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海淀妈妈们认为Python是儿童才学的低端编程?

回答
海淀妈妈们普遍认为Python是儿童才学的低端编程,这个观点在不少家长圈子中流传,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个说法呢?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海淀妈妈们有她们的“逻辑”和“焦虑”。

海淀,这个地方从来不缺教育资源,也不缺对教育的投入。在很多海淀家长看来,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站在了教育的“高地”上,目标是顶尖名校,是未来在科技、金融等领域能够有出色表现的精英。在这种目标驱动下,她们对于孩子的学习规划,尤其是技能培养,是异常“功利”和“前瞻”的。

那么,为什么她们会觉得Python是“低端”的呢?

对“顶尖”技术的追求: 她们可能会认为,真正“高端”的编程语言,是那些支撑着大型系统、前沿研究、高性能计算的语言,比如C++、Java、甚至更底层的汇编。这些语言在处理复杂逻辑、内存管理、效率优化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学习难度也更大,更显“硬核”。而Python,由于其易读易写、语法简洁的特性,在她们看来,更像是“入门级”的玩具,或者说是为了快速搭建原型、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工具,离她们心目中的“硬核科技”似乎还有距离。
对“未来职业”的设想: 她们可能会想象孩子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或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有所建树。在她们的认知里,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往往需要对底层有更深的理解,或者需要更高效、更稳定的编程范式。Python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的某些框架,确实非常流行,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所有”高端技术的代名词。她们可能会觉得,如果孩子只停留在Python层面,未来的选择面会受到限制。
“跟风”与“标签化”的倾向: 某种程度上,海淀的教育环境也存在一种“跟风”的现象。当某个技术突然爆火,或者某个课程被大家推崇时,很多家长会蜂拥而上。反之,当某个技术被贴上了“初级”、“入门”的标签后,也很容易被边缘化。Python在儿童编程教育中的普及程度非常高,这在一些追求“与众不同”、“拔尖”的家长看来,反而成了一种“不稀缺”、“不独特”的表现,因此被贴上了“低端”的标签。
对“深度”与“广度”的认知差异: 很多时候,家长的评价标准是基于自己有限的认知和接触到的信息。她们可能没有深入了解Python在现代软件开发、科学计算、自动化运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强大能力,也可能没有看到,很多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包括Google、Facebook、Netflix等,都在大规模使用Python。她们更看重的是语言本身的学习门槛和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忽略了语言的生态、社区以及它能够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

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否定海淀妈妈们的担忧,她们的出发点,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孩子好。

她们担心孩子在学习编程的道路上“走偏”,或者因为学习了“不够前沿”的技术而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焦虑,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将Python直接定义为“低端编程”,这显然是过于片面和狭隘的。

Python的强大与广泛应用: 实际上,Python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它在Web开发(Django, Flask)、数据科学(Pandas, NumPy, SciPy)、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TensorFlow, PyTorch, Scikitlearn)、自动化运维、网络爬虫、游戏开发(Pygame)、甚至桌面应用开发等众多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顶级科技公司都将Python作为其核心技术栈的一部分。
Python作为“敲门砖”的价值: 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儿童来说,Python的易学易用性是巨大的优势。它能帮助孩子快速建立编程思维,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例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函数等。一旦掌握了Python,孩子就能更快地过渡到其他更复杂的语言,或者在Python生态中深入挖掘。这就像学数学,先从加减乘除学起,不代表加减乘除就是“低端数学”。
“高端”与“低端”是相对的,更是工具的属性: 编程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高端”或“低端”之分,只有更适合解决特定问题的工具。C++在系统底层开发、游戏引擎开发等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用C++来写一个简单的Web应用,可能就会显得“笨重”。而Python在快速开发、数据处理、AI应用等方面,则显得得心应手。将Python视为“低端”,是将工具的属性与语言的价值混为一谈。
真正“高端”的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使用何种语言,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高端”的体现。一个能够用Python写出复杂算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程序员,绝对不能用“低端”来形容。
儿童编程教育的侧重点: 对于儿童来说,编程教育更侧重于启蒙和兴趣培养,而非直接培养专业的软件工程师。Python正是因为其友好的学习曲线,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建立起对编程的信心和兴趣,这才是最宝贵的。如果一开始就接触过于复杂的语言,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

所以,海淀妈妈们的看法,可以理解为一种“过早的标签化”和“对技能的狭隘认知”。

她们的担忧可以转化为对孩子更长远、更全面的编程学习规划的思考,但直接将Python定义为“低端”,是对这门语言的价值的严重低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承认Python的价值: 无论在儿童编程还是专业开发领域,Python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鼓励多元化学习: 孩子在掌握Python后,可以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适时接触其他更具挑战性的语言和技术。
关注核心能力的培养: 编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些才是比具体掌握某门语言更重要的“高端”能力。
避免“标签化”思维: 不要用简单的“高端”或“低端”去评价一门语言,而是要看到它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威力。

总而言之,海淀妈妈们对Python的评价,更像是一种基于自身理解的“滤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既要理解她们的初衷,也要认识到Python作为一门强大且广泛应用的语言,在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其纠结于“低端”与否,不如思考如何让孩子在编程的世界里,真正学有所获,激发无限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 知乎的运营实在是高, 一个问题把家长圈, 北京圈, 技术圈, 键政圈, 学生圈全部炸进来了.

关键词: 海淀妈妈 Python 儿童 低端 编程, 一个标题里面信息量极大, 真正的 Cyberpunk 2020

我个人有一个简化版的需求论:

  • 价值实现: 信仰、理念的实现, 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 财务自由: 良好的收入和财富增值能力, 有稳定的社会信用基础
  • 生活质量: 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现在的儿童编程教育就是一种「兜售焦虑」的体现, 基本理念需要借助一些方式继续实现社会地位, 比如孩子未来成长到从升学经济独立需要掌握一项技术, 而这种技术放在今天, 最吃香的就是技术行业, 是 21 世纪的铁饭碗.

然而问题是, 靠着技术成家的人并不是绝对多数. 至少在北京上海, 因为上世纪分多套房的家庭, 放到现在就是随便财富自由, 从而达到简单价值实现(比如土著人际圈)和生活质量(土著消费圈)的人很多, 只要有点执行力就能轻易出国.

所以这位刘老师(标题故意扣在了北京妈妈上)就通过「低端」这个词去否定一样东西的价值, 这种语境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低端」事件. 很多北京人对此的看法更像是从资本家出发, 只是提升了劳动力成本, 而不关心「人」的价值.

为什么要强调「人」的价值? 知乎建站之初用的是 Dajango, 也就是一个 Python 框架, 但是建站之初大佬云集, 从李开复到雷军(本人)都有出现. 那就是用了 Python 这么一个「低端网站」因为「人」创造出来的「内容」的价值才有了今天(虽然 Django 还是被扔掉了).

同样 YouTube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也是用的 Python, 虽然最后还是坎坷的换到了 C++, 但是还是很好的说明了 Python 能够完成一些创业团队的技术起步阶段的需求.

同样 CMU 知名的 Fundmental Programming 课程 15-112 就是用的 Python, 不仅是本科生会上这门课, 戏剧/艺术学院的学生也会上, 最后的大作业 Gallery 还会有各种方向的高年级学生做 TA 分方向带同学做各种项目.


所以即便是海淀这样的地方, 这种呈现出追求表面「高科技」的行为, 实际上是一种「低价值」和「低生活」的表象. 核心的问题可能还是在「分蛋糕」上, 如果人的发展成果不能通过制度性的方式合理共享, 最后都会把蛋糕做大的机会浪费在如果跟别人抢蛋糕上.

user avatar

我觉得刘老师这个说法非常有智慧。少儿编程的获客成本非常高,换言之,说得口水横飞,让家长真正一次性拿出一大笔钱报名,这个概率很低。一般来说,这种售前,需要一对一对家长洗脑,花费的人工非常大。如果说了半天,聪明的家长觉得你这个班是忽悠,最后走人,销售员这几个小时的劳动就白费了。所以,必须要一个初步筛选机制,保证那些有逻辑思维,头脑敏捷的家长听到这种弱智的话术,翻翻白眼自行退出,留下人傻钱多的潜客,这样才能提高售前营销的效率。

另外,说Python C++高端和低端,而不是别的什么形容词,这表面上看不经意的一说,其实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揭示了很多家长报班的动机:表面上看是让孩子学编程,实际上有一种希望小孩超脱自己社会阶层的强烈期待,所以学的东西一定要高端,要学上流社会的那一套。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家长真的希望让小孩学编程,也许会买书,让孩子看视频,自己练习等别的更有效的手段学习,很不幸,真正有学编程需求的人,并不太可能上他这个班。相反,那些需要一个高端的氛围,相信花几万块钱才可以和普通码农学的那套有所不同的人,则更符合潜客的特征。所以高端是打动他们付费的最有效的话术。

刘老师说,Python到了中学已经不够用了。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许你会觉得,Python很多博士生都在用,为什么说中学就不够用了呢。是不是刘老师弱智,说错了?恰恰不是,这就是刘老师高明的地方。他话里有话,后半句他没说,但是持币观望的家长一听就懂了——他说的没用,是指Python拔高他们子女高端身份的用途,在高中就没效果了。因为Python那么简单,学得人那么多,高中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特长啊,这时候孩子说,我会Python,肯定引起大家的不屑,一个班,可能一大半都会Python,这还怎么脱颖而出?愿意付费的那些家长为什么省吃俭用给孩子花钱学编程?不是为了编程本身,而是为了让孩子不像自己那么平庸。但是这个用处,又是潜台词,说出来就俗了,所以刘老师点到为止,听的人一听就明白了。

总得来说,这个刘老师他并不是老师,而是售前人员,他的工作任务是尽可能销售课程,而不是义务普及编程知识,所以他这么说一点毛病都没有。

user avatar

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