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五代十国为什么不包括越南?

回答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而分裂的时代,前后延续了大约 fifty years (公元907年至960年)。在这个时期,中原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迭频繁,同时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又出现了十个并立的政权。

那么,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划分不包括越南呢?这主要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

1. 政治归属的独立性:

越南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家实体。 尽管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越南并非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土或附属国。在这个时期,统治越南的是吴朝(Ngô dynasty),后来又经历了十二使君时期,最终由丁朝(Đinh dynasty)建立。这些政权在政治体制、统治者和行政管理上都与中国内地的五代政权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内地的“十国”是指在中原王朝之外,但与中原王朝在地理上紧密相连、并且时常受到中原王朝影响或与之发生冲突的政权。 这些十国(如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虽然各自为政,但它们的统治者往往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名义上的朝贡”关系,或者在军事、文化上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互动。它们的存在,构成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南则在地理上相对远离中原核心区域,其内部的发展脉络也与中国内地有着不同的演进。 在五代十国时期,越南的统治者主要忙于巩固在当地的统治,平定内乱,而不是与中原的各个短暂王朝争夺对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

中国历史的朝代划分,通常以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和主要政权为基础来界定。 五代十国的历史,核心在于描述中原王朝的衰落与演变,以及围绕中原统治权而展开的各个割据政权的斗争。越南的历史发展,虽然与中国历史有交织,但其自身的王朝更迭和内部事务构成了独立的叙事线索。
“五代十国”这个概念,是中国史学家为了概括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内地政治版图的特点而提出的。 它侧重于描述中国大陆内部的政治格局和权力转移。如果将越南纳入其中,将改变这个概念的地理和政治范畴,与中国历史的既有叙事框架不符。

3. 历史分期的习惯与约定:

历史分期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是为了方便研究和理解历史。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其名称和包含范围是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形成的共识和习惯。将越南纳入其中,将需要重新定义这个时期的名称和研究对象,这会带来很多不便和混乱。
越南在同一时期也有其自身的历史分期和朝代名称。 例如,它经历了吴朝(939年965年),这是一个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与中国内地并存的越南独立政权。从越南自身的历史叙事来看,它有自己的“吴朝”时期,而不是五代十国中的一部分。

4. 关系模式的差异:

虽然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政权之间存在朝贡、册封等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等同于直接的统治和纳入。越南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地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这是其作为“藩属国”的象征,但并非意味着它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自身都岌岌可危,对周边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它们更多的是在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非大规模地向外扩张以纳入新的领土。

总结来说,五代十国不包括越南,是因为越南在那个时期已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实体,拥有自己的统治者和政治体制。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概念,主要是为了概括中国内地政治版图的特点和中原王朝的动荡,其地理和政治范畴并不包含已经独立发展的越南。这是一个历史叙事、政治归属和学界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代十国的说法,出自《新五代史》。五代作为北方较大的王朝统治,一般是没什么疑问的。但是“十国”作为十个较大的地方性割据政权,一直以来是有人质疑这个说法的。而实际上当时全国各地的割据政权也确实不只十个。在新五代史之前,《旧五代史》里的《僭伪列传》有八国, 《世袭列传》 有七家,合起来共计十五个。

那么这个“十国”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钦点的。

十国皆非中国有也,其称帝改元与不,未足较其得失,故并列之。作《十国世家年谱》。

而欧阳修选“十国”的标准则扑朔迷离,始终没有统一的说法,历代学者也很为这事挠头:

关于欧阳修对“十国”的遴选理由,他本人在《新五代史》中并没有说明。若是出于对割据者是否称帝、承继时间长短、综合实力强弱等标准的考虑,俱难让人信服。

想来想去,也只有北宋立国之后依然存在的割据政权这一条比较靠谱一些。但这个理由显然槽点很多,因此大家也经常会批判一番,比如宋人路振写了《九国志》,就不要南平了;明代凌迪知、方以智也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不过欧阳修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因此虽然有人质疑,不过大家基本上也都延续使用了“五代十国”的说法,延续至今。

欧阳修自己没对这事做出解释,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挑的这“十国”槽点太多,所以他在十国世家年谱里自己圆了个场:

或问:十国固非中国有也,然犹命以封爵,而称中国年号来朝贡者,亦有之矣,本纪之不书,何也?曰:封爵之不书,所以见其非中国有也。其朝贡之来如夷狄,以夷狄书之则甚矣。问者曰:四夷、十国,皆非中国之有也,四夷之封爵朝贡则书,而十国之不书何也?曰:以中国而视夷狄,夷狄之可也。以五代之君而视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故十国之封爵、朝贡,不如夷狄,则无以书之。书如夷狄,则五代之君未可以夷狄之也。是以外而不书,见其自绝于中国焉尔。问者曰:外而不书,则东汉之立何以书?曰:吾于东汉,常异其辞于九国也。《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世乱则疑难之事多,正疑处难,敢不慎也。周、汉之事,可谓难矣哉!或谓:刘旻尝致书于周,求其子赟不得而后自立,然则旻之志不以忘汉为仇,而以失子为仇也。曰:汉尝诏立赟为嗣,则赟为汉之国君,不独为旻子也。旻之大义,宜不为周屈,其立虽未必是,而义当不屈于周,此其可以异乎九国矣。终旻之世,犹称乾祐,至承钧立,然后改元,则旻之志岂不可哀也哉!

所以题主大可不必纠结于“五代十国”还是“五代十三国”,这个到了现在也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了。

user avatar

越南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南汉的附庸,是静海军节度使,即使吴权也只是称了王,没过几年还又变回原样了向南汉称臣了,就是跟南唐,南汉,北汉这种动不动就称皇的十国比越南也高一级啊,那越南作为十国之一南汉的附属国他当然不该算到十国里啊。另外丁朝称皇的时候都北宋了好吗?更别说前黎朝了。这俩都是北宋称的皇,也不能算到五代十国里啊。你可以看看b站的这个视频av37616394,是史图馆出品的,图也是从那里截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而分裂的时代,前后延续了大约 fifty years (公元907年至960年)。在这个时期,中原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迭频繁,同时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又出现了十个并立的政权。那么,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划分不包括越南呢?这主要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1. 政治归.............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三国、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名声在外,而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以及中华民国虽然也经历过分裂时期,却似乎没有达到同样的光彩照人的程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叙事、文化影响、人物塑造、政治格局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来逐一剖析。 历史叙事与.............
  • 回答
    朝廷之所以选择“招安”而不是等待五十年后梁山好汉老去再剿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简单地等待,虽然在理论上可能消灭梁山势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弊端和不可控因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梁山好汉的军事威胁是即时的,无法容忍长期存在 对国.............
  • 回答
    要说五十年前的登月计划,“我们”都搞了,这说法其实有点笼统。精确地说,是美国在1969年到1972年之间,通过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总共有六次成功的载人登月任务,包括1969年的阿波罗11号,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那么,为什么在那之后,这么久了,我们(指.............
  • 回答
    五代十国:一个血与火交织的乱世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且动荡的时代。前承唐朝的衰亡,后启统一的宋朝,这个时期以其政治的极度混乱、政权的频繁更迭以及社会的分裂割据而闻名。理解五代十国的混乱,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一、 五代十国政治混乱的根源:五代十国政治混乱并.............
  • 回答
    五代十国时期,那真是一个魔幻的时代,皇帝就像地摊上的烂白菜一样,随处可见,而且一个比一个命短。你说,这皇帝怎么就这么不值钱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皇帝不值钱”这么简单,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崩塌和权力真空。要说为什么皇帝这么“批量生产”,咱们得从头捋捋这个时代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细究起来,三国和五代十国在历史舞台上都充满了分裂、战乱、英雄辈出、权谋斗争等戏剧性元素,但公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却天差地别。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文本的塑造与传播:先入为主的强大力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三国演义》这本小.............
  • 回答
    钱穆先生以及不少史家之所以将五代十国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且往往是不加“之一”地直接断言,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仅仅是混乱和分裂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这里的“黑暗”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光照不足,而是指向一个社会政治动.............
  • 回答
    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起来真是波澜壮阔,比那三国鼎立时期还要复杂上几分。那阵子,中原大地就像个大染缸,颜色变了又变,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比一个“精彩”。可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多多的时代,名气却远不如三国,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一、 故事的“好不好读”,受众是关键咱们先聊聊三国。三国故事,.............
  • 回答
    唐朝灭亡后,中国未能重现三国鼎立或南北朝对峙那样相对有组织性的分裂局面,而是陷入了更为混乱、碎片化的五代十国时期,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历史原因。如果我来分析,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政治制度的瓦解与权力真空的加剧唐朝中期以来,虽然中央集权一度恢复,但藩镇割据的弊病却从未根除。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两个关键的转折点,即唐朝建立于南北朝乱局之后,以及宋朝建立于五代十国分裂之后。为何唐朝能一飞冲天,而宋朝却似乎步履维艰,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游牧民族入侵”或“分裂时期”这几个标签能概括。唐朝的崛起:历史机遇与战略远见要理解唐朝的强大,我们得先看看它是在一个怎.............
  • 回答
    南宋能硬抗蒙古五十载,孟珙是否比岳飞更优秀,这两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才能拨开迷雾,看到事情的真相。南宋为何能硬抗蒙古五十载?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南宋“硬抗”蒙古,并非易事,更非一帆风顺。这五十年,是惨烈的消耗战,是步步为营的坚守,是无数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南宋能做到这一点,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五胡十六国多汉奸”这个说法,从严格的历史学角度来说,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带有时代偏见的。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以及民族关系,才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 “汉奸”:这个词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指代背叛自己民族利益、投靠敌对民族或政权的人。它是一个带有价.............
  • 回答
    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确实出现了不少名字中带“彦”字的人物,这并非偶然,而是 与当时社会文化、政治氛围以及取名习俗的演变密切相关。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彦”字的本义与引申义首先,我们来理解“彦”字的含义: 本义: “彦”的本义是 美士、贤.............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的现象,确实是很多人都曾有的疑问,而且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简单来说,这并非是灾害频率真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是统计学上的误解、极端事件的新定义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一、 统计学上的误解:概率的本质首先,我.............
  • 回答
    山本五十六战死后,日本海军高层在选择继任者的问题上,确实经历了一番考量和运作。最终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重任交给了古贺峰一,这背后既有资历和经验的考量,也有当时海军内部派系斗争和战略转向的影子。要理解为什么是古贺峰一,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山本五十六的意外身亡给日本海军带来的巨大冲击。山本是昭和海军中最具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