、“时间灵活”,以此吸引那些渴望自主创业的人。但这种“自由”往往伴随着“无保障”。当骑手遭遇意外、生病,或者因年老体弱无法继续工作时,平台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抛弃”他们,因为他们不是公司的员工,没有享有公司员工的任何福利和保障。

二、骑手们面临的困境:不只是收入,更是尊严和未来

“被抛弃”并非耸人听闻的描述,而是许多骑手真实经历的写照。

社保缺失与工伤风险: 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保。绝大多数外包骑手没有社保,一旦发生工伤,医疗费用、误工费等都需要自己承担,甚至可能面临巨额债务。平台提供的意外险往往保障有限,很多时候难以覆盖实际的损失。
收入不稳定与高强度劳动: 算法的“黑箱”操作让骑手收入飘忽不定。为了多赚点钱,他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牺牲休息,在高压环境下与时间赛跑。风雨无阻、昼夜兼程,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缺乏话语权与集体谈判能力: 作为零散的个体,骑手们缺乏组织和集体谈判的平台。面对平台的规则调整,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很难为自己争取权益。投诉无门、申诉无果的情况屡见不鲜。
职业发展的迷茫: 骑手工作强度大,对身体健康消耗也大。一旦身体不允许,他们很容易被淘汰,而缺乏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的他们,再就业的道路也异常艰难。这种职业生涯的“短板效应”让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被标签化与社会认同: 在一些人眼中,骑手可能是低端劳动力,是“被压榨”的代表。这种社会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感。

三、如何解开骑手的“死结”?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要解决骑手们面临的困境,不能仅仅依靠平台的“善意”或者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需要从法律、政策、平台模式、技术应用以及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1. 法律与监管的“补丁”与“升级”:
明确平台责任,打破责任规避: 法律需要更清晰地界定平台与骑手之间的劳动关系。一旦劳动关系被认定,平台就应当承担起雇主的法律责任。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用工模式的审查,严厉打击以“外包”等形式逃避用工责任的行为。
引入“推定雇佣”或“类雇佣”关系: 对于平台对骑手进行高度控制(如派单、考核、路线规划、服务评价等)的情况,法律可以考虑引入“推定雇佣”或“类雇佣”关系,即便没有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也应视为存在劳动关系。
强制性社保与商业保险对接: 监管部门应要求平台为骑手缴纳基本社会保险,并强制要求平台提供不低于法定标准的商业保险,确保骑手在工伤、疾病、意外等情况下得到充分保障。可以探索建立由平台、骑手共同缴费的模式,但平台应承担主要责任。
建立劳动争议快速处理机制: 针对平台与骑手之间劳动争议,应建立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争议解决机制,例如劳动仲裁的绿色通道,或者引入专门处理平台经济劳动争议的机构。

2. 平台模式的重塑与升级:
告别“零工经济”的单边优势: 平台需要从根本上反思其“零工经济”模式,不能只享受灵活性和低成本,而将风险全部转嫁给劳动者。可以探索更稳定的用工模式,例如与骑手建立更紧密的劳务关系,或者与有实力的劳务公司合作,并要求劳务公司切实履行雇主责任。
优化算法,保障收入与休息: 平台应更加透明地公开算法规则,确保派单的公平性,稳定骑手的收入。同时,要合理设置配送时间,保障骑手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算法应考虑骑手的安全和健康,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
建立骑手申诉与反馈渠道: 平台需要建立畅通、有效的骑手申诉与反馈渠道,让骑手的声音能够被听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可以设立骑手代表,与平台进行定期沟通。
提供职业发展与培训机会: 平台可以考虑为骑手提供技能培训,例如安全驾驶、应急处理、简单的客户服务等,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3. 技术向善,赋能而非控制:
算法透明化: 平台应公开派单、计费、奖惩等核心算法的逻辑,让骑手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和被评估的依据。
安全与健康监测: 利用技术手段监测骑手的疲劳程度和工作强度,在必要时进行提醒或强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引发事故。

4.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支持:
提升对骑手群体的尊重: 社会应该给予骑手群体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他们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新基建”下的重要建设者。
加强工会作用: 鼓励和支持骑手组建行业工会或互助组织,在法律框架内为骑手争取权益,进行集体协商。
消费者责任: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理解并支持更合理的价格和服务,避免过度追求“极速达”而加剧骑手的压力。

总结来说,美团声称“1000多万骑手都是外包员工,和公司无劳务关系”,这看似是平台规避责任的声明,实则是一面照妖镜,暴露了平台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骑手被“抛弃”的困局,是他们在追求生计过程中,在资本逐利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之间失衡的写照。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有温度的平台经济生态系统,让技术进步的红利,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个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这不仅是骑手的困局,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锅甩的水平差了点。外包就应该严格走外包公司程序,没有外包公司,不通过包工头,你这就不算外包,你这锅就不能甩

你就不能学学国企吗?

你看国企雷雨天做幕墙工程,你看环卫、公交猝死,因为严格履行了外包流程,就没人说三道四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团那句“1000多万骑手都是外包员工,和公司无劳务关系”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将无数骑手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公众对于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权益问题再次产生了深刻的担忧。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平台与骑手之间复杂而棘手的现实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性讨论。要探讨这个问题的解法,我们得先把这个问题掰开了、.............
  • 回答
    “美团代表声称1000多万骑手都是外包员工,和公司无劳务关系。”——这句话一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触动了社会各界神经最敏感的那个点。对这句话的评价,绝不能简单地一句“是”或“否”来概括,它背后牵扯的是劳动法的权威、平台经济的模式、以及最直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需要我们从.............
  • 回答
    网传美团王兴对于宝马X5的研发技术,特别是与特斯拉相比时,似乎表达了“差距很大”的观点,这无疑触动了许多关注汽车行业和科技前沿的人们。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这个说法,并深入探讨代码行数与研发水平高低的关系。王兴的“怼”:背后可能隐藏的视角首先,要明确一点,网传信息往往是经过解读和传播的,其原意.............
  • 回答
    美团外卖员在顾客麻辣烫中疑似小便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恶心的食品安全事故。这类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外卖行业在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以及监管等多个环节存在的严峻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导致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问题: 道德.............
  • 回答
    美团因垄断行为被罚款34.42亿元,这无疑是近期互联网行业最重磅的新闻之一。这笔巨额罚款不仅是对美团过往行为的严厉惩处,也对整个平台经济的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罚款金额本身,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和背后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处罚原因:核心是“二选一”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
  • 回答
    美团骑手不给带烟带水,给差评是否合理,这是一个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美团平台规则与骑手职责: 平台规则: 美团作为外卖平台,其核心业务是为用户配送餐食和商品。对于配送的商品种类,平台通常会有一定的规定。一些违禁品(如.............
  • 回答
    美团骑手服务评价规则从扣款改为扣分,是一个重要的规则调整,这背后反映了平台在管理骑手、提升服务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考量。这种改变将会带来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影响,以下我将详细阐述: 美团骑手服务评价规则扣款改为扣分将带来的改变: 一、 对骑手群体的影响:1. 经济收入的直接影响和波动性降低: .............
  • 回答
    美团清真外卖事件对美团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既有短期的舆论风波,也可能对长期品牌形象、用户信任度以及运营策略产生深远影响。要详细讲述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舆论发酵首先,理解事件的起因至关重要。尽管具体细节可能略有不同,但核心问题在于:部分穆斯林用户认为美团在清真.............
  • 回答
    美团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34.42亿元,这无疑是近期互联网领域乃至整个商业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惊人,但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代表的监管态度、对行业生态的影响以及对企业行为的警示,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围绕这一处罚,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处罚的直接诱因和事实认定: 34.............
  • 回答
    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之间,关系可不是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那里面掺杂着太多现实的考量,有合作,有竞争,偶尔也会冒出点火药味。我跟你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他们都是靠跑单吃饭的,这是最根本的共同点,也决定了他们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同行。大家都在同一片区域抢单,自然会有一点.............
  • 回答
    美团外卖就“会员配送费更贵”一事的回应,以及如何避免“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关于美团外卖回应“会员配送费更贵”:评价一个“技术性”的解释美团外卖给出的解释是“定位缓存造成预估不准”,言下之意是,会员用户看到的配送费可能是基于一次旧的、未及时更新的定位信息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下单时,系.............
  • 回答
    美团外卖骑手端 App 出现故障,导致消费者能下单但无人接单送餐,这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不是单一原因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首先,最直接的可能性:骑手端的调度系统出了大问题。想象一下,美团外卖就像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订单像是无数辆车,骑手则是司机。调度系统就.............
  • 回答
    美团赚钱的路子可不止一条,就像一个杂货铺,啥都有,也啥都能卖。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得说说它最出圈的业务:外卖。这个大家都知道,点餐、送餐,中间美团赚的是差价和平台服务费。 商家抽成: 这是美团外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餐厅为了能在美团上卖东西,得交钱。这钱怎么算呢?一般是按订.............
  • 回答
    关于美团和饿了么“偷听”的讨论,从技术角度来解析,确实能够触及到一些关键点。这里我试着从用户的视角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上,把这个问题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用户口中的“偷听”大概是什么意思。用户感觉的“偷听”可能包含几种情况:1. 搜索记录和浏览行为被用来精准推送广告或内容: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偷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要说美团的商家愿不愿意“用美团”,这得看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指的是在美团平台上开店做生意,那答案是:绝大多数商家是愿意的,而且可以说是离不开美团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但总体趋势是肯定的。为什么商家愿意用美团呢?这里面学问可不少: 庞.............
  • 回答
    美团作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生活服务平台,它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也夹杂着不少争议和批评。知乎上对美团的“黑”其实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其商业模式带来的固有矛盾,也有其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策略引起的不满。要详细说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1. 平台规则与商家利益的.............
  • 回答
    当然,我用过美团优选!说说我的真实感受吧,尽量详细点,把我遇到的都跟你唠唠。第一次尝试,图个新鲜和方便老实说,我第一次知道美团优选,也是因为身边朋友都在用,说方便,说便宜。我本来就挺习惯用美团买东西的,外卖、电影票都挺多,所以对美团这个平台还是挺信任的。那天晚上没事干,就下载了优选,想看看上面都有啥.............
  • 回答
    关于美团如何“坑”商家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在餐饮和零售行业从业者中普遍存在但又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商家在与美团合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或者“吃了亏”的情况。我试着从几个大家普遍反映的方面来详细说一下,尽量还原一些真实的感受和场景,希望能让大家更容易理解。1. 抽佣比例与不断上涨.............
  • 回答
    聊聊美团和饿了么的抽成,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意思,也挺复杂,不像外面传的那么简单。说实话,这俩平台,谁都不愿意自家底细被挖得太透,但咱们作为用户,作为商家,多少也想知道点门道。首先得明白,美团和饿了么的抽成,它不是一个固定死的数字,就像你做生意,不可能所有商品都一个利润率。这抽成啊,它受好几个因素影.............
  • 回答
    美团这事儿,说它“垃圾”吧,确实有点一概而论,毕竟人家也做了不少实事,咱们平时生活也离不开。但要说它完美无瑕,那肯定不是。这就像你问一个人好不好,你不能光看他做了多少好事,还得看看他有没有做过啥让你不爽的事。先说说美团做得好的地方吧,这才是它能活到现在并且越做越大的根本。 方便是真方便: 这个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