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也感谢好友 @岳麓韶阳 提了我的几篇回答。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读到杨争光先生的采访原文,就简单说几句。
首先,他提到,在中国文学中,小说的成就不能和诗词、文章相比。
倒也没错。
毕竟中国是“诗的国度”。
然而,这虽然是个事实,却不能说是个“缺点”。
五个手指都各有长短,拇指虽然不如中指长,但不代表它就没有价值。
就像杨先生自己,最终也还是成为了一名小说家,而不是诗人。
所以,“中国叙事文学的成就不如诗词来得高”这一点,看不出和《水浒》有什么关系~
其次,杨先生特意使用了“叙事文学”这一概念,这样就能把《史记》包括进去了。
这其实也没错。
毕竟,金圣叹在批《水浒》、毛宗岗父子在批《三国》的时候,都是把它们和《史记》做比较的。
这表明,至少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在清初之际,大家眼中,能够和《史记》相提并论的叙事作品,就只有《三国》和《水浒》。
这是当时人们所见到的、中国最好的小说。
然后就是《西游记》和《金瓶梅》,合起来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那时候,中国文学里甚至还没有“小说”这个概念,只叫“稗史”或“才子书”。
这同样也表明,对这四部小说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早在四五百年前,它们刚刚问世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事实上,经过了几百年,我们仍然没能打捞出,在《红楼梦》问世以前,有比它们更好的小说,到了清代,还有一部《儒林外史》。
然后就是一些短篇的作品,比如三言二拍,另有一些文言小说,比如《聊斋志异》(因为语言的关系,文言作品的体量受到限制,很难达到长篇的规模)。
中国古典小说的现状就是这样,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在那里。
如果觉得除了《红楼梦》,另外几本小说的水平都不行,那么,中国古典小说基本上都没法看了。
因为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来。
最后,就是和《红楼梦》的对比。
杨争光先生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他认为《红楼梦》是横空出世的,是直接上承自《史记》,穿越了1800年的历史,突然在清代中叶出现。
他觉得,这中间不需要过渡,或者说,那些过渡的作品在他眼中,都可以忽略不计。
按他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中国的诗词传统,上启自《诗经》,大盛于唐宋,最耀眼的分别在两头。中间那些,什么汉乐府、建安三曹、魏晋陶潜之流,都是凑数的。
这就好像说,当你吃完最后一个包子,发现自己饱了,于是就觉得中间那些个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明代奇书,这些包子全是凑数的,可以跳过它们不吃……
这是不是有点可笑?
话说,《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开始于公元前11世纪,到李白的时代,正好也是1800年左右,倒是很对称~~~
至于说,早期的白话小说属于世代累积型作品,大多改编自前代流传已久的故事,经由多人之手创作,结构上也存在短篇连缀成章的情况,这些都是小说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
毕竟,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写长达几十卷的小说,在《水浒传》诞生之前,没人干过。
在当时,“才子书”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还在探索中。
但不得不说,《水浒》确立了一种很高的标准。
准确地说,中国长篇白话小说史的两头,分别是《水浒传》和《红楼梦》,中间相隔三百年。
至于《史记》对白话小说的影响,更多是一种精神气韵,以及写作方法上的关照。
不过,无论是毛宗岗还是金圣叹,都认为《三国》、《水浒》的叙事难度、写作文法,是对《史记》的大大拓展。
应该说,由《史记》开创的中国叙事文学,在一千四五百年后的明代,迎来了新的辉煌,又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最终达到了《红楼梦》这座高峰。
如果没有前面那些台阶,《红楼梦》亦不可能一步登天。
补充:
说起《水浒传》对《红楼梦》的影响,我曾经写过一个回答,分析两者在结构上的八种相似之处。
当然,《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影响,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2022.4.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