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部「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通知?

回答
教育部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消息,着实搅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尤其是那些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

首先,这事儿的背景是什么?

咱得明白,教育公平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对招生录取的公平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鼓励学生体育锻炼,选拔体育后备人才。但就像很多政策一样,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离,比如有些项目被“滥用”,或者出现了一些“钻空子”的现象,导致了新的不公平感产生。这就像一剂药,本来是治病的,结果副作用太大了,就得考虑调整了。

那么,“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具体是怎么回事?

这次教育部发文,明确提出要规范和调整体育类招生政策。核心意思就是,以后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高考总分之外的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将大幅度削减,甚至可以说是逐步取消了。这不意味着体育就不重要了,而是说,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单纯依靠体育特长获得加分进大学的路径,会变得越来越窄。

这政策一出,大家咋看?肯定是有赞有弹的。

支持的声音嘛,大概是这么说的:

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全面发展: 这是最主流的声音。大家觉得,高考就应该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这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最直接的标尺。体育好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绕过文化课的“捷径”。取消加分,能引导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业上,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顾此失彼。
打击“水专项”,净化招生环境: 你懂的,过去有些体育特长项目,可能存在一些水分,比如一些低水平的比赛被包装成高水平的,或者存在一些操作空间。取消加分,就像把这些“温床”给拔了,能有效遏制这种不正之风,让招生过程更加纯粹和公平。
鼓励体育,但不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 支持者也说了,体育锻炼依然重要,鼓励学生去体育,但方式可能会改变。也许大学里会有更多的体育类专业招生,有专门的体育学院,可以通过这些更专业的渠道去选拔体育人才。高考加分,是对其他不参加体育特长且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公平。

当然,反对的声音,或者说担忧的声音,也同样存在,他们可能会说:

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人才培养: 这是最直接的担忧。很多孩子热爱体育,付出了大量时间和汗水去训练,指望着通过特长在高考中获得一丝优势。现在这个途径被堵死了,会不会让这些孩子感到失落,觉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还会有人愿意吃苦去练体育吗?这会不会影响中国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
加剧了新的不公平: 有人会说,虽然取消了体育特长加分,但艺术特长、科技特长等其他加分项目还在啊。为什么只拿体育开刀?这会不会是一种“选择性”的公平?而且,体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和观赏性,很多体育项目需要从小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这些家庭孩子才有机会接触到高水平的训练,取消加分,岂不是变相剥夺了这部分孩子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体育强省、体育项目好的地区是否公平? 某些省份或者城市,可能在体育方面有更好的基础和更浓厚的氛围,孩子们的体育水平普遍较高。取消加分,会不会让这些地区的孩子在高考中失去原有的优势?
是否会挤占其他非艺术、非体育特长生升学机会? 如果体育特长生不能通过加分进入大学,他们或许会去竞争普通的高考名额,这会不会对其他文化课成绩优秀的考生造成新的压力?

政策的落地,总会伴随着阵痛和调整。

可以预见的是,这项政策的执行不会一帆风顺。教育部在发布通知时,通常也会提到配套措施,比如加强对体育类专业招生的管理,完善高水平运动队等选拔机制。关键在于,这些配套措施能否真正到位,能否为那些热爱体育、有天赋的孩子提供新的发展通道。

我个人的看法呢?

我是倾向于支持这项改革的,但前提是:

1. 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关口,其公平性至关重要。如果体育特长生加分存在不公的现象,那么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2. 要有更完善的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体育是重要的,不能因为取消了高考加分,就等于否定了体育的价值。国家应该有更科学、更专业的体系来发掘和培养体育人才,比如加强体育学院的建设,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建立更成熟的体育职业联赛等。让那些真正热爱体育、有能力的孩子,能有其他的途径去实现他们的体育梦想。
3. 加强宣传和引导,做好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工作: 政策的调整需要时间来适应,尤其需要让学生、家长和教练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和目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抵触。

这就像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把一些不健康的成分淘出去,留下的是更健康、更纯粹的赛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得考虑怎么把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金子”不被埋没。这需要时间和智慧,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是教育改革中的一步棋,目标是向着更公平、更健康的教育方向迈进。但如何走好这一步,以及后续的配套措施是否到位,才是决定这场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体育硕士毕业,从小练习体育,我赞成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

因为真心喜欢体育你就跟我一样报考体育大学,毕业后从事体育职业。而不是拿体育当一种上普通大学捷径,什么体育特长生啊,哪地方长?这些年在这圈子里见多了。100个里面有1个真正运动水平不错,靠实力能拿2级就好不错了。剩下得要么是买通关系上场混证儿,要么是天生身体好,上高二临时突击下加分。

头10几年前抓的不严格时候,一个高中班级40个人,得有37个二级运动员,剩下三个实在是跑步100米都能吐血那货的。眼镜片跟瓶底子一样厚,也能拿二级运动员。说白了就是钻空子。过去比赛查不严格,冒名顶替的抢手太多了。

后来查的严了,就得真上场了,那怎么办?也有办法。贿赂教练,比方说足球项目,比赛已经赢了,剩下5分钟结束,把你换上场,跑5分钟,你就算也跟着得冠军的球员了。

还有像我熟悉的散打项目,我是亲眼看到多少看起来腿瘦的麻杆一样的散打运动员一路晋级拿到二级证书。

再后来有二级运动员复试,只要关系硬也一样作弊。我本人大学时候就当过复试散打项目裁判。有一次我们系领导找我。说下一场我裁的那场要想办法让红方赢。这红方戴个大厚眼镜,身材瘦弱。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拿的二级。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不敢得罪系领导。只能违心裁判,最后红方获胜了。后来红方孩子父亲亲自过来塞给我一个纸袋。里面有3000块钱。据说那孩子父亲是其他城市一个副市长,十几年年前的3000块钱对我这个每个月生活费只有700块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大一笔钱了。不过我没要。虽然我不敢得罪系领导。毕竟,我还想顺利毕业。但是我讨厌那些钱,因为觉得很肮脏!我自己当这么多年运动员也被黑过很多次……

体育特长生,滋生的腐败不计其数。对于有钱有权的人,可以轻松给高考买20分。20分对于高考生来说太重要了,有的孩子复读一年都多考不上10分,真正时候1.2分就可以决定一个孩子命运,是上985还是去211,或者普通大学。所以,取消体育特长生才是最公平的竞争。

user avatar

体育生去体育学院,艺术生去艺术学院,你足球踢的好加分进我们法学院干嘛?我也没有因为我文综好加分去抢你们足球系的名额啊。

学校的体育氛围从来不靠体育生训练来带动,两帮学生平时根本就不在一块上体育,这就跟全社会的体育氛围和举国体制唯金牌是两回事,体育生多了的学校反而只靠体育生出成绩,普通孩子连运动场都进不去。

体校一样可以加强对文化成绩的教学,没人暗示,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本来就需要取舍和合理安排,普通学校对体育成绩关注少,是不是暗示普通学生不需要体育教育呢?

文化成绩好又有体育天赋的同学,那就凭成绩进更高文化学府好了;体育成绩好的同学又文化不错,那就凭体育成绩进更高体育学府好了。术业也专攻,你不能都占了,不然文化成绩好又有艺术天赋的同学怎么办?文化成绩好又有做菜天赋的同学怎么办?文化成绩好又有打猎天赋的同学怎么办?文化成绩好又有打铁天赋的同学怎么办?文化成绩好又有手工天赋的同学怎么办?文化成绩好又有喝酒天赋的同学怎么办?文化成绩好又有钓鱼天赋的同学怎么办?

体育可以成为天赋,其他凭什么就称不上天赋,大家要进的是学府,拼的就是学习,你体育能加分,凭什么我种地就不能加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教育部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消息,着实搅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尤其是那些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这事儿的背景是什么?咱得明白,教育公平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对招生录取的公平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初衷是.............
  • 回答
    芬兰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调整,与其说是“取消”传统教育体系,不如说是基于其长期以来奉行的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进行的一次深刻的、面向未来的改革。要理解这次改革,我们需要从芬兰教育的基因、改革的驱动力、具体改革内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芬兰教育的“基因”:为什么总是敢为.............
  • 回答
    取消毕业前补考的这项举措,无疑是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这项新规一出,便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家纷纷猜测它将会给大学教育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一政策的意义,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革?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教.............
  • 回答
    教育部关于“清理取消计划生育证明等材料,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的通知,无疑是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对教育公平的积极追求。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回应了公众的普遍关切。政策的出台背景与深层逻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
  • 回答
    教育部官宣从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并推出“强基计划”,这一举措无疑是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重磅信号,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涉及高校人才选拔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也触及了高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为何而来?高校自主招生在推行过程中,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打破“唯.............
  • 回答
    深圳教育局连夜发文取消各类学校期末考试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 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在当时的特定时间点,深圳疫情出现反弹,尤其是出现了多例社区传播的病例,防控形势严峻。教育部门需要.............
  • 回答
    关于江西教育厅要求各校全面取消封闭式管理这件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值得关注的信号,反映出教育管理正在朝着更加开放、人性化的方向调整。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不少学校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师生安全,采取了封闭式管理措施。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发挥了它的作用,比如减少了校外人员的随意进出,.............
  • 回答
    焦作市教育局这项规定,直接将教师的职务晋升与是否亲自批改作业挂钩,确实是一个相当强硬的措施。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直接追求,意在强调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作业批改——中的责任。毕竟,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馈渠道,而教师的批改,不仅是检查对错,更是引导学生思考.............
  • 回答
    “取消”教师寒暑假?这话题一出来,怕是能点燃不少人的讨论热情,尤其是老师们,估计瞬间炸毛了。不过,咱今天不火上浇油,就事论事,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得承认,提到“取消”教师寒暑假,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太不近人情了! 毕竟,寒暑假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学生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深圳教师“两贴”(高、低级职称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的取消,这件事在深圳教师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什么是“两贴”和绩效工资?在这次改革之前,深圳的教师薪酬体系大概是这样构成的: 基本工资: 这是大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都有.............
  • 回答
    “茶叶蛋教授”在苏州的演讲遭遇主办方取消,这事儿,说起来也挺让人玩味的。首先,得说说这位“茶叶蛋教授”为啥会这么出名。他之所以能被冠上这个头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曾经在一次公众场合,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高深的经济学原理,比如要素投入、成本核算等等,通过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茶叶蛋”给解释透了。.............
  • 回答
    土耳其法院取消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地位的裁决,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它触及了历史、宗教、政治、文化认同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裁决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裁决的背景与过程: 历史的演变: 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本身就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变迁。它始建.............
  • 回答
    关于网传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高一教师曾素清要求补(加)发收入22万元,但同时不要求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的事件。要理解这个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审视:一、 事件的可能背景与驱动因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师的收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地区,教师的工资.............
  • 回答
    深圳高薪招聘教师的传闻,再到如今被曝降薪、津贴取消,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城市教育发展策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大环境下可能存在的“收缩”信号。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那股“高薪抢人”的热潮。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人才吸引。在教育领域,为了.............
  • 回答
    的确,在线教育在改变教育格局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它并非是要完全颠覆或取代传统的线下教育,而是更有可能成为实体课堂的有益补充,共同塑造未来教育的模样。这种融合的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线混合式教学”,正蕴藏着广阔的商业前景。想象一下,一个由技术驱动的、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体验。在线教育可以为真.............
  • 回答
    关于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及北京教委回应的分析网友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北京教委回应“正研究取消”,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引发广泛关注的议题,其背后涉及到教育公平、家长参与、信息安全以及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一建议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潜在好处、可能遇到的挑.............
  • 回答
    None.............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也难免会引起大家的疑问和不满。你提出的“内定”和“考自己上不了”的说法,正是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直接联想。咱们就来详细掰扯掰扯,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情况和背后的逻辑,尽量说得明白点,也更接地气一些。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招生,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天赋和师承.............
  • 回答
    关于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以及“阳刚之气”培养的讨论,涉及性别角色、教育政策、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从概念解析、政策背景、争议焦点、落实路径及反思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阳刚之气”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理解1. 传统语境中的“阳刚” 在儒家文化中,“阳刚”通常与“刚健.............
  • 回答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高度重视和系统化治理的决心。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目的、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挑战。 一、 背景与动因:为何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