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科学”这个词自从被发明,就总有人在知乎上说,似乎这样说可以显得自己更厉害。
然而能说明白什么叫“迷信科学”的,真没几个,更多的是给那些实打实进行科普工作的人扣帽子。把所有“信科学”的污名化成“迷信科学”。
那什么叫“迷信科学”?
这里举一个中学课本学过的例子:原子模型。
最早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1890年人们发明了阴极射线管,发现有一种看不见的粒子,可以通过玻璃片涂抹硫化锌的方式以荧光的形式被看见。现在我们当然知道这是电子。
当时的人们发现,原子里必须有电子才能讲的通,所以原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于是汤姆逊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内部像西瓜或者枣糕一样,电子镶嵌在里面。
重点:此时,如果坚持以前的科学家们的说法,认为原子不可分割的人,就是迷信科学。
接着,很快,一个叫做卢瑟福的人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粒子撞向原子以后,被反射的方向不相同。大量粒子撞向原子以后,偏转角度在2-3度,1/8000的例子偏转角度90,甚至有极少粒子偏转角度180。
基于此实验,提出了卢瑟福模型,认为原子内部并不是均匀的,而是中心一个大质量原子核,周围散部电子。
重点:此时,如果一口咬定了枣糕模型才是真理,那就是属于迷信科学。遮住了双眼不看科学发展,学过一个结论就打算用一辈子,典型的迷信。
后来波尔根据量子理论,又提出了波尔模型,电子是有轨道的;
再后来人们发现电子轨道也不是一条,电子的位置形成了电子云。
这都是再往后面的发展了。
这里要说的重点是:无论怎么发展,无论怎么推翻之前的结论,但没有任何一次,是把前面的结论重新拿回来的,比如“原子不可分割”。
枣糕模型即使现在看来如此粗暴,但至少在“原子可分割”这方面是一直都没错的。
因此,一边批判着迷信科学,一边准备把信神给请回来,这样不对。
所以,什么叫迷信科学?
不懂科学的过程,只听说了一个结果,盲目相信这个结果,甚至拒绝科学进步,就是迷信。
那不迷信的还能不能信科学呢?当然能!
知晓整个科学过程,过程上有任何进步,在足够的实验证据下,接受新的结果,这种相信就不是迷信的。
质疑是科学的必要条件,而迷信则是不需要证据的盲目相信,迷信从逻辑上就已经被排除出了科学的范畴,所以科学是无法被迷信的。"迷信科学"就相当于说"健康是一种疾病";"迷信科学"就相当于说"我喜欢红的绿色",你喜欢的那个东西,已经不是绿色了,不管你迷信的是什么对象,迷信这个行为就已经不科学了。
很多人所谓的“迷信科学”,恰恰是因为不懂什么是科学,在自己头脑里虚构了一个科学的概念来攻击。
比如 @竹笔 在回答中所举的例子,根本不是“迷信科学”。对中医的质疑,并不是因为“其药方无法获得RCT方法的检验”所以“认为全都是安慰剂效应”,这就是她在头脑里虚构出来的稻草人。
对中医的质疑,是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人体自愈能力”和“安慰剂效应”这样的客观事实的存在,如果不从逻辑上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就不能得出“有效”这样的结论,而不是像她所说的“确认无效”。
“无法确认有效”和“确认无效”在逻辑上是截然不同的。我举个例子,在英文中,刑事审判的结果分为guilty和not guilty,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不是guilty和innocent呢?因为我们必须假定自己不是上帝,科学研究也是一样,我们假定自己永远无法知道完整的真相,我们只能通过现有的证据来判断,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有确切的证据,我们才能得出guilty的结论,没有确切的证据,我们就只能存疑,得出not guilty的结论,就是“无法确认有罪(疑罪从无,视为无罪)”, 而innocent就是上帝视角的“确认无罪”,这是我们在逻辑上做不到的。同样的道理,严格来说,医学临床试验的结果也只是“确认有效”和“无法确认有效”的结论,我们永远无法得出“确认无效”的结论,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这样用词严谨地说话。
“无法/尚未确认某种中药有效”怎么办呢?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视为有效,要么视为无效。在医学实践上我们现代人认为只有保守的做法才符合患者的利益,也就是在通常情况下默认为无效,不能大规模应用到临床上,因为除此以外的另一种选择:默认为有效的风险太高,伤害太大。这是我们基于逻辑、理性、怀疑、实证的精神人为规定的一种程序正义,是我们在两个选项中做出的一种选择,就像我们在司法实践上放弃有罪推定而选择无罪推定,是因为有罪推定的风险太高,危害太大,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未经严格检验证明有效的药物视为无效是在医学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意义上对公民权利应有的保障,普通人(非医学研究者)对中医的质疑是一种权利意识的觉醒,我们甚至可以不涉及中医理论的具体内容,仅从程序正义的立场就应该否定中医,但是这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就不多说了。
对中医的质疑,绝不是像 @竹笔 所说的对RCT这种具体方法的“迷信”,而恰恰是出于科学精神的核心之一:“质疑”。中医大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不同的方法,只要能逻辑严谨证据明确地排除人体自愈、安慰剂效应、个体差异……等等干扰因素,就会被普遍接受,遗憾的是中医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科学家们发明了“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来改进RCT的不足之处。这部分可以参考 @WonderScientist 的回答
很多人嘴上朗朗上口地说着“质疑精神”,但他们在行为上并不总是主动去做,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质疑精神”是时时处处都需要的,并不是我们随心所欲地想质疑就质疑,不想质疑就不质疑。不质疑就是一种迷信(在这个例子里就是对中医的迷信),恰恰是与科学背道而驰的。
许多类似的游戏,总希望用种种的道德悖论让大家对统治者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剥削我24小时工作都是迫不得已,原来让我的孩子去冒险工作是迫不得已,原来他派我们去送死是在下一盘大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感谢寒霜朋克,感谢11bit,让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大棋,
小人们被冻死,被饿死,被抛弃,绝望的呼喊,愤怒的抱怨,甚至怒而破坏、叛乱,
都只是因为你菜!
原来,我们本可以让我们的人民,有饭吃,不受冻,勇于探索,积极乐观,活的,像个人一样。
我们本可以做到,我们本就应该做到。
领导者们,本就应该做到。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