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现在有“中国经济学”理论吗?如果有是什么呢? 第1页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你不认为中国人在生理结构与智力水平上与外国人有区别,那么就不要相信任何声称自己只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科学必然是普世的。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意识到相对于各国的异质性而言,中国并不特殊,经济学要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就必然是要具有普适性和可重复性的。

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问题,绝不是不适合什么中国国情,解释预测不了中国经济的问题,而是连西方自己的问题都无法解释,自己的未来都无法预测的问题。即中国和西方在经济学上的争论(也包括西方各学派经济学的争论),绝不是“西方经济学适不适合西方以外国家的争论”,而是“你的这套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但是有许多像 @林先生 这样的人,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认为中国是想和德国历史学派一样搞各国有各国的经济学的宗教理论,实际上这是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者的抹黑。

林毅夫先生所试图建立的“新结构经济学”,论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从来不是奔着给“中国自有国情在此”去的,而是冲着“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这么搞”去的,而张维为教授吹的“中国模式”,虽然内涵不足,也绝不是“因为中国独特国情而特别适用的模式”,而是“中国摸索出来的大家都可以学习的模式”,陈平教授的态度是最露骨的,直接出来说“西方经济学就是炼金术”。

在中国,在现在的台面上根本就没有德国历史学派那样提倡“各国该有各国的经济学”的人物,而只有“你tm是伪科学,劳资要重新搞科学理论”的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该有的态度,马克思是什么态度,是“资产阶级自李嘉图之后就没有取得经济学的发展了,刻意回避要害,搞伪科学经济学洗脑大众,劳资要重建一套理论”的态度,这和当代中国学者的认识没有大的出入,而林先生在这个问题下,却拿出德国历史学派的错误方向来做比喻。


1:还原论

那我们回到现实层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究竟有什么方法论问题?其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在经济学领域的方法论上虽然占据主流地位,却和其他主流科学的方法论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还原论是主流科学不看好的,至少在现阶段摒弃的东西,代表性的就有凝聚态物理的大家P· Anderson的名言“More is different”,而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自卢卡斯批判之后,就开始给宏观经济学寻找虚无缥缈的“微观基础”。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DSGE是从理性人个体的效用开始推理的,如果效用理论的结论仅仅停留在拍卖上和市场行为上,那么也还说得过去,但DSGE而最终的结论却是整个经济体的增长路径,全社会的利率水平。这就好比从水分子的特性推导出湍流的运动,现代科学对水分子的了解远胜于对人这个复杂集合体的了解,但是流体力学依旧很难攻克湍流问题,如果你去对物理学家说剖开水分子来研究就能够预测湍流的运动,绝对会被当成妄人。

可是主流宏观经济学就是可以无视统治其他学科的复杂性的暴政,恁是从个体的选择推出社会经济增长,这个结论能有多靠谱可想而知。


2:“实证”和“实验”

在搞计量统计的时候,经济学家最擅长的就是因果推断,言必称内生性,今年的诺贝尔奖也发给了Angrist。然而他们的模型一般来说R方都低得可怜,这个在统计学家那里尤其看中的东西,在计量经济学家那里却不重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显然不是因为计量经济学家都是傻子,而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的重点都还在“解释”上,而不是“预测”上。

你去对任何一个自然科学的工作者说“科学的目标不是预测”,他绝对不会赞同你的说辞。这些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是确切地得知某件因素对实现目的来说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但是即便这个因素是确切有利的,它对最终的结果的影响力也许也微乎其微。我打个比方,如果你去大量统计出随手关灯的习惯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也许也会得到显著的结果,毕竟随手关灯能省电费,省下来的电费存银行能收利息。但即便随手关灯是确实能够有利于致富的,你说全国想致富的老百姓关心的会是随手关灯的问题吗?因为即便随手关灯能使得收入增加,那增加的也不过是蝇头小利。随手关灯是一个确切的原因,但是随手关灯对最终收入的预测力微乎其微。

而计量经济学家天天的主要工作,如果我们从他们模型的R方来看,就是在论证随手关灯对收入的影响这种问题,对他们而言数星星的重要性远胜于模型的拟合优度。

导致经济学出现还原论和这种抓不住重点的根本原因是实验的缺乏,许多计量经济学家相信实证分析能够取得和实验一样确切的正确结论,这话的确也不能说是错的,但在科学研究上,实验的重要性是永远不能被实证分析所取代的。

实验与实证的最大区别,就是“主观能动性”,实验是的实践的技术,而实证只是观察的技术。做实验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对群众的福祉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来研究,而搞实证的人只能被动地观察社会上出现了什么,只会做调查报告。只会做调查报告可不能被称为是科学。

同时,对照实验是对抗复杂性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在医学上已经广泛的得到了运用,但是在经济学中,除了在一小部分微观经济学领域以外,你根本看不到实验的影子,这种实验的缺失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宏观经济学逐渐走向还原论


在上述的部分,我已经说明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怎么和科学研究背道而驰的,但是为什么说中国就能摆脱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说从中国的经验中能够得到经济科学呢?

这就在于中国具有能够进行大规模实验的环境,在中国,政策可以在某些城市试点,与其他城市对照,如果成功再推广至全国。这是中国在经济学,尤其是较为宏观的领域一个巨大优势。但是在西方社会中,这个条件根本不存在,在西方民主体制下,你能差别对待你的国民来做对照实验吗?西方的群众能够理解这种差别对待的原因吗?你敢这么做,怕是早就被冠以各种歧视和不公的骂名下台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要搞什么项目什么政策,议会就要先扯皮半天迟迟做不出决定,甚至把有些建到一半的项目搞黄了。而中国要搞政策向来就是先找个地方试试看,不行再撤掉,反正出事了也不会影响全国。

在复杂性的暴政面前,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你不去试一试,是不可能知道利弊的,而西方已经丧失了这种敢于尝试的条件,一旦失去了实验,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要怎么改变它。




  

相关话题

  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萌芽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那么IT行业目前处于哪个时期? 
  中国古代是金本位吗? 
  按马克思经济学的 劳动价值论,亏损中的工厂,是不是工人剥削资本家? 
  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为什么学生没有联名反对申请审核制读博? 
  如何评价「剩余价值理论」? 
  为什么“走鬼”不会消失并且将长期存在? 
  如何看待全球沙子资源枯竭? 
  「四小时工作制」是否有可能实现? 
  《国富论》中的「人为一己之私,终成大众之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是否正确? 

前一个讨论
法国大革命为何在中国如此饱受赞誉,甚至过誉?
下一个讨论
如果美国再不大力引进白人,未来的美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南非或者大屠杀之前的卢旺达?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