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了看,标题空一半车次是指G105,07:36北京发车,13:21到达上海。
我去翻了翻12306的时刻表,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先上图
7:00北京南出发的G101,终到上海虹桥是12:36。8:00出发的G11,终到上海虹桥是13:09,比G105还更早到。
所以G105次的时刻是很奇怪的:如果急着赶时间,优先选择G101,到上海时间更早,且刚好是中午,更加方便。如果不是特别急,那么肯定选G11,早上可以晚半小时去火车站,到达上海的时间还更加早。
所以G105的上座率,准确的说是车票预售率,是很差很差是自然而然的,选这列车来调查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既然预售率差,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车次呢?
我还恰好坐过G105,那是2012年上半年,京沪高铁开通还不满一年。
我是前一天晚上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去上海开会,于是在22:00买的票,那时只有G105了,G101和G11都卖光了,G105还剩了不少票。但是第二天在车上的时候,旁边的座位却基本从未空过,为什么呢?
我发现有很多人是坐短途的,中途这一站有人下了,立刻有别的人就上来坐了。而坐短途列车的人一般都是不会提前买票,而是习惯于随到随走。
设置G105这样奇怪时刻表的车次的原因也在于此,它相当于一趟公交车,主要目的是方便短途客流,长途客流只是辅助。
好了,再来看文章里面还提到了一个车次是D315,说是基本卖完了。D315的时刻其实更差,早上8:18出发,晚上18:25才到。按理说应该上座率很低才是,难道是大家都穷得买不起G字头的车票,所以买便宜的D车吗。
仔细看看D315的时刻表
你会发现什么问题嘛? 停站很多而且有的站甚至要停45分钟。 D315停的很多站都是小站,不会每列G车都停的。D315车次的意义不是在于北京到上海,而是在于这些小站的客流。估计也不会有人买这个车次从北京去上海,他还不如买前一天晚上的卧铺车,睡一觉到上海。至于停靠45分,38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是从这些长停站的地方断开的几列车次,只是为了节省整备的时间,贯通成一列车。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京沪高铁的D车是很少的,每天白天只有两列,所以自然很快就卖完了。
所以说记者的调查是没有说服力的。不过还好,记者没有选取晚上最晚的几列车,那个的车票预售率更加惨淡。
开个玩笑,如果这个粗心的记者去普通列车上查看,或许还会更大吃一惊,他会发现有的列车始发站出来后,居然有的车厢整节整节都是空的,那也不是因为客流少,即使是春运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因为那是预留给前方车站的铺位。
如果你还想不明白,就对比下公交车吧。京沪高铁的理念就是公交化。
现在的媒体对于高铁有偏见,总觉得高铁造价高、票价高,是浪费钱。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第一,其实京沪高铁马上就要盈利了,今年至少可以收支平衡。而普通列车是否盈利,好像从来没有媒体愿意去调查过。普通列车的低票价运营才是亏钱的。
第二,高铁票价贵是错觉,是被长期的低票价惯坏了。普通客车的票价标准已经15年没有变过了,普通列车的提速一直是提速不提价。试想想这些年物价涨了多少?高铁的票价相对于人均收入和10年前普客列车票价是差不多。
第三,适当的超前设计是为了长远的考虑。客流是逐渐培育的,客座率会逐步提升。技术也是会发展的,等了想开350的时候,线路的条件没法开,再花钱去改造浪费得更多。尤其现在为了节约占地,很多路段都是高架形式,改造的成本比原有的路基式更加麻烦。现在沪汉蓉铁路通道有些路段已经暴露出这个问题了,由于规划较早,铁路等级不高,没法大量开行长途动车。
至于王梦恕说的那句话,你用脑子想想,可能是一句严肃的话嘛?记者也敢当真往报道上面写,只能说这记者不仅智商不高,连情商也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