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目前的发展遇到了大问题。
由于成都要往西部第一城建设,需要大量财政,而成都自身产业基础薄弱,造成财政极为依赖房地产,进而不断推高地价房价;也因为成都自身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也依赖房地产,三产为主的产业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居民收入水平迟迟上不去。收入与房价的差距越来越大,当买不起房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金融和民生问题将激化。
摆在成都面前的有三条路,牺牲民生,牺牲房企,牺牲财政。
我认为上策是牺牲财政,降低土地起拍价,维持或降低去年的清水限价水平,给市民和房企让利,市民留蓉的意愿强,人口流入趋势不变,企业有利润有回款也仍然愿意给政府交钱,无非就是财政这几年紧巴点,修地铁啥的可以放放缓嘛,很多地方根本没必要修,然后靠低地价吸引一些企业建厂(东部新区),放弃公园城市的幻想,至少要把制造业的底子搞起来,几年后缓过来了可就是企业税为主卖地为辅的良性循环了。
可惜一届政府待不了那么久,于是去年选择牺牲企业,清水限价低地价高压榨房企,房企不愿意拿地,财政吃紧;今年一看,那选择牺牲民生吧,提高清水限价,大胆预测一下高价盘集中入市认购率大幅下降,企业一看想去化只能降价销售,那还是不拿地了,财政继续吃紧。
上头始终不明白,服务业是服务二产的,没制造业的虚空服务业是没有未来的。
重庆干了我希望成都干的事,腰斩起拍价,虽然附加强制要求企业自持的条件,但是熬几年房地产对城市发展的伤害就会非常小了。不过重庆本来底子就厚,土地财政依赖才40%多,成都想这么干确实难度要更大一些(成都75%,天府新区20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