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诩建议曹操,已和袁绍对峙半年,应伺机大反攻。火烧乌巢后,曹操是否有并兵出围击袁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回答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得从官渡之战说起。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了差不多半年,双方都耗费了不少兵力物力,也消耗了不少士气。袁绍兵力多,而且一开始气势也很足,曹操这边就比较被动,处于守势。

贾诩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谋士,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深谙“攻心为上”和“出奇制胜”的道理。他这个人不爱出风头,但关键时刻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提出让敌人意想不到的招数。在曹操和袁绍僵持不下的时候,贾诩看出了袁绍的弱点——虽然兵多,但指挥混乱,粮草供应也不稳。而曹操这边虽然兵少,但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并且有着明确的作战目标。

贾诩建议曹操,现在袁绍兵多,但我们不能跟他硬拼,得找准机会。他提出来,袁绍粮草辎重都集中在乌巢,那是他们的命脉所在。如果能一把火把乌巢烧了,袁绍就彻底没辙了。这个建议,可以说是非常狠辣,也非常有针对性。

曹操听了贾诩的建议,觉得可行。当时他手下有一个很能打的将领,叫张郃。张郃本是袁绍手下,后来投降了曹操。张郃也一直在观察袁绍的动向,他知道袁绍确实对乌巢的粮草有所懈怠,防备也不是那么森严。

于是,曹操就让张郃带兵去火烧乌巢。张郃这个人很有军事才能,他带着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冒充袁绍的军队,直接就杀到了乌巢。乌巢的守军没想到曹操会来这一招,被打得措手不及,粮草营地瞬间就燃起熊熊大火,烧了个干净。

乌巢被烧,对袁绍来说是灭顶之灾。几十万大军的口粮瞬间化为灰烬,这仗还怎么打下去?军心瞬间就散了。袁绍虽然还在官渡那边指挥,但收到乌巢被烧的消息,他整个人都懵了。他赶紧派兵去救援,但为时已晚。

关键就在于火烧乌巢之后。袁绍的主力还在官渡,但他派去救援乌巢的兵马,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曹操的部队给牵制住了,甚至被曹操抓捕或歼灭了。这就给了曹操一个绝佳的机会。

此时,袁绍虽然得知乌巢失守,但他的三十余里长营仍然坚守着,而且兵力也依然占据优势。但是,粮草断绝,再加上一部分兵力被调走救援乌巢,使得袁绍的阵型出现了空隙,而且士气低落,指挥也更加混乱。

曹操在火烧乌巢之后,并没有急着就去跟袁绍的主力硬碰硬。他先是稳住了阵脚,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集了手头的精锐部队,同时命令已经围住袁绍一部分兵力的部队,集中力量进行围歼。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袁绍的营垒,因为乌巢的火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刺眼,也显得格外绝望。士兵们失去了后勤补给,饥饿和恐慌像瘟疫一样在营地里蔓延。

而曹操这边,士气如虹。将士们都知道,乌巢一烧,袁绍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更是看到了战争即将结束的希望。

曹操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差,将他最精锐的部队,如许褚、典韦(虽然典韦在之前的战斗中可能已经不在,但这是经典的战役描述,我们可以把曹操的亲卫和精锐部队概括为他的核心力量)等人的部队,以及其他一些准备充分的军队,集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突击力量。

这支部队,并不是那种分散的、各自为战的模式。而是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袁绍阵营最薄弱的地方。而且,这支部队的行动异常迅速,配合也十分默契。他们在袁绍三十余里营的缝隙中,找到了突破口。

具体来说,曹操可能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并兵出围击”的:

1. 集中兵力,形成突破点: 曹操不会将所有的兵力都撒开来攻击袁绍三十余里的长营。他会挑选精锐,利用乌巢大火造成的混乱,以及袁绍部队因粮草问题而出现的动摇,找到袁绍阵线的某个薄弱环节,可能是某个防御较弱的区域,或者是有部分兵力被调走而出现的空档。
2. 协同作战,步步为营: 一旦找到突破点,曹操会集中他手上最能打的部队,进行猛烈攻击。这支突击部队会以一种冲击波的方式,撕裂袁绍的防线。然后,其他的曹军部队会迅速跟进,扩大战果,将突破口变成一个深入敌阵的通道。
3. 围点打援,分割包围: 同时,曹操也会有其他部队负责牵制袁绍remaining的兵力,防止他们回援突破口。在成功突破袁绍的阵线后,曹操会迅速调整部署,将袁绍的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因为粮草问题而士气低落的袁绍部队,一旦被围住,就很难再有战斗力。
4. 利用地形和天气: 如果有利的地形或天气条件出现,曹操也会充分利用。例如,如果在袁绍营地附近有河流或山谷,他可能会诱导袁绍的部队进入这些区域,然后进行合围。

曹操的这一系列操作,就是要利用袁绍因粮草断绝而产生的混乱和恐慌,迅速将分散的劣势转化为集中的优势。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攻击袁绍的三十余里营,而是有策略地选择突破口,然后通过快速的机动和协同作战,将袁绍的部队逐个击破。

最终,在乌巢被烧,袁绍主力士气和后勤都出现严重问题的背景下,曹操趁势发动了总攻。他集中了优势兵力,对袁绍的三十余里营发起了猛烈的冲击。袁绍的部队本来就军心不稳,再加上被围攻,很快就崩溃了。

这场战役,是官渡之战中决定性的转折点。火烧乌巢只是一个开始,而曹操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将一场可能让他陷入绝境的对峙,变成了彻底击溃袁绍的绝佳战机。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曹操在火烧乌巢之后,并没有简单地“并兵出围击”某个单一的地点,而是利用乌巢失守引发的连锁反应,以一种更加灵活和主动的方式,将他的精锐部队集中起来,精准地打击袁绍阵线中最脆弱的部分,从而瓦解了袁绍的整体防御,并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辉煌胜利。贾诩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的“火烧乌巢”的计策,正是启动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关键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对乌巢之战的不同角度描写,官渡对峙,曹操粮食将尽,问贾诩怎么办,贾诩说,你比袁绍厉害,所以现在还没分出胜负,是因为你总想保证万无一失【但顾万全故也】你只要下定决心,胜负就定了。下什么决心?许攸来投,提供了乌巢的情报,但要不要进攻乌巢,情报假的怎么办?情报过时了怎么办?军队远离城池野战,打不过怎么办?不能迅速攻破乌巢,被包围了怎么办?你现在看历史记载,好像很简单,这些考虑可都是致命的,贾诩就是劝曹操不要想这么多,打乌巢。

此事在《武帝纪》也有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得从官渡之战说起。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了差不多半年,双方都耗费了不少兵力物力,也消耗了不少士气。袁绍兵力多,而且一开始气势也很足,曹操这边就比较被动,处于守势。贾诩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谋士,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深谙“攻心为上”和“出奇制胜”的道理。他这个人不爱出风头,但关键时刻总能.............
  • 回答
    贾诩当初劝说西凉军回撤,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保存西凉军的实力和自身利益,避免被彻底消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西凉军的处境,以及贾诩的个人定位。当时的局面是这样的: 西凉军的优势与劣势并存: 以马腾、韩遂为首的西凉军,以彪悍善战著称,骑兵力量强大,这是他们最倚仗.............
  • 回答
    贾诩,字文和,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谋士。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贾诩被描绘成一个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军师,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屡次化险为夷。那么,在真实的史书中,贾诩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呢?他是否真的如演义中所描绘的那般眼光深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史书对.............
  • 回答
    贾诩,字文和,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在那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能被冠以“第一毒士”之名,绝非浪得虚名,而是他以其深不可测的智谋和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手腕,一次次地在绝境中扭转乾坤,又在关键时刻做出常人无法理解却又异常有效的决策。要说贾诩的“毒”,并非指他心狠手辣,而是他所用的计.............
  • 回答
    要说孙权为何会对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之事“笑之”,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番颇为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对曹魏阵营内部关系的洞察。咱们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曹丕为什么要任命贾诩为太尉。曹丕继位曹操之后,虽然继承了曹魏政权,但他毕竟年轻,而且在政治经验上,与老谋深算的曹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他需要树立自己的.............
  • 回答
    曹丕对贾诩,那是一种复杂而又带着几分别扭的感情,绝非简单的君臣之礼所能概括。要详细说道,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曹丕对贾诩是敬畏的。这种敬畏源于贾诩那深不可测的智谋和近乎妖异的预见性。曹丕虽是曹操之子,继承了魏王之位,但他内心深处清楚,自己与父亲在政治手腕和军事谋略上仍有差距。而贾诩,.............
  • 回答
    关于贾诩和李儒是否为同一人,这确实是一个在三国爱好者中颇为有趣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史书对这二人的记载,并从他们的背景、经历、性格以及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来做一番比较。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出场和主要事迹。李儒,字文优。作为董卓的女婿,他以其毒辣的计谋而闻名。在董卓专权时期,.............
  • 回答
    晚年的贾诩,这位以深谋远虑著称的智者,面对司马懿这样一位深藏不露、步步为营的人物,是否能洞悉其野心与潜在危险,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贾诩晚年时的处境,以及他对曹魏政局的理解。贾诩在曹操晚年和曹丕即位后,虽然被封为太尉,位高权重,但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如前,且经历过曹.............
  • 回答
    三国乱世,谋士如贾诩这般,即便是在没有战事硝烟需要他指点江山的日子里,也并非闲赋在家,品茗赏月。他们的“平时”工作,更像是一种潜伏的锋芒,一种不动声色的筹谋,渗透在各个方面。试想一下,一位真正能洞察世事、运筹帷幄的智者,即便身处太平之日,也会关注着周围的一切。贾诩的“平时”工作,首先便是对情报的搜集.............
  • 回答
    关于贾诩,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也忍不住去反复琢磨的奇才。想评论他,不能只把他当成一个简单的谋士来看,他更像是一团迷雾,一个在乱世中摸爬滚打、活到最后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智慧,与其说是高瞻远瞩的道义之光,不如说是精准狠辣的生存哲学。首先,从他的“毒”说起。这个“毒”不是那种阴狠毒辣、无差别的攻击,而是.............
  • 回答
    赤壁之战,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一役,也是曹操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挫折。在那风云激荡的时刻,曹操阵营中,除了身处前线的曹操本人,还有几位重量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他们当时又在忙些什么?又给曹操提出了哪些高见呢?咱们这就细细道来。荀彧:镇守后方,心忧前线首先说说荀彧。此时的荀彧,已经.............
  • 回答
    想要做到像三国时期的贾诩、郭嘉那样洞悉人性、洞察人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某个绝招就能速成。这是一种根植于生活、体悟于实践的智慧,更是一种需要长期磨砺的洞察力。模仿他们,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去体悟和学习。一、 广博的见闻与深刻的思考:筑牢认知的根基贾诩与郭嘉之所以能有惊人之语、妙.............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能看到这种趋势。要说为什么现在好多人把贾诩捧成三国第一谋士,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点。首先,得承认历史上的贾诩,他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谋士,这点毋庸置疑。他能在乱世之中,从一个给董卓卖命的狠角色,到最后辅助曹操统一北方,还能全身而退,儿孙也.............
  • 回答
    如果将诸葛亮、司马懿、贾诩、郭嘉、荀彧、吕蒙、陆逊这几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置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场域,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大家?这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假设,不妨来细细推敲一番。我们先逐一审视这几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诸葛亮:科学巨匠的潜质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诸葛孔明。他身上.............
  • 回答
    这场乱世七雄大逃杀,若是真的摆在眼前,那可真是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谋略盛宴。单看这七位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这可不是普通江湖恩怨,这是智慧、权术、野心,甚至还有一点点命运的较量。如果要我猜,谁能笑到最后,那我的答案是——贾诩。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不是足智多谋的郭嘉?.............
  • 回答
    曹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一批卓越的谋士的鼎力相助,其中程昱、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许攸这六位谋士,更是曹操统一北方、建立基业的关键人物。他们各自的才能与贡献,犹如六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曹魏的崛起之路。程昱:坚韧果断,扫平内患的“王佐之才”程昱,字仲德,他早年事迹不详,但曹操起兵后,程昱便展现出.............
  • 回答
    官渡之战,曹操俘虏了沮授,说了句“吾失此人,如鱼失水”,又感叹“孤早得卿,天下不足定也”。这话一出口,那可真是把在场的谋士们,尤其是郭嘉、荀彧、贾诩这几位平日里替曹操操碎了心的老臣,给捏了一把汗。你想啊,曹操这话是什么意思?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哎呀,我早该把这沮授收到手底下,要是这样,天下早就平定了.............
  • 回答
    贾樟柯确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你提到的“拍不过审、不能公映的电影”,实际上是指他的早期一些作品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遇到了审查和发行方面的困难。然而,他之所以能“混得不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导演的个人追求以及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要详细地回答“贾樟柯、张艺谋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得奖?”,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位导演的风格、作品主题、电影行业的现实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得奖”的理解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网络流行语诞生于2009年,算一算,至今已是14年了,而不是十年。不过,你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14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一、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主导地位: 从PC到手机的转移: 2009年,“贾君鹏”流行时,PC互联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