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楼下了不下车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第1页

     

user avatar   e-zhu-x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张爱玲《半生缘》


user avatar   tao-zi-de-t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不是单身,或者独居。

※※※

这个问题下大部分回答者都在描述男性的困境。不过这件事情上,其实男女皆同。

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韩剧,叫做《密会》。该剧意境非常好,台词简洁幽微,留白甚多,而透过镜头展现的画面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剧中女主角吴慧媛40岁,是艺术财团的室长,优雅得体。她老公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平常吴慧媛身处大财团家族矛盾中,会长、理事长等等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全赖她斡旋。她白天上完班,晚上还要去大老板那里作陪打麻将,又是一番周旋。

第一集里,深夜,她终于结束了漫长的一天,回到家中。

佣人要去告诉她老公她回来了,她制止,说:先给我一罐啤酒。

简洁风格的厨房,虽然灯光暖黄,也显得冷冷的。她静静坐在厨房里,干掉手中的啤酒,长出了一口气,这才走上楼,去见她老公。


仅仅这一场,台词就简单两句,也没有任何其他说明,但他俩的夫妻关系是何状态,呼之欲出。

见老公是需要先休息、恢复体力、振作精神才能做到的,说明,这位老公不但不能替她分担、不能给她加油打气,反而是她需要耗费心力去「应付」的人之一。

简直可怕。

「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对吗?」她这样问佣人。

佣人不知如何回答。

而自然,她其实也并不需要回答。

※※※

后面的剧情更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镜头:

深夜,车开进车库,她靠在座位上,头靠向车窗。过了好一会儿,开门,下车。

满满的疲惫感,袭得一头一脸。

车里独处的时光,并非男性独有。但凡在外拼搏厮杀的人,无不需要吧。

※※※

由此联想到一件事:职场男女是这样,那么,全职妈妈呢?

众位男士不愿上楼面对的那一切,那——可是全职妈妈的日常啊。

如果有孩子的话,妈妈哪里有什么静静坐在车上独处的时间……车一到家立刻就得跟着娃跑了。再疲惫又能怎样?她们只能强迫自己不去想。除非孩子睡了,做完饭、洗完碗、洗好衣服……只有于家务与家务的间隙,她们才能在厨房的桌边坐下,发一发呆,享受一下大家所说的,如此宝贵的,独处的时光。

对她们而言,获得这种时间会更被动,因此,也更珍贵吧。

※※※

还有一个令人细思更恐的身份:

上班职业女性,下班孩子妈妈。

两个身份,满负荷运转,几乎很难让她们有一点夹缝里喘息的时间,能让她们意识到,我是谁?我在哪儿?我想做什么?

她们可能就是你的妻子,你的妈妈。

男性容易自我觉醒,女性太难了。

但这也不代表她们应该被忽视。

多关怀她们一些吧。

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

也没有什么人是容易的啊。

※※※

这个问题给我最大的感想是:

自由,真的太宝贵了。

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享受,

在还拥有它的时候。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时看电视,看到几个中年男人在小区门口站着抽烟喂蚊子,瞎鸡巴聊国家大事不愿意回家,因为自己那时哪怕工作糟心,只要一回到家,就可以把自己藏进房间,用书、用电影、用游戏、用属于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包裹起来,和不堪的生活隔绝开来,内心是自由的,所以看到这样的电视桥段,只能理解到不能乱娶媳妇要不然会被骂得不想回家的层面。

等到了中年,自己也步入家庭的生活才发现,原来生活不仅有职场冒烟,还有回到家的后院起火——一开门就是孩子哭闹碗筷待洗垃圾如山另一半咆哮如猛虎,灵魂完全被琐碎和吵闹裹挟,没有任何享受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到了这样的境地啊,只有回家的路上,以及独自躲在车里的片刻,生命才真的属于自己,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想想可以会心微笑的事,抽一根不被打扰的烟。

上面说的“他们”,不仅是在说男人,很多女人也如此,很多有了孩子的女人也是类似的体验,即使没有车可以坐在里面发呆,有时候也想提前几站下公交,自己走一段路回去,因为她们觉得,只有这段远离人群的安静的路,才是一天里面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么一段:安迪帮着警官逃税,以此换来了每个人两瓶啤酒。“我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仿佛是个自由人,感觉就像在装修自己家的屋顶”,安迪第一次让他们感受到了“苦中作乐”的幸福。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职场和家庭又何尝不是无法逃避的牢笼,他们独自坐在车里和走在自己的路上所感受的自由,和安迪他们在监狱里喝啤酒那时感受到的自由并无二致。




user avatar   kenneth-n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憋死阿杜,TMD


user avatar   wans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一阵子翻书柜,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在这一本从2002到2003年的日记中,大段大段都是写着我不想回家的经历(渣字见谅,很多时候都是躺在床上写的)。看到14年前的文字,记忆仿佛从未因为时间的改变,相反,他们变得更为清晰了起来:



每天经过一放学回家,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想回家。有时候哪怕在公交车里站一站,独自在路边一个人坐一会儿,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都会觉得比待在家好很多。因为我的心里明白,从学校到家里,不过从一个沉闷的空间到了另外一个沉闷的空间。


吃饭的时候永远要关掉电视,听家人念叨,无非就是:“时间要抓紧啊,离高考只有xx天了”、“你最近考什么了?你还要努力啊。”、“我说过很多次了,学习讲究的是方法、是效率,死学呆学是没有用的,你不要老是做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的是结果。”……


他们以为,将这些话重复一万次,就能称之为教育了。就好比他们永远喜欢讲“学习讲究的方法、效率”,但是他们重来不告诉你方法是什么、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再地重复这句话,久而久之,你就会感到厌烦。


沉闷、焦虑、重复,是我们对话永恒的旋律。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不止我的家,其实很多的家庭都一样。在看《四大名助》里孟非有举这样一个例子:每次家长一问小孩子:“作业做了没有?”小孩就一阵狂怒:“我做不做关你什么事?”

家长向孟非抱怨:现在的小孩子怎么都这样?


但是孟非在了解以后,发现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当家长问小孩:“作业做了没有?”得到的结果只有两个:当小孩回答“做了”的时候,家长抱怨:“你做完了要预习复习呀,怎么还在这里玩?”当小孩回答“没做”之时,家长火就更大了:“你怎么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做了?赶紧去做!”


两种答案,均会得到不好的结果,在家长眼中,孩子无论怎样做都是错的,因此孩子给出的回应就是:你就别问我做没做作业了。


家长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孩子现在努力一点,将来不要像自己这样受苦。可是他们忘记了,孩子将来努力,也是为了幸福,而你,现在就带给他了不幸福。


而在家长的眼里,自己永远是最棒的,他们早上六点起来为小孩做早餐,只为怕孩子吃到地沟油。他们每天苦口婆心地念叨,也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不一样。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只为了这个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什么一切都变成这样?


对于孩子,明明是自己亲生的父母,他们养你育你,带给你想要的一切,为什么偏偏谈及他们的时候,很难和爱、和亲密联系在一起?


在我看来,不是他们不爱,而是表达爱的方式有问题。他们以为所谓的爱,就是心底的烦恼从此有一个人分担:孩子理解了家长的苦,也跟他们活得一样苦大仇深,这样就对了。但事实上,当家长把他们内心的焦虑、忧愁、烦恼,全都一股脑儿倾倒在孩子身上,偶尔一次还好,长年累月地如此,再亲密的人,也会感到厌倦。你看到他,会感觉抱怨、痛苦、焦虑离自己越来越近了,感到本能地厌恶,即便近在眼前的是一个血管里流着跟你相同血脉的人。


无论是亲子关系也好、男女关系也罢,都不应该如此。每个人都应该克制内心负面的情绪,哪怕是再亲密的人,也应该保留一定的距离,所谓“亲密有间”,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多年以前,有个女孩子,每次我与她见面,她总是有数不清的问题、说不完的抱怨,每次一见面,不是觉得职业无望,就是公众号不会排版,不是父母对她不好,就是我吃饭不能团购。仿佛全世界最倒霉的事都一股脑儿砸到了她身上,生活中没有开心的事情。


久而久之,我很怕见到她,哪怕她美貌、善良、人也很好,但是每次一见到她,我就本能地感到焦虑:又有麻烦来了。你说你有一个两个问题还好,但是你每次都有一堆的问题,我自己的生活还忙不过来、一团乱糟,我能找谁去?


所以多年以后,当我看到一个素人采访的视频时,我内心里感慨良深。首先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他(老公)会有事情瞒着你吗?”



几位反应很平静,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而实际上,几位隐瞒着的事情是:第一位的老公:“在家里我们家比较小,回家我们俩怎么着会碰到会看到,我好像是在找一个空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候会有一些这样的想法。”



第二位:“她就是凶起来要杀人的,上去就兵乓了。可能到楼下了,抽根烟,心情就会平静一下。可能她觉得我不够努力,我还是比较难做到她的要求的,可能压力会比较大。”



第三位:我现在在自己创业,老人看病又非常花钱,他爸的病说实话挺严重,如果悲观点可能也就两年,就(会去世)……她肩负起这个家庭的担子,比我更重一些,特别感谢她。她最想的就是海边的那种婚纱,一直都惦记着带她去三亚……



三位男性在面临压力的时候,都选择了自己默默地承受,继续用笑容面对自己的另一半。而三位女性都不知道背后的这些,因此看到这一幕,除开第一位,其余两个情不自禁地泪奔了:



我逐渐开始理解,像第一个男士一般,下班回家后不马上回家,而是喜欢独自在车里坐一会的人,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跟我十四年前不回家的心情一模一样。只是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容器独处:我选择了在外面看街上的人来人往,而他选择的是在车里独自发呆。


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视频中的妻子,在他们看来,爱就是“我的苦恼从此有了人分担”:



而她们的这种“亲密”,显然给视频中的另一半带来了烦恼,当最亲密的人不能给他们空间透气的时候,他们只好自己选择一个空间独自待会儿,譬如车内,比如当年我选择的街边。


事实上,她们不懂得,哪怕是再亲密的人,也应该做到“亲密有间”。亲人是不同的,人性却是想通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亲人还是陌生人,每个人都渴望和乐观的、爱笑的人相处,都讨厌和悲观的、忧愁的人交往,道理很简单:和开朗的人相处,自己也会变得开朗。跟悲观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变得悲观,在每个人心底都渴望幸福。


不断地向别人传播负面的情绪,不仅仅得不到别人的怜悯,相反,会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般,让人感到厌恶,哪怕对面站着的是你至亲至爱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最后走在一起的人,往往不是那些亲密得没有间隙的人、那些在朋友圈天天秀恩爱的人、那些每天黏在一起要求“一天打10个电话”的人,而是像短片中那样,懂得独处的时候沉静、相处的日子“亲密有间”的人。


就在我写日记的那会,在湖南博物馆看过黄永玉先生的一幅画,大意是:在这孤独的世界里,人与人相处,就像冬天里取暖刺猬一样,太远了会抵御不了寒冷,太近则会互相扎到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最好的距离。将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认为再合适不过。



user avatar   du-du-d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老公说:

大概是回家没有萌狗子扑腿、

没有老婆的亲亲抱抱和冻好的花草茶,

也没有香香饭,

可能还没有老婆的肉手轻抚身体抹沐浴露,

有心事时没有肉腿子当膝枕+包容倾听安慰鼓励撸毛师,

还不能解除所有束缚光着屁股晃着脚丫子把游戏机连电视好好打个游戏而不被念吧。


哦,可能还因为他们老婆胸罩没挑好。

不是说:内衣选得好,老公回家早嘛。


——一个归心似箭的奔四已婚男人。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mario20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需要独处。

疲惫不能被妻儿看到。


user avatar   wen-qi-to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车里还是我自己,打开车门便是柴米油盐酱醋


user avatar   spencers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车于男人而言,不止是工具,她是伙伴、是情人、也是钢铁侠的盔甲。

在车子里面,我可以日行千里,可以一马当先,可以是超人,可以是大圣。

但一下车,一进家门,我便只是儿子、是老公、是爸爸,有啰嗦、有期待、有羁绊,虽然这些都是甜蜜的、幸福的,但偶尔也是一种负累。

所以,当我在车里的时候,我在另一个世界,我是另一个身份,我能大闹天宫,也能是翩翩君子。而当我终于来到楼下,来到两个世界的分界线的时候,请允许我,多待一会儿。


user avatar   askem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现这个问题很多答案都预设了一个条件,似乎都在回答:

“为什么那么多男人开车回家,到楼下了不下车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所以大家应该都默认,相比男人,女人更少这样。

是因为男人背负的压力太重?是男人对家庭的满意度远不如女人?是因为男人没有女人那么心系孩子?

其实更有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女都得速度奔回家做饭




     

相关话题

  如果以后汽车普及到每一个人了,高铁是否没那么多人座了? 
  如何看待车主朋友圈直播特斯拉下雨天车窗无法关闭导致漏雨?何种原因造成的?为何4s店说是女车主自己弄的? 
  为什么国内的车档把在前排两个座位中间,而国外有怀档? 
  把汽车开到报废是什么样的体验? 
  为什么大众宣称 DQ200 变速箱免维护?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评马自达的「品牌向上」战略?两年后的人,尤其中国人,能否认可马自达成为豪华品牌?马自达结局会如何? 
  为什么都说手动变速箱比自动变速箱省油? 
  2017 年影响力最大的车评人会是哪些? 
  为什么多数的汽车选择前轮转向而非后轮转向? 
  如何评价全新上市的奔驰C级?它与过往老款C级相比,有哪些亮眼的地方? 

前一个讨论
如果小米最终破产,倒闭,失败了,那么最有可能是什么方面出了问题?
下一个讨论
就微信罗尔事件放大来看,在现代社会,什么情况下才能向社会求救,真的只有到倾家荡产的地步才可以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