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代骑兵为什么淘汰了长枪?

回答
近代骑兵为什么淘汰了长枪?这问题问得好,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整个军事技术、战术思想和社会变革大浪潮下的必然结果。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得明白长枪在骑兵战术中的核心优势和局限性。长枪,特别是长矛,它最牛的地方在于冲击力。一匹马跑起来,加上骑兵自身的重量和长矛的长度,那真是千钧之力。在古代战场上,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兵方阵,持长枪冲锋,那简直就是人形推土机,能把步兵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它也是一种相对廉价且容易训练的武器,对骑兵的个人技巧要求虽然不低,但相比于一些精细的近战武器,门槛要低一些。

然而,长枪也有它的硬伤。

第一,它是一种“一次性”武器,尤其是在冲锋之后。 骑兵冲锋,目标是凿穿敌方阵列,一旦冲过去了,或者没能彻底击溃对方,那长矛就很尴尬了。它很难在近距离的混战中使用,又粗又长,灵活度差。你想想,骑在马上,前面一个人跟你对捅,你长枪戳过去,他一躲,你的枪就插到地上或者卡住,你自己就成了活靶子。这时候,短剑、马刀、手枪这些近战武器就显得更加实用。

第二,长枪的有效射程非常有限。 就算是最长的长矛,其有效打击距离也就是那么十来米,而且还是在冲锋的势头上。一旦双方接触,或者距离拉近,长枪的优势就不再那么明显,甚至会成为累赘。

第三,对抗越来越精密的火器,长枪显得力不从心。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随着火器的发展,特别是滑膛枪、前膛枪的出现和改进,射程和精度都在提升。虽然早期火器射速慢,威力也不算特别大,但它们开始改变战场生态。

步兵线列的纪律性和火力输出: 随着火器越来越普遍,步兵的阵型也从早期的密集的长矛方阵,变成了更注重火力输出的线式或纵队。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即使面对骑兵冲锋,只要保持阵型,齐射的火力也能对冲锋的骑兵造成毁灭性打击。早期的火器可能无法立刻杀死战马,但可以让骑兵受伤、落马,或者让战马惊慌失措。
长枪在现代战场上的脆弱性: 想象一下,你骑着马,举着一杆十几尺长的枪,迎面而来的是数排步兵,他们手中拿着的可能是前膛枪,虽然装填慢,但射程比你的枪远得多。在你能够到他们之前,他们就能向你射击。即使你能冲破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的火力仍然是巨大的威胁。而且,步兵的刺刀,虽然不如长枪长,但装备在火枪上,既能射击又能近战,更加灵活。
重型骑枪的出现与局限: 为了对抗火器,也出现过一些加长、加重的重型骑枪,比如波兰翼骑兵那种巨大的长枪。但这种长枪虽然威力惊人,对骑兵本身的要求也极高,操控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一旦冲锋受挫,后果更惨。更何况,即使你能刺穿一个步兵,但面对身后还有射击的敌人,你还是得依靠其他武器。

第四,战术的演变也让长枪的作用式微。

骑兵的“多面手”化: 骑兵不再是单纯的“冲击工具”。他们需要能够侦察、追击、骚扰、甚至在不利地形下作战。长枪作为一种单一用途的武器,在这方面就显得不够用了。而马刀、卡宾枪(短枪管的步枪,方便骑兵携带和使用)、左轮手枪等,则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
火器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长枪的适应能力: 到了19世纪,火枪的射速、精度、威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步枪弹道越来越平直,射程越来越远。这意味着骑兵的冲锋距离需要越来越长,才能避免在冲锋过程中遭受过多的损失。而长枪的有效打击距离,并没有像火器那样同步发展。

最终,是新式武器的替代和战术的融合。

马刀的普及: 马刀成为骑兵的主战近战武器,它比长枪更灵活,适合在马上劈砍,也能进行一些格挡。
骑兵卡宾枪和手枪: 骑兵开始装备专门为他们设计的卡宾枪(例如美国的温彻斯特卡宾枪)和手枪。这些武器让他们在冲锋前、冲锋中、以及冲锋后都能有效地进行射击。
步枪的射程和火力优势: 到了19世纪末,步枪的性能已经足够强大,骑兵即便装备长枪,也很难在与步兵的正面对抗中占到便宜。骑兵更多地被用于侧翼包抄、追击溃兵、以及在步兵尚未就位时进行快速机动。

所以,长枪的淘汰,不是因为它的冲击力不行了,而是因为它在面对日益强大的火器和演变的战术时,显得越来越单薄和局限。它就像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件神器,但在火器时代,它逐渐失去了舞台。那些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长枪骑兵,最终还是被时代的洪流推下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装备了先进火器和更实用武器的骑兵,以及后来,彻底被机械化部队取代的骑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骑枪也就是在17世纪的西欧骑兵中短暂消失过,在东欧却一直作为传统武器保留下来。到18世纪末,当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波兰后,这些国家分别建立起了由当地人组建的枪骑兵单位(乌兰枪骑兵)。在拿破仑战争中,枪骑兵的使用十分广泛,几乎出现在所有国家的军队中,甚至有部分骑兵团集体换装骑枪。

以德国为例,骑枪甚至一度保留到一战结束后近十年:

骑兵是当时军队中最保守的兵种。骑兵的大多数高级军官在军事方面都很反动——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词。骑兵的基本手册是最初发布于1912年的第12号军队条令。魏玛国防军在1926年发布新版本,但(相较旧版本)只做了几处小幅度改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骑兵的初级军官都赞成取消长矛,然而魏玛国防军所有骑兵团长都坚持保留这种花哨却无用的武器。直到1927年10月,国防军总司令威廉・海耶将军才不顾骑兵上校们的反对,下令取消了长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英】詹姆斯·S·克鲁姆著 P79

而在有些国家(如波兰),枪骑兵更是到了二战还在发挥余热:

在德波两国骑兵部队的交锋中,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德军第1骑兵旅就和波兰第11枪骑兵团重演了一次传统的骑兵战——当时德国人的武器是马刀,而波兰人用的是长矛。在9月23日,类似的场景又一次在一个叫做克拉斯诺布罗德 (Krasnobrod)的波兰小城近郊上演,波兰第25枪骑兵团冲进了一支德国步兵的行军纵队,闻风而至的德国骑兵立刻拍马杀向波兰枪骑兵团的第1连,但被后者的长矛戳得人仰马翻。另一队德国骑兵呼啸着突人第2连的阵地,却在机枪火力下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德国人的霉运只持续了几个小时,得势后的波兰人突然鼓起勇气径直冲向德军阵地,结果遭到了MG34机枪的屠杀。

——《二战德国骑兵部队的发展与作战》文:刑天宁 《闪电战》54期 P15

枪骑兵虽然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就开始流行,关于其利弊的争论却一直贯穿了整个19世纪。

枪骑兵的特点很明显,在正面对抗的墙式(en muraille)冲击中拥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可以严重影响敌方士气。第2近卫轻枪骑兵团的布拉克在讲骑枪使用的注意事项时,就曾提到敌军不敢正面迎击法军枪骑兵,只能转向两侧以便冲击那些并未装备骑枪、手中只有刀剑的其他团。

但是另一方面,骑枪的使用对士兵而言有着更高的门槛。实际上即便是长期训练也未必总能培训出优秀骑兵。特别是在战时大量补充新兵,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骑枪与其说是兵器,倒不如说是累赘,因此这些毫无经验的低劣骑手有时不得不扔掉骑枪拿起马刀。

参考资料

《二战德国骑兵部队的发展与作战》文:刑天宁 《闪电战》54期

《制胜的科学:拿破仑战争中的俄军战术》【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日莫季科夫等著 吴畋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英】詹姆斯·S·克鲁姆著 张贤佳 周思诚 张大卫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代骑兵为什么淘汰了长枪?这问题问得好,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整个军事技术、战术思想和社会变革大浪潮下的必然结果。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明白长枪在骑兵战术中的核心优势和局限性。长枪,特别是长矛,它最牛的地方在于冲击力。一匹马跑起来,加上骑兵自身的重量和长矛的长度,那真是千钧之力。.............
  • 回答
    近代化的骑兵,即便是缺少火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确实能够做到“无敌于天下”。这句话并非夸张,而是基于那个时代军事技术、战术思想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的综合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首先,要明确“近代化骑兵”这个概念。这里的“近代化”并非指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全金属时代,而是指火.............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骑行爱好者内心深处的一个重要观点。你说你骑了将近300公里,没觉得有任何危险,并且认为骑车是最安全的事情。这一点我完全理解,很多时候,我们骑行的路线是熟悉的,路况也相对简单,我们会非常小心谨慎,自然会觉得很安全。但“安全”这件事,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尤其是在骑.............
  • 回答
    铁蹄渐行渐远:近代骑兵与古典骑兵的鸿沟当战鼓擂动,尘土飞扬,骑士们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这幅古典骑兵的画面,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骑兵的形态和作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骑兵与古典骑兵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马匹和武器升级,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战略、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有争论性。要回答近代骑兵能否仅凭冷兵器就“完杀”古代具装骑兵,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双方的优劣以及技术发展的关键影响。简单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近代骑兵就能“完杀”古代具装骑兵,但其胜算要大得多,尤其是当装备和战术都成熟之后。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古代具装骑兵”和“近代骑兵”这两个概念,.............
  • 回答
    在近代骑兵的队形中,指挥官位置的确普遍靠前,尤其是在准备冲锋时。关于他们是否要先于身后部队接敌,答案是:不一定,但很大程度上是的,而且这种“先接敌”体现在多种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确“接敌”的含义。在这里,“接敌”不仅仅是第一个挥刀或中枪,更重要的是第一个进入交战的范围,并承担相应的压力和风险。为什么.............
  • 回答
    古代骑兵冲锋的阵型问题,是个很有趣也很有讲究的课题。简单地说,古代骑兵的冲锋方式,虽然也有追求密集度,但和近代西方骑兵那种严丝合缝的“人墙”还是有所区别,而且随着时代、地域、装备和战术思想的不同,变化非常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近代西方骑兵的密集冲锋,特别是19世纪后,其核心是为了发挥火器的威力(.............
  • 回答
    在近代欧洲战场上,骑兵以其速度、冲击力和威慑力,确实有过冲垮线列步兵的辉煌战例。然而,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步枪射程和密度的提升,骑兵正面突破坚固的线列步兵阵地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战术条件下,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得先明确一点.............
  • 回答
    要聊这个话题,咱得穿越回那个冷兵器时代,看看是什么让那些身披重甲、骑着烈马的骑士们,从战场上的王者宝座上跌落,而那些拿着长枪、斧头、甚至弓箭的普通士兵们,如何一步步成了新的主宰。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背后是技术、战术、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在推动。骑士的辉煌与阴影首先,咱们.............
  • 回答
    劳动力群体的大转移,特别是“近 4 成新增外卖骑手来自工人”这一现象,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侧面。这背后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市场变化以及个体职业选择的动态演变。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与机遇。现象分析:工人群体转向外卖行业的原因.............
  • 回答
    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跟你爸妈说,毕竟这笔钱对家里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关键还得让他们理解你这次旅行的意义,不光是玩,还有成长的收获。我给你捋捋,怎么把这事儿说得既实在又让他们放心。第一步:找准时机,铺垫情绪。千万别一回来就冲进客厅,跟他们噼里啪啦一顿说。得挑个他们心情好的时候,比如晚饭后,家里安安.............
  • 回答
    近代中国社会中,“救亡压倒启蒙”的说法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这一观点在特定历史阶段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需结合历史背景、思想演变和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问题: 一、概念界定:救亡与启蒙的内涵1. 救亡:指面对国家危亡、外敌入侵、社会动荡等危机时,知识分子和民众迫切希望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普遍的观察。尽管法国在近代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相对完整的领土,而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领土的割让和分裂,但法国的人口确实比现代德国(尤其是统一后的德国)要少。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且涉及多个历史、社会和经济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核心原因:历史进程与人口发展轨迹的差异.............
  • 回答
    近代以来,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裹挟着无数的事件、人物和思潮。我们熟知的那些宏大叙事,如国家兴衰、革命爆发、工业革命的浪潮,往往是历史教科书的重点。然而,在这巨幅画卷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那么光鲜亮丽,甚至令人扼腕叹息的细节,它们同样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却往往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一、晚清“自强运动.............
  • 回答
    近代军阀的长披风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多种历史、文化、军事和实用因素交织演化的结果。要详细了解其演变过程,我们需要追溯更早的时期,并分析不同阶段的影响。一、 披风的起源与古代军事服饰披风(Cloak)作为一种衣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保暖与御寒: 在缺乏现代供暖技.............
  • 回答
    近代历史上,法国确实尝试过同化莱茵左岸地区,但能否成功同化,答案是复杂且带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总体来说,法国在不同时期对莱茵左岸的控制程度和同化努力有所不同,且收效也参差不齐。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时期来分析: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1789年 1815年):深.............
  • 回答
    近代西方无产阶级之所以没有完全通过投票来“打倒”资本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以及思想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原因:1. 阶级力量的相对性与政治制度的设计: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建倾向于保护私有财产和现有权力结构: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早期以.............
  • 回答
    近代西班牙的衰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16世纪末开始,西班牙逐渐失去了其在欧洲和全球的统治地位,这种衰落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导致西班牙近代衰落的主要原因:一、 政治与治理的低效与僵化 中央集权的过度与地方分权并.............
  • 回答
    近代欧洲的君主,如果能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看到如今欧洲的疆域和政治格局,他们的感想定会是复杂、震撼、甚至可能包含着一丝荒谬和难以置信。让我们试着从不同角度来描绘他们的可能反应:一、 疆域的巨大变化与国家边界的模糊: 失去帝国,国家林立: 最直观的冲击将是他们曾经统治或密切关注过的庞大帝国消失得无影.............
  • 回答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一位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为“圣人”的人物。圣人这个词通常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指代那些在道德、智慧、精神修养上达到极高境界,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圣人”往往与基督教的“Saint”相对应,指那些被教会正式册封,因其卓越的德行、殉道精神或对宗教的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