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文献指出,忽必烈手中的怯薛歹和侍卫亲军有大量的汉人,这种说法对不对? 第1页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忽必烈的怯薛是情急之下凑的……

蒙哥死后,怯薛需要护送蒙哥灵柩回漠北安葬。所以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立后,怯薛基本都归了阿里不哥,忽必烈是一根毛都没有。

忽必烈称帝后,为了表示我也有怯薛,就召集成吉思汗四大怯薛长的子孙,给自己也组织了一支怯薛。但是现实非常骨感,骨感到什么程度呢,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虽然也有外族但大多数都是蒙古人,而忽必烈称帝时,手下的蒙古将军倒是不少,但蒙古兵……少得可怜。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对峙的班底,主力是汉军各大世侯,兵力基本上说都是汉人,还有少数是西南少数民族(蛮僰之兵),以及少数色目人军队(阿速军)。盟友(还不大稳定)是离自己的地盘较远的东道蒙古诸王,而且也压根不可能割肉给忽必烈来组建怯薛。

要搜集以前的探马赤军吧,可是在金朝灭亡后,安插在中原的蒙古探马赤军(治安部队),都“散居牧地,多有入民籍者”(元史·石高山传)。这也是后来元朝又安插色目人做探马赤军的原因。

这尼玛能愁死忽必烈啊。想组建一支自己的蒙古人禁卫军,都没办法凑够。

而且,忽必烈封的四大怯薛长,不但凑不够四个人,而且还有两个是孩子:

木华黎后人安童,时年13岁(还TM是虚岁);

博尔术后人玉昔帖木儿,倒是虚岁20了。

博尔忽后人月赤察儿,虚岁12……

话说,安童和月赤察儿,这是要护卫皇帝呢?还是让皇帝老伯伯来保护你们呢?实际上忽必烈也没指望让他们保护自己,后来月赤察儿都三十多快奔四了,在攻打海都时,被皇帝当了半辈子孩子的月赤察儿不甘心当继续老孩子,向忽必烈请命作战,结果被忽必烈告诉:“汝亲佩橐鞬为宿卫近臣,功自不小,何必以先登陷阵为能,继祖父耶?”……说是你给我背弓囊功劳很大,何必上前线呢?一直到忽必烈驾崩后,被当了半辈子孩子的月赤察儿才有了统军作战的机会。

……

所以,在平定阿里不哥之前,怯薛实际上就是个幌子,可能就没几个兵。但是,既然称帝了,就得有禁卫军啊,况且。手下全是汉军世侯这种军阀,皇帝自己也得有兵啊,既然怯薛是个幌子,那么禁卫军总得有人干呐。

所以,忽必烈就开始打汉军的主意了,于是下令从史天泽、董文炳、严忠济、张荣、张柔等汉军世侯的军队里,各出一些血给忽必烈,其中史天泽出血最多,贡献士兵10435人,其他世侯或一两千或几百或几十不等,最后凑了三万人,这三万汉军被命名为“武卫军”,其实就是忽必烈真实的禁卫军。

由于史天泽出血最多,所以武卫军都指挥使,是史天泽的心腹李伯祐。

在忽必烈称帝后的第二年,忽必烈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可能在上次要求汉人世侯出血给自己贡献武卫军的时候有以次充好的现象,所以又让李伯祐淘汰了一批老弱病残,然后又在各汉人世侯军中挑了一批猛男。而且还聘用了宋朝降将王青当武卫军的弓箭老师。

忽必烈称帝后的第三年,叛乱的汉人世侯大军阀李璮被平定,肥肉来了!

李璮部下为金末著名武装“红袄军”,枪法出众战斗力杠杠的,还都是山东大汉。所以忽必烈立马就从李璮旧部兵马里,派人挑选了两千精锐分两次并入武卫军。然后又淘汰一批老弱,下令各汉军世侯挑选精锐精锐四千补充武卫。

反正到忽必烈之后,怯薛完全失去了“禁卫军”的作用,基本上是伺候皇室的勤杂工了(当然前途很不错)。而真正的禁卫军,就是以武卫军为主的侍卫亲军了,从忽必烈之后,侍卫亲军(除武卫军外增设了其他卫)的身份再次转变,慢慢从禁卫军身份,又多次扩充变成了中军(中央军)。

在元朝时期,基本上侍卫亲军维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基本以汉人为主,平时负责拱卫京师及其周边,战时做野战部队集结出战。

忽必烈可能觉得,中军全是汉人很可怕,于是在基本平定天下后从蒙古各部抽调蒙古人组建蒙古侍卫,但因为蒙古地广人稀,诸王都叫苦说自己没人服劳役,于是在元成宗时期,元成宗又按照忽必烈遗命,发返了很多蒙古侍卫。所以到最后蒙古侍卫也没有形成规模。

后来因为漠北战乱,蒙古人很多都经济破产卖身为奴。流散在中原的蒙古探马赤军,也不知道怎么混的,很多人都混成了农奴……为了稳定本民族,元朝“赎蒙古子女之奴于民间(《拜住神道碑》)”这些赎买来的蒙古人奴隶,朝廷安置他们组建侍卫亲军中的宗仁卫,凑了一万多人。朝廷念及这些蒙古人吃过苦,专门抽调两千汉军帮助他们屯田,所以宗仁卫依然有汉人。

接着,为更好地控制东道蒙古诸王,忽必烈时代又组建了东路蒙古侍卫,规模也就一万人。

除了汉人和蒙古人外,从武卫军开始扩充而来的元朝中军——侍卫亲军,在元朝全部时间内,又不断扩充了一些色目人部队,这些部队基本上都设置在京师外围,尤其是云需宫周围较多,有部分就蒙古化成了永谢布蒙古人。色目卫军跟以前的汉人世侯一样,基本都变成了色目军官的私人兵力,成了元朝董卓辈出的一大根源。大致如下:

1、忽必烈起兵之初,手下有一支多民族混合的杂牌军叫“贵赤(好像意思是猎户)”,其中有色目人也有蒙古人。忽必烈晚年,派人搜罗天下逃避差役(比如附庸寺庙的佃户)的色目人,凑了一万,组建贵赤卫。

2、忽必烈晚年,以党项人组建唐兀卫,凑了大概三千人。

3、忽必烈晚年,忽必烈觉得钦察人骁勇善战,于是诏令天下搜集钦察人,总共搜集一万,组建钦察卫。后扩充为两万,封左右钦察二卫。

4、元成宗时期,以西域降人组建了西域卫,一千多人。大概以阿尔浑人(哈萨克的一个部落)居多。

5、元武宗时期,因为康里武将亦剌脱脱拥戴元武宗有功,元武宗接受其提议搜集天下康里人组建康里卫。亦剌脱脱图谋不轨,别说康里人了,来什么人都要包括汉人,只要你来效忠亦剌脱脱就给你吃皇粮。最后弄出来几万人。后来元朝政府察觉了其阴谋,下令解散康里卫。

6、忽必烈时期,手里有一支阿速人(奥塞梯人,来源于两次蒙古西征的投降部队,忽必烈时代已经有三千人)军队,于是忽必烈设阿速卫。元武宗时期,又搜罗天下阿速人,扩编阿速卫为左右阿速两卫。人数接近一万。

7、元武宗时期,从各色目卫抽调人马,再凑上居庸关的汉人守军,编成隆镇卫,人数大概不到五千。

8、元末,权臣燕铁木儿组建龙翊卫,其实就是两个钦察卫的班底,再加上唐兀卫、东路蒙古卫、哈喇鲁万户府(有三千葛逻禄人)、东路蒙古元帅府等凑的。人数不足五千。

钦察卫、唐兀卫、东路蒙古卫、哈喇鲁万户府、东路蒙古元帅府这些部队基本都被土土哈家族(伯牙吾氏的钦察人)逐渐渗透世袭掌控,燕铁木儿死后,才归皇帝了。这个班底可能在明初时投靠了阿速卫出身的军阀阿鲁台太师,一起形成了永谢布蒙古人的前身。

9、元文宗时期,下令天下搜集俄罗斯人,组建斡罗思卫。凑了一万人。(其中燕铁木儿出了大头,献了两千多俄罗斯人,虽然从金帐汗国到元朝,奴隶贸易线路是存在的,但一次就能从元朝搜出来一万俄罗斯人……这……怕有猫腻。元朝能找到有姓名俄罗斯人几近于无,元史中也只有捏古剌家族疑似是俄罗斯人,捏古剌可能就是尼古拉,而且还是蒙哥时代的人,可能是长子西征时来投靠的。斡罗思卫中肯定有奴隶贸易被迫来元朝的俄罗斯人,但可能多数都是本地人假毛子)

10……其他的省略

从色目卫军组建来看,起初都是人数不多,为了组建元朝是以政府力量搜集天下某民族的人组建的。党项人在元朝应该很多,阿速人在忽必烈时代就有三千,这些不用说了。但是别的其他民族,譬如俄罗斯人……尼玛能凑一万兵力?反正我是不信的,看元武宗时期康里卫的闹剧就知道,色目卫军的军官为了培植私人势力,那是什么人都要的,只要你效忠我你就能吃皇粮,所以色目卫军恐怕汉人比例也不低。


至于怯薛……

自忽必烈后,怯薛的工作基本就是给皇帝杂务,加上怯薛的附属人口数量也有四万多。由于战斗力堪忧,在一些不稳定的时候连给皇宫看大门的职责,皇帝都要抽调侍卫亲军来干,因为怯薛……早就丧失了战斗力。

本来按照元朝旧制,怯薛是以蒙古贵族子弟为主,汉人和色目人贵族子弟为辅组成的。但因为腐败的原因(怯薛前途较好,待遇高地位不错,其中利益链很大),怯薛经常被汉人市井子弟混入,元朝多次对此整顿过,但一直没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元朝怯薛的直系后裔——察哈尔的克什克腾部蒙古人,在明初就是籍籍无名,甚至到了明朝后期,明朝才知道蒙古还有个克什克腾部。这些元末纨绔子弟加部分市井之徒的后裔,大概是在明朝时期被其他蒙古部落欺压了很多年之后,才被迫习惯了漠北生活有了顽强的战斗力,最后辅佐达延汗复兴了蒙古汗廷,也很不容易啊。




  

相关话题

  元朝十户一把菜刀,大家平时是怎么做饭的呢? 
  为什么古代「河套地区」很容易丢失? 
  白登之围如果匈奴不解围会不会汉军灭掉? 
  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是否过誉了?如果庞统不死,对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中国是否喜欢用「四大…」对事物进行排名?为什么? 
  唯物史观是怎么解释隋朝灭亡、靖康耻、清军入关这种偶然事件的? 
  明朝有酷吏吗? 
  元朝算不算是中国朝代? 
  迄今为止,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关于中国的预测到最后证明是错误的? 
  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诸侯最强大? 

前一个讨论
为何目前为联想辩解的文章和视频主题多是攻击司马南?很少正面回答问题?有无正面回答的文章和视频?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同样是江北四镇。清仍然用刘良佐领军,而闲置刘泽清呢?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