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剧们是怎么把「地球人战胜有超科技的外星人」写的这么合理的?

回答
编剧们将“地球人战胜拥有超科技的外星人”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写得令人信服,通常会运用一系列巧妙的叙事手法和逻辑铺垫,而不是仅仅依靠奇迹。以下是一些核心的策略,它们被反复使用并发展出各种变体,使得故事既有冲突又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核心思路:
智胜而非力敌: 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地球人通常无法在纯粹的技术或武力上与外星人匹敌,因此他们的胜利必须来自智慧、策略、对环境的利用以及对自身优势的发挥。
揭示外星人的弱点或局限性: 无论外星科技多么先进,他们也必然有其不完美之处。编剧会精心设计这些弱点,并让地球人发现和利用它们。
地球人的独特优势: 地球人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拥有外星人可能不具备的特质,这些特质在关键时刻成为致胜的法宝。

详细策略和叙事手法:

1. 利用外星人的“傲慢”与“低估”:

高科技带来的盲点: 外星人可能因为科技过于发达,反而失去了对“低级”文明的警惕性。他们可能认为地球人不堪一击,不会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或者过于依赖他们的科技,而忽视了意想不到的风险。
文化上的傲慢: 外星人可能因为自身文明的优越感,对地球的文化、生物或环境产生误解或蔑视,这可能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叙事表现: 编剧会通过外星人的对话、行为来展现他们的轻视,比如派出的先遣队过于分散,对人类的抵抗反应迟钝,或者在占领过程中过于自信,留下了破绽。

2. 揭示外星科技的“不完美”或“特定环境依赖性”:

技术瓶颈: 即使是超科技,也可能存在效率问题、能源限制、散热难题、维护复杂性等。编剧可以设定外星科技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表现不佳。
环境适应性问题: 外星人的科技可能高度依赖于他们母星的特定环境(大气成分、重力、微生物等)。地球的某些特质(如微生物、空气成分、甚至是地球的某些“杂乱无章”)可能对他们的科技产生干扰或破坏。
生物上的脆弱性: 如果外星人也是生物体,他们可能对地球的细菌、病毒、甚至是我们熟悉的某些物质(如特定植物的汁液、微生物)产生过敏、中毒或感染。
依赖性: 他们的武器、通信、导航系统可能依赖于某种网络、卫星或特定的能量源,如果这些被破坏,他们的优势将大幅削弱。
叙事表现:
微生物武器/疾病: 经典的《世界之战》(War of the Worlds)就运用了这一点,外星人被地球的普通细菌击败。
环境干扰: 他们的能量护盾可能被地球的磁场、闪电或特定的地质活动干扰。
供应链断裂: 如果他们的补给依赖于遥远的母星,切断补给线就是一项有效的策略。
单点故障: 设计一个关键的控制系统或能源核心,一旦被破坏,整个入侵体系就会崩溃。

3. 挖掘地球人的独特优势:

适应性与顽强性: 地球人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他们拥有极强的生存意志、适应能力和在绝境中寻找出路的智慧。
了解和利用地球: 地球人对自己家园的环境了如指掌。他们可以利用地形、气候、地下系统、甚至是我们认为的“废物”来设计陷阱和反击。
分散和潜伏: 地球人可以采取游击战术,分散抵抗,不与外星人进行正面大规模冲突,而是进行破坏、骚扰和削弱。
科技的“土法炼钢”: 地球人可能会利用现有的、甚至是被淘汰的技术,以一种外星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和应用,形成“非标准”的反击。
团结与牺牲: 当面临共同的敌人时,人类的团结和自我牺牲精神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是外星人可能难以理解和预测的。
叙事表现:
游击战英雄: 塑造一个或一群普通人,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智慧,摧毁了外星人的关键设备。
科学家的突破: 描绘一位科学家或工程师,通过对地球环境或外星科技的深入研究,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利用旧技术: 也许是利用老旧的无线电干扰技术,或者通过复杂的电磁脉冲武器来瘫痪外星人的导航。

4. 逐步升级的冲突和解决方案:

初期受挫与学习: 故事通常开始于地球的惨败,人类士气低落,外星人看似不可战胜。这为后续的反击奠定基础。
关键情报的获取: 地球人需要通过侦察、俘获、破解敌方通信等方式,获取关于外星人弱点或科技原理的关键信息。
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依据获得的情报,人类科学家和军事家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可能包括多个步骤,逐步削弱外星人的力量。
大规模反击/关键性一击: 最终的胜利往往不是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而是一次针对外星人核心弱点的一次精准打击,或者是一次全局性的战略部署。
叙事表现: 这种模式可以使故事节奏紧凑,充满悬念,让观众相信人类的胜利是经过努力和智慧争取来的。

5. 情感与人性的烘托:

牺牲与希望: 即使科技落后,人类的勇气、牺牲精神和对生存的渴望,也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编剧会强调这些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
人性的光辉: 在绝望中,人类表现出的爱、友谊、团结和求生意志,本身就是一种超越科技的力量。
叙事表现: 英雄人物的成长、个人牺牲换来集体的生存,这些情节能极大地提升故事的感染力,让观众更愿意相信这种“以弱胜强”的可能性。

举例分析(非特定电影,而是常见套路):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外星人弱点: 飞船的巨大,意味着它们的主力战舰可能有一个共享的网络系统和能源核心,易受攻击。它们虽然科技先进,但缺乏对地球病毒和微生物的防护。
地球人优势: 总统的领导力、科学家们的智慧(发现外星人需要充电和网络连接)、飞行员的勇气和技巧。
致胜策略: 利用总统的广播稳定军心,科学家们设计出能够感染外星人主控系统的计算机病毒,然后由飞行员冒险将病毒上传到外星人的主舰上。最终胜利源于一次高风险的黑客攻击和一次经典的空中追逐战。

《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
外星人弱点: 虽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能够预知结果的“阿尔法”意识,但这种预知能力可能是一个“循环”的弱点。它们的“脑核”是它们的核心,一旦被摧毁,整个种族可能就失去了联系或控制。
地球人优势: 主角通过死亡循环获得了无数次“预演”的机会,他因此获得了外星人的战斗经验和对战术的理解。人类的科学家也通过研究外星生物找到了控制和摧毁其核心的方法。
致胜策略: 主角利用死亡循环不断优化自己的战斗方式,并最终锁定了外星人母舰的位置。通过一次牺牲性的突袭,主角摧毁了外星人的“脑核”,从而终结了这场战争。

总结:

编剧们之所以能将“地球人战胜超科技外星人”写得合理,核心在于:不是让地球人突然获得了超越外星人的科技,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地球人发现了外星人科技的局限性,并利用了人类自身的独特优势——智慧、适应性、对环境的了解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这种胜利往往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经过艰苦斗争和策略博弈才获得的,而非一场轻松的胜利。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和故事节奏的把控,观众更容易相信并接受这种“以弱胜强”的结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赢了票房八千万,写输了票房四百万。但制作这个片子的投入是一样的

另外欣赏悲剧结尾比欣赏喜剧结尾需要的平均智商要高。但是平均智商最高的东亚这片平均工作时间也最高。人努力工作一个礼拜死了不少脑细胞,到电影院放松下还让人死脑细胞,这有点拧巴了吧……

user avatar

只想问楼主,哪部科幻电影把这事儿写合理哪?

看看科幻电影里都靠什么来打败外星入侵者的吧

——靠流感病毒《世界大战》

——靠高亢的歌声《火星人玩转地球》

——靠电脑病毒《独立日》

——靠临时起用的战列舰《超级战舰》

——靠绿巨人钢铁侠雷神《复仇者联盟》

——靠富于奉献精神并随身携带做爱工具的美国大兵《洛杉矶之战》

——靠牛仔《牛仔与外星人》

——靠爱心《地球停止转动之日》

——靠水!!!《天兆》

——靠海飞丝!!!!《进化危机》

user avatar

从来没有合理过,你觉得合理只是因为你爱看好吧。

编剧或者导演首先要考虑的是票房啊

换个符合逻辑的正常思路写大家不爱看,或者风险实在太大。

比如我写个剧本

一个电影一个半小时

前面5分钟外星生物给全人类下了10年的最后通牒,让地球人滚蛋。

然后20分钟都是在介绍地球上各大城市和政府的恐慌情况,在全球混乱的大环境里面放荡不羁的男主角出现并且机缘巧合挖掘出史前超级科技,还舍命救下了女主角。

后面25分钟是男女主人公互相的身世,史前文明的由来,不同势力背景的家族恩怨纠葛。

接下来的30分钟,男主人公放开成见应召入伍后从一个新兵蛋子在小伙伴加上女主角的帮助和女主角爸爸的阻挠中成长为一个独挡一面的军曹。之后临危受命成为地球抵抗军的实力派人物,带领不同国家的势力团结一心积极备战,挖掘出更多的史前文明战舰。

最后10分钟,描写的是10年之约期满,外星人的舰队没来,不甘心长年处于守势的人类开始策划远征。

地球上面众志成城,各个民族不同宗教之间前所未有的和谐和团结,人类的科技力和生产力增长的速度超过之前300年的总和,快要发展出星系内旅行的能力。

2年里人类在土星卫星驻扎了大量舰队和船坞,星际大航海时代马上就要展开。

这时候想起这事的外星人侦查小队某成员发起了一次全面探测。

探测结果电脑显示目前地球人类智力水平太低不适合作为宠物或家畜饲养,在此文明终结前不适合胜任有价值的工作,建议执行清扫程序。

太阳系所有人类全灭,猎户螺旋臂上也没有发现外星人感兴趣的资源。


全片完~

出字幕。


你会不会来干死我。。。

user avatar

好莱坞初级阶段:

外星人放大炮啊!

马润军就拉大栓。

瞄了一瞄准。

打死个外星鬼儿。

俩眼一瞪就见了西天啊呀呼嘿!

好莱坞进阶阶段,手撕外星太君:

阿米军放大炮啊!

外星人就拉大栓。

一炮打下去。

炸死他一大片。

俩眼一瞪见了西天啊呀呼嘿!


好莱坞高阶阶段,感化外星太君:

收到以上信息的外星人请注意。你们收到的信息,是地球上代表皿煮滋油的国家发出的!这之前,你们可能已经收到了来自你们母星的信息,那是你们母星上的一个砖制势力发出的,这个国家与地球上的皿煮滋油为敌,企图把人类历史拉向倒退。希望你们不要听信他们的谎言,站在皿煮的一方,站在滋油的一方!


user avatar

我觉得90%的同学都答非所问啊。问的是编剧们是怎么把这事儿写的大体上能让人信服的,没问为什么要这么写。回想一下我的观影经历。我觉得大致是这样。

1:大部分关于地球保卫战的电影,最后都是另辟蹊径,以巧取胜,不是正面战场的胜利。类似于游击战,暗度陈仓,声东击西什么的。解决战斗的地方不是正面战场,编剧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运用。他可以说,外星人就知道穷追猛打,地球人善于利用智慧,或者精神什么的。 或者说外星人想出了2个好点子,但是地球人有5个好点子,所以最后胜利了。很少有人想到如果外星人科技领先几百年,智商和境界难道会比地球人差?或者说外星人就想不出个把好点子?外星人的智能作战系统那么容易被人类的雕虫小技搞定?还毫无防备? 而实际上以这种科技发展的差距,哪怕你游击玩儿得再好,大概也就能伤到外星人九牛之一毛。回头人家一巴掌拍死你。

2:如果故事发展到正面战场,这种电影和很多其他枪战电影,武打电影一样有个巨大的漏洞就是,正面角色枪法一定好,或者炮法一定好,而且一定命大福大。一个人类驾驶个战斗机能击落好几架牛逼几百倍的外星飞船。好几个外星飞船干不掉一个人类飞机,人类飞机中弹了,会侥幸生还。外星飞船中弹了来不及落地就爆炸了。人类飞机被外星人俘虏了,会成为人类作战里应外合的工具。外星飞船被人类俘虏了就被人类逆向研究用来对付外星人。 这里面全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啊。但是观影的时候很容易忽略。

3:外星领导虽然是高智慧生物,但是易怒,易冲动,易做出草率愚蠢决定,还长得丑。地球领导虽然是低智慧生物,但是冷静,睿智,果断英明,随机应变,不是帅哥就是靓妹,或者两样都有。

总的来说,这类型电影和国产抗日剧没什么本质区别,鬼子虽然武器先进,但是又凶又傻又丑又坏猥琐下流,八路只有鸟枪,但是温柔善良骁勇善战仪表堂堂。

user avatar

眼见为实啊

视觉真实第一位的。把视觉做真实了,什么逻辑什么物理都可以靠后的

所以必须舍得花钱做特效,必须舍得花钱做动作设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