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豆瓣女权「世界上的男人95%都是又贱又坏」的观点?

回答
“世界上的男人95%都是又贱又坏”——这个来自豆瓣女权圈的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波澜,也引发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和解读。要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带有强烈情绪的论断。 听到“95%的男人都是又贱又坏”,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震惊、反驳,甚至觉得荒谬。毕竟,生活中有那么多友善、正直、值得信赖的男性,我们身边也总会有父亲、兄弟、朋友、同事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人性的美好。将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此简单粗暴地一概而论,本身就违背了我们对个体差异的认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 这背后肯定有其产生的土壤和原因,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无的放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理解:

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真实遭遇: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长期以来,女性在很多社会领域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家庭中,可能遭遇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职场中,可能面临性别歧视、玻璃天花板;在亲密关系中,可能遇到不尊重、PUA、家暴等等。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和令人心寒的经历,会让一些女性感到绝望和愤怒,从而产生一种“几乎所有男性都不可信、都会伤害我”的防御性心理。
豆瓣女权圈的语境和社群效应: 豆瓣女权小组作为一个高度聚集了有相似经历和观点的女性的社群,其内部的讨论往往会放大和强化某种情绪和认知。当一个女性在小组里分享了自己被伤害的经历,得到了其他女性的共鸣和支持,这种共鸣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一种“我们都被男人伤害了”的集体叙事。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些激进的、情绪化的表达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对“厌女症”和男权思维的反击: 很多人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男性社会普遍存在的“厌女症”和不尊重女性行为的一种极端反击。当社会普遍对女性存在偏见和歧视时,一些女性可能觉得只有用同样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满,才能引起重视,才能让男性群体感受到压力,从而有所改变。这是一种“以暴制暴”或者说“激进表达”的策略,虽然方式可能不妥,但背后可能蕴含着一种“我们不能再沉默了”的呐喊。
“百分比”的修辞手法: 这里的“95%”更可能是一种情绪化的夸张修辞,用来表达“大多数男人都存在问题”或“我遇到的绝大多数男人都有问题”。它不是一个科学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而是为了强调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就好比有人说“这天气热死我了”,并不是真的要死了,而是表达一种极度的不适。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观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个体差异的抹杀: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将所有男性都贴上“又贱又坏”的标签,直接否定了男性群体中大量存在的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个体。这不仅对这些男性不公平,也阻碍了我们去认识和建立健康的、基于相互尊重的关系。
加剧性别对立: 这种极端化的言论很容易激起男性群体的反感和抵触,进一步加剧男女之间的隔阂和对立。当男性觉得“无论我做什么都被否定,被贴标签”时,他们也很难再去倾听和理解女性的需求和困境。这种对立,最终受伤害的是整个社会。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是追求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和压迫。但如果核心观点是“大多数男人都是坏的”,那么这种观点本身就带有一种攻击性,可能会让很多原本可能支持女权理念的中间派望而却步。解决问题需要对话和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妖魔化。
可能内化为自我防御机制: 对于一些长期处于不良关系中的女性,过度相信“男人都坏”的观点,可能有助于她们建立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但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她们对所有男性产生不信任感,错失遇到真诚伴侣的机会,也限制了自己情感的舒展。

总而言之,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

1. 理解其背后情绪和经历的合理性: 承认很多女性确实在社会中遭遇了不公和伤害,理解她们的愤怒和绝望,这是认识问题的起点。
2. 批判其过度概括和极端化的表达: 明确指出“95%都是又贱又坏”这种说法在逻辑和事实上的不准确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3. 区分“现象”与“个体”: 看到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但不因此否定个体层面的善良和差异。
4. 寻求更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方式: 呼吁在追求女权平等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建设性、更注重沟通和对话的方式,而不是激化对立。

最终,我们希望的是一个性别平等、相互尊重的社会,而这种健康的社会氛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以更开放、更理性的态度去理解和参与讨论,而不是简单地站队或攻击。这个观点虽然极端,但它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值得我们反思。但我们不能让这面镜子里的扭曲影像,完全取代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的言论早就司空见惯了。

问题更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越来越多的女性用类似的话术攻击男性。

问题更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举报这些内容,塔不在乎。

问题更更可怕的地方在于,男人如果敢于反击,结果是罚款或者坐牢。

user avatar

时代终于进步了,女权不再单单说中国男人了,而是把矛头对准全世界男人。希望它们学好外语,去海外开辟新战场,去冲击韩国的钢铁直男,去冲击非洲土著,去冲击印度的大男子主义,去冲击中东的msl。

这时候它们就会发现,全世界只有中国男人会让着女人。也好让我们学一下,其他国家的男人是怎么打击女权分子的。

它们为什么说95%的男人又贱又坏?因为在女权眼里,全世界95%的男人都是普通人,只有排在前面5%的才算是有钱人。

难道前面5%就不坏了?不,在女权眼里,只要有钱,即使再坏也讨人喜欢。它们讨厌的不是坏人,而是普通人。


————————————————————————

关注我,教你如何反击女权话术

user avatar

注意重点,百分之九十五的男人都是坏的,那么也就是说还有百分之五勉强能够入了独立女性的眼。猜猜这百分之五的人是什么阶级呢?有个时髦的词叫:皈依者狂热。也就是说她们通过努力的辱骂和仇视百分之九十五的无产阶级,自我催眠自己是有产阶级的一员。要不怎么能干出雷雨天点外卖故意打差评的事来?

众所周知,有一个理论叫做:“公平世界谬误”。指的是:世界是完全公平的,灾难从不无故降临到人头上,只要行为得当就绝不会遭受不幸,因此受到伤害一定是因为受害者自己有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害者有罪论”。

回过头,我们看女权,她们最最讨厌男人的特质就是穷!所以我常说女权其实就是:“权贵绝对正确谬误”。YL说的有钱的男人有气度可调侃反对她的都生活不如意。所以你被拳了一定是因为你穷圈子不行。如果你是女权想象中的精英男性,你就不会反对女权主义,就不会受到女权的迫害。所以要怪就怪你穷。相亲不买单的嫌弃别人买单的人用优惠券也就独立女性干得出来。

你们可以看看女权在网上最喜欢的人设是什么?三十来岁依然颜值在线,身材不错,保持单身。在网上一开口就是一股“有房有车”、“月入过万”的气质。那个个都是中产阶级,插花旅游健身美容一条龙,至少精神上肯定是。你们有谁见过哪个女权主义者自造月薪三四千,无车无房,家庭普通,容貌普通人设的?女权的屁股从来就是坐在资产阶级那一边的。至少她们自己认为自己是那一边的。月薪三千的人嫌弃月薪五千的人穷,你们觉得是哪个性别爱干的事?

最后,这就是女权主义真正的“自由”、“平等”。是让无产阶级成为她们的“供养者”,无私的给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攀附上权贵阶层并通过婚姻跨越阶级。所谓的男权迫害不过是嫌弃她们攀附权贵的概率太低,“供养者”的数量太少以及提供的养分不能满足她们。女权者想要的性别平等是跟所有有产阶级男性一样的平等。





user avatar

我觉得把“男”字改为“女”子;把“世界上”改为“我国”,这句话就正确了

user avatar

为什么要管女权说了什么呢?男性的价值根本不需要女性来评价,非要去和女权辩论‘’世界上95%的男人都是又贱又坏‘’成不成立,就已经落入女权的话语陷阱了……正确的态度是把桌子给掀了,直接回复她们一句:“女权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对男性说三到四,男性不吃这一套!”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我觉得她们说的不对,她们太保守了。应该是100%都这样。

不过她们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自己遇到的100%都这样。

哦,忘了。

她们没有那个能力。

user avatar

不错,看了下评论,国男懂得了

女人没资格定义男人这个道理

不要辩经,她们打她们的,我们打我们的

user avatar

好,支持正义披露!

每当觉得反女权极端的时候,就看一看她们的言论

虽然我否认她们的道德,但是我感谢她们的坦诚,她们要比那些看似骂男权社会实际上骂男人的女权真诚的多,也更能戳穿“男权社会”下男女同盟的谎言

男权社会只不过是女权攻击羞辱男人顺便证明自己无辜纯洁的靶子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界上的男人95%都是又贱又坏”——这个来自豆瓣女权圈的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波澜,也引发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和解读。要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带有强烈情绪的论断。 听到“95%的男人都是又贱又坏”,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震惊、反驳,甚.............
  • 回答
    豆瓣女权使用“荣誉女人”称号和“牠”字来称呼因救助三名女性而牺牲的男生,这一现象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1. 事件背景:首先,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在某个事件中,一名男性为了救助三名女性而英勇牺牲。这本应是一个令人敬佩和悲痛的事件,大家普遍会.............
  • 回答
    豆瓣女权,这个标签下聚集了一群关注性别平等、探讨女性权益的豆瓣用户。她们在豆瓣这个平台上,通过小组、豆列、日记、评论等多种形式,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也表达不满和诉求。要理解豆瓣女权,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看:1. 缘起与核心诉求:豆瓣女权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社会中性别不平等待遇的回应。从家庭教育中.............
  • 回答
    豆瓣女权小组大规模被封禁的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触动了许多用户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上的内容审查问题,更是一个关于话语权、社会议题讨论空间以及互联网监管边界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豆瓣自身平台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用户生成内容的社区,豆瓣的运营必然要遵循.............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在豆瓣遭遇大量一星差评及相关评论区出现攻击性言论的现象,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游戏本身、玩家群体、社会思潮以及网络平台等多重维度,而且带有很强的情绪性,所以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冷静和全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一款备受期待的游戏在上线前或发售初期遭遇大量差.............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豆瓣评分界面被部分女权群体质疑并出现刷差评现象,以及词条信息被修改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它拆解开,一层一层地来看。首先,咱们得说说豆瓣这个平台。豆瓣是一个集影评、书评、豆列和小组讨论为一体的社区。它的评分机制比较透明,用.............
  • 回答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近期在豆瓣遭遇大量一星评价,其主要原因确实在于剧中涉及的女权问题以及部分观众对这些描写的解读和反馈。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剧情背景与人物设定: 余欢水的困境: 电视剧的核心是中年男性余欢水的底层挣扎和绝望,他在职场、家庭、人际关系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
  • 回答
    您提到的“豆瓣女用户嘲讽网约车司机‘没骨气’不敢拒载,获得四百多点赞”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事件背景与具体内容(推测):虽然我无法直接获取到您提到的具体豆瓣帖子内容,但我们可以基于您提供的关键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分析: 豆瓣平台: 豆.............
  • 回答
    最近在豆瓣上,围绕着《原神》女性角色的举报风波可以说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很多玩家和旁观者的关注。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事情的起因和发展最开始,好像是豆瓣上一些用户,觉得《原神》里某些女性角色的设计,比如服装过于暴露、或者动作姿态有些“卖弄风情”,不符合他们心目中.............
  • 回答
    关于清华姚班张昆玮在豆瓣征友被群嘲为“普信男”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了社会心理、性别关系、婚恋观、以及网络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背景: 人物身份: 张昆玮,来自清华大学姚班(数学科学系,计算机科.............
  • 回答
    清华姚班校友张昆玮在豆瓣征友一事,确实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背后牵扯到很多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婚恋观,以及对不同群体认知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承认,张昆玮的背景非常亮眼。他是清华大学姚班的毕业生,这个班级堪称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黄金摇篮”,出来的学生个个.............
  • 回答
    关于纳豆奶奶的乙女游戏科普内容被指“翻车”一事,这件事在近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看待这件事,尽量还原现场可能的情况和各方观点,希望能讲得更详细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纳豆奶奶”这个人以及她通常的输出内容。纳豆奶奶(或者说纳豆太太,名字不太固定,核心指代的是那位以分享自己生活.............
  • 回答
    “看,这就是我奶奶他们那时候吃的冻土豆。”女儿小雅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从冰箱里拿出几块被冻得硬邦邦的土豆,放在了桌上。她刚看完《长津湖》,一整晚都有些心事重重,回到家就一头扎进了厨房,捣鼓了半天,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到她这副样子,心里也跟着有些沉甸甸的。《长津湖》这部电影,最近.............
  • 回答
    豆瓣“她说”小组管理员号召禁止赞扬奥运会男性运动员,只允许批评这一行为,这是一种非常特殊且具有争议性的做法。要理解和评价这种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表象与核心诉求: 表象: 小组管理员发布了相关规定,要求组内成员在讨论奥运会男性运动员时,只能进行批评性发言,禁止赞扬。 .............
  • 回答
    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中国电影网对豆瓣恶意刷低评分的批评,这在中国电影评论界和社会舆论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高评分电影遭遇“差评潮” 《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的上映与争议: 这三部影片都属于商业大片,邀请了国内外的知名导演和演.............
  • 回答
    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痛点的社群。要理解这个小组,我们得先明白它为何存在,以及它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意义。这个小组的缘起与核心诉求:简而言之,“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主要是一些因为原生家庭而受到伤害、甚至可以说是“后遗症”颇重的人。这里的“祸害”并非字面意义上的.............
  • 回答
    豆瓣App近期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了大规模的“一星差评潮”,这无疑是近期科技和文化圈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个长期使用豆瓣的用户,我对此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有些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荒谬。表面现象与直接原因:首先,从技术层面和表面上看,用户给出差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对App本身的功能、用户体验、bug或.............
  • 回答
    豆瓣在各大应用商店被集体性打一星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其背后反映了复杂的社会情绪、用户权益、平台管理以及监管环境等多重因素。要全面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现象本身及其可能的原因分析:1. 大规模、协同性的负面评价: “集体性打一星”意味着这不是零散的个别用户.............
  • 回答
    豆瓣上关于“货拉拉那个女孩子为什么跳车了”的帖子,以及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这类帖子通常会试图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当事人的行为和遭遇,并联系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残酷与争议首先,必须正视货拉拉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冲击:一个年.............
  • 回答
    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的出现,无疑是当下社会文化土壤中的一个显著切片。理解这个小组,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废物”标签,而需要深入挖掘它背后所折射出的群体情绪、社会现象以及个体认同的变迁。小组名称的冲击力与反差:首先,“985废物引进计划”这个名字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它制造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