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知乎用户对马前卒较为欣赏,对张维为、陈平、温铁军等人的言论不以为然? 第2页

     

user avatar   lu-ming-ya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位大佬对几位的模仿惟妙惟肖,鄙人不才,东施效颦。

就以独善县为例吧。马前卒的表演大家都看到了。

陈大佬:有些媒体担心单县负债的问题,我跟你说这个事情很简单。你们不要听那些媒体吆喝就觉得县政府不行啦,要破产啦。当时美国财政部长Maligeby问我过我这个问题,县政府负债这么严重,怎么办?你们打算用几年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说,3年。他下巴都吓得掉地上了,他觉得你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美国他们没有这么强的纠错能力,好多工程盖好多年最后烂尾了,但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人就看到工程的成本,他们看不到工程背后的经济效益等等。我跟他说,你先别着急下定论,你听我讲,我们盖好这个建筑之后,开发旅游,拉动当地经济,说到这里中国人简直太聪明啦,我们把物价定的特别高,然后让美国人来玩(此处有狡黠的笑),他们钱多,不在乎。最后工程四百亿,一算每年创造GDP130亿,那不就是三年解决问题么。财政部长当时听了简直难以置信,他马上打了个电话,弄了一帮人,批了一笔钱,就专门研究中国如何解决债务问题。美国人就是死脑筋,他们都是学传统经济学出身的,这个现在已经不灵了,不知道什么叫基建效应。但是我们也不要低估他们。美国人的基建潜能还是很强的。但是呢,这个不一定能够转换成真正的生产力,所以在基建这条路上,中国最终会胜出,可能是微弱的优势,小胜。

张大佬:有媒体报道独善县的负债问题,那我们首先要讨论什么是负债。负债就是欠钱吗?不能这么简单定义。负债分好的负债和坏的负债。坏的负债就是贾跃亭那种,拿钱跑路了。但独善县不是这个情况,独善县的钱拿来进行了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挣了钱,消化了产能,促进了供给侧改革,那这就是好的负债,或者说这就不是负债,这叫投资。所以我觉得独善县的问题不是问题。


给自己的答案引个流


user avatar   kgb10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马前卒自己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专家,从来没标榜过自己是权威。说错了话虽然会掩饰会辩解,好歹也算有个回应。


张、陈一天到晚拿既往背景和经历来背书,总给人他们正确和权威;其实这两个人也就是能破不能立。能观察,也算能总结,模模糊糊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具体怎么走怎么做,这二位自己也懵………

西方的缺点总结了,也算理性到位,说到自己了就是语焉不详、生拉硬扯,刻意回避。远不如马前卒对现状的尖锐和批判。

尤其是陈平,2000块这个暴论被批是因为实在太荒唐,他在观视频6月20发的那个视频后面几分钟不也是暴论频出。

发展了几千年,搞出了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转头还得靠黄帝内经天人合一………



顿时感觉咱这几千年都是白干了,自己要过河还得靠几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



刚刚看到一篇给陈平辩解的

bilibili.com/video/BV1K

就说最后那个建立统一社保的论文

地域发展太不平衡,不要搞统一社保,这点我能理解,正确。

可是陈老的办法是啥呢?小政府、竞争、民间………

这啥意思?



不谈屁股,不谈意识形态。我感觉,张、陈这些人的根本问题,是没有实际的社会和宏观经济管理实践。未免太过那啥…

况且,这二位我有一点很不喜欢,他们从来不肯或者不愿意讲,个人和小团队,对于复杂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没有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的能力。真正要干这些事情,需要的是大兵团、多学科的交叉协同作业;还免不了各种既得利益集团间或光明正大或阴暗龌龊的博弈。

指点江山多了,言多必失是必然。

各位没必要信神更没必要造神,对于咱们这种不需要我支持,不在乎我反对的透明群体,就当听不要钱的相声段子算了


user avatar   mei-wen-ti-de-ren-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在21世纪的第3107天没有身处 @BLACK枪骑兵 当时所在的地方。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自己的人设,定位在一个也会犯错的普通新媒体人UP主;还是地位在居高临下、习惯说教、让别人必须仰望的国士学者导师。

马前卒显然属于前者。普通人就要脾气有性格,会犯错误,旁人可以容忍和理解。他说说,我听听,彼此是平等的。

马前卒毫不忌讳的承认自己知识储备有限,多次在节目中主动说平时也要通过搜索百度/谷歌来写稿子。这种实话实说,把自己定位为凡人的言行,第一能给自己营造一个平易近人的亲和形象,第二既然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作为听众,没理由给他提出特别高的要求。

他说的对,我给他点赞。他说错了,我也认为只要是人,哪能不犯错呢?


国师学者则不然,既然你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包装成比凡人眼界更高、比俗人的阅历更丰富、知识储备更渊博的人上人。那你不能只享受装逼带来的崇拜与虚荣,还要承担一旦装逼失败的风险。你就要给自己制定更高的标准,别人也会用更高的标准历来打量你。

比如,沈逸老师在海底光缆话题上胡说八道,让钊哥打脸,这只能说活该了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前卒一直的人设是一个接地气的以讨论社会新闻为主要方向的自媒体

讨论大家日常能碰到的事,自然更容易被接受。即便结论很多人并不赞成。

不过看他目前粉丝团体的发展趋势,这个人设能不能保住是个问题。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guai-qiao-ting-hua-ha-shi-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始于颜值(大嘘),陷于才华,终于人品,合于性格。


顶一下爱红桑 @杨爱红 的回答。

为什么很多知乎用户对马前卒较为欣赏,对张维为、陈平、温铁军等人的言论不以为然?

我觉得督工相比起其他几个人最大的优势是善结交、会做人

看督工以前的经历,他一方面是一个家庭背景有知识分子色彩学习成绩优秀(物竞省前十还是二十)的做题家,另一方面也能在崇尚力量的”坏学生“中竖立相当威信成为孩子王。

成绩好+领袖力,兼具中美少年的美好品质。

可能是因为他从小经常和家长到处走,毕业后跑工程也是各处奔波,他在这个过程中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接触,锻炼出来了。感觉他非常会做人,有原则但不迂腐僵硬。


我觉得,如果不谈立场不论水平,马督工的键政圈最值得结交的大佬之一,也许没有之一

你可能和他立场相左,你也可以列出很多水平超过他的人,但你必须承认他的性格真的非常好。

我这么说可能感觉太抽象了,我打个比方,如果你要问国际国内大事,你可能会找另外几个人,但如果你要问个人生活小事,找马督工最合适

他会给出基于他的那套理论但又紧密结合生活的看法——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很多人要么键政到忘了柴米油盐,要么”xx是理论,xx是生活“,能做到真用自己的理论处理生活里的事不容易,而且说明他是真的十分相信自己的那一套。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56期? 
  如何看待知乎上黑陈平的言论? 
  如何评价第275期《睡前消息》? 
  如何评价范勇鹏在观视频的节目《超级英雄电影,其实就是封建遗留的新时代映像》的观点?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280期? 
  主流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温铁军的? 
  如何评价观视频工作室推出的“睡前消息”栏目? 
  如何评价 308 期《睡前消息》?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271期对《悬崖之上》的评价?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411期? 

前一个讨论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央视节目中表示,自己特别欣赏年轻人放下架子,敢去做快递小哥,这个话有什么问题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8月13日发布通知,要求全体研究生于8月15日至21日返校,而开学日期尚在九月中旬?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