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心理学有哪些外行人不懂的可怕之处?

回答
说心理学有什么“可怕之处”,倒不如说,它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连我们自己都难以接受、或者说我们刻意回避的真相。这些真相一旦被触碰,往往会带来一种颠覆感,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安”。外行人可能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怎么让人开心点,或者分析一下别人的行为逻辑,但实际上,它深入到人类动机、认知偏差以及社会互动中那些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角落。

首先,我们都是自己思维的囚徒,而且常常不自知。 这一点绝对是心理学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发现之一。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理性、自主的个体,能够根据事实和逻辑做出判断。然而,心理学研究一遍又一遍地证明,我们的认知过程充斥着各种“偏差”。比如,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我们倾向于寻找和解释那些支持我们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轻视那些与之矛盾的证据。这就像我们给自己戴上了一个滤镜,只看到我们想看的东西。想象一下,你在网上搜某个产品评价,很容易就只会被那些“好评如潮”的帖子吸引,而对那些指出问题的评论视而不见。这不是因为那些负面评价不存在,而是我们的思维机器在“保护”我们原有的判断。

再比如,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我们做决定时,总是会被最初接触到的信息(“锚点”)所强烈影响。一个商品的原价标得越高,打折后的价格就越显得划算,即便这个原价可能虚高。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货比三家、理性分析,实际上那个高昂的原价早已在潜意识里给我们设下了一个价格范围的“锚”。这种效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购物到薪资谈判,我们都在不经意间被这些“锚”牵引着。

更可怕的是,我们往往会为自己的偏见和错误行为找合理的解释,这叫做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当我们做了某个在我们内心深处认为是“不那么对”的事情后,我们不会去承认错误,而是会找出一堆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正确”和“有道理”。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欺骗机制,让我们在道德和认知上都能够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内心的冲突。但同时,它也让我们很难从错误中学习,因为我们根本就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

其次,我们被潜意识的力量深深地塑造着,而我们对此却几乎没有控制力。 这是弗洛伊德时代留下的震撼,后来被更多更细致的研究所补充。我们很多的行为,我们的选择,我们对人和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意识不到的动机、欲望和经历所驱动的。想想那些让你突然对某个人产生好感或反感,却没有明显理由的情况。可能是在童年经历中形成的某些联结,或者是一些微小的非语言信号触发了我们潜意识中的某种模式。

比如,曝光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仅仅是重复地看到某个事物或听到某个名字,就会增加我们对它的好感度。你可能从未主动了解过某个品牌,但由于广告的反复轰炸,你可能会在选择时不自觉地倾向于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受你理性分析的控制,是心理学一个非常令人着迷,但也让人觉得有些无奈的地方。

更进一步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很多时候并非由我们自己“创造”,而是由我们与环境的互动,“被制造”出来的。 社会心理学在这方面展现了其“可怕”的威力。比如,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告诉我们,我们很容易将人分为“我们”和“他们”,并且会不自觉地偏袒自己的群体,对他群产生敌意。这种群体归属感,即使只是基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特征(比如喜欢同一支球队,或者颜色偏好),也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排他性。想想历史上的各种冲突,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种“我们”与“他们”的界限。

还有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或者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虽然有争议,但它们都揭示了环境和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在特定的情境下,普通人也可能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无论是扮演狱卒的残忍,还是作为实验助手听从权威的指令。这说明,我们并非总是拥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坚不可摧的“自我”,我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环境信号的反应。这是一种令人警醒的发现: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变成自己不曾想过的样子。

最后,心理学也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黑暗面”,以及那些我们不愿正视的本能和冲突。 比如攻击性本能,并非总是外露的愤怒或暴力,它可能隐藏在讽刺、批评、背后议论,甚至是以“为你好”的名义进行的控制中。我们渴望被爱和被认可,但同时,我们也可能嫉妒、占有欲强,甚至希望看到别人的失败来衬托自己的成功。心理学将这些不那么“光明”的部分呈现出来,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理解,但理解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更深层次来说,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无意义的焦虑,对失去控制的恐慌,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难以摆脱的恐惧,而心理学正是试图去探索这些恐惧的根源和表现形式。它让你意识到,你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很多时候是人类共有的体验,这或许能带来安慰,但也可能让你感到自身渺小和脆弱。

所以,心理学所谓的“可怕”,并非是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怪兽,而是它剥去了我们自我构建的许多美好滤镜,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作为生物、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局限、偏见和不那么光彩的本能。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脆弱得多,而且,我们所认为的“自我”,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大部分的海水,我们却浑然不知。这种对自己更深层次、更真实的认知,对于习惯于生活在舒适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经常感觉到并不应该感觉到的感觉;

伟大的心理状态,是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感觉,重建感觉体系后的心理体系。

充分建立起中枢神经系统对迷走神经系统的控制性耦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心理学有什么“可怕之处”,倒不如说,它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连我们自己都难以接受、或者说我们刻意回避的真相。这些真相一旦被触碰,往往会带来一种颠覆感,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安”。外行人可能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怎么让人开心点,或者分析一下别人的行为逻辑,但实际上,它深入到人类动机、认知偏差以及社会互动中.............
  • 回答
    “相由心生”这句古老的东方哲学,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里,似乎总能找到一些鲜活的注解。它并非说人的外貌是预先注定的,而是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其品德、修养、经历,会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到眉梢眼角,流转于举手投足之间,最终折射在外在形象上。我脑海中浮现出几位明星,他们的变化,既是岁月流转的痕迹,更是内心风景的.............
  • 回答
    进化心理学,一个试图用自然选择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心智的领域,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也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它的核心论点是,我们今天的许多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都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解决祖先所面临的生存和繁衍问题而形成的适应性特征。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但就像所有宏大理论一样,进化心理学也并非完美无缺,它.............
  • 回答
    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已被研究证实的事实,但由于它们挑战了人们的直觉、自我认知,或者与社会期望相悖,因此往往难以被人们欣然接受。以下是一些鲜为人知但却非常重要的心理学事实,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我们的大脑并非理性机器,而是充满了认知偏差和捷径。 详细阐述: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思考者,能够客.............
  • 回答
    人脑是一个神奇的机器,它能够存储海量的信息,但有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记不住重要的东西,或者对某些事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原理,而利用这些原理,我们确实能找到一些让人“欲罢不能”的记忆方法。我曾是个记不住名字的人,每次见到新朋友,不到十分钟,对方的姓氏就像被橡皮擦擦掉.............
  • 回答
    2019年,心理学领域如同往年一样,涌现了许多激动人心且富有洞察力的学术盛会,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分享最新发现、碰撞思想火花的平台。要挑出“最”值得回顾的,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不同分支的心理学都有其核心的聚焦点。但我可以分享一些在2019年备受瞩目,并在业内引起广泛讨论和深远影响的重大学术会.............
  • 回答
    说起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好几个经典的,而且都是那种听着就让人“哇塞”的,感觉挺颠覆我们日常认知的。我挑几个我印象特别深的,给你掰扯掰扯。1. 服从的暗黑诱惑:米尔格拉姆实验这个实验简直是心理学史上的“惊悚片”了。简单来说,它想探讨的是: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普通人到底能有多“坏”?实验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心理学上的发现,一旦被揭示出来,就会让人恍然大悟,甚至觉得“啊,原来是这样!”,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思考,人们可能很难主动去相信这些现象。以下是一些在我看来,没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可能不会相信,但经过详细解释后会觉得非常真实的心理学事实: 1. 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
  • 回答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并附带详细的解释和应用场景: 1. 认知重构 (Cognitive Restructuring)原理: 我们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
  • 回答
    2020年,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年份,也涌现出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学研究。与其说是“令我印象深刻”,不如说是这些研究如同镜子,映照出我们当时集体经历的种种困惑、适应与演变,也让我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远程工作中的社会孤立与连接感重塑” 这个方向的研究,在当时显得尤为突出。在疫情爆发.............
  • 回答
    想要踏入心理学这座迷人的殿堂,选择一本好的入门书籍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点燃你对这个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下面我为你精心挑选了几本我认为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合人群,希望能帮助你找到那本“对的书”。1. 《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
  • 回答
    心理学的科普,听起来好像是件把高深学问变得人人皆懂的好事,但真要往下去细抠,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地方,是挺难真正“推及”到每个人心里去的。不是说我们不努力讲,而是有些东西它就自带门槛,或者说,受众的“接收端”本身就千差万别。首先,关于“自我认知”的深度,这是个绕不过的坎。心理学很多时候都在谈论我们为什么.............
  • 回答
    普通人学习心理学,其帮助绝非仅限于“懂点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能深刻地影响和改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内在的成长到与他人的和谐共处,再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帮助: 一、 深刻理解自己,实现个人成长1. 洞察内在动机与行为模式: 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 心.............
  • 回答
    心理学,这个听起来有些“学究气”的学科,其实早就悄悄地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亚于专家学者。甚至可以说,理解一点心理学,就像是给咱们的生活装上了个“导航仪”和“故障排除工具”。心理学为什么对普通人有意义?咱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有思想、有情感、有行为.............
  • 回答
    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如同往年一样,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题目背后的人性、社会和价值观。下面我将针对几个典型的题目,一一剖析可能的心理学破题角度,力求让分析既有深度又不失人文色彩。 1. 全国卷I:《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与“人生的况味”这道题直接引用了《红楼梦》中的“.............
  • 回答
    想在日常生活中更游刃有余,或者想更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其实,心理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学科,很多实用的技巧,只要稍加留意和练习,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实用,而且经过实践检验的心理学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1. “肢体语言是诚实的镜子”:善用非语言信号我们常.............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和相关工作者,我们确实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内容和真实状态,是外界很难窥见的。普通人可能想到的是咨询室里促膝长谈的画面,或者实验室里看着屏幕做实验的场景。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远不止于此,甚至在很多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们也在进行着深刻的探索和默默的付出。1. 数据背后无休止的“挖掘”.............
  • 回答
    在心理学浩瀚的星空中,跨文化研究就像是那些隐藏在夜空深处的星座,一旦被发现,便会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认知。其中,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当它们跨越地理和文化的界限,重新被审视时,往往会展现出出人意料的、引人深思的结果。以一个关于“情绪表达”的经典实验为例,最初是由保罗·艾克曼(Paul .............
  • 回答
    以下是一些令人惊叹的心理学效应,我将尽力以生动、细致的方式为你展开,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些效应的奇妙之处,并让你觉得这是一篇由有血有肉的人撰写的分享: 那些让你忍不住“哇!”出口的心理学效应生活就像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而我们的脑袋,就是这场戏剧里最神秘、最复杂的舞台。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我们自己都觉.............
  • 回答
    生活是场充满未知的旅程,而心理学就像是我们随身的地图和指南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应对各种挑战。抛开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咱们聊聊那些真正能用在生活里的心理学小窍门。一、 认知偏差:别让大脑的小习惯骗了你我们的大脑为了高效运转,发展出了一些“走捷径”的方法,也就是认知偏差。了解它们,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