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帝王家为了争夺皇位杀兄弟的很多,平民家为了争夺家财杀兄弟的极少?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背后牵扯到权力、利益、社会结构和人性的复杂交织。咱们一层一层来剖析,为什么帝王家上演“兄弟阋墙”的戏码比平民家“手足相残”要常见得多。

一、 根本差异:争夺的是什么?

帝王家:争的是天下。 这可不是简单的财富,而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整个国家的统治权、亿万生民的命运。 谁坐上皇位,谁就是所有人头上的“天”,拥有生杀予夺、号令天下的能力。这种权力,对于拥有野心和能力的皇子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一旦尝到权力的滋味,再退回去几乎不可能。为了这“天下”,兄弟之间没有谁能甘心居于人下。

平民家:争的是家产。 家产固然重要,是生存的基础,是后半生的保障。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平民家的家产是有限的。即使是富裕人家,也难以和国家机器的整体财富相提并论。而且,家产的分配往往有相对成熟的规矩(虽然也可能引起纠纷),比如遗嘱、继承法等。更重要的是,即使分到了家产,也改变不了你普通人的身份,无法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二、 权力结构与合法性:皇位的独特性

皇位是唯一的、排他的。 皇帝只有一个,权力是高度集中的。对于皇子来说,继承皇位是他们最直接、最正统的出路。而且,古代的继承制度并非总是嫡长子继承那么简单,权力斗争往往从父皇还在世时就开始了。机会一旦出现,谁不想抓住?

家产可以多人分享。 虽然有时也会闹矛盾,但家产通常是可以分割的。比如,一个富商留下几万两银子,可以分给几个儿子,虽然每个人分到的比不上总数,但每个人都能分到可观的数目,而且大家都是平等的受益者,没有绝对的“谁当家”的问题。

三、 驱动力与动机:野心与生存

皇子是政治动物。 从小接受的教育、身处的环境,都让他们明白权力斗争是常态。他们被培养成储君的候选人,自然会有政治羽翼,党派林立。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动用一切资源,包括拉拢朝臣、联合外戚等,来争取皇位。这背后是多年的积累、对政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身政治前途的无限追求。一旦失败,可能面临的不仅是失去权力,更是抄家灭族式的严酷打击。

平民更看重生存与稳定。 大部分平民百姓,辛勤劳作,追求的是安稳的生活。即使对家产有争议,也更倾向于通过协商、调解,甚至报警来解决,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夺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杀人偿命,后果太严重,且争夺家产的“回报”不足以抵消这种风险。

四、 家族的社会功能与政治影响

皇室是政治核心。 皇室家族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皇子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一场争夺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政治博弈。朝臣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利益站队,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的激化。

平民家族是社会细胞。 平民家族更多的是维系一个稳定的社会单元。家族内部的矛盾,虽然会影响家庭和睦,但对整个社会的冲击相对有限。

五、 手段与后果的差异

帝王家斗争的“规则”: 在皇位争夺中,“残酷”往往被认为是必要的手段。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包括阴谋诡计、制造罪名、发动政变,甚至“先下手为强”杀死潜在的竞争对手。一旦得手,往往能得到朝野的认可(即使是通过武力),合法性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平民家斗争的后果: 在平民家庭中,杀害兄弟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一旦被发现,轻则牢狱之灾,重则可能被判处死刑,而且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家族声誉扫地。这种代价对于争夺相对有限的家产来说,是巨大的、难以承受的。

举个更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人参加一个全球性的、只有一张王位的游戏。这张王位能让他掌控一切。而另一个人参加一个本地的、只有一个大饼的游戏。这张大饼可以切分,虽然切分后每人吃到的比总数小,但总比没有吃强,而且大家都有份。

在第一个游戏中,为了这张王位,为了不让别人抢走,他可能会想方设法将其他潜在的竞争者(兄弟)除去,因为他们也是潜在的王位争夺者。他可能会担心别人先动手,所以自己先动手。

在第二个游戏中,虽然有人想多拿大饼,但大家都知道饼是有限的,而且杀人是不被允许的。即使他杀了一个兄弟,抢到了一块更大的饼,他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不被追究,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因为这块饼而失去其他重要的东西,比如名声、自由甚至生命。而且,其他人会看着,下次分饼的时候,他可能会被排斥。

总结一下:

争夺皇位与争夺家财,其本质的区别在于:

目的不同: 一个是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是争夺有限的物质财富。
利益格局不同: 一个是零和博弈,一个是有可能分享。
风险与回报不同: 争夺皇位回报巨大,但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和残酷的斗争,一旦成功,能获得一切;争夺家产的回报相对有限,而风险(法律制裁、社会唾弃)则非常高昂。
社会角色不同: 皇子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们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平民兄弟则是社会单元,他们的矛盾是家庭内部的。

正是因为这些根本性的差异,导致了帝王家兄弟之间更容易因为权力而走向极端,而平民家兄弟则更多地会在利益冲突中寻求妥协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皇帝作为权力顶峰的人,占有了一个国家所有的资源,不希望有其它人跟自己争抢,包括自己的儿子和兄弟。


而平民家的父亲和儿子,过着苦逼生活,受着外人欺负,外头的资源大大的,但是都不是自己的。这样他就更希望能和自己的儿子或者兄弟结成血缘同盟,一起去外界争抢更多的资源,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不喜欢对外扩张抢夺资源的,就算封狼居胥或者郑和下西洋等等,都不是如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那样,以掠夺别国别族资源为目的的,所以皇帝和其血亲们进行的是零和博弈。


而平民们,兄弟父子抱团就可以实现正和博弈,也就是获取外界的资源。题主只看到祖上的遗产,没有考虑血亲互助还可以进一步把蛋糕做大的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背后牵扯到权力、利益、社会结构和人性的复杂交织。咱们一层一层来剖析,为什么帝王家上演“兄弟阋墙”的戏码比平民家“手足相残”要常见得多。一、 根本差异:争夺的是什么? 帝王家:争的是天下。 这可不是简单的财富,而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整个国家的统治权、亿万生民的命运。 谁坐上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儒家思想,尤其是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本意是要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理说,帝王的子嗣,作为皇权的潜在继承者,应当是儒家思想的直接受益者,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身边也必然不乏大儒名师。然而,历史上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戏码却屡见不鲜.............
  • 回答
    “不幸生在帝王家”这句话之所以不是“得了便宜卖乖”,是因为这两者在根本的语境、情感指向以及所表达的真实意愿上,存在着天壤之别。简单来说,“不幸生在帝王家”是在描绘一种深刻的、身不由己的痛苦,而“得了便宜卖乖”则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对表面得利者不真诚抱怨的指责。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一、 “不幸生在.............
  • 回答
    西夏帝王画像的逼真程度,尤其是与同时期宋朝帝王画像相比,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绘画技法、材料运用、以及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需求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存的西夏帝王画像,尤其是我们熟知的李元昊画像,其逼真度和艺术水准确实令人惊叹。相比.............
  • 回答
    古代帝王不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绝非简单的“不想用”或者“没想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与政治的智慧。一、 姓氏的局限性:个人色彩过于浓厚,难以承载国家之重首先,姓氏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即使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终究是一个个.............
  • 回答
    关于尧、舜、喾、颛顼等上古帝王的“名字”,首先需要厘清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些并非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名字”。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称号、德号,或是对他们功绩、品德的概括性描述。上古时期,文字尚未完全成熟,记录历史的方式也与后世大相径庭。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字,很可能是后世学者在整理和记录历史时,根据史书记载的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在历史叙事和文化心理中的一些微妙之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倾向。女生偏爱“帝王”:一种关于稳定、权力与理想化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帝王”在历史上往往代表着一种集权、秩序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很多女生来说,这种形象可能投射出一.............
  • 回答
    “帝王的发小多是将相之材”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选择,更有历史的必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家庭背景与早期接触的相似性: 贵族阶层与政治氛围的熏陶: 古代帝王大多出身于皇族或权臣家庭,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权力中心,耳濡.............
  • 回答
    《资治通鉴》,这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及其门人编撰的宏大史学巨著,之所以被称为“帝王之书”,并非仅仅因为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更在于其独特的编撰目的、内容取舍、叙事视角以及它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教训,无不紧密围绕着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帝王、如何治理国家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 编撰之.............
  • 回答
    崇祯帝为何被认为缺乏帝王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帝王教育”。何为“帝王教育”?“帝王教育”并非指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涵盖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系统性培养过程,旨在将一位继承人塑造成一个能够肩负起国家命运、管理庞大帝国、应对错综复杂政治局势的合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历史评价的一个核心:“合法性”和“接受度”。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同样是“换老板”,赵匡胤却能赢得满堂彩,而很多篡位者却背负骂名。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历史评价不是简单的“谁上谁下”,而是围绕着“正统”、“德行”、“民意”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而篡位者之所以名声不好,.............
  • 回答
    中国古代钱币上没有帝王像,而古埃及、罗马、希腊上普遍出现帝王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文化和政治含义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中国古代钱币的设计理念与政治哲学中国古代的钱币设计,尤其是在秦朝统一货币之后,其核心理念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性、象征性和政治权威的间接表达。 .............
  • 回答
    崇祯帝(朱由检)与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政治能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命题。从历史事实和比较分析来看,崇祯在政治上的表现确实不如皇太极,但这种差距并非单纯源于“帝王教育”与否的简单对比,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展开分析: 一、时代背景与国家制度的根本差异1. 明朝末期的结.............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很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的疑问:这巨大的帝王蟹,为什么大家好像只盯着它的“大腿”吃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其实,这背后确实有一些道道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首先,得从帝王蟹的身体结构说起。帝王蟹,顾名思义,体型庞大,而且它的腿也特别粗壮,尤其是那几条最外面、最长的大腿,跟它的身体比.............
  • 回答
    在那个礼崩乐坏、兼并吞噬的战国时代,王侯将相的墓葬,往往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鲜有人问津,更不用说有人专门去守护了。然而,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却一反常态,对魏安釐王、齐湣王以及赵悼襄王这三位已故的战国君主,下达了世代守墓的诏令。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出于对故人的缅怀,更深藏着刘邦那个老江湖政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中国姓氏文化非常核心的部分。中国人姓氏的来源确实与上古帝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并不是“大都”如此,而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来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中国文明的源头,看看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姓氏的形成过程。一、姓氏的早期形态:氏族与宗法制在遥远的上古时期,.............
  • 回答
    帝王蟹因其肥美的蟹肉和独特的风味而备受珍视,但其价格高昂的原因远不止于此。即使在某些地区帝王蟹的数量庞大,甚至影响到了生态平衡,其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帝王蟹为何即使泛滥也依旧昂贵: 1. 极高的养殖难度和成本: 非人工养殖物种: 与许多可.............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来说。你想啊,古代皇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皇帝派人来,那就是圣旨,是天命。将军就算再威风,在皇帝面前,他也只是个臣子,是人家赏你吃赏你穿,给你兵给你权。1. 权力根源的绝对不对等:首先,那个太监,虽然是个宦官,但他是皇帝的“眼睛”和“手”。他来,是代表着皇帝的意志,是执行皇帝的命.............
  • 回答
    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确实没有出现过像亚历山大大帝或成吉思汗那样,将征服全球作为明确战略目标并付诸实践的帝王。这并非中国古代不缺乏雄才大略的君主,也非没有对外扩张的动力,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地理限制与战略重心首先,中国自身是一个幅员辽阔、内陆性强的文明.............
  • 回答
    关于“宋朝之后中国帝王恻隐爱人之心荡然无存”的说法,以及“宋朝之后是中国知识分子流氓化的开始”的论断,并非来自某个单一、权威性的典籍或文献,而更像是一种历史观察者们在回顾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基于对不同朝代帝王行为和知识分子群体特质的比较而形成的一种概括性评价。因此,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出处来引用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