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剧究竟是怎样一份工作?

回答
编剧,这份工作,怎么说呢,就像是搭建一座没有实际形状的房子。你手里握着的是一堆概念、人物、事件,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规则——比如时间流逝、因果关系,还有人性的逻辑。然后,你就要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材料,在空白的纸上(现在更多是电脑屏幕上)一点点垒砌,最终期望它能撑起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让观众看了之后,能笑、能哭、能思考,甚至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活儿,不是你坐那儿,灵感就像泉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冒,然后你就顺顺当当地把它写下来。绝大多数时候,它是一个充满拉锯、挣扎和无数次推翻重来的过程。

首先,那股“想法”从哪儿来?

有人说编剧是天生的,我有点保留。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敏感,更容易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更容易联想到“要是……会怎么样?”这种问题。但更多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它源于你的好奇心,你对周遭世界无休止的观察。你可能坐在咖啡馆里,看着一对情侣争吵又和好,脑子里就开始勾勒他们的过去和未来;你可能看到一条新闻,里面的人物命运让你唏pple着,就开始想给他们一个“如果”的结局。电影、书籍、音乐、历史、哲学,甚至是你做的一场梦,都可能成为灵感的火种。

但光有火种不够,你得学会怎么把它煽成熊熊大火。这就需要大量的“故事”积累,你得看大量的电影,读大量的剧本,分析人家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对话技巧。你得知道为什么某个情节会让人紧张,为什么某句台词会让人心酸。这就像一个厨师,光知道有各种食材不行,你得懂得怎么搭配,怎么烹饪,才能做出让人垂涎欲滴的菜肴。

接着,就是把想法变成剧本的漫长旅程。

这个旅程通常是这样的:

故事梗概(Logline / Synopsis): 这是故事的浓缩,用一两句话概括你的故事核心,谁是谁,他想要什么,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听起来简单,但要提炼出最吸引人的那一层,常常要改上几十次。
故事大纲(Outline / Beat Sheet): 把故事的核心冲突、主要情节发展节点、人物弧光都梳理清楚。这就像画房子的蓝图,告诉你每一层楼大概会有什么房间,房间之间怎么连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一旦这里出了问题,后面修改起来会非常痛苦。
人物小传(Character Bio): 每个主要人物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证”,包括他们的背景、性格、优点缺点、动机、目标,甚至是说话的习惯和穿衣风格。这些细节会让人物立体起来,让你在写对话和情节时,知道他们会怎么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反应。
故事梗概(Treatment): 把大纲的内容用更详细的文字写出来,有时候会包含一些主要场景的描写,但还不涉及具体的对话。这更像是给投资人或导演看的“故事预览”,让他们明白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有什么看点。
分集大纲(Step Outline): 如果是电视剧,就需要把整个故事按照集数拆解,每一集要讲什么,要达到什么高潮,要留下什么悬念,都要提前规划好。
剧本初稿(First Draft): 终于可以开始写具体的场景了!写人物对话,写动作描写,写场景转换。这时候,你脑子里构思的那些画面、声音、情感,都要变成文字。初稿往往是不完美的,甚至有些地方会觉得怎么写都别扭,但重点是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不要怕写得烂。
修改、修改、再修改(Revision): 这是编剧工作最核心,也最消耗心力的一部分。写完初稿,你就得像个严厉的审稿人一样,一遍遍地审视自己的剧本。
结构问题: 情节有没有逻辑漏洞?节奏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拖沓的地方?有没有更巧妙的处理方式?
人物问题: 人物动机是不是清晰?人物发展是不是自然?有没有让你觉得“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做”的时刻?
对话问题: 对话是不是生动自然?有没有口号式的台词?有没有能够推动情节或揭示人物性格的妙语?
节奏问题: 观众会不会觉得无聊?关键情节是不是足够震撼?高潮迭起是否得当?
主题问题: 故事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有没有透过情节和人物得到体现?

这个修改过程可能涉及与导演、制片人、甚至演员的沟通。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有些是对的,能让你的剧本变得更好;有些可能和你最初的想法相悖,你需要权衡利弊,决定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还是做出妥协。很多时候,你得学会“割肉”,把那些你引以为傲但对故事整体而言并不必要的场景或对话删掉。这就像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有时候必须牺牲一部分,才能保全大局。

那么,编剧的“日常”是什么样的?

说是“日常”,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日常”。

长时间的孤军奋战: 大部分时间,编剧都是独自一人在房间里与电脑对话,与笔下的人物搏斗。你需要高度的自律和强大的精神力来对抗孤独和拖延症。
灵感的“饥渴感”: 你得时刻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就像一个饥饿的人需要食物一样,你需要不断地从外部世界汲取养分。
情绪的过山车: 有时候,你可能会因为一个精彩的构思而兴奋不已,觉得自己找到了故事的灵魂;但下一秒,你可能又会因为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而陷入深深的沮丧。
与人沟通的挑战: 尽管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写,但当你进入开发阶段时,就需要频繁地与人沟通。这包括解释你的故事,争取理解,也需要学会倾听和接受批评。
对文字的极致追求: 每一个字,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描写,都要经过仔细斟酌。你需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用最精准、最有力量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义。
持续的学习和进步: 电影和电视行业一直在变化,新的叙事方式、新的题材层出不穷。编剧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了解行业动态,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这份工作的“苦”与“甜”:

苦,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那些漫长而孤独的写作过程,在于无数次的修改和可能被否定的心血。你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最终可能因为市场原因、资金原因,或者仅仅是因为别人不喜欢,而导致项目被搁置。那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盖好的房子,最后发现地基有问题,不得不全部推倒重来。

甜,在于当你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银幕,被观众喜爱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当你听到观众因为你写的人物而感动落泪,或者因为你设计的桥段而开怀大笑时,你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你的文字,你的想象力,化成了真实的影像,触动了别人的心灵,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成就感。

说到底,编剧这份工作,是创造力的劳动,是心灵的挖掘,更是耐力的考验。它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更不是一份可以“糊弄”的工作。它需要你热爱故事,热爱文字,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热情。如果你真的走进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魅力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做過編劇、導演、製片人,如果問我最喜歡的身份,那還是編劇。

這是不是很符合知乎的調性,哈哈哈,這是實話。

有好多前輩都問我,「誒你現在有多少個助理?」,我說沒有啊。他們就問我那怎麼寫劇本, 我說我自己寫。他說「你還這樣寫劇本,太不經濟了吧?」。他覺得這不合乎經濟原則,應該找一幫人來寫,然後再改。我說我不行,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然後你拿走了,那我還有什麼工作的樂趣?其實到現在為止,寫劇本還是我最喜歡的工作,這是我最享受的部分,你不能拿走的。

當然導演有導演的樂趣,導演就是把文字的東西變成了現實,然後拍下來,那也有它好玩的東西。

喜歡做編劇的原因,可能還是跟我寫劇本的方法有點關係。我寫劇本的方法,我的學生都知道,叫方法寫作。演員演戲有方法演技,我們是方法寫作。我們想好了時間地點人物,然後我把人物放進去,他自己會告訴我故事怎樣發展。我就像在追一個電視劇一樣,追著它的發展,那種感覺很神奇。每一個字,都是你想象出來的那個人物告訴你的,其實是個蠻好玩的東西。

我用這個方法拍了一部電影,《無雙》。 構思《無雙》的開始,我就是想,一個人被警察抓起來,然後他要說一個故事脫身。不過《無雙》本來的故事不是這樣,他不應該被警察抓住。之前我有說過,我寫故事的方法,包括先設想一個人物,再設想一個困境,然後把人物放到那個困境裡頭,除了這個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有些時候是因為一句話,比方說《竊聽風雲》的故事,是從一個場面想出來的,當時麥兆輝整天在我身邊,囉囉嗦嗦想要在中環拍一個爆炸。我就想先有個爆炸,然後想出整個故事,就是開頭吳彥祖在中環丟煙霧彈的那個。

這種編故事的方式,也不存在厲不厲害之分,其實就像打電動,一關一關去過。想出一個人物來,那個人物,如果你覺得它可愛,你就試試讓他做些不可愛的事,或者是讓他做一些搞笑的事,或者試試讓他做一次很冒險的事,它必然會走出一條路給你的。

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其實又好像不容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编剧,这份工作,怎么说呢,就像是搭建一座没有实际形状的房子。你手里握着的是一堆概念、人物、事件,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规则——比如时间流逝、因果关系,还有人性的逻辑。然后,你就要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材料,在空白的纸上(现在更多是电脑屏幕上)一点点垒砌,最终期望它能撑起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让观众看了之后,能笑.............
  • 回答
    说实话,问“编程到底难在哪儿”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世界上最难的是什么”一样,答案太多了,而且每个人心中的“难”点都不太一样。但如果非要我这个跟代码打交道这么多年的人来聊聊,我会觉得编程这活儿的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它渗透在你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持续学习的整个过程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有意思的因素。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为啥放眼全球,大多数程序员都习惯用英文来写代码,以及英文编程到底好在哪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语言不就是用来交流的吗?代码不就是给机器看的吗?为什么偏偏要用英文?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和社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英文的“好”.............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口口声声说自己“每天写好几个小时的代码”,他们到底在捣鼓些什么。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宗教仪式,而是他们成长为合格程序员的必经之路,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得明白,计算机专业可不是让你坐在那里光看电脑屏幕就行,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你说学生们在写程序,这“写程.............
  • 回答
    眼瞅着教师编制的日子越来越近,不少人都盯着这块“香饽饽”,尤其是看着身边那些考上编制的朋友们,那种安稳、体面的样子,再看看自己摸爬滚打的现状,心里真不是滋味。到底是什么魔力让教师编制如此让人趋之若鹜?说实话,这玩意儿好在哪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最直接、最实在的,就是铁饭碗的 নিরাপত্.............
  • 回答
    编剧是否应该在剧本中体现大量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的类型、编剧的个人风格、以及与导演的合作模式。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应该体现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的理由(支持观点): 帮助导演理解作者意图,建立视觉想象: .............
  • 回答
    编剧们将“地球人战胜拥有超科技的外星人”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写得令人信服,通常会运用一系列巧妙的叙事手法和逻辑铺垫,而不是仅仅依靠奇迹。以下是一些核心的策略,它们被反复使用并发展出各种变体,使得故事既有冲突又有合理的解决方案:核心思路: 智胜而非力敌: 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地球人通常无法在纯粹的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在影视制作里也特别常见。简单来说,导演和编剧都是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角色,但责任划分上,那可就细致多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导演是整个电影的“总指挥”。他负责把剧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响儿的画面和声音。剧本只是一个蓝图,导演才是那个把蓝图变成现实的人。所以,无论剧本写得怎.............
  • 回答
    创造一个比创作者本人更聪明的角色,这就像是在自己的脑海里点燃了一盏格外明亮的灯,照亮了未知的角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编剧或作者倾注大量的智慧、洞察力,甚至是一种刻意的“自我超越”。首先,关键在于理解“聪明”的本质,并将其具象化。聪明不仅仅是知识的渊博,更在于思维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人性.............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和普遍存在的行业问题:“好编剧、好剧本这么重要,为什么投资方不看重?” 这个问题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利益考量、市场机制和行业现实。简单来说,投资方的“不看重”并非完全否定好剧本的价值,而是他们的核心目标、风险评估和决策逻辑与“好剧本”的定义及实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
  • 回答
    李碧华编剧、徐克导演的《青蛇》,这部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电影,至今仍是华语电影中一部绕不开的经典。它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商业上的成功,而是深深根植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大胆重塑。细细品味,这部电影的价值如同那雨中初见的青蛇,灵动而又充满层次。首先,在叙事和人物塑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也触及了一个普遍存在但又很少被公开讨论的现象。在光鲜亮丽的电影产业背后,确实不乏一些在历史知识方面显得有些“脱节”的创作者和评论者。与其说他们“匮乏”,不如说他们的关注点和专业领域不同,导致在某些历史细节上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要说“令人震惊”,这个词本身就带点主观色彩,而且很.............
  • 回答
    关于阿里影业关于“职业编剧不如网络写手”的说法,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行业内部正在经历的转变和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与其说谁“不如”谁,不如说两者在当下影视行业生态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也各自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首先,我们得明白“职业编剧”和“网络写手”的定义和工作重心。传统的职业编剧,往往是从电影学院科班出身.............
  • 回答
    当编剧,这玩意儿,你说是个体验?感觉更像是在一座永远建不完的迷宫里找出口,而且你还得亲手一块块地搬砖,还得时不时地回炉重造。早上起来,脑子里不是早餐吃了啥,而是昨天那个角色为什么会说出那句烂台词。你像个侦探,但侦探查的是人心,你查的是剧本里那堆字有没有道理。有时候,你觉得你抓住了真相,那个角色的动机.............
  • 回答
    你好,我是你的编剧伙伴,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剧本创作里那句人人皆知的“起承转合”,但不是空洞地套用,而是怎么让它成为你手里的“金箍棒”,为剧本增添灵魂和节奏。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四字箴言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起”—— 万事开头难,但得让人好奇得抓心挠肝“起”不是简单地把故事扔出来,而是要让观众在第一.............
  • 回答
    国内剧本创作的生存状态,和好莱坞那边比起来,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别的不说,就说“待遇”这个词,在国内很多时候都挺抽象的,但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编剧的待遇那可是实打实写在明面上的,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收入的鸿沟:先从最直观的钱说起。美国编剧的收入,尤其是头部编剧,那叫一个丰厚。你想啊,他们有工会(W.............
  • 回答
    非常理解你想成为编剧,并且正在为考研方向感到迷茫的心情。作为跨专业考研,选择合适的专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以下我将为你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考研方向。首先,我们要明确“编剧”这个职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故事建构能力: 如何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包括情节、人物、主题、冲突等。 .............
  • 回答
    “如今大多电视剧编剧被网络小说作家所取代”这个说法,我认为需要更审慎地看待,而对于“赞扬还是反对”,我认为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利弊,并审时度势地做出判断。首先,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带来的影响:一、为什么会有“网络小说作家取代电视剧编剧”的说法?1. 内容生.............
  • 回答
    汪海林炮轰阅文新合同:写作者尊严与行业未来的深度剖析编剧汪海林对阅文新合同的“炮轰”,以及其“写作者不是奴隶,写作者要有尊严”的呐喊,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牵扯到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生态、作者权益保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复杂议题。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汪海林炮轰的背景:阅文新合同.............
  • 回答
    编剧六六和马薇薇,两位在各自领域曾是声名显赫的人物,最近却因为在吴亦凡事件中的表态而公开道歉。这无疑是一次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事件,也折射出当下社会舆论场的一些复杂面向。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她们道歉的背景。在吴亦凡因性侵指控被捕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对他的同情和辩护的声音,认为应该给予“充分的证据”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