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于东北卫所控制一直都有,政令到了万历时期依旧有效。这里随便发点《武宗实录》和《世宗实录》的记载:
○戊午命海西塔鲁木卫入贡番夷三人充御马监勇士
○太监李荣传旨御马监官勇士旗军系禁兵重务
《明实录·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壬子条:“廷议以朝鲜为藩篱属国,海建乃款市贡夷,均受国恩,各宜自守。”
《国榷·乙亥崇祯八年·十月乙巳》崇祯罪己诏: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我属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
○以蓟辽秋防戒严免巡抚都御史王汝孝赴京议事 诏许建州右卫都指挥同知张卜男花当都指挥佥事苦革孙捌梅指挥同知哈答孙柳成毛怜卫指挥使赛龙格孙木答忽各承袭祖职哈答赛笼格仍以杀边外夷人功升都指挥佥事
○先是咸宁侯仇鸾言秦宁福余二卫夷人畏虏徙避夹墙宜抚回原卫驻牧如果寡弱不能自立惮归故土亦当计计处安插并经略所遗原卫地方毋为北虏侵据有旨令总督侍郎何栋会辽东镇官从长计处以闻至是栋等议报朵颜泰平福余三卫夷人国初各有分地朵颜在山海关以西古北口以东蓟州边外驻牧泰宁在广宁境外福余在开原境外辽河左右驻牧数年前北虏小王子打来孙一部侵驻三岔河泰宁夷人屡与讐杀间避入夹墙今已久复故地三卫头目都督等官每岁自喜峰口入贡如常初未告急其辽东属夷若虏患者多系二卫部落夷性随水草迁徙无常非可安插第节年遭虏屠掠终不外附宜加抚处今其摅诚图报御虏有功者许奏请升赏如朵颜例则远人安而边方有赖矣得旨各夷既渐复故地仍再抚处令其御虏报效有功奏请升赏
台亡二奴恃强屡谋内犯,(王缄)乃曰忠顺如故。二奴既剿,其子那林孛罗、卜寨不复贡市者五年。于兹矣乃曰两关贡市如故,二酋既不贡市,踵父之智结西虏而攻歹商,歹商者王台子孙我属夷也。——《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益实左等卫都督佥事歹答力等入贡还塔山卫部落要夺其敕歹答力以状闻诏守臣谕还之
注意明朝对于贡市设立卫所的夷称呼:辽东属夷。敕书政令相关卫所更是听诏。另外,那个太师淮王,你虽然是专升本学历,但是也不要光明正大的丢人,你把清朝限制贡额的人口数据当成编户齐民,那明朝限制乌思藏朝贡人数看来也是编户齐民了。还有,汉世宗孝武皇帝那个id的汉吹,看到你的神奇言论我都快吐了,汉朝控制福建就是派一个侯官设立了一个县都能说成实际控制一个省,你还有脸拿汉朝和明朝实际控制版图对比,汉朝在南方的控制说句不好听的,连南宋都比不过,北宋宋神宗时期清理了四川地区山区,是第一次中原王朝实际控制四川山区,你所吹的汉武帝是亲自带着锄头进四川山区开疆扩土了? @汉世宗孝武皇帝 @太師淮王
哦,对了。我还忘记了明朝中期第三个鹰派皇帝朱见深犁庭扫穴完后,把女真头目董山等余党抓起来经过司法审判后发配广西边疆的奏疏了:
○庚子斩虏寇脱脱卜栾等十三人于市脱脱卜栾等寇边为官军所获法司坐以谋反当凌迟处死审录者言夷狄与中国所犯不同诏斩之
○释死罪囚开原保等七人充广西边卫军原保等皆建州卫女直都指挥等官先坐董山等谋反罪系狱四年多瘐死者至是因审录以闻乃有是命
不得不说,明宪宗一个人做完唐代宗唐德宗唐宪宗三代人做的事,真的强。
我大明给奴儿哈赤等人发放制式服装的记录。
汉族封建王朝里最强的,不用加之一。
为什么李氏朝鲜比王氏高丽领土多出了东北一角,是明朝割让给朝鲜的吗?——刘焕的书房
对于中国人来说,朝鲜历史比较陌生,这里也不说有争议的,直接上图。
这是王氏高丽的地图, @金楼白象绘。
这是李氏朝鲜地图,也是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版图加起来的形状。
大家仔细看这两张图,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大家看这一块。
这一块,在王氏高丽时期属于女真人,并不属于高丽王国领土。
但是这一块,在李氏朝鲜时期,却属于朝鲜王国领土,就是今天的平安道北部和咸镜道。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道,李氏朝鲜几乎和明朝一起建国的。
元朝时期,王氏高丽尚且没有东北领土。
明朝时期,李氏朝鲜一下子就有了东北领土。
咋回事?是不是明朝割让了这个土地给朝鲜?
说割让,不准确,朝鲜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事实上,这一地区,确实是在元末明初获得的。
而且这一地区今天有天然良港清津港,如果属于中国的话,意味着吉林就拥有了出海口,不再是内陆省份!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事件确实是历史事实,不过中国一笔带过,记载在朝鲜史书上,叫做“太宗赐土”,意思是明太宗赐予了这一块土地给朝鲜。
等等,明太宗是谁?原来就是明成祖朱棣,后来嘉靖时期改为成祖。
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把这一土地送给朝鲜呢?
原来,这牵扯到元朝末年一件大事:
红巾军远征朝鲜。
今天的人,说起朱元璋,或者张士诚肯定是熟悉的。
历史爱好者说起刘福通,韩山童肯定也是有耳闻的。
但是要说起关先生和破头潘,很多人就一头雾水了。
这是谁?这名字太非主流了,是水浒一样的土匪吗?
事实上,这两个人都是刘福通的部将,关先生本名叫做“关铎”,“破头潘”本名叫做“潘诚”,至于为什么是这些外号,就不知道了。作为一支北伐军的总司令,关先生一直打到了朝鲜半岛,堪称军事奇迹。
因为《元史》是明朝编写的,所以并没有怎么详细写这些人的事迹,等到编写《明史》的时候,这些人的事迹早就淹没了。
但是《高丽史》却记载了这一事件,“红贼伪平章潘诚、沙刘、关先生、朱元帅等十余万众,渡鸭绿江”,“辛丑,沙刘、潘平章、关先生等贼三十余万深入王京”。
原来,这一支北伐军不仅声势浩荡,把北方搅得天翻地覆,而且进攻大都受阻后,他们直接调转兵锋,走过了辽西走廊,攻下了辽阳城。
随后,关先生率领这一支偏师越战越勇,横跨鸭绿江,攻入了朝鲜半岛!
要知道,古代远征朝鲜半岛,后勤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中国历史上只有汉武帝、唐高宗、忽必烈、皇太极等寥寥几人成功过。
《高丽史》记载,这些红巾军完全就是流寇,在王京“留屯数月,杀牛马张皮为城,灌水成冰,人不得缘上;又屠炙男女,或燔孕妇乳为食,以恣残虐”。可能有些夸张。
如今,在元末兵荒马乱之下,关先生和破头潘率领的4万红巾军居然一路高歌,攻入朝鲜半岛,而且更离奇的是,高丽军队不堪一击,红巾军居然攻克了高丽王城西京,今天的朝鲜平壤。
要知道,这是1356年的事情,这一年,朱元璋还没有攻克南京,连自己的根据地也没有,而红巾军已经把整个北方搅得天翻地覆了。
然而,时机不是很成熟,此时的元军尚有十分强大的实力,元军迅速反扑,就如同清军反扑北伐太平军一样,从直隶开始,红巾军接连吃败仗,最终,元军攻克汴梁,刘福通北伐,不仅没有攻克大都,最终搞的自己的起义军大本营汴梁也丢失了。
下一次北伐需要等到12年后,朱元璋派徐达北伐了,那个时候才时机成熟。
那么,中国历史只会记载这些,其他的不会记载,更不会去关心朝鲜半岛的事情。
然而,朝鲜半岛此时出了一位大将军,此人击败了红巾军,凭借着军功一路高升,他就是李成桂。
李成桂崭露头角的时候,仅仅只有27岁,他还只是一位普通的将军,只是一个地方豪强出生,当时中国红巾军攻入高丽王国,攻克西京平壤,情势万分危急。
高丽国王向元朝求救,但元朝此时也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他,只能让他们自救。
于是,高丽的宰相安佑与上将军李芳实带领了十几万军队迎战红巾军,高丽王朝和平许久了,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这十几万军队居然打不过4万红巾军。
关键的时刻,李成桂站了出来,他表示,这些红巾军来势汹汹,但是后勤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他们一直以战养战,说白了就是靠抢劫维持着战斗力,所以只需要截断其后路,随后便能击败他们。
于是,李成桂率领自己训练的2000精兵出战,先截断了红巾军的退路,随后李成桂引诱在西京的红巾军出城作战,在西京城外大战红巾军,关键时刻,高丽军队赶到,击败红巾军,李成桂率领敢死队登上西京城楼,就此收复西京。
大家看这段记载,是不是很像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总的来说,李成桂的勇武不亚于李世民,经此一战,李成桂名声大振。
而且红巾军的活动成功让高丽王国摆脱了元朝的控制,为自立打下了基础。
而此时,高丽恭愍王本身昏庸残暴,很多功劳很大的将领被他怀疑,先后被杀,比如郑世云、安丛、金得培、李芳实等,唯独李成桂一直受器重,没有被杀。高丽王朝很看重他,命令他率军成绩,收复被辽东王纳哈出攻占的城池。
纳哈出是元末著名权臣,长期盘踞辽东,后来在1375年被明朝击败并俘虏,此时的他,还在辽东称王称霸,不可一世。
李成桂采取夜袭,在深夜翻越山岭,亲自率领精兵600,夜袭敌营,随后,又诈败引诱元军,射死一元朝精锐将官。此后,李成桂在咸兴之战中击败纳哈出,纳哈出彻底失败,退出朝鲜半岛,表示愿意和李成桂和好,不久把两个城池退还给了高丽恭愍王,称赞李成桂说,“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
也就是说,虽然高丽王朝后期恭愍王昏庸,但是凭借着李成桂的军功,高丽,这个长期在中华帝国旁边难以版图扩张的小国,居然完成了难得的版图扩张。
如同越南南征,灭掉了占婆王国一样,高丽扩张的主要方向在北方,李成桂击败纳哈出,就此高丽征服了鸭绿江下游的全部土地,李成桂想征讨鸭绿江上游的女真, 并且最终征服了鸭绿江女真和长白山女真,版图一直扩张到长白山。
然而,问题来了,1368年,元朝灭亡了,明朝取而代之,令李成桂没有想到的是,明朝北伐,居然一举攻克大都,这令他十分震撼。此后,1375年,明朝灭亡纳哈出,攻取辽东。
然而,高丽恭愍王扩张版图已经成瘾,他遇刺后,继承人王禑同样扩张成瘾,命令李成桂出击,进攻辽东,与明朝开战。
李成桂早年和红巾军作战过,知道红巾军的战斗力,此时要和明朝开战,他心里盘算了很久。
此后,李成桂一直屯兵鸭绿江上的威化岛,拒不出兵,高丽王催促也没用,令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李成桂出兵了,但没有向北,而是向南,他直接攻克王城,推翻了高丽。此前,高丽恭愍王以谋反为名杀死了绝大多数将领,此刻他的儿子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他做梦也没想到,他最信任的李成桂居然真的谋反,建立了新的国家。
然而,李成桂转身就致信给了明太祖朱元璋,要求修好。
对此高丽的变化,朱元璋也很惊喜,他早就听说,高丽恭愍王是一个疯子,长期扩张成瘾,好在遇刺了,所以对李成桂很看重。
李成桂建国,还用高丽作为国号就很不妥,所以叫什么国号,李成桂派人来和朱元璋商议了下,当时有建议叫做“三韩”的,也有建议叫做“古宁”的,因为有古国“古宁伽倻”,也有人提议叫朝鲜,因为这片土地最早的政权就是箕子建立的古朝鲜国,有3000年历史了,而且“朝鲜”本意是“朝日鲜明”,也带有东方大国的意味。
就此,明朝和朝鲜交好,但是,交好归交好,朱元璋很快就发现不对了,朝鲜的北部,平安道北部的铁岭卫,是元朝的直接管辖领土,此时却被朝鲜管辖着。
但是朱元璋为了安抚新生的李氏朝鲜政权,明朝选择主动后退一步,将铁岭卫北撤回到鸭绿江以北,设立在辽宁,就是今天的辽宁铁岭。
而李氏朝鲜早期对于鸭绿江上游的女真人,也是不好管理的,女真人多次反叛。
但是朱元璋此时的用兵重点在云南,暂时未理睬到东北。
更为重要的是,东北女真人聚居的地方,并不属于明朝管辖,所以明朝也没有办法制止朝鲜。
一直等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朱棣派人招抚了东北的女真人,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
就此,东北的女真人都属于明朝管辖了。
明朝不仅在西边的辽东,更在东边的鸭绿江和长白山与朝鲜接壤。
问题又来了,鸭绿江上游的土地,已经被朝鲜吞并了很久了,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咸镜北道的地区。
就此,永乐皇帝朱棣决定承认既成事实,约定和朝鲜以鸭绿江为界限,北部属于中国,南部属于朝鲜,承认了朝鲜拥有鸭绿江上游和长白山的土地。
这就是朝鲜今天拥有这片土地的由来,也就是朝鲜史书记载的“太宗赐土”,意思是,太宗大人有大量,把这土地赐给了我们,没跟我们开战抢。
最终,在宣德年间,朝鲜世宗发动猪婆江之战,将鸭绿江南岸和图们江一带的女真人据点悉数攻破,最终完成了对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南的全部征服,正式和明朝划江而治。
不过,朱棣还是留了一个心眼,他在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土地上设置了建州卫,就是为了监督鸭绿江南岸的朝鲜。
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个建州卫,几百年后会出一个努尔哈赤。
所以,这就是朝鲜王朝北扩的历史了,小国也有扩张的野心,但没有实力,元末的乱世提供给了契机。
参考文献
1、李花子.明初铁岭卫设置之谜[J].2007;
2、屈文军.红巾军活动对高丽政局和元丽关系的影响[J].2007;浙江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5;
3、郑麟趾.高丽史 [M ].日本明治四十一年缩印本 .
4、王涛.天朝的边疆与帝国的界务 —明朝 “ 边界记忆” 以鸭绿江为个案的考察
很不错。东北控制清>明>金>元>辽>唐
奴儿干都司设立之前,大明已经在黑龙江流域设立115卫,此后永乐帝派亦失哈率军招抚女真诸部,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卫所,永乐至正统年间,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及斡难河图们江流域设有188卫。这些卫所长官为被明朝招抚的部族首领,女真人,鞑靼人。这些人均接受明朝颁发的印信、敕书,敕书上写明朝授予的官职和品级,有敕书,接受明朝统治,就需要向明朝纳贡土特产,明朝回赐高价值物品作为赏赐。
太监亦失哈(海西女真人)从1411—1433年(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率领巨船数十只、官兵数千(5000到9000)前往奴儿干都司视察,主要就是得益于松花江-黑龙江-混同江航道两岸建立起的大量卫所、驿站。其实看图,元明清东北卫所驿站最密集的都是沿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尤其是清吉林将军辖地。
奴儿干都司与都护府之类性质截然不同,它根本不是什么军政机构,仅仅只是一个专门承担对黑龙江与松花江流域女真蒙古部族进行统一招抚的机构,它没有管理东北数百个卫所的职能,辽东以北数百个卫所都是直接归中央政府管,只有各部朝贡需要去奴儿干都司集合,再一起向南航行贡奉,废奴儿干都司后之后南移到辽东
明初在东北的种种经略活动如兴建造船厂,
建立数百个驿站卫所等都跟奴儿干都司毫无关系,而是由辽东都司负责。奴儿干都司只是一个单纯的招抚机构,不具有什么管理职能。在宣德七年的被废也只是意味着明对东北部落大规模招抚活动的停止,反倒证明对东北的控制完善了,所以不需要奴儿干都司了,根本不意味着放弃了对东北的管理,不然为什么万历年间反倒有了384个卫所驿站,比永乐年间多了近一倍。明黑不要再说明朝只管了25年东北,看着!!
萌:十分密集(永乐年间是最大但还不是最密的时候)
元:比较密集
清:非常密集
唐。。对黑水靺鞨的管理还可以,室韦。。
明东北从范围上看西至斡难河,西北至乞塔河,东北及库页岛,东南及朝鲜,北及外兴安岭古里河卫,南及吉林建州卫,比中国东北+俄属外东北还大,而且这是实打实的有史可考的遍地羁縻卫所,而不是唐朝室韦元朝岭北这种地图开疆
最北古里河
能在库页岛立碑,实打实驻卫所囊哈尔卫,波罗河,兀烈河三卫,而且延续到万历年间,不够厉害?
修改一下,有人说辽金,说我不敢发图
辽对东北控制很一般,控制力行也就是辽阳为中心的辽河流域,辽东半岛,鸭绿江南部流域以及吉林大部。对黑龙江大部,松花江北部是没有什么有效管理的,更别提库页岛和黑龙江北部,羁縻都难算
金对东北控制很优秀,但文物出土主要在吉林和俄滨海边疆区
谁不知道明东北是羁縻?
还可以,因为是荒蛮之地,所以明朝不怎么开发,就像清朝的蒙古一样,只要不搞事情,你就高度自治,按时来北京打卡签到纳贡,表示服从就可以了。
永乐年间曾经派军驻守,运粮,开发,招抚。设立卫所,授予官职,收取贡赋。一直到宣德十年,明朝基本上完成了对东北女直的和平招抚工作,大多数卫所头目都获得了官职,受到明朝节制,从此东北纳入明朝版图。
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北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囊中,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总结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可以说前期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将支出最小化,给个印信,给个诰书,每年发一身衣服,给几个小钱,就把这些蛮夷收买了。明朝目标就是把东北稳住就OK,防止蒙古从东北下窜,而且这个地方没什么开发价值,过于贫寒。有些女真人都拖家带口往关内跑:
○弗提等卫指挥同知察罕帖木儿等,率妻子五百七十二人来归,奏愿居京自效。赐以纻丝绢袭衣有差,仍命有司给房屋器物如例。
○泰宁等卫伯颜着儿等三人来归。察剌兀山卫头目撒里本加,东宁卫舍人薛成哥等三人来朝。皆奏愿居京自效,命为千户等官。建州等卫指挥佥事连台等五人来朝,奏愿居辽东东宁等卫。皆赐冠带金织袭衣彩币银钞绵布鞍马有差。仍命顺天府及辽东都司各给房屋器皿等物如例。
○壬申。建州卫头目桑果奴来朝。奏愿居京自效。赐纻丝袭衣钞布。仍命有司给房屋器皿等物如例。
………
可见东北苦寒之地,女直人一有机会就拖家带口往辽东或者北京定居,明朝政府优待女直,给这些归化人房屋和生活用品,妥善安置。除了战略意义以外,实在是没有开发的价值。
明宣宗后期把奴儿干都司的明军,物资粮草全部撤回辽东。这应该算一个重大失误。从此辽东以外没有明朝的武装活动,明朝的威慑力大大减小。
正统初年,部分女直卫所开始骚动,此时还不敢劫掠辽东,但也偶尔出现小毛病,这在永乐和宣德时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这也从侧面说明宣德撤军以后明朝在奴儿干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到土木堡之变,也先洗劫女直,导致女直卫所大多被毁,女直首领要不归附也先,要不就被屠杀。明初在女直地区布置好的权利架构被打乱,再到明英宗被俘,明朝的形象和威严一落千丈,自此以后女直叛服靡常,时常劫掠辽东,
到了明宪宗,开始收拾女直局势,先是杀了董山,然后又处决了一些不法的女直头目,其实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明朝正规军打女直叛乱卫所,就好比解放军剿匪,没有任何难度。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果然效果非常好,叛乱的女直人一下子就变的听话了,纷纷写信请求明朝中央原谅,明宪宗也宽宏大量,宣布那些参与叛乱的女直酋长,只要改过自新,全部官复原职。就此明朝基本上稳住了东北局势。
一个马桶牌子,用来装奥利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