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够严谨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lu-j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评论告诉我,《明朝那些事儿》只是一部小说。

所以,问题根本就不成立,因为一部小说不配说“是不是严谨”,只要读者看得开心就行,不用管里面说的是不是事实。

------------原答案--------------

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明朝那些事儿》是否严谨了。

当年明月最推崇的人是谁?王阳明。

但是,我发现当年明月连《传习录》都没有读过……

《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王阳明有三个硬伤。

这三个硬伤……非常硬,硬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只要通读一遍《传习录》,就根本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一、天理人欲

当年明月认为,王阳明不赞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他在写到王阳明龙场悟道时,这么描述他所领悟的道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这一说法的影响很广,我经常看人说王阳明肯定人欲,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王自健有次相声的垫话说“王阳明天理也要,人欲也要”,听得我很尴尬。

王阳明真的认为天理即是人欲吗?并非如此。如果读过《传习录》,就知道王阳明经常说“存天理去人欲“。

比如王阳明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他说:“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王阳明不可能认同人欲,他教学生们“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

王阳明与朱熹的主要差别,是对于“理”的认识不同。朱熹认为,理是宇宙间的统一规律,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有理。而王阳明则认为,理仅仅是人的道德情感、道德冲动。


二、知行合一

很多人都误解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认为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意思,当年明月也是这么误解的。

比如当年明月这么解释“知行合一”:

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

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可惜的是这并非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内涵。

王阳明“知行合一”中的“知”,并不是指“知识”,也不是指“知道道理”,而是特指“良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本心都知善知恶,这就是良知。比如小孩子从小就知道敬爱父母,这就是良知。每个人都知道偷盗是不对的,这也是良知。

良知不仅是知善知恶,还是好善恶恶。比如你看到好人好事,都会由衷的开心,看到坏人坏人,都恨不得冲上前踹两脚。

既然人都好善恶恶,所以会体现为一种潜意识的冲动。比如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去了,会立刻忍不住想要拉住他。

所以知和行本来就是合一的。比如你看到小孩子要掉到井里,你不会先想:我应该拉住他,然后再去行动,你会下意识地拉住他,这既是知,又是行。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知而不行呢?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知道应该孝敬父母,却并不孝敬父母,这说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孝敬父母”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知识,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冲动,所以这不是王阳明所说的“知”。

阳明心学的要点就是恢复人本心的良知,让人时时刻刻有为善去恶的冲动,这样人就会自发地为善去恶,这才是“知心合一”。


三、天泉证道

天泉证道是王阳明晚年的一个重要事件。天泉证道之后,王阳明征思、田,死在途中,因此天泉证道可以视为王阳明最终的教诲。

《明朝那些事儿》如此描述天泉证道:

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大风拂过了空旷的天泉桥,在四周传来的阵阵风声中,王守仁高声吟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钱德洪与王畿一言不发,摒气凝神,记下了这四句话。
​此即为所谓心学四决,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连著名的“天泉证道”都说错……我也是无言以对了。经过评论提醒我才发现,当年明月说的是“天泉论道”。但是“天泉证道”或者说“天泉证悟”这是一个专有名词啊,不能随便改成“天泉论道”。

所谓天泉证道,是钱德洪与王畿对于王阳明“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四句教产生不同理解,因此向王阳明求证。王阳明分别肯定、印证了两人的部分观点,让他们两人相互学习,不可偏执。所以才说是“证道”,而不是“论道”。

大致经过是:

王畿认为:“心体既然是无善无恶,那么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知也是无善无恶,物也是无善无恶。”而钱德洪则说:“心体原来无善无恶,但是人被物欲沾染得久了,就会有善恶之见,所以要为善去恶,正是为了恢复本体的无善无恶。”两人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相约第二天请教老师。

第二天在天泉桥上王阳明分别听了他们二人的观点,说道:“你们俩说的都有问题。王畿的观点只能说给上根人听,而钱德洪的观点只能说给中下根人听。把你俩的观点结合起来,就没毛病了,可以说给所有人听。”

那么王阳明的四句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并不是说心体真的非善非恶,而是说心体,也就是人的本心,是判别善恶的标准。符合本心的是善,不符合本心的是恶。本心比善恶的层次高,所以本心自身不能说是善是恶。

比如符合法律的是合法行为,不符合法律的是非法行为,但是法律本身是合法还是非法呢?我们只能说它既非合法,又非非法。因为法律本身是判断合法还是非法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能彻悟本心,他的一切行为都是符合本心的,所以他没有善恶之念,但做的所有行为都是至善无恶的。这是王畿的观点。

但是大部分人的本心都会被私欲遮蔽,因此会有善念、恶念之分,那么就要努力为善去恶,以求恢复本心的清明。这是钱德洪的观点。

王阳明认为,要将王畿和钱德洪的观点合起来看,才是完整的心学要旨。

而这才是天泉证道的真实情况。


关于王阳明的回答: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梦露居士


user avatar   wu-yan-shi-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本历史科普向作品,漏洞百出、观点陈旧的《明事》相当严谨……

毕竟诸如孙皓晖《大秦帝国》系列、袁腾飞《两宋风云》系列和二月河《鞑清大帝》系列,都是能神一般的存在。


附《明事》参考书目:

《明通鉴》,(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史》,(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
《明会要》,(清)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编》,(清)留云居士,上海书店,1988年;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
《清朝前纪》,孟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
《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史考证》,黄云眉,中华书局,1986年;
《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谢国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实录》
《明季党社考》,(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玉光剑气集》,(清)张怡,中华书局;
《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
《酌中志》,(明)刘若愚;
《愿学集》,(明)邹元标;
《赐闲堂集》, (明)申时行;
《戚继光评传》,范中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明文海》, (明)黄宗羲;
《召对录》, (明)申时行;
《万历三大征考》, (明)茅瑞征;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
《万历野获编》, (明)沈得符,中华书局,1959年;
《明会典》, (明)申时行,中华书局;
《国榷》, (明)谈迁,中华书局;
《明史简述》,吴晗,中华书局;
《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国史大纲》,钱穆,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江苏教育出版社;
《冯梦龙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下郡国利病书》,明,顾炎武;
《万历起居注》;
《张太岳先生诗文集》; (明)张居正;
《中国经济通史》 第七卷,吴量恺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崇祯长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卷;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陈子龙及其时代》,朱东润;
《清史稿》 :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世祖本纪》、 《圣祖本纪》、 《世宗本纪》、 《高宗本纪》、 《职官志》、 《食货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论著集刊》、 《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二十五史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中华书局;
《袁崇焕传》,阎崇年,中华书局;
《杨大洪先生文集》, (明)杨涟;
《三垣笔记》, (明)李清;
《杨文弱先生集》, (明)杨嗣昌。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参考书目 - 百度文库

袁腾飞受到的争议为何远比「当年明月」多?


user avatar   xi-nan-da-h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只是打个前站,标志着满清正统化已经正式进驻历史教育。

对满清皇帝的美化和对汉人王朝的诋毁将不断出现在历史课本中。




  

相关话题

  万历朝鲜战争中,葡萄牙人起了多少推波助澜的作用么? 
  明朝末年为什么不对东南加税而是西北? 
  假如把崇祯换到宋徽宗的位置上会如何? 
  为什么在清朝占领山海关以后,推进速度那么快? 
  为什么明末清军士气那么高? 
  明朝那些事有哪些经典语录? 
  《明朝那些事》是不是有点过分美化明朝? 
  为什么有人相信全国只有袁崇焕敢去前线?督师那可是肥缺啊!?没一个袁粉对袁督师自信? 
  明末三大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精神朱家人”这个词是谁发明的?目的是什么?又造成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策略类游戏型跑团,类似于帖游那样?
下一个讨论
巨石强森文身的含义是什么?波利尼西亚的文身文化又是怎么回事?





© 2025-01-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