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铁路旅客运输为什么不采用类似日本铁路「公交化」的运行方式? 第1页

  

user avatar   jacob-zhang-19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日本太极端了,咱说俄罗斯,国土面积都挺大,意识形态也相近,人口分布也是一边多一边少,都有高铁,但俄铁平均运距竟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150km),这和国情有多大关系呢。

长途客运为主?一个镇上的人,天天去县里卖菜,一个月去市里逛一圈,每年上趟省城走亲戚,一辈子就去一趟北京天安门。人的出行频率大体上是和出行距离成反比的(这在交通工程学里头叫重力模型),谁整天吃撑了天天坐个长途火车全国各地到处跑。

能力紧张?现有通过能力的定义里头有个前提叫“现有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有的运输组织水平”,这个行车组织方法和运输组织水平可不可以改?可不可以提高?当然可以。以前觉得动车组不能与货车会车,就会车了,还不是好好的?以前说在站内对动车组解挂重联违规,新图还不是弄了?说穿了,规矩都是人定的。

要求加点短途客运,怎么就和明天就完全取消长途列车画上了等号,也是令人费解,就题目所问的日本铁路的运行方式,从1964年第一条新干线开通到2016年机辆长途列车全部停运也要了52年的功夫,到2060年京津城际开通52年的时候你说中国还有必要开机辆长途列车吗?

==========分割线=========

整点干货:京广线去年71图中最紧张的区间是新开铺-黑石铺(位于湖南长沙),上行客货列车计149列,下行客货列车计147列;客车最多的区间是田心-株洲,客车109对。长沙到株洲这段常年春运塞不进去车我同意,其他地方大嘴一张就嗷地喊塞不进车,鬼信。

==========补充一些关于印度的资料==========

一个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实是:虽然印度铁路给国人的印象一贯是扒火车,但印度铁路的旅客发送量是中国铁路的5倍之巨(2006年数据),印度铁路将自己的社会属性定位为政府机构而不是企业,主动承担孟买、德里等都市的通勤客流运输,并且不向当地政府索要一分钱的补贴[1],真是活雷锋啊……

==========再补充一点资料[2]==========

[1]赵坚.印度铁路考察中得到的若干启示[J].综合运输.2009(7),76-80.

[2]日本机械学会志.日本国营铁路行车密度最大的区间[J].铁道科技动态,1976(8),15.


user avatar   cao-yu-zhi-4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退乎人士怒答

实名反对 @鱼非鱼 同志的高论。开行公交化的铁路客运和货物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日本铁路货运不行的偏见到底是怎样来的呢?终究是因为编组站中继式货运在59.2调图(1984年2月1日)被JNR给爆破了,他们只开直达货物了,编组站拆了凉了。我们亲爱的中华小火车迷们看到JNR荒芜的货场被拿去建综合式CBD,运量没有CR来得高,自然就觉得:日本货运不行。


但是日本的铁路货运有没有行的时候?

既然JNR的货运曾经辉煌(逼真)过,那么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情况,导致日本铁路货运不行了(逼真)呢?

有三点重要的原因:1、卡车运输的兴起;2、编组站中继式运输本身的缺陷;(这两点是互掐的)3、能源消费和运输结构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打个比方。

住在宫城县大河原的一个老头叫厚広ジョ,他老种了一年的有机米准备运到博多港的公司出口。

这一整车的自主米(就是自家产的米),从日本东北部宫城县的大河原站始发,一路运到九州博多港。

他老一路上会在多少个编组站“作短暂停留”呢?最好的情况是

郡山-->大宫-->新鹤见-->宫原-->冈山-->门司-->千早-->博多港

在每一个编组站,进行再编组,编入新的货物列车,要是编组站忙不过来说不定还会过一夜,继续往下一个编组站进发。

这一路跑下来,最少10天,最大两三个星期送达都不是不可能;要是遇上JNR员工在始发终到站野蛮的装卸,再加上这一路至少8个编组站的日晒雨淋,然后十几天后博多港给这老头来了个电话:

“喂!厚広!你家米被国铁运霉了!”

那你觉得ジョ先生是不是心里滚动着千万句艹你JNR大爷又无法倾诉呢?

然后他老翻了翻当地报纸:

“XX卡车会社,全日本配送,门对门直达,东北到九州5天不到退钱!”

ジョ先生的心理活动立马变成了这样:

那我们亲爱的小车迷们,散货编组站中继式为什么会不敌卡车呢?

对于货主的时效性、便利性,对于JNR的经济性。

对于货主的时效性和便利性我觉得上面这个例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至于对于JNR的经济性,货场收散车,编组站中继式运输需要一台小运转机车去各个站把一节两节的货车拖到大的编组站再编组,又多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的成本,亏钱的生意对于一个赤字巨大的国铁来讲,你觉得它是做还是不做呢?

我们来看看JNR自己的几点自省

至于第三点和黑货有关的能源消费和运输结构,你看北海道的矿还有几个在挖的?洋煤又便宜质量又好,走大船送过来,北海道矿业工人还天天和你闹革命,你说你是闭山还是闭山还是闭山呢?


所以,在59.2(1984年2月)调图时,JNR把所有的编组站中继式运输给彻底废止了。大量先进的自动化驼峰设备被JNR弃置,一帮火车迷当然看的心如刀绞了。


事实上,上面讲的几点共同决定了,随着日本经济的一步步发展,编组站中继式货运在日本真的行不通了,需要用直达式货物班列来重新赢得竞争力,而不是在旧有的慢性、低效、不经济的编组站中继式运输上吊死。(事实上在卡车司机难聘的当代日本,JRF还真从卡车司机那里抢回了一点市场)


以说日本的铁路货运不行,开行的列车少,这个前提条件,它完全是伪的。事实而是日本的铁路货运的旧有模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了,他面对运量巨大的海运和门对门直达的公路做出了自己的调整。它现在专注开行直达货运班列了。单从货运周转量来评判一个运输工具的经济效益是不科学的,要结合有没有很好的利用它的优势,发挥出该种运输方式的价值去综合的看待。原答案单说幅员辽阔铁路货运就能行,我怎么嗅到了一丝老牌大陆帝国主义国家对岛国的偏见和无知呢?


然后说回中国,中国的内陆纵深和能源结构决定了,北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有大量的煤可以运。这构成了中国铁路货运周转量的基石,这一点要巩固加强。然而白货运输呢?仍然以编组站中继式的慢性运输为主。五定班列开了多少对了?货运的时效性提升的怎么样了呢?相比公路运输的竞争力有多少呢?我觉得大家也是明白的吧。对手就在那里,你不愿意去抢蛋糕,他们自然就会抢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R在这白货方面也试图往时效性更高的直达货运班列上努力,比如:

只不过一鸽再鸽,至今也见不到什么下文罢了。(钱都拿去修京张350叻有闲钱管这个嘛)


而且,最能说明问题的,日本人还在自己的编组站全部消失之后,把自己的自动化编组站管理系统YACS推荐给CR学习,日本要是真的货运不行,CR还会过去向它老请经,还翻译后供各个铁路部门学习?


说回客运本身

至于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跑高密度、公交化的通勤旅客列车的呢?早在JNR货场中继式办的兴隆旺盛的时候,JNR就已经开始给大都市的近郊运输提质增效了。先别说日铁厨最喜欢吹的通勤五方面作战带来的60年代东京地区遍地的大编组高密度的国电,其中增殖数目最多的103系甚至和新干线0系一起成为了JNR的象征。

地方都市的铁路公交化则是JNR在1982年首先在广岛试点的“城市电车”计划,即把大编组低密度的普通客车图换成小编组高密度的电动车组各停/快速图。这是非常成功的,地方都市的乘车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JNR甚至出现了不够车(特别是带有驾驶室的Tc和Mc)的情况,要从东京往地方调配通勤电动车组。1984年,各个主要地方都市随着59.2图都实现了同样的运营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1982年广岛试点小编组高密度时,日本国铁仍然保留着货场中继式的货运运输,货运改革和地方都市的客运改革虽然是同时进行的,但是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更何况,大都市早在20年前就有了大编组高密度的通勤列车,当时日本铁路的编组站中继货运还吃得相当开。


所以 @鱼非鱼 这个推论,前提伪,推断不对切,结论自然也是伪的。


补坑,再来反驳一下 @tramcar 开行长距离列车和开行通勤列车只能选其一,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长途短途兼顾的。

先给一张东日本的大直运转系统图(1975年)

这仅仅是大直的运转系统,还不包括各种快车。

再给一张全JNR卧铺列车运转系统图(1972年)

注意,上两图为了简化作图,会把同一列车名的1/2/3/4号统一成一条线,部分长距离普通列车,按需开行的临时列车并未划入图内。

所以日本人不会开跨线车,不开长距离列车的偏见是哪儿来的?

更何况70年代,日本人春运运能紧张的时候,可和当年广州站站前有的一拼。

日本人火车挤破头的时候,CR还在慢悠悠的全路直快没多少呢。站上海站广州听说过,站上野站青森了解一下?

而且日本的既有线长途列车还肥肠喜欢玩“多层建”列车来渗透地方线区,争取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地方线区能有直达大城市的列车,在使用柴油动车组的地方线区更是如此,多层建列车的泛滥在目前的CR都是极为少见的。

我们先来一个简单的

1970年,急行(相当于CR的K字头)丹波、丹后

加5-加8车从京都站走山阴本线到福知山,挂上从大阪走福知山线来到福知山的1-8号车。整列12节再继续一路从山阴本线开到丰冈。到达丰冈把5-8号车甩掉,5-8车走宫津线去天桥立,按照普通列车办理不收加快费。加5-加8-1-4再继续走山阴本线到城崎。

再来一个中等难度的

仙台出发沿东北本线北行时只有1-9号车,1-3号车在一之关甩车,随后往大船渡线内一路跑到盛站;同时在一之关站接从盛站开到一之关的普通列车10-11加挂到车后,这时编组内有8节车厢;4-11号车再跑到花卷站,这时4-5号车甩车要沿着釜石线-山田线的海边路线绕一圈,4-5号车到了釜石站再挂12-15号车,变成一个4-5-12-15的编组,跑到盛冈站把12-15车甩掉,4-5再沿着田泽湖-奥羽本线到秋田。

至于4-11号车在花卷站剩下的那组6-11车,继续沿着东北本线跑,跑到盛冈把10-11车甩掉,6-9车再一路去青森。

本列车的运行方法强烈建议配合线路图看,否则你真的不知道JNR在开多层建列车时有多么疯狂。

那么我们给亲爱的爱路小车迷们出两道难题

这 车 到 底 该 怎 么 开 呢 ?

这车又怎么开呢?(hint:旭川到旭川可不是站台票啊)


在急行旅行发达的时候,JNR还出现过使用普通的通勤和近郊动车组来运行长距离急行的情况(包袱一个),可见当时运能是相当紧张。日语里有个词叫逊色急行就是指这种列车。

所以,当时在JNR坐管内快车,千万别坐错了车厢,否则去到哪儿荒郊野岭都不知道。

不知道这时候,我们亲爱的爱路护路车迷说,JNR不会开跨线车,JNR不会开长途车,是不是感觉有点 大 言 不 惭 了呢?

而且JNR为什么要开这些古灵精怪的列车呢?就是因为要让地方线区的民众能在非跨线的普通车之外能坐到去大城市的快车。而且,这些列车所通达的地方,在中国国内需要地方的长途汽车公司来解决,现在再想想,说CR才会开跨线车是不是更加脸痛了?国企公益性?

然而,在这些经路错综复杂的列车开行之时?JNR是不是没有搞通勤呢?恰恰相反,大都市的通勤铁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根本运不过来。

所以,说长途和短途,通勤和长距离、跨线是矛盾的,也完全是一个不对切的推论,是伪的。

只要进行合理的改造,比如将都市内短站距的电动车组路线复复线独立路权化,比如中长途通勤车和长途车合理安排稠密的运行图,比如安装更新一代的信号保安系统,比如将客车列车、电动车组的制动性能和加速性能进行提升,比如货车外绕线,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至于像 @tramcar 所说的一定要修六条复线(当然在稠密大都市那当然是最好的)

至于JNR的长途是为什么坠毁的呢?说到底还是铁路涨价和航空公路的发展并行,没人坐了。这里建议阅读 @波安 的回答知乎用户:为什么日本通勤铁路、城际铁路、地铁没有被汽车交通挤跨?数据总结的很好,旅客输送量,票价等数据给的相当全。

下面则是1984年之后卧铺长途普通长崎号的运转情况

反而有趣的是,列车在早上进入了北九州市近郊,却出现了相当多的通勤客挤车,那你觉得JNR是不是该调整一下发展战略了呢?

当然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CR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地方都市都不开公交化运营呢?

1、懒 政 带来的 恶 性 循 环;2、实名制、安检、等候式乘车站房设计等对通过式乘车极不友好的运营模式。

第一,基础设施改造要投钱,买新的电力动车组要投钱,双复线多复线要投钱,培养客流还要花费人力物力时间,还要和地方政府谈地的问题、市内微循环公交配合的问题、直通运行地铁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还仇视铁路,恨不得火车都走郊区(那当然,CR周边的地皮价格不是升是降啊,地铁就大不一样了)CR目前既有线以LKJ控车的极限间隔在7分钟左右,说是运能紧张,实际上早高峰大直进城时间带还能塞几对货车,根本就没有当时JNR的图那么紧张。既有线的CTCS-1这种提质增效、压缩间隔的东西也不愿意去加速整备,长大货列追踪客车7分钟我没意见,一个管内快速追踪货车还是7分钟(甚至更高)那真是还没有体验过什么叫做真正的运能紧张。

CR目前和市政的关系,是个恶性循环。我不帮助你公交化运营解决交通问题,小站一个劲的废掉客运功能,铁路沿线地价直往下跌,只会发展出废旧汽车拆解场这种东西,市政府当然就不喜欢你,想方设法赶你走。你要是愿意开公交化运营,车站附近配合发展成商业聚落和公交枢纽(CR难道不想尝一尝车站上盖的甜头嘛),还能帮助市政府进行郊区开发,车站附近地价连着往上窜,那到时候地方政府是求你来,你CR也能在地方政府面前做大爷而不是做孙子了。恶性循环的缺口等你去打破,等你去把不合理的现实给革命掉,但是CR愿意吗?不过,好像精明的CR发现服务地方和广大群众过于麻烦,不如砸钱修个350的京张给自己添脸,亏你还是个国企,麻烦您讲一讲公益性,做一做老百姓能实打实感受到的提升?就连车辆厂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CR要是脑子能开窍,绝对有利可图。

第二,实名制、安检和以等候式为目的设计的站房等这些对通过式乘车不友好的运营方式。这一点我不多讲了,有答主讲过了,老子坐车时间才20分钟,进候车室20分钟(安检实名制查验10分钟),候车20分钟,检票上车10分钟,出站10分钟,谁还愿意坐呢?


问题就在那里,解决方法也在那里,拿着钥匙的人在犹豫徘徊,咱一帮不能影响到决策在这儿干着急,也真是一副黑色幽默的铁路喜剧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以中国铁路的运行方式,做不了通勤。
但是按中国铁路的运行方式,不仅欧洲做不了通勤,日本也做不了通勤。

按中国铁路的运行方式,
你在有乐町想去秋叶原,需要提前几天在jreast的官网上抢票(可不得抢票么,早高峰混杂率200%,不抢真没票了),
有幸抢到10点25分山手线内回的1012G次车票,还是9车厢4门左侧第2个座位。
但是你可不能10点24分才到有乐町站跑去坐车,因为提前5分钟停止检票,你根本进不了站,你得在10点19分就到有乐町站。
但是10点19分还是不够,因为你得在售票机上取票。毕竟一趟车上千人,只有5台售票机。而且取票的不止你这趟1012G次车的乘客,还有旁边京浜东北线10点24分900A次列车的乘客,他们更可怜,要是赶不上这趟车,后面的京滨东北线列车都是快速,跳过有乐町不停的,要是上不去只能改签到下午15点36分的1530C次列车了。更别提还有很多担心误车的大爷大妈,明明买到的是12点钟的票,提前一个半小时就跑到车站来了!想取票,起码提前半小时到车站才行!
好不容易取到票,还要排队过安检。过了安检,有乐町站不大的站厅里黑压压的都是人,毕竟3分钟一趟车,提前10分钟候车就是近万人,你都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了,想赶紧到站台上候车。然而闸机前尽职的JR东日本工作人员看了一眼你的车票,熟练地把你拦在了外面,现在只允许10点18分的1010G次列车检票进展,你的1012G次还得等7分钟才行呢!

于是,你在9点50分到了有乐町站,在经历了非人般的待遇后,终于在10点31分到达了秋叶原车站。相比你直接出站参观宅男圣地来说,那些需要换乘总武线更悲惨。他们必须先在秋叶原出站,然后在重新过安检,进站,候车,才能到达总武线的站台。换乘时间要预留好半小时以上,不然错过了车,天知道下次改签的车次是开往什么地方的……

所以说,坐毛线电车啊!走路也只要40分钟啊!坐个电车也需要这么久!
这JR不凉了才怪,果断都营公交才是王道啊,市中心要个毛线铁路。



大概有完全不了解日式通勤铁路的,怕看不懂,补几张图。


user avatar   tramc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得让那些2000km以上的旅客绝大部分坐飞机出行、100-2000km的旅客绝大部分坐高铁或飞机。这一方面要让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建设中小城市机场、大幅提高民航运力,同时还要让绝大部分人形成“坐卧铺车很不体面”的观念,砸毁中国铁路近20年来树立的“夕发朝至列车”这块招牌。这些“理想”实现之后,长途普速车才可以消灭,并且预计黄牛的主业会变成炒机票。

然后,干线铁路必须至少6线化,2条跑大站距高铁,2条跑小站距通勤列车,2条跑货车。路网密度也要大幅提高,人口密集区至少要实现铁路县县通。平均乘坐时间大于1小时且平均上座率超过80%的自由席车厢最好每节车配备一名乘警,解决因争抢座位导致的各种冲突。

附:几个铁路大国的铁路客运数据,看看中国铁路的旅客平均乘距究竟长到什么程度、旅客周转量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某些人只知道比发送量,对周转量绝口不提。如果把一趟长途旅行拆成10次换乘,发送量也可以提高10倍,然而那样的安排对长途客流还有什么吸引力呢?(中国BT的平均乘距是国铁重长途轻短途的结果而非原因,我可没说中国短途需求不高,我强调的是中国铁路存在很高的长途客流。铁路要想日本化,要考虑好这部分客流怎么处理。)

2018年5月,更新了数据,对日本铁路更换了看上去更靠谱的数据来源。祝贺中国铁路经过3年之后平均乘距从492.3公里下降到了436.3公里,望再接再厉!

数据来源:

中国:nra.gov.cn/xwzx/zlzx/hy

德国:deutschebahn.com/resour 德铁2017年年报(英文版)

日本: jreast.co.jp/e/investor JR东日本2017年年报之中的“Domestic railways”数据(英文版)

俄罗斯:eng.rzd.ru/dbmm/downloa 俄铁2016年年报(英文版)

印度:indianrailways.gov.in/r 印度铁路年报2016-17(英文版)


user avatar   libert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tramcar

用平均乘距长来说明中国铁路不适合改为以短途客运为主是不对的。现在既然办理铁路客运的思路是中长途为主,那么当然平均乘距长。这实际上是现象而不是原因,现在题主的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不能改变这个现象。

要证明中国铁路不适合减少长途,增加短途,必须要从旅行需求上来入手证明,比如假设有旅行调查的数据,证明我国300公里以下的短途出行需求占全部出行比例比日本要明显低,才能说明以长途旅行为主的合理性。当然我也还是相信中国因为国土辽阔,长途旅行的比例比日本更高。不过,一来这可能没有高到铁路客运要如此偏重长途,二来任何交通方式都有“引致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铁路交通本身是中长途更多相对更方便,那么中长途的旅行需求也会增加,中长距离的人口流动也会增加。

因为目前中国有大量的中长距离的人口流动,所以保留大量低价普速客运列车也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出行方式。不过,这些长途普速列车虽然看起来运营成本不高,都是利用既有线路,速度不快,列车和轨道的投资都不高,但是如果考虑到他们行驶中需要相对高利润的货车靠边停车让路,以及不开货车而开行客车的机会成本,实际上未必比更舒适快捷的飞机便宜多少。如果民航业进一步提高规模,到很多小机场的成本还可以大幅下降。此外还可以通过空铁联运,使得中小机场附近的县级以下城镇乘坐飞机更方便,同时进一步提高上座率,降低成本。

所以我个人觉得可能更靠谱的原因是我国既有线有很大的货运量,而不像日本即使旧有国铁窄轨铁路也以客运为主。一般来说,铁路客运发达的条件是人口密度足够高,且城市以线状分布。而铁路货运发达的条件是国土幅员辽阔。中国同时满足两点,但日本只满足一点。

2014年,中国铁路旅客周转量是8070亿人公里,日本是2600亿人公里,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多一点。而同年中国铁路货物周转量是2.75万亿吨公里,日本则只有210亿吨公里,前者是后者的100多倍。日本铁路几乎不需要运货,当然可以高频率得安排客运,但中国铁路既有线货运才是主力,也是真正盈利的部分,再来安排客运的话,可能少频率长距离的客运会比高频率短距离的客运对货运的压力更小。

(题主提出货运晚上开是不那么容易操作的,毕竟铁路货运都以长途为主,不可能一个晚上就开到)

另外,也有可能,在整体上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铁道部优先安排中长途的客运,是因为中长途铁路相对于公路的舒适性优势较大(因为公共活动空间大)。

至于题主说由铁路在大城市完成由地铁完成的轨道交通职责,我在

中国的铁路为什么没有向通勤化发展? - 鱼非鱼的回答

中有提到,中国因为铁路发展较发达国家为晚,并没有形成通勤铁路为主的轨交历史实践。现在很多的铁路线为了避免干扰汽车车流,也不经过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在这样的线路上开设通勤列车服务的人群数量有限。而如果在繁华地段新建高架、地下通勤铁路,成本跟地铁也就没有多少区别了,运量还不及地铁。通勤铁路相对来说在小城市和一些组团型的中型城市(几个相互有一定距离的区组团成为一个城市,如温州、台州、江门)会更合适

不过,其实中国目前还是有一些路段相对来说运力没有那么紧张,还是有一些空间开更多的50-300公里的短途城际客运列车,并多停一些乡镇小站。因为路途比较近,也可以设立更少的座位并让大部分人站立乘车,也可以大大增加运力。至于为什么没有办,可能还是有理念落后的影响。另外火车票价格涨不上去,客运不赚钱,铁道部没有动力也是重要原因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在前面:有人把短途客运需求和换乘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不否认短途需求也很大,但换乘代替长途班次和短途需求没有直接关系。国铁长期开行长途跨线班次,目的是优先保证长途旅客的出行需求。点对点换乘则是改变旅客的出行方式,跟开不开短途通勤没关系。

---------------------------------------------------------------

@tramcar

的回答里的图已经可以解释问题了,我估计题主没看明白,我就说一下其中的两项:

旅客平均乘距(公里):每个旅客平均的乘坐旅程,说明国内铁路本来就以长途旅行为主,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字在高铁大面积开通以后已经下降很多了,但仍然高于其它国家。

年旅客运输密度(万人公里/公里):这个数据的意思是每公里上的乘客个数,这个数字,中国排第二,高于日本,低于印度。抛开印度的挂票不谈,这个数字就意味着,现有的旅客出行方式下,车上的人已经很多了,运能已经很大。改成换乘模式的话,旅客的旅行时间会更长,车底周转需要的时间也更多,在国内缺车缺司机的情况下,不会压缩出更大的运力。

题主你认为既有线乘车环境差,这个与跨线车没关系,而是与这个有关:

收入越低的人出门带的行李越多吗? - 旅游

。换句话说,因为国内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所以旅客携带的物品太多,直接影响了车站秩序。去欧洲或者日本坐车,你就会发现旅客的行李很少,乘车环境自然也好。

强迫旅客换乘的后果就是车站内大量的旅客携带大量行李换乘,车站承受的压力会更大,比如以山海关、秦皇岛为例,如果换乘,这里就是一个换乘点,春运时每天京哈方向的旅客有十几万,试问这两个车站哪个能承受这么大的客流?要知道北京站这么大,到春运的时候都人满为患,更不要提这两个规模不如北京站的车站。春运的时候十几万人在秦皇岛、山海关换乘,那画面太美了

要搞换乘,没问题,但按照现状就要把各个线路节点车站都重新修一遍,国内并没有这个能力。并且旅客在携带大行李的情况下,做一次换乘,就要消耗将近一个小时(你自己试试提着几十斤的东西换乘一次)。要搞换乘先要让旅客改变出行方式。

题主你看到日本、德国搞换乘似乎很好用,前提是这些国家国土都不大,尤其日本还是一个长条形的国家,路网结构单一,而国内面积是这些国家的好几倍,铁路是网状的,枢纽节点太多,就目前而言不适合搞换乘。

在日本、德国,不管怎么搞换乘,一天之内基本上都能到达目的地,换成国内的话,从上海到乌鲁木齐,从哈尔滨到三亚,搞换乘的话没个4-5天都到不了。

1 能充分发挥铁路的客运运能,使得铁路购票、候车的困难和麻烦不复存在;

有图表已经给出结论了,这种情况,不可能提高运能,提高运能可以学印度那样卖挂票;

2 能够极大促进城镇发展。铁路固定运行,有了快速(急行)和普通的区别,每天会有许多列车串起现在乡镇早已废弃的火车站。而现在这些小站重新办理客运业务并且列车密度也能达到30分钟之内,对于很多小城市就等于拥有了1到2条市内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大有好处;

普速线路的列车追踪距离是7-10分钟,24小时不停歇的运转,才能跑144对(按10分钟算),这个数字很多车站在春运的时候已经达到了,请问如何加车给通勤线路?加车的前提是线路上能跑车。

没有多余的车,改换乘的话每个枢纽节点就要多停1-2小时来进行车底折返,只会降低车底使用率。

小乡镇车站的客流究竟有多少?你是否有数字支撑?开通客运的成本是很高的,国内票价低,客流少的话无法支撑一条线路的运营。

3 避免晚点,并且由于列车分成公共车厢和指定车厢,对于长途旅客来说,乘车环境能够极大的改善;

乘车环境不好,说到底是人多+行李多,动车一等座、普速软座的乘车体验好,是因为人少没有站票。

4 对于很多大城市,规划的地铁线路有些和既有线有极大的重合,如果由铁路承担这一段轨交,可以避免重复修建的浪费。

很多?哪些?具体重叠了多少?

------------------------------------------------

说到底,要想乘车环境好,人少东西少才是关键,其它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一站到底,跟私家专车一样才是最舒适的

国内铁路人多的原因是票价低,搞成像新干线那样的票价(高铁票价2-3倍),人自然就少了,环境自然也就好了。

晚点与跨线是有关系,但你搞错了因果关系,跨线车晚点会波及其它车,但如果人没有那么多,小站停车2分实际上下车10分的话,自然也就没有晚点,自然跨线车也不会被影响了。

等未来国内经济发展均衡了,乘客收入高能承受高票价了,出行的人行李少了,搞换乘会很好,但目前而言,还不太合适。

----------------------------

长途跨线,和点对点换乘的最大区别就是车站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点对点换乘要求各个换乘点的换乘效率要极高,但国内最大的车站基本上都在北上广,北上广严格意义上说都处于铁路线的边缘,并不适合做枢纽(

天津和北京哪个更适合成为铁路枢纽? - 铁路

),但铁路客流又都集中在北上广,如果要做点对点换乘,就需要扩大现有的各个换乘点的车站规模,比如郑州、天津、秦皇岛、徐州、武汉、长沙等,把原来只集中在北上广的客流再转移至换乘点,在国内铁路换乘并不太方便的今天,这种做法只会加剧换乘站的压力。

日本铁路做换乘做的好,是因为东京和新大阪这种位置,既是客流的中心,地理位置上又特别适合作为换乘点,所以才能大搞点对点换乘。如果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在郑州、武汉这种地方,那么点对点换乘会很容易,但可惜不是。




  

相关话题

  如何一张图证明你是铁路爱好者? 
  动车组救援动车组时,哪种情况需要使用过渡车钩,过渡车钩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义和团拒绝接受一切现代文明,要毁铁路、电报、医院、洋机器,官方怎么还对它给予正面评价? 
  地铁制式的列车能在铁路车站运营吗? 
  铁路大佬,为什么货机拉客会被调侃? 
  中国有哪些「有意思」的高速铁路车站? 
  为什么火车厕所里面的屎尿全部要排到铁轨上,日积月累这样不会很脏吗? 
  “铁道”和“铁路”两个词在语用上有什么区别? 
  如何看待自2020年4月10日起花桥、宝华山、阜宁、黄口、阜南、夏邑县站停运? 
  为什么中国的普客和小票车都采用西瓜拉两节绿皮的编组,而不用轨道巴士或内燃通勤动车组,甚至干脆不研制? 

前一个讨论
阿拉伯语的复杂程度对阿拉伯国家文盲率有何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果中国铁路变成和JR一样的运营方式会怎样?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