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经济的人大部分都觉得剩余价值论是扯淡吗? 第2页

        

user avatar   arnold-5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政经就像地心说,强行安排了一个地球在中间的设定(就是“价值”),然后围绕它构造了一堆本轮均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等)。刚开始能解释一些现象,但随着时代变化问题越来越多就得不断打补丁,理论变得越发臃肿解释力越来越差,唯一的作用就是维护人类的主体地位。

古典经济学就像日心说,拿掉了价值这个概念,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供需理论在今天仍然好用。它不在乎人类过得好不好,而是以中立视角分析为什么a过得好b过得不好。

但古典经济学仍然有太阳是中心的设定(这个太阳就是理性人)。这在观测范围不超出太阳系的时候可以近似认为是正确的。而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经济学则引入行为理论和博弈论,承认不理性的存在。

你硬要回到地球是中心能不能行呢,当然也可以,运动都是相对的。但地球系已经被证明就是没有太阳系简洁优雅好用。而且消解人类中心性也不代表用它来探索宇宙就不能改善人类的处境了。


修改于4月13日:

许多朋友指出古典应该是新古典,在此作一更正。本人对经济思想史并不是特别擅长,经济思想史在学校里是另外一个专业。好在今天的“西方经济学”早已不是古典那一套了。

这反而更加强了马和地心说的相似性,地心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教会版地心说才是忠于古希腊传统的那一个。马和新古典都是古典经济学的后代,但在价值问题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因为你要用刑法或者伦理学来预测张三能不能抢走王奶奶的钱包就是很扯淡。你用力学来回答,量化水平和预测能力就棒棒哒。

学经济学的人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因为力学说“能”所以说“不能”的伦理学就是扯淡。


user avatar   nan-yang-xi-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政经和西经涉及范式之争,不同的哲学指导,

这里并非否定西经,“西经”也是比较粗略的称呼了。

倘若看发展阶段,毫无疑问西经是在政经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这类政经已经毫无用处。


很多人在虚空打靶,可以去看看前沿理论发展到哪里了。

大部分人都是先曲解剩余价值学说,然后说其不对。

简单说下部分政经前沿领域:
1.价值,价格转变——论证效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不冲突
2.用更高级的数理模型解释剩余价值,计算劳动价值
3.剩余价值可以为负而且不影响整体剩余价值规律。

虚假的的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家都是坏人,他们在剥削人!让我们杀了资本家!

真正的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体制运行的必然逻辑,这和大自然规律一样!我们要革了体制,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就必须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写了三卷才写到资本的社会再生产,哪里能够三言两语就说完“剥削”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论》的逻辑是建立在阶级叙事之上,从第一卷到第三卷,

资本从剩余劳动变到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利

马克思强调的始终是社会发展视角下的剩余价值规律,平均利润形成也是全社会资本流动的结果。

本质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阶段性的,不是永恒的,后期是有矛盾的。

但在今天大部分攻击者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和谐的,美妙的。

同时,《资本论》是“总体”“宏观”视角。

“劳动者地位上升”这个推断建立在历史进程上。

       奴隶社会(奴隶)——>封建社会(农奴)——>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     

社会发展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奴隶主,皇帝,地主)没有区别,但没有拥有生产资料那部分人(奴隶,农奴,无产者)划分却很明显。

从奴隶到农民到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人,人身依附关系都在减弱,地位不断上升。

以上从历史归纳而来。(唯物史观)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推导:

问:为什么“无产阶级额要解放自己就地解放群人类”?

答:因为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剩余价值的瓜分其实是全社会参与的过程。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
       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 ↘               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价值→生产价格)         

《西方经济学》是“功利主义”的“个体视角”。

请注意:(这里“功利”是中性的表述意思,“功利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第三阶段的哲学思想,基本特征是越大越好——主要谈数量,很少谈结构)

比如来看看宏微观理论的理论基点:

社会总需求曲线个体无差异曲线的“数量加总”。

但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就是简单直接加总吗???这就涉及阶级分析了。

GDP越大越好,那贫富分化呢?西方经济学讲究量化,那结构呢?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结构谈的是比较少的。

很多认为“经济不需要价值判断的”就没看到这一层。

(多说一句:“财政”学科尤其需要价值判断,因为涉及社会整体福利分析和政府的一种父爱主义)

很多攻击者拿着“不成系统”“个别性”的例子和某个环节来反驳,其实就忽略了剩余价值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再生产的社会整体运行逻辑。
资本论最后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阶级矛盾的挖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无差异曲线,其社会和个体的形状是无差别的,研究的是“欲望和资源分配”,其实是“人与物的关系”。

但马克思的分析是部门间有协调,有比例的分配关系和再生产,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动机和目标,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劳动异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要求下看待的: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劳动力买卖平等而自由

但生产资料都在你那里,土地都在你那里,而且神圣不可侵犯,我只有劳动力,从社会力量比较来看,这还是自愿的吗?所以劳动就异化了。

这是个体视角无法看出而从社会总体分析看出来的结果:

所以马克思说:资本家在前面昂首挺胸,雇佣劳动者在后面垂头丧气。(大意)

而且考究下来,你怎么占有土地的?现在是用钱买,那殖民时期的土地呢?请循其本呢?

究其根本,那就是原始积累(血腥)。

想想美国人怎么不把土地还给印第安人?因为数理经济学不在乎这个。

看清剥削的面貌,除了劳动的剥削外,更要注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利润”成了目的。

(拜物教,或者通俗叫拜金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是在配合“占有”这种理念的宣传。于是资本会不断地追求这种“神圣的私人占有关系”。

注意,是资本主义制度在维护这种占有关系。所以马克思说劳动物化,劳动力占有。

(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和劳动,回答了“斯密教条”,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但不是劳动的价值表现)

让劳动者垂头丧气的是制度和理念而不是个别资本家本身。

只攻击个别资本家,是不够完整的表述。

我国倡导的也是有责任的企业家,实干家

考察动机,如果他有责任,有爱心,不纯粹地追求利润,而且能够做大实业,在我国,他就是企业家。

肯定会有人问我国有哪些做法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呢?

比如:

土地的三权分置,公有制主体作用和国有主导作用,就是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命根子。

因为不再“私有神圣”,尤其是土地。

至于理论层面:

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贫富差距的由来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没有必然性?

目前的时间证明还是太短了,但两次的经济危机都符合资本论的描述。


我再简单反驳下知乎部分人的观点

1.剩余价值不能解释资本家亏本,同时马克思没有分析过需求。

(1)剩余价值的是劳动创造价值,如果劳动没有创造出大于自身的价值,自然就是负剩余价值,这种情况资本家无法进行再生产,就会退出市场。
而马克思研究的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自然是继续研究成功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运动。
所以从总体视角出发,资本论强调“偶然中的必然",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怎么发展,必然有资本家赚钱啊!
所以社会总体,有:
连续不断的社会扩大再生产=有许多资本家在赚钱
关于风险:
马克思也阐述过“商品惊险的一跃”。
以上,都是有条件,基于社会总体的结论,许多反驳者往往没注意到这一点。

(2)关于马克思的生产和消费的话,生产自不用说。
关于需求,马克思在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有分析。
a.社会部分是分为了生产资料部门和消费资料部门,包含了供给需求对接。
b.马克思在“商品”一词中定义了“惊险的一跃”,既商品价值实现是有风险的,也和需求有关并有论述。

2.按劳分配不正确,无意义,不可量化,价值不能量化

这是个伪命题。
价格就是价值的量化才对!
比如我问你:
基于效用价值论,效用怎么量化?
效用和价值都是定性分析
所以经济学家才较早地注意到了两者的特殊性并加以研究。
水果这个概念可以量化吗?
当然不能,水果的价格才是定量的。

所以关键在于:
一个定性的概念如何去定量?
  • 价值如何转变为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侧重生产端分析)→价格

  • 效用如何转变为价格→供给需求均衡(侧重需求端)→价格
从另一方面来说,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是紧密结合的。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身上具有的“无差异”恰恰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点。

(多说一嘴:
我最崇拜马克思的就是他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过程分析“,
论证的是为什么我们反对的是阶级,
为什么:
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就得解放全人类。
这也是资本论总体分析的体现)

3.早就被马克思反驳过的各种观点。

比如凯里,巴师夏,约翰穆勒这些经济大师早就反驳过马克思,但都没成功。
(他们被马克思称为:庸俗政治经济学)
今天难道能找出成功地,系统性地反驳了马克思的理论和著作吗?
很多人的反驳观点也早已囊括在上面这些经济大师的发言中了。

4.效用价值论(这个目前最能打,因为当时马克思当时没看到这个,可惜)

可惜马克思没能见到“边际革命”,不然我也很好奇马克思会怎么解释“钻石”和“水”的悖论。
不过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钻石与水是放在了特定狭窄的环境分析,没有分析扩大再生产。


5.其他论证很多都是自己删改了条件。

比如商品同时具有价值(有劳动)和使用价值(有需求)。
而不是只看价值,而商品这个条件又意味着要放到社会总体生产,交换关系中去看,而不是随随便便拎出来一个劳动或者价值来鞭尸。
  • 以直播行业为例,除了播的行为本身也得看到为了主播那几秒,前前后后有多少人在背后劳动?
  • 拿个别劳动行为开涮,就得明确劳动融入商品这一整个环节和明确还有使用价值的分析。
马克思的所有概念始终都是有条件,有联系的社会构成的零件。
马哲说过什么?不要片面的,孤立的,静止地看待事物。
很多人觉得自己都懂,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
可是当自己反驳马克思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观点就是孤立的,静止的呢?

资本论之外的一些学科想法:

处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也是个理解经济学科的问题,当然也涉及到范式之争:

效用和价值最后终究都是转化为了商品价格和商品数量,关键在于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涉及到了分配是否公平。知其来源方知其归处。

其实发展到今天,西方经济学都是个较落后而笼统的说法了,而且如今政治经济学确实不是主流,数理当道,甚至普遍认为数字符号大于理念革新。

但这未必意味着资本论这样的著作或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毫无用处。

经济分析需要道德吗?需要分析人和人的关系吗?

西方认为是“处理欲望无限和资源有限的矛盾”,但真是如此吗?这只有人和物,那人与人呢?

完全抛弃价值分析,如果真正处理“知其来源方知其归处”的分配关系呢?

况且,假若经济学不谈道德伦理,那和数学区别在哪里?

社会学科的价值在哪里?

GDP指标都在反思了(不能衡量快乐,闲暇),还有人坚决认为经济学不带道德色彩?

西方经济学标榜自己是一种预测,但我们仍旧停留在从结果进行反思,运用数理模型解释过去的阶段。目前最成功的预测反而是《资本论》的经济危机预测。但资本论恰恰没什么数学含金量。

西方经济学假设理性人,但人只有理性吗?理性就是数字层面的财富利益最大化了吗?

即便是效用价值论,效用已经有主观特色,说明了经济学是人的社会学科。

如果经济学完全抛弃价值分析,那不仅是经济学的死亡,也是人性的死亡。


user avatar   artanis-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经济学是意识形态最重的学科,新自由主义大兴天下,自然需要一套为自己合理化的体系。而学经济学的大多只有庸俗的实证主义思维,盲目地混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根本区别,试图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拼接过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

物理学的实验在空间上是可以重复实验证伪的,而经济作为一种历史产物是时间上不可重复和证伪的。这就导致如果经济学硬搬经验主义的方法,经常处于一种马后炮的形态。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不断尝试引入数学量化来遮掩自己的不可靠。

事物都有其历史背景和过程,而许多经济学的概念都是直接扔给你,从来不告诉你这种概念的来历和历史定位,而是把它看做理所当然的自然事实。从精神分析学来看,这就是自己给了个逻辑自洽的符号体系,把一切内容都阉割并吸纳到自己的体系中,玩弄符号系统,却从不解释这些符号系统的内涵和意义,只是看上去很有道理。

而马克思做到了对这些现实概念前提的追问,而不是仅仅描述现象,这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能在社会学,历史学,哲学领域一直具有巨大影响力。

对任何学科概念不进行批判并讨论它的前提和边界,而是把一般原理运用在一切事物上却从不进入具体事实。这种被黑格尔称为“主观思维”的东西,也被黑格尔视为学术的门外汉。而这种东西正盛行在各类社会科学之中。

有些人认为价值必须量化测量,否则就是没有。但这些人从来不思考价值为什么必须被精确测量,这句话本身就隐藏了一个主观唯心哲学前提:存在即被感知(测量)。如果这种哲学命题他们都没能力给出论证的话,又凭什么把这个当作理所当然的论据?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做一个逻辑推演:

假设:学经济的人大部分都觉得剩余价值理论是扯淡。
则:剩余价值理论不能指导经济学,只是纯粹的政治教育。
则:这个政治教育出于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却保留了学院经济学这一块圣地,一点都不对经济学施加影响。

也就是说
这个观念一方面假设了一个实体,它罔顾事实一定要在全社会都推广一种政治化的经济理论。
同时又要假设这个实体,恰好放过/漏过了经济领域的政治教育。

当然你也许要问,是不是只有在国内学经济的受到了这种思想政治的钳制。而国外则是学到了中立的自由的关于经济的真理呢?

那你应该问是不是learn economy 的 people 都feel like剩余价值论都是che dan。

或者,至少稍微会举一反三一点的人。都应该会反过来想一想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可以去推行一种经济理论,那别的国家为什么不会?
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观念的影响?

只要人们还没学会从意识形态的一切——政治、经济、道德、哲学等——背后揭示出其利益所在。
那么他们就始终,并且永远是,受骗并且自欺的牺牲品。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个人的经历,这部分内容应该在初中时期,就会在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交流中进行充分的讨论,为何现在还在说这个青春必考题。

一般政治老师会从两点论述此问题:

第一点,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似乎绝大部分满足)是围绕着人和人类社会的学科,因此不存在脱离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异化的经济现象和解释。

第二点,人的天然属性之一就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的实质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改造的集合。通常老师们会借用《鲁宾逊漂流记》来进一步解释这一定义,即鲁滨逊与星期五虽然在岛上生存了下来,但是他们为实现生存所采取的一切行为,均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子集,两位主角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生存在那个岛上。

当然,本问题下个人关注的一些大V也提到了这一点。本质是这里有一个新问题:符合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以人为本≈从人性+反人性,于是大家又在两个立足点上开始全概率空间的炮轰。

最终,政治老师会用下面的陈词结束讨论:当大家面对自身利益或者所在群体利益问题的时候,应该用什么工具分析面临的问题,这才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user avatar   lin-xian-sheng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这次的抗疫整体就不说了。

单说舆论宣传阵地,表现就十分奇怪。

你说上海宣传管理不严,百花齐放,但它又能做到评论区精准清零。

你说上海舆论管制,有口难言,又隔三差五会有“内部录音”、“内部截图”之类的传遍全网。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不管是严控舆论,还是彻底放开。

在现在这个非常时期,我都不反对。

前者短期内有助于加速结束疫情,后者长期看有助于形成一个好的舆论氛围。

但是,现在这种“上面收紧下面混乱”的舆论现状,就是典型的两边不讨好。

既造成了恐慌气氛,又助长了谣言的诞生。

这种整体上的矛盾和混乱,就是这次上海整体抗疫形势的一个侧写。

至于各种“乱象”,都只不过是这种整体上的矛盾和混乱下的细节表现而已。


user avatar   he-shen-59-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huan-xin-91-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就这个问题跟我妈讨论过。

我说我这么要强这么独立,怎么可能找得到对象,现在男生都喜欢软软的什么都不懂的瓶盖都拧不开的笨笨傻傻的妹子呀,比如我表妹那种╮(╯▽╰)╭

我妈说:其实吧。。。。。如果我真的是那种什么都不会,什么事情都要你爸来做的女人,你爸早就跟我离婚了。

我妈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那种温温软软的妹子会很讨喜,但是过日子,如果什么都要依靠男方,短时间可能还好,几年过下来,早就烦了。而且生活中那么多事,那么多问题,如果女方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要添乱,这日子要怎么过。

像我妈这种女人,不仅自己工作上家庭上都可以处理得很好,还对我爸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爸能在学校不用趋炎附势巴结领导,甚至还可以因为校长不公平的对待直接拍校长的桌子跟校长对骂,还一点事都没有继续当先进当优秀教师,年年带重点班,教书教的好是一方面,跟我妈在教育局工作不可能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曾经也有个老师跟校长有矛盾,后来被找了个借口调到农村的学校去了,而我爸骂了校长这么多年,从来没谁敢把他怎么样,顶多是没有升职的机会了╮(╯▽╰)╭)

我爸真的是典型的书读得迂腐了的那种人,特别清高,完全不懂变通,因为看不惯他们年级组长,他们年级的活动从来不参与。有一次他们校长开会碰到我妈,就跟我妈说,x老师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啊,不合群。我妈回来根本都没给我爸说,就偷偷告诉我了。
而我妈就是那种像水一样的女人,什么地方都可以淌过去,石头扔下去也只是泛起一点涟漪,包容我爸的一切,呵护着他的自尊心。而我爸也知道我妈很有能力,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特别尊重我妈,偶尔闹脾气都像在撒娇。曾经有别的老师说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相敬如宾。

我一直觉得理想的夫妻关系就应该是这样,就像《致橡树》里那种,我跟你肩并肩站在一起,不依附你,也不会攀附你,更不会一厢情愿的奉献或者施舍,我们共担风险,共享繁华。

真羡慕啊。

真想找一个我妈那样的人。


========================分割线=========================


看评论感觉好像大家都觉得我母亲罩着我父亲,我父亲高攀了我母亲的感觉。
可能是我表述的问题吧,其实,你们想,我妈这种人,会去找那么特别废的男人过一辈子么╮(╯▽╰)╭

我爸当年高考,是全地区数学单科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考的重本(那所学校现在也是211,985),整个人心高气傲的不行——但是通常这种心高气傲的人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被人打,多少还是有点本事的。

四川人嘛,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打牌,我爸其实打得很好,因为他记得住牌!他能算牌!这简直就是外挂嘛!但是他很少打牌,一年中可能就过年那会陪家里亲戚玩几把。平时的娱乐活动,除了守着电脑打无比幼稚的小游戏,他没事,就!做!高!考!题!
市面上大部分教辅资料,都可以在他书架上找到。

我相信大家在读书期间对那种强迫学生补课的老师都是有了解的╮(╯▽╰)╭但是我爸他呀,最讨厌补课,每次有学生家长找他给孩子补课,他都给人家说:上我的课,课上四十分钟认真听就可以了,不需要补课。

他教的班,数学成绩从来都是年纪第一第二。

学生都很喜欢他,大概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讨厌一个:不拖堂,不骂人,不补课,有耐心,好脾气,认真教学,不请家长的老师。【我爸比学生还讨厌拖堂,下课了比学生跑得还快】

跟之前那个校长的矛盾也是,那个校长总是喜欢搞个大工程,从中牟利,完全不在教学上花功夫,所以我爸特别讨厌他和那几个学校的中高层领导,才不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的。
后来校长被双规了,判了十几年,中高层整个换了一拨,我爸又开开心心的去参加教研活动了╮(╯▽╰)╭
春天桃花开的时候还会跟他们去爬山。。。。。。。ORZ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我爸是个特别认真特别聪明的人,绝对不是不会社交的书呆子那种。

应该说,我父亲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真诚,不做作,不媚俗,没有太多的欲望,不关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理想主义者。用我妈的话说就是象牙塔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

而这个象牙塔,很大程度上功劳要归我妈,我妈因为工作的关系,跟全市的所有中小学校长啊主任啊都很熟。可以说我妈把社会阴暗的那些东西,挡在了我爸看不到的地方。

这点真的太难得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就是太宠我爸了,一直都是那种,出了事也没关系,我帮你想办法、帮你解决,再顺便嘲笑一下你 的那种。

然后我爸就是有点傲娇的那种,其实可心疼我妈了。我妈做了什么菜,问他好不好吃,他每次都说一般,还行这样,但是到外面去吃饭,他每次都说,还没你妈做的好吃(≖ ‿ ≖)✧就是这么口谦体正直。

最后附上致橡树。我啊,是真的觉得这种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并肩前行、共同成长、精神上的契合 是最理想的相处模式了。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user avatar   nai-ping-zhan-do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所谓『经济胁迫』,发源地和指挥部就在华盛顿」? 
  资本家的管理行为也能算做劳动,那样不就没有剩余价值的说法了? 
  美国在二战以后从全世界赚到的钱都用在哪些事情? 
  外星先进文明是否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中国发生经济危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资本论》对现代经济问题依然完全适用吗?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共产主义要求人都不自私,都非常善良,都有极高的道德水平?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债务?背后的行为逻辑都有哪些? 
  如何看待日本进入 70 岁退休时代,要求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对日本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钞票越印越多,货币购买力不断被稀释,如何抵抗货币超发?现在该买入什么资产? 

前一个讨论
巴萨怎么衰落了?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网络纳粹?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