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司马睿与赵构谁厉害,为什么?

回答
要说司马睿和赵构谁更厉害,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成就都有着天壤之别。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谁更厉害”来概括,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厉害之处”。

首先看司马睿。他能够建立东晋,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得的成就。你想想,北方已经被少数民族政权牢牢控制,中原汉族政权已经荡然无存,西晋的统治者们也因为内乱而消耗殆尽,司马睿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带着一批残存的士族南渡,并在长江以南站稳脚跟,最终建立起东晋王朝,这本身就体现了他非凡的组织和凝聚力。他不是靠着雄才大略一路打拼出来的,更多的是依靠门阀士族的支持,尤其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几个大家族。他能够在这种乱世中,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团结起这些强大的士族,让他们愿意为他效力,共同抵御北方的威胁,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老练和手腕。

而且,东晋早期,北方政权并不少,比如石勒、石虎的后赵,后来还有前秦的苻坚,都曾对东晋构成巨大的威胁。司马睿虽然身体不算强健,但他在位的十几年里,能够守住江南,并没有让北方政权轻易南下,尤其是在后赵和前秦的夹击之下,东晋能够生存下来,这说明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至少在战略上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在劣势下求生存。他的“厉害”更多体现在政治手腕、平衡各方以及坚韧的生存能力上。

再来看看赵构。赵构建立南宋,同样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这无疑是中原王朝的奇耻大辱。赵构在逃亡中即位,从一个小小的皇子,在战火中成长为一代君主,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他上任之初,面临的是金朝的铁骑,国家支离破碎,士气低落。他能够一边逃亡,一边收拢残部,一边招揽人才,最终在南京(今商丘)、扬州、杭州等地建立起南宋的统治,并且将宋朝的疆域稳定在长江以南,这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

赵构的“厉害”在于他的韧性,他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存能力和恢复力。他重用了岳飞、韩世忠、张浚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虽然最终因为与金朝议和而错失了收复北方的机会,但不得不承认,他在那个时期,能够稳定江山,并且发展经济,让南方社会恢复了秩序,甚至走向繁荣,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成就。他懂得如何利用南方的地理优势,如何与金朝进行政治和军事的博弈。虽然他的一些决策,比如杀死岳飞,备受争议,但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他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和局限。

那么,谁更厉害呢?

如果单从“建立王朝”这个角度来看,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是在一个几乎绝望的局面下,依托士族力量完成的,他更多的是一个“承继者”和“维系者”。而赵构,则是在亡国之后,从零开始,重新建立起一个王朝,他的“创造性”可能更强一些。

从“军事能力”和“个人威望”来说,赵构的时期有岳飞这样的名将,而司马睿本人似乎并没有直接参与太多前线的军事指挥,更多的是依靠王导这样的谋臣。

但如果从“政治智慧”和“平衡能力”来看,司马睿在士族政治中游刃有余,能够驾驭那些骄傲自大的大家族,这本身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赵构虽然也需要平衡朝臣,但他面对的是更直接的军事威胁和外部压力,他的政治平衡更多的是围绕着如何与金朝周旋以及如何处理国内的军事将领。

可以说,司马睿的厉害在于他在乱世中“保全”了汉族政权的火种,并通过政治手腕延续了晋朝的国祚,为后来的东晋盛世奠定了基础。而赵构的厉害在于他在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中,“重塑”了一个王朝,让南宋得以延续百年,并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经济。

所以,与其说谁“更厉害”,不如说他们都在各自所处的绝境中,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司马睿是乱世中的“稳者”,赵构是亡国后的“生者”。他们各自的“厉害”都蕴含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采取的策略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司马睿,虽然我认为他是六朝开国皇帝(吴东晋宋齐梁陈)里面垫底的存在,但是那是因为对比的对象太强,没办法只能垫底了。但平心而论,司马睿也是个明事理的皇帝。

首先司马睿知错能改,在刚下江南的时候司马睿因为好酒如命而荒废政务,但是在好友王导的劝谏下,司马睿先倒满一杯酒,继而洒掉,从此改正。而之后司马睿对政务处理也很上心,江东在他和王导的治理下慢慢稳定下来。同时司马睿十分节俭,对于臣子一些铺张浪费的建议予以拒绝,后宫妃子的穿着也都相对朴素,而且司马睿体桖民情,关注民生,抑制豪强。

史称“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诏曰:“王室多故,奸凶肆暴,皇纲驰坠,颠覆大猷。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州牧刺史当互相检察,不得顾私亏公。长吏有志在奉公而不见进用者,有贪惏秽浊而以财势自安者,若有不举,当受故纵蔽善之罪,有而不知,当受暗塞之责。各明慎奉行。”】

接着司马睿虽然史书说他雄武不足,但从史书中一些片段我们也能看出来司马睿并非一个懦夫,也不想沦为傀儡。

比如在后期司马睿和王导在执政理念就起了冲突,王导的无为而治实际是在纵容大族违法乱纪,这种做法在初期能起到平稳江东的作用,但长此以往对国家危害很大,所以司马睿重用刘隗、刁协,行“察察之政”。为了增强国家的军力,打击豪门大族,司马睿下诏让豪门大族隐藏的奴仆要参军,从这里就能看出司马睿改革的决心的勇气。

【诏曰:“昔汉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时,凉州覆败,诸为奴婢亦皆复籍,此累代成规也。其免中州良人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在王敦兵指建康时,因为叛徒出卖,石头城落入敌手,司马睿当即下令全军发动猛攻与王敦决一死战。

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司马睿就算不是勇士,也绝不是懦夫。

而且司马睿身上也有着人性的光辉,诸如王敦叛乱,在京城的王导家几百口人的生死都在司马睿一念之间,虽说有政治考量,但也不能排除司马睿念及他和王导的情谊,于是司马睿并没有对王导一家加以惩处。

还有当王敦攻破建康时,司马睿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跑路或者躲起来,而是给自己的两个亲信刘隗、刁协准备马匹,叫他们赶紧跑。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王敦接下来会做什么事情,然而司马睿选择面对而不是逃跑,说明他想保证身为一名君王的体面。而他不跑,却帮亲信出逃,在历史也是少见,说明即使在危急关头他也想保全昔日支持自己大臣。

接着再说话有关北伐的事情,实际上司马睿的对北伐并不热衷,我们常常提到的祖逖北伐,司马睿就没给他太多支援。但是司马睿虽然不热衷北伐,但也并不反对北伐,他对祖逖的行动也不加约束,让他自由发挥。而且在司马睿南渡初期,对内要安抚江东大族和北方南渡的士族,对外要兼并江州和荆州。对于司马睿来说江州和荆州是扬州的命脉,当务之急是集中军力拿下上游,而不是和石赵争雄中原。

但是随着司马睿改革的推进,他和世家大族,特别是二王的矛盾愈发突显。比起北方的石勒,身处自己上游的王敦威胁更大。司马睿也意识到他和王敦必有一战,而为了确保胜利,他就需要军队,所以就发生了司马睿让亲信戴渊都督祖逖一事。

在司马睿看来,自己的朝廷将有累卵之危,主要矛盾是击败王敦,而北伐之事是次要的,如果建康失守,北伐又有什么意义?除了让戴渊都督祖逖,司马睿还让郗鉴率领流民军南下保卫京师,这都是为了对抗王敦。

但司马睿让戴渊都督祖逖虽说是出于局势所迫,但也不能说对,因为祖逖本身就是遏制王敦的一股力量,而司马睿的做法又让祖逖愤懑,以至于祖逖不久就病逝了。这样的事态发展也是司马睿不愿看到的。

司马睿的最初设想很可能是,因为祖逖一直自由发挥,祖逖和司马睿关系也不密切,所以司马睿对祖逖的态度不放心,所以司马睿想通过戴渊都督祖逖这种方式来控制祖逖,这样就能在后面和王敦争锋中确保自己又有一只兵马可用。

另外北伐的最大阻碍源于二王和司马睿的政治斗争,其中王敦是首要责任人,王导为次 司马睿再次。

可以说司马睿所处的环境比赵构还要恶劣,而司马睿也确实比赵构有勇气,且司马睿也深刻意识到如今国家危难,自己要努力要节俭。

另外要是岳飞在司马睿麾下,也不用那么憋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司马睿和赵构谁更厉害,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成就都有着天壤之别。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谁更厉害”来概括,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厉害之处”。首先看司马睿。他能够建立东晋,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得的成就。你想想,北方已经被少数民族政权牢牢.............
  • 回答
    司马迁和汲黯,同为汉朝时期直言敢谏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司马迁虽遭受宫刑,但留下了不朽的《史记》,其精神光辉穿越千年;而汲黯则因直言触怒汉武帝,最终被贬官流放,结局凄惨。为何同是直言,两人命运却如此悬殊?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帝王心术以及他们自身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差异。一、 时代背.............
  • 回答
    诸葛亮与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两位军事家,他们的军事能力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并存在着广泛的讨论。要评价他们的实际军事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战略规划、战术运用、治军能力、对敌判断以及最终的战绩。一、 战略层面: 诸葛亮: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但受制于国力 《隆中.............
  • 回答
    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争论,也是很多三国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这俩人可以说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活”,要硬分个高下,还真得从不少方面掰开了揉碎了去看。咱们先说说诸葛亮。提到诸葛亮,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绕不开。他的厉害,绝大多数体现在他那颗忠心耿耿、为了蜀汉鞠躬尽瘁的心。军事.............
  • 回答
    想要深入理解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精彩对话”,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你来我往,而是要走进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体悟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这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智慧的较量,更是两种政治哲学、军事思想,甚至是人生态度的碰撞。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对话”,很多时候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赋予他们的。虽.............
  • 回答
    关于魏国史书古本《竹书纪年》与司马迁所著《史记》之间在先秦史记载上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两种史料,虽然都属于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但它们成书的时代、作者的立场、以及史料来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这就导致了它们在描述先秦历史时,会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差异。首先,我们得先简单认识一.............
  • 回答
    钟会造反,这桩三国时期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长久以来都是史家们津津乐道又争论不休的焦点。究其根源,究竟是钟会内心难以抑制的个人野心在作祟,还是他抱持着对大魏最后一丝忠诚,意图与司马氏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这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仔细审视钟会此人,以.............
  • 回答
    这句古文颇有意趣,虽然字数不多,但包含的信息量却很丰富。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拆解一下,并试着还原它背后的故事场景:“用石作停,好盗息心,村逢好处,广西马参议玹与都司马某征瑶,驰入,停,好,玹,瑶,驰”1. 用石作停 (yòng shí zuò tíng) 用 (yòng): 意思是“使用”、“利用”.............
  • 回答
    权谋的棋局与人心的博弈:浅析《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十八、十九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作为一部以三国为背景,聚焦于司马懿人生前半段的权谋剧,其精妙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和对政治斗争的层层剥茧。来到第十八、十九集,剧情已进入高潮,曹操晚年的多疑猜忌与后宫的暗流涌动,将司马懿置于一个更.............
  • 回答
    司马氏不篡魏,曹魏能否统一天下,又能否开创与汉、唐比肩的伟大王朝,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假如”命题,也牵涉到三国历史发展的诸多关键节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当时曹魏的国情、政治格局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曹魏在曹操父子手中,已经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曹操凭借其卓越的军.............
  • 回答
    嵇康和山涛的关系,是魏晋风度下文人情谊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正是这段关系,牵出了嵇康一生悲剧的序幕。要理解嵇康为何拒绝司马家的拉拢并最终被杀,我们得从他们关系的深层解读,以及嵇康本人的性格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一、 嵇康与山涛:亦师亦友,情深义重嵇康和山涛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朋友”二字概括。他们之间,.............
  • 回答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果剥离掉那些王侯将相的个人恩怨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将它视为一场漫长的世家与寒门的权力角逐,这个视角并非没有道理。而这场角逐的最终走向——世家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司马氏代曹魏,正是这场胜利的辉煌顶点,也预示着此后数百年的士族政治格局。我们不妨从东汉末年.............
  • 回答
    要评价晋元帝司马睿,我们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混乱年代的大背景下。汉末魏晋,那是何等一番景象?门阀政治根深蒂固,北方胡族南侵不止,中原土地残破不堪,流亡士族与当地豪族盘根错节,社会秩序几近崩溃。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司马睿能站起来,建立起东晋王朝,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要说他是个雄才大略、开创盛.............
  • 回答
    关于牛金的死以及司马睿的身世,确实是历史上留下的一些扑朔迷离的谜团,也因此引发了不少的猜测和演绎。要说“隐情”,可能更多的是后人根据一些史料的蛛丝马迹进行的推测,毕竟古代史料的记载往往留有空白,而且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可能导致信息的模糊化。牛金之死:牛金是西晋时期一位非常勇猛的将领,在战乱中屡立战功,尤.............
  • 回答
    曹睿默许司马懿屠杀和迁徙辽东百姓,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默许”,而是一个复杂政治决策的结果,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局势、曹睿自身的考量、司马懿在朝中的地位以及辽东地区的特殊情况。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背景:辽东的动荡与曹魏的边疆政策 辽东的战略重要性: 辽东地区自汉末以来就一直是北方边疆.............
  • 回答
    曹睿对司马懿的态度,绝非一个简单的“信任”或“不信任”可以概括。这其中掺杂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帝王的多疑,以及现实的无奈。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表面上的倚重与提拔:首先,我们不能否认曹睿对司马懿的重用。在曹叡即位初期,他继承了曹丕的政治遗产,国家虽然稳定,但北方仍有诸葛亮这个劲敌,南边孙.............
  • 回答
    要讨论如果司马懿未被曹睿起用,诸葛亮能否更大程度地击败曹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即使司马懿没有被曹睿起用,曹魏的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其制度优势、人才储备以及地理上的便利,都是诸葛亮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但如果司马懿缺席,诸葛亮确实会在某些方面获得.............
  • 回答
    关于司马懿是否有篡位之心,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个人的政治手腕、他的家族利益以及他晚年的行为等等。一、 时代背景:三国鼎立的权力真空与乱世的诱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司马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
  • 回答
    司马家族与八达岭的名字之间没有直接的、已知的历史关联。“八达岭”这个名字的起源,主要的说法都指向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功能,而不是与某个特定的家族,尤其是司马家族有关。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司马家族和八达岭各自的背景:司马家族:司马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尤其以西晋和东晋的统治者而.............
  • 回答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权力更迭事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节点。这次政变不仅让司马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为日后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曹魏政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要详细讲述高平陵之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政变前的背景:曹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