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多冷,不过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昨天有人在我回答下面评论:握草,西藏居然还有树啊?大部分人对西藏的映像确实是这样的:
雪山下长着稀稀疏疏几根破草的草原。
实际上西藏有好多好多地方是这样的:
西藏不但有树,而且还有着全中国最多的树。西藏的树多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随意把中国别的任何一个省份摁在地上肆意摩擦。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
我们可以看到西藏的蓄积量是22.6亿立方米,甩出去第二名的云南将近6亿立方米。可是这个统计数据绝对是包含了藏南地区的,也就是大致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印度伪阿努纳恰尔邦。刨开这个地区还剩多少呢?
麦线以南6亿立方米,刨开不算也跟云南、四川、黑龙江三个省基本持平。
以后不要老是觉得西藏不长树了。实际上,内蒙古也是长树的,还能排进全国前五。
好了,第一个知识点就到这里。下面是第二个知识点:西藏为什么有这么多树?
我本人并不是植物学专业,平时工作跟林业关系也不是很大,但是一来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户外运动,二来工作相关也非常关注野外植物,多少可以谈谈这个问题。
一、单位面积蓄积量大。
西藏的单位蓄积量是226207万立方米/1471万公顷,大约154立方米/公顷;
云南的是88.4立方米/公顷;
四川98.6立方米/公顷;
黑龙江83.8立方米/公顷;
内蒙古54立方米/公顷。
单位面积蓄积量跟树种、树龄、地形地貌都有很大的关系。西藏的单位蓄积量那么高,主要是因为纬度低、降水充沛,树种全部是高大的松树、云杉。
西藏的森林主要还是原生天然林,人工林占总森林面积的比重微乎其微。而在排名第二、第三的云南、四川两个省份,人工林占比非常高。这实际上是2000年左右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的成果,人工林的蓄积量在同一地区很难赶得上天然林,不过好在聊胜于无吧。
二、林线特别高
林线,是指高山灌丛带与高山草甸带的分界线,通俗一点说就是海拔太高了没办法再长树的那条线。
图中的红线就是林线。
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南边的尼泊尔、不丹、印度,有着世界上最高的林线。也就是说,世界上树能够生存的最高海拔在这一片。
林线高,能够长树的地方就多。这就是为什么西藏森林覆盖率很低,树却那么多。实际上西藏腹地里面,树也能够在海拔非常高的地方生长。在念青唐古拉山脉附近有个地方我记得特别清楚,叫4747高地的无名小山(小山……),有一种侧柏可以匍匐在地生长。
在内地高大挺拔的柏树,在这种环境下活活被逼成了灌木!不过,毕竟是我看到过的生长得最高的树木了。这种树的树干和根如果被虫蛀过,会分泌很多树液,枯死以后就会有一种独特而浓郁的芳香。藏民也喜欢拿这种树的干叶子来“煨桑”,也就是点燃熏烟,拉萨街头很多煨桑的就是用的这个。
这种树让你不得不佩服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不拔。一棵树枯死以后,它的根会在外围重新长出一圈树苗,天长日久会形成一个圆,圆圈越大树龄越老。
西藏的林线为什么那么高呢?
大家都知道,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但是这仅限于平原地区直接往大气层里面上升,不考虑地面反射的数据。如果是在高原地区,至少在白天是不遵循这个规则的。实际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夏天白天气温上20度并不难。地面在强烈的太阳光下会被晒到非常烫,以前我当兵的时候经常用白天晒得滚烫的鹅卵石烧水洗脚。用陆军神器——黄脸盆,装半盆子鹅卵石,倒进去河水,过一会儿就能烫脚了,水温合适而且下降很慢。
这种地面反射作用,明显抬高了西藏地区的雪线,雪线抬高,林线也就跟着抬高了。再加上河谷地区丰沛的降水,树木就能在海拔高得吓人的地方生长。
实际上在林芝地区,经常能够看到林线就是雪线——森林完全把草甸带挤没了。
西藏六个地区,拉萨、林芝、日喀则、那曲、阿里、昌都都是有森林覆盖的。即使是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的“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照样在河谷里能够看到天然森林。
下面是美图时间,请大家欣赏西藏的森林:
拉萨河谷里的稀树草原,以杨树、柳树为主。海拔3650米。
日喀则吉隆县吉隆镇的原始森林。海拔3000米。
大树上攀附的胳膊粗的藤条。海拔2800米。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高山灌丛,海拔4500米。
同上地点,对面山上的林线已经直逼5000米。
林下采的各种蘑菇,别吃,不知道有毒没有。
林芝市卡定沟景区附近的森林。海拔3200米。
色季拉山口的高山杜鹃树丛。海拔4800米。
鲁朗林海。海拔2800米到4900米。注意看远处,林线紧挨着高寒荒漠带。
巴松措景区往山里走一截的山谷,谷底是稀树草原,山上反而是原始森林。海拔3200米到4800米。
下面是各种奇怪的树种,有些照片是运动相机拍的视频截图,画质比较感人:
一种栎属植物,一棵树长三种叶子,幼枝是尖刺中间有小圆叶子,底层叶子是叶片带尖刺的叶子防止食草动物啃食,高层是大圆叶子能够更好的光合作用。
一种兰科植物,花朵呈妖艳的紫色。
死掉倒伏的大树桩里面长出了一株别的植物。(以下有点高能)
辛勤啃叶子的毛毛虫。
野生核桃树。
大得有点过分的云杉。
请注意树干与路的对比。
寸步难行的密林,实际上必须用开山斧砍一条路出来。
丛林里有熊,有野猪,不建议随意前往,除非你跟我一样有主角光环外带猎人属性。
倒下的大树桩子。
遮天蔽日的森林。
这尼玛是啥……
这尼玛又是啥……
声明一下,我没有干任何违法的事情哈。大麻我没碰,更没有飞叶子。红木不是我砍的,是自己倒伏后我锯了一截下来。
为了避免有人误会,我补充一点关于福尔摩斯的译者,并不是福建人。此处感谢评论区指正。
1896年,张坤德首译《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刊登于《时务报》;1902年黄鼎和张在新合译的《议探案》中,Sherlock· Holmes的名字译作“休洛克·福而摩司”,而Watson则翻译作华生;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了《续包探案》,福尔摩斯的译名已经和现在的标准译名完全相同;1904年至1906年,周桂笙、奚若合译出版了《福尔摩斯再生案》,由此,“福尔摩斯”一直沿用下来。
贰译出“福而摩司”是黄鼎
摘自百度......
下面是原答案:
前段时间上热学课,降到温标的时候,同桌突然zz的问我一句:
“华氏温度为什么叫华氏温度?”
“肯定是发明者姓华,就叫华氏呗......”
当时我同桌的眼神,大概是这样
于是我默默指着发明者的名字:
华伦海特(Fahrenheit)
这一刻,我似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以我学拼音多年的经验来判断,似乎是念
“法伦海特”
本着求知的精神,在一节严肃的课堂上,我们开始了对科学事业的探索......
终于,我找到了华伦海特这个名字的的来历:
出自一本名叫《英语常用词汇》的书
而这本书的作者,高名凯:
emmmmmmm,所以我认为:
华氏温度,可能真得叫法氏温度才对......
同样的惨案,还有名侦探
福尔摩斯(Holmes)
应该是叫霍尔摩斯
人皮手套的制作方法。(12月6日更新,但吸引眼球的标题我是不会换滴(๑> <๑)
苦逼的基层法医会遇到很多无名尸,很多是流浪人员,当然也有命案不知道身份查尸源的。好了,按规定要对尸体进行身份识别,一般新鲜的尸体取心血,腐败的取肋骨,更腐败的成白骨化的取长骨或牙齿,做DNA。同时也要取指纹,新鲜尸体好办,直接取就是了。腐败的肿么办呢!就需要制作人皮手套了!
高度腐败,溺死的尸体,手足部真皮和表皮会分开,法医学上叫做手套状脱落,(好吧,我承认叫人皮手套是为了吸引眼球的)这就没办法用常规的按印方法取指纹。
但这难不倒理智如我的基层小法医。先用镊子尽量完整的把手指周围表皮取下来,如果需要弄断,尽量不要破坏指腹纹路。把取下手指表皮放大碗内,用无水乙醇泡上,无水乙醇能把手指表皮的油脂溶掉,这样指纹的纹路就更清新靓丽!然后可以下班了!第二天上班倒掉乙醇,因为是无水乙醇,手指表皮会因脱水变硬,就加入温开水,个人认为37℃最好。泡十余分钟即可。用镊子拿出来,这样处理过的手指表皮丰满且有弹性,把指纹的纹路理清楚,用电吹风吹干表面水分,再把手指表皮套,套在自己的手指上,食指就套在自己的食指上,拇指套在自己的拇指上,然后就可以按照正常在捺印盒上按取指纹了!
~~~~~~我是分割线~~~~~~
有两千赞了!感谢大家支持!我当初写的时候还担心是否有人看!灰常激动!哈哈!
看了大家的评论!有个小伙伴说,学会了这个方法杀人犯再也不用担心现场留下指纹了!呵呵!其实用这个办法作案是不行的,为什么?为什么?就是不告诉你。
有好多人问我要图,也有好多人感谢无图之恩!为了能愉快地在知乎玩耍我是不会上图的。
有人说看过之后感到浑身发冷!嘿嘿!目的达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冷知识。
上面的人皮手套是腐败尸体指纹的提取方法,我要把冷知识进行到底,说一下干瘪指纹的提取方法。
有些尸体在冬季干燥通风处死亡后,指尖会变皱变硬!请自行脑补做菜用的腊肉,这在法医学上叫做皮革样化!人死后水分大量蒸发,皮肤较薄的位置就会变干变硬,多出现在口唇,鼻翼,阴部,指尖也多发。因为指腹变硬后出现皱缩,表面会有很多褶皱,就没法采到连续的指纹。先在干燥的指尖补水!用湿纱布包指尖,让水分渗透入皮肤,然后用注射器在近掌的指间关节,强调一下,是近掌的指间关节,就是在手指与手掌的交界处入针,将针头送到手指末节指腹,注入甘油,没甘油注入空气也行。为什么在近掌指间关节入针,从这里进针路程较长不会漏气。然后就在注射过甘油处的指腹反复揉呀揉!揉呀揉!丰满且有弹性的指腹就出现了!
上次写人皮手套用词比较感性,勾引起了很多人食欲!这次比较客观!你不会想起舌尖上的中国!
对了!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处理干瘪指纹的方法,效果非常非常好!堪称完美!将干瘪的手指剪下来,放牛奶里泡⊙ω⊙~~~~
【四更】《甄嬛传》等清宫戏里的龙套侍卫们在真实历史中其实是高官贵戚。侍卫不是兵而是军官,头等侍卫官居三品相当于少将,清朝许多将相年轻时都当过侍卫。
历史剧差不多一半都是清宫戏,大清那点儿宫闱秘史早已耳熟能详。上到皇上年号,下到小主品级,任谁都门儿清。可不知您留神过清宫戏里那一队队灰蒙蒙的龙套侍卫么?跨个刀走来走去,正脸镜头都没有。偶尔有一个就这样:
【甄嬛私闯闲月阁那段,眼巴巴等着吃点心的屌丝侍卫】
作为吃瓜群众,今天想为这些龙套侍卫们说几句。
侍卫,望文生义,就是仆人兼保安。
凭直觉,侍卫就是些当兵吃粮的皇家保安,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但清朝的侍卫制度真是相当的特别,相当的出人意外。
先看看当侍卫的资格。
一、出身:官N代(N≥3),重点不是现在你家的官位,得有世代相传的爵位。这比官二代牛叉多了,打你祖爷爷就得世代效忠皇上,而且祖上立过大功。【袭爵的不是长子就是幼子,清初选幼子是满俗,中晚期选长子是汉风,中间的儿子们就甭惦记了。】
二、族属:满族人或蒙古人。非但普通汉人,汉军旗人都不带玩。
三、旗属:上三旗(厢黄,正黄,正白)【下五旗偶尔可以通融,叫“入上三旗行走”】
四、技能:弓马娴熟,能读写本族文字者加分。
综合上述招聘条件:满蒙上三旗预备袭爵且武艺高强的青年男性。——这哪是屌丝啊,绝对高富帅里的精英。
侍卫通常是三四年一选。一旦选中,爵位低的从蓝翎侍卫干起,爵位高的从三等侍卫开始。这些千挑万选的侍卫级别可不低:
蓝翎侍卫,正六品,相当于今天的少校
三等侍卫,正五品,相当于今天的中校
二等侍卫,正四品,相当于今天的上校
头等侍卫,正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少将
也许有不熟悉清代官品的,给组参考值吧。
甄嬛她爹甄远道,大理寺少卿,正四品,与二等侍卫平级,侍卫一般三十岁之前就混到了。因“一丈红”出名的夏冬春她爹,包衣佐领,从四品。知府,从四品;知县,七品,安陵容她爹,县丞,八品。
三四品以上就算高官了,很多人一辈子也混不上去。当个侍卫,以五六品开始,官位不是很高,但请注意,这是二十岁上下小伙子的起步工作。
现在看上去,这份工作比刚才顺眼点儿了,但没前途啊。混成头等侍卫又怎么样?相当于少将又怎么样?不还是在宫里看大门?——错。侍卫的终点不只是个忠心耿耿的好侍卫而已。这份工作是青春饭,通常到了三十岁左右,侍卫要外任,也就是出宫作官。最好的留京,稍差的去外省。
头等侍卫出来作官,按《大清会典》是正二品的副都统,外任绿营还能再升一级,这里没有破格提拔,就是规规矩矩的毕业分配而已。就算你没出息,以三等侍卫出仕,最低也是正四品的高级军官。不愿意当武官转为文职同等官员也行。
这些青年满蒙贵族侍卫,从小皇帝看着长大,给予种种历练的机会,最为宠信,是帝国的未来高官主要人才储备之一。因此这种侍卫出身的官,升官比一般人快得多。京旗都统,各地将军、副都统大致是他们占据的。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搁在大清,还真是有“种”,这“种”就是侍卫。
侍卫处像个学校,无论成绩好坏最终都是要毕业的,侍卫是个过渡期,直观地说就是王侯将相的孵化器。清朝数不清的高官显贵年轻时都当过侍卫。索额图,明珠,明珠的才子儿子,隆科多,阿桂,福康安,电视剧里出镜率最高的和大人,等等等等。
一般来说,侍卫值班的基本工作其实就一项:看大门。但有一类门不归侍卫管,就是后宫的大门,到后宫里巡逻更是不可能。就日常而言,后宫里有鸡鸡的人只有一位,这是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纯正的预防措施。
所以以下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侍卫的衣着也值得一提,平时穿统一制式的石青色常服,正式场合穿蟒袍。三等侍卫以上,出宫的行服是:黄马褂+单眼花翎。
这俩东东大家不陌生吧,对普通官员而言那是立了大功的特殊赏赐,在侍卫不过是工作服而已——不用想就知道,侍卫的地位不一般。
回头再看看电视剧里那些灰蒙蒙的龙套们吧,今后可不该再小瞧他们了,侍卫是当时帝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核心的一员。
先说到这儿吧,关于侍卫的趣事还有不少,以后有空继续和大家分享。
-----------------------------------------------更新线--------------------------------------------------------
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
昨晚发完一直没评论,连赞同都没一个,好失落。起床看到这么多评论,太激动了,谢谢大家的热情。无以为报,惟有赶紧补充更新。
这次更新的重点是侍卫的类别。
一般来说,侍卫隶属侍卫处,由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领导。大体有这几种:
满蒙侍卫:侍卫的正根儿,前面说的侍卫都是这类,不重复。
汉侍卫:这个没门槛,草根即可,科举一级一级考上来的,中了武进士就有机会被选为侍卫,雍正年间正式定为制度。(不一定是汉人,考武进士当侍卫的满蒙人一样叫汉侍卫)
宗室侍卫:从皇上家里远亲中选的,也是雍正年间设立。毕竟和皇上沾亲带故,比满蒙侍卫待遇略高。
汉侍卫基本待遇和满侍卫一样,但实际的政治待遇要差很多。第一,上班分工不同。举例来说:同样是值班看夜,满侍卫不管锁门开门,满侍卫不看后半夜,这些活儿都是汉侍卫干。(避免引起民族情绪,重要的事重复两遍:汉侍卫不是汉族的意思,满族人考武进士当侍卫,也叫汉侍卫);第二升迁慢,基本不会有机会作乾清门侍卫或御前侍卫(下面再细说);第三,出来作官多半去地方,留京指标稀少,未来一般也没机会进入权力中心。
侍卫们在紫禁城里值班,基本工作就是在各处看大门。上班的集合点分两处,太和门(下图绿圈)与乾清门(下图红圈),在太和门集合的俗称“大门侍卫”,在乾清门集合的是“乾清门侍卫”。
故宫大致以乾清门东西延长线为界,北边叫内廷,南边叫外朝。大门侍卫负责外朝的各处大门,乾清门侍卫负责内廷的各处门户,但限于南北中轴线那部分皇宫,东西两侧的后宫是万万不敢靠近的。实际上多数乾清门侍卫还真的都在乾清门附近,因为皇帝读书的南书房,办公的上书房,就在乾清门北侧;日常休息的养心殿也离乾清门不远。
说到乾清门侍卫,和大门侍卫有天壤之别。史料记载,大门侍卫看乾清门侍卫宛如天人。如果被选为乾清门侍卫,说明一件事:你被国家看中了,未来将进入权力核心。乾清门侍卫,必须是头等侍卫,必须是满侍卫,历史上头等汉侍卫被选作乾清门侍卫的就那么几个特例。(补充:乾清门侍卫是拿双薪的)
乾清门侍卫中最优秀的被选为御前侍卫,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最多的就是他们了。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不属侍卫处,隶属于御前大臣(通常是王爷或军机大臣兼任)御前侍卫按品级也是正三品头等侍卫,但他们天天在皇上眼前晃,立功的机会就多,而且本来也是计划提拔的干部,所以赏二品顶戴,头品顶戴的都常见。像《还珠格格》里尔康那样屡次救驾的御前侍卫,头品顶戴绝对妥妥的。
御前侍卫是侍卫职业的最高点,这意味着你的侍卫生涯不会太久了。只要各旗副都统有空缺,很快就能补上。所以紫薇嫁的尔康,是有头品顶戴的御前侍卫,数年内侍郎尚书都不在话下,尔康绝对配得上公主。要不是皇上宠爱紫薇,她生母没封号,还不一定配得上尔康呢。
有个常见的说法“带刀侍卫”,其实侍卫都是带刀的,没刀你拿什么护驾啊。另外有“御前带刀侍卫”,听上去似乎宠信无比,其实不太准确,带刀的御前侍卫站的离皇上都比较远,皇上身边不带刀的那几位御前侍卫才是最尊贵的。为啥不带刀呢?原因都懂的。由此推测:尔康这么亲近的御前侍卫值班时肯定不带刀。但也有弊端,历史上有刺客时,武艺高强的御前侍卫通常会受伤,就因为皇帝贴身的那几个御前侍卫不许带刀,关键时刻只能肉搏。
他们带的什么刀啊?据记载是标准制式的绿鞘方头腰刀。
这刀图太难找了,拿个晚清洋侍卫充数
按规定,这刀应该挂在身体左侧,清前期刀把朝前,这容易理解,方便拔。乾隆以后改为刀把朝后,(上图的洋侍卫也是刀把朝后)太诡异了,怎么拔刀啊?我始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大家指教。
---------------------------------------------------------------
@莫高飞天
刀把朝前是一种礼节姿态,表示无意拔刀进攻,具体的功能和西方脱帽握手意为手中无武器相当。而在战斗时,刀把自然是朝前的,方便及时出刀战斗。清后期普遍要求刀把朝后猜测应该是礼节复杂化一种表征。
@刘金明
这种挎刀方式叫“太平刀”,表示安全,挎刀只是形式,不是为了拔刀。戏台上都是这种挎刀方式。
这两个答案我比较接受,其他朋友的评论见仁见智,谢谢你们的回复。
------------------------------------------------第二次更新线---------------------------------------------
这次更新,还没开始我就知道,要跑题了。但问起这个话题的朋友太多,难以一一回复,不回复又没礼貌,所以在这儿统一回复一下。与侍卫没有直接关系,算作番外篇吧。
前面说过,后宫内外都没有侍卫。于是疑问来了:没有侍卫,皇帝在后宫的安全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问题有点儿大,尽量长话短说,能省略的就省略,否则变成讲清代禁军兵制了,太枯燥,大家也不感兴趣。
从布防位置看,皇上的安全工作,简单地说:外紧内松。外圈布防严密,内部相对放松。目的很简单:这样对被保卫者来说既安全又舒服。
可以设想一下,从早到晚有帮人拎把刀守着你,这是人过的日子么?你都不干,皇上他能干吗?
皇上的安保,最外圈要从北京城说起。南城是外城,汉人住;北城是内城,旗人住。一般都知道,八旗按八个方位住在内城,整个一大军营。
其具体驻地还有区别,外侧靠近内城城墙的是汉军旗,中间第二圈是蒙军旗,最内圈才是满军旗,满军旗离皇城更近。
城内一般性防务,由九门提督负责警察工作。皇城的安保由皇家禁军负责,有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等等,在安保职能上最重要的是护军营,编制一万多人,他们环绕皇城内外守卫各处宫门、栅门。(前面忘说了,外城、内城、皇城,紧要处都有栅栏,其间开门出入。今天北京还有遗存,地名:大栅栏,德云社附近。)
进了紫禁城反而松多了,亲军营不到二千,侍卫不到一千。这还只是编制,实际当值的更少。为什么这么大松心?危险都在外层被阻挡住了,紫禁城外守得铁桶一般,里面是很安全的。
外朝与内廷的区别前面说过,再解释一个名词:大内。大内的范围严格说比内廷小。有狭义,仅包含乾清门以北的五殿十三门;有广义,狭义外加东西六宫。一般都用广义的范围。大内的门很多,都不能出入。白天打开的门不少,但只有两个门允许进出,一是乾清门西侧的内右门,二是东夹道里的苍震门(这个门不太好找,好像也不是景点,在延禧宫东边远处,斜对面是宁寿宫)。
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可以进大内(狭义的,仅限五殿十三门,不含后宫),那说的是白天,到了晚上是绝对不许进的。晚上大内各处门户下锁,与外部完全隔绝,这时大内里只有一个有JJ的成年男人。这是为了防微杜渐,一不留神,大清江山跟你姓了,皇上家几辈子都白干了。
夜里当值的乾清门侍卫呢?只能在月华门外门房里窝着,有点惨啊。
大内的门禁分为内锁和外锁,内锁由太监管,外锁由侍卫管。门禁权力以太监为大,早起由太监在门内吆喝,门外侍卫才开锁,否则到时辰也不能擅开;然后太监开内锁,完成开门程序。
其中最重要的内右门完全由太监管理,设首领太监一名。
大内没有侍卫,皇帝的安全怎么保证?如上所述,层层防卫,外面的刺客肯定进不来。里面呢?还有太监。
部分青年太监要习武,叫做“技勇”,大内各处大门就是由各宫首领太监带着技勇看守。
技勇里精选出十几个最能打的,叫“御前上差”。由总管、副总管、几个执事,还有这十几个能打的技勇,共同组成御前上差团队,皇帝在后宫的安保就是他们负责,永远得跟着,皇上是没有私人空间,去御花园单独遛弯顺便邂逅什么人是不可能的。
皇帝的寝宫在养心殿,这里总该是他的私人空间了吧?否。
说到皇上寝宫的安保了,犹豫该怎么写,虽然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一定的,咱们还是点到为止吧。皇帝在养心殿寝宫里敦伦时,两个御前上差负责安全,两个敬事房太监负责记录。敬事房的侍寝档不能乱写,要眼见为实。他们安安静静站着倒也罢了,居然还有职能。——掌膳太监不许皇上吃东西过三勺,这个电视剧里没少演。
敬事房太监的职能在这里和掌膳太监一样,同样是事不过三。在帐外吆喝三次:“是时候了”。这搁谁都得翻脸吧,但皇上不能,因为话不是敬事房太监本人说的,有祖制,他是替列祖列宗教育皇上呢。当皇帝是真心不容易啊。
总之,皇上在后宫安全得很,就不劳各位费心了,番外更新到此为止。
后面的更新言归正传,谈谈侍卫生活细节的趣事。
另外,哪天晚上有空可以赠个彩蛋,关于温太医的问题。
--------------------------------------------第三次更新线------------------------------------------------------
侍卫趣谈之一
AA制的起源
熟悉清代满族生活的朋友肯定觉得不靠谱:满人不要说贵族,就是普通人都倍儿要面子,俗称满大爷,现代人AA制有时都觉得没面子,更何况侍卫们呢。
但据史料记载,侍卫们真的在三百年前就严格实行了AA制。
侍卫上班,十二天一个周期:紫禁城两天,圆明园四天,休息六天。紫禁城的两天由侍卫膳房供应,圆明园的四天不管饭,四天八顿饭,侍卫们居然是到园外的饭铺吃。一般各吃各的,有时四五人聚一桌,但结账时,当场分别结账,名曰“分账”。偶尔一个人结了,过后其它侍卫一定把自己那份钱算还给他。
现场分账单,咱们都是这几年随着微信支付宝才有的,侍卫们三百年前就面不改色地做到了。那时饭钱很便宜,也就是几百文钱,一群贵族老爷,你一百文我一百文地各自结账,那场面真是相当的壮观。这一幕,今天看着都怪,当日古人觉得更怪,所以当成怪事记录下来。
侍卫的值班日,即使是宫里膳房管饭的那两天,每日都有饭费补贴,叫做“班钱”,大约七百文,即便到了道光年间,物价比盛世涨了好些,皇上又抠门不给涨饭费,还是够买十几斤猪肉的。(题外话,讨论古代物价多用粮价,贵粟是汉代以来的国策,粮价所反映的古代物价很片面)。
答主推测,侍卫们的AA制可能和这个“班钱”有关系,这顿饭是皇上出钱赏的,你算什么东西,敢把皇上漫过去请客!
话虽如此,清代侍卫们在三百年前,确实实行了AA制。
侍卫趣谈之二
曹雪芹的严谨
《石头记》在时代上尽量模糊化,所以其中职官名称各朝各代都有,有些还是编的。名称虽是编的,细节却很真实。比如“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回,贾蓉所补龙禁尉是正五品,恰好与世家子弟起家的三等侍卫(正五品)相同;龙禁尉是三百员,侍卫的排班表分作十二班,每班二十五人,当值人数恰好就是三百人;贾蓉补龙禁尉要交祖先履历,选侍卫也是先交履历。
曹雪芹笔下的细节真是一笔不苟。
侍卫趣谈之三
满语里的“虾”
侍卫对应的满语,是hiya(用拉丁字母表示),念起来有点儿像大舌头读的“虾”。原义是陪侍的人。
侍卫之所以有时被现代人误会为低贱职位,把虾译作“侍卫”也是原因之一。
在努尔哈赤时期,虾可是非同小可,一共不过四五个虾,最有名的“虾阿哥”扈尔汉,与四大贝勒并列。皇太极以后虾才逐渐变成一般职位。
满语hiya,音译除了“虾”以外,还作:“辖”“下”“恰”。
宫外,王府里也有虾。但王府虾的汉名不叫侍卫,译为护卫,在满语里其实是一个词。
-------------------------------彩蛋----------------------------------------------
一直欠大家一个彩蛋,本以为这个问题沉了,水底的坑反正没人看得见,但刚在评论区看到问起的,还是把这个坑填了吧。
《甄嬛传》里温太医的故事令广大观众脑洞大开,都是为雍正避免绿帽子问题出谋献策的,有说要培养太监学医的,有说要割了太医丁丁的——看上去群众比皇上还阴损。
人家雍正“一生征战何人陪…败帝王,我斗苍天,我夺得了皇位已成仙。”那是白练的么?一不留神都跟别人姓,不白忙活了?
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清宫的太医制度,看看太医有没有可能给皇上戴绿帽子。
清代同治以前,太医院衙门在今天的东交民巷附近。衙门里当然有人上班,但太医重要的工作不是上班,而是进紫禁城入值。
太医在紫禁城入值主要有两个地点:宫值和六值
宫值又称内值,在月华门外的值房。——服务对象仅限于帝后。
六值又称外值,在东华门内南三所里的御药房。——六值,原指为六处宫殿值班,清代其意义变化,但沿袭了明代的称呼。服务对象是所有内宫及外廷。
【不要用百度来纠正,本想百度一下粘过来,可网上的解释都是错的,只好自己打字。通常把外值说成在宫外东交民巷的太医院里值班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
无论宫值还是六值都在大内之外。宫值进大内走内右门,六值一般走苍震门。这两个门都有太监侍卫把守,太医擅自进入不可能。——乾清门是开着,那是你走的吗?皇上才能从乾清门进出,王爷都不行。
那太医能否借看病的机会睡皇上的女人呢?咱们看看普通妃嫔看病的程序,以虚拟的甄嬛为例:
1-甄嬛吩咐本宫首领太监(小允子)请太医,
2-小允子派小太监去药房请六值太医,
3-药房首领太监带两位大夫,到殿外,和本宫首领太监交接,
4-小允子进殿称:“大夫上来了。”
5-小太监准备请脉的几案、脉枕、帕子。
6-甄嬛示意后,小太监喊:“带大夫!” 【这是提示妃嫔宫女注意,有男人要进来】
7-小允子听到喊声后,才能出去,再把大夫带进来。
8-大夫进殿(大病时进寝宫),先叩头请安,然后跪着请脉。
9-两位太医各请一次脉,分别诊断,确定病情后向甄嬛面陈,甄嬛认可病情陈述后,由小允子带两位太医到殿外厢房,共同开方子。
10-小允子带着方子回来,甄嬛认可方子。——不认可得反复改。【别以为这个步骤是虚应故事,妃嫔认可方子过程中,反复改方子的情况不少。最爱改方子的是光绪皇帝。】
以下才进入用药程序。
请脉过程中,温太医身边有:另一位太医、小允子、小太监两个以上,宫女两个以上;至少六个人围观。
众人围观之下,温太医敢这么干,早被拿下了。
至于热心群众给皇上支的招,皇上圣心远虑,早就想到了。
——培养太监学医:太医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作太监学医的内教习,可是三百年间没听说有学出来的太监。
——关于割了太医的丁丁:老实说,皇上那么自私,什么干不出来,再说太医多数六十开外,已有子嗣,割了也不影响家学传授。那皇上为啥不这么办?他是为了自己。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上感天象,中察人体,下和药性,看看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即可明白这一点。太医都肢体不全了,还怎么体察天地,感应四时?所以为了保证其医术,丁丁是割不得的。
另外,清代选妃的标准,
从官面上说,就一条:品德;
实际操作起来也就一条:门第;
至于外貌,仅仅要求周正,不大小眼嘴歪脸斜即可。——挑漂亮的?这么下流的想法,从太后、皇上以下谁有半点这种念头,非被骂死不可。所以,清代后宫妃嫔都丑得够瞧的,皇上都是为国为民一闭眼就上,一般人怕是没胃口的。
---------------------------------------------------------------------
关于皇帝的绿帽子问题还有几个疑问需要排除。
侍卫:见上文。
哈哈珠色:意思是男孩,译作“侍童”吧——因为太监不能进理政的上书房和读书的南书房,所以侍童负责供奉上书房和南书房的差事,一般是十五岁以下上三旗贵族少年,夜里统统要出宫,次日一早入值,活动范围仅限于乾清门内的南书房和上书房及沿途院落,不可能进后宫。
皇子:超过十岁后非诏不得入大内,公主可以。
成年皇子无诏擅入大内,死罪妥妥的。
所以三阿哥根本没机会犯这样的错误,诏他进宫也是去上书房,不会进后宫的。
真擅自进来了,恐怕连圈禁的机会都没有。
总之,想给皇上戴绿帽子,各种可能性早被种种制度严防死守,根本不可能。
------------------------------------------------------
前面有个别字,在评论区被多次指正。感谢这些知友认真看了这么长的回答并发现指正此错误,但这个别字有点儿特别,想说明一下。
“镶黄旗”:几乎所有涉及这一名词的现代书籍都是这么写的,这当然没错,就是“镶”黄旗。
清代文献我看的不多,但就所见范围而言,正典中均作“镶”,但一般性记述中没见过“镶黄旗”这个写法,全是“厢黄旗”。今天北京、河北的地名也都写作:厢黄旗。由此看来,官方作“镶”,民间作“厢”。套用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文字的创造者。
名从主人,这是历史原则。甭管三百年前他们为什么要把“镶”写作“厢”,后人只好原样接受,替古人改三百年前的别字是很不妥当的,应该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
更何况语言学的惯例向来是:错错成对,错的人多了就成为对的。三百年来民间没人写“镶黄旗”,那“厢黄旗”就是对的。
但厢不是别字,是镶的通假字,又好写,人们就选简单的写了,这也算是汉字简化的先锋吧。
另外,“厢黄旗”也是不严谨的,这还涉及一个专有名词的异体字是否应该取消的问题,文献中全都作:“廂”,厢的异体字。所以最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廂黄旗
就一个字的事儿,啰嗦了这么一大段,抱歉。
------------------------------------------------------
最后说一句:《甄嬛传》是这些年来最好看的历史剧,本人是忠实粉丝,所以此回答只是趁机科普一下历史,没有半点给《甄嬛传》挑错的意思。历史剧么,当然要自由发挥,要不看着还有什么趣儿?
-------------------------------------
~
从免疫学说的角度出发,人体的分娩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怀孕时母体和胎儿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堪比「宫斗」。
胚胎不是女性一出生就长在子宫里的东西,怀孕时的那个胚胎,对于女性的身体来说,就是一个外来物,一个原本其实不属于自己身体的「异物」。
外来物来袭,人体就会做出保护反应,即「免疫应答」。
举个栗子,当我们身体发现有病毒入侵时,就会产生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来杀死这些外来物。同样,对于母体而言,胚胎也是外来物。而母体能够容忍,不排斥胎儿目前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多种免疫因素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母胎的界面上,会发生很多免疫和抗免疫的过程。有时候,母体的免疫功能取得胜利,成功地将胚胎排出体外,导致流产。这种流产就属于免疫性的。但也有很多其它原因都可能导致流产。
而子宫里的胚胎也不是吃素的,它靠着「强大功能」的滋养细胞分泌激素来操纵母体。
滋养细胞可以分泌一种激素,叫做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验孕试纸就是测的这玩意,用来判断你是不是怀孕了。
它能抑制母体的淋巴细胞,阻止排斥反应;它还能刺激母体性腺分泌某些激素,比如刺激黄体分泌孕酮,使妊娠继续下去。
母体的这种分泌并非自发的,这样看来是不是就有一种被胚胎操纵的感觉?!
然而——
胚胎里分泌 hCG 的滋养细胞的疯长能力堪比肿瘤,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获取养料,让自己生长下去。他们通过产生蛋白水解酶,可以把母体子宫内膜迅速分解,以利于自己的生长。
而如果子宫内膜环境不好的话,他们还会分解子宫肌层,像扎根一样,继续往更深的地方植入进去,这就是胎盘植入。胎盘植入在分娩期可是要造成产妇大出血的。
这么危险的情况母体怎么会「坐以待毙」,就会开启自保模式,正常情况下,母体会对这种胚胎的水解做出应对,使得滋养细胞植入得不会太深,防止发生胎盘植入。
你看啊,看似平静如水的早孕期,其实在母胎的界面上已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胚胎为了在子宫里生活得更加舒适,需要更多养料,那怎么办呢?让母体血压升高,从而让更多血液进入子宫,营养胚胎。
所以,对于孕妇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还容易引发早产。虽然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肯定和子宫里的胎儿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降压药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想要真正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只有终止妊娠。
目前,人类分娩发动的动机还没搞清楚,大家提出很多学说,其中一条是免疫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妊娠的维持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母体与胎儿免疫的一种平衡。而当胎儿越长越大了,母体对这个「异物」的排斥作用也在增加,最后母体和胎儿无法维持免疫平衡,于是,免疫发生了,胎儿就出生了。
启动分娩其实是母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个时候,母体就会紧张起来,于是综合各种信息发出信号:
就比如,发生早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宫内感染。细菌进入宫腔就会发动宫缩,这其实就是母体排出感染源的一种自保行为。只不过这个感染源现在正在子宫里,是它所孕育的胎儿。如果医生不顺应这种自保,强行抑制宫缩保胎,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所以当母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医生会首先考虑孕妇的安全,所以,也就诞生了一条医学原则:
当继续妊娠危及孕妇生命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也就是说,如果孕妇生命受到威胁,不管胎儿情况如何,都应该终止。如果孕期足够,就抢救新生儿;如果孕周太小,就做流产。
所谓的早产保胎,延长孕周,只有一方获益,那就是胎儿。对于母体而言,一定要冒风险的。同时,当母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也会累及胎儿安危。所以,要根据早产的原因和母亲的身体状况,慎重权衡母体和胎儿的利弊,找到最佳妊娠的时间点。
通常来说,如果孕周达到了 34 周的早产,临床上都不会进行保胎治疗,这就是权衡母婴利弊的结果。
仅从生物的角度看,孕妇子宫里的斗争固然残酷,但这些斗争其实只是生物本性的自发行为,和人的思想无关,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意识和主观意愿。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所以本答案就赋予了胎儿和母体生物学反应的动机。
而对生物个体来讲,本能就是自保。
而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类的行为会超越本能,比如母亲,她会赋予孩子无私的爱与保护,这种超越了动物性本能的行为,是人性伟大的最好体现。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作者:田吉顺 | 丁香诊所妇产科医学总监
知乎 ID: @田吉顺
丁香妈妈是丁香园旗下的母婴健康服务平台,500 万妈妈正在这里享受专业医生、营养师、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内容、课程、咨询服务,一站式解决怀孕生孩子养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注丁香妈妈(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羊是牛科的。
1.哥斯达黎加是世界杯史上为数不多能够战胜中国队的国家
2.即使是巴西队这样的世界强队也仅战胜过中国队一次
3.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中国队在世界杯正赛上不败纪录已经延续14年
4.纵观漫长的世界杯史,中国队也仅输过三次
5.中国队从未在世界杯点球大战中失利过
6.中国队在领先的情况下从未丢过球
7.还没有任何一直亚洲球队能够在世界杯上战胜中国队
8.世界杯神奇定律 跟中国同组的球队必是冠军或者季军(经评论区指正,改为必有冠军和季军)
9.自1930年至今,中国队在近一个世纪的世界杯历史中仅输过三场 让人肃然起敬
10.自14年前土耳其爆冷战胜中国队后,他们至今都没有机会与东方红魔交手
11.没有一支球队能够在世界杯上击败中国队两次以上
12.面对欧洲诸强:德西荷法英意葡等 中国队至今保持不败金身
13.世界杯淘汰赛的点球大战中 中国队完成恐怖的零失球
14.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丢球数远少于足球之国巴西和以防守见长的意大利
15.中国队在世界杯正赛阶段的不失球记录已延续14年
国足对于足球文化的贡献简真是不可估量,而我只是文化的搬运工,这个答案摘自鄙人14年的说说(那条说说摘自网络,所以最初看到答案的朋友们会发现时间上的错误)当时班花还在评论里很认真地拆穿为什么国足看起来这么厉害,恩~想想真是可爱极了。
若涉及版权问题,找14年的鄙人算账去…
16.在世界杯史上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将中国队拖入加时赛
17.没有任何一支非洲球队能在世界杯上战胜中国队,哪怕是逼平
18. 除了足球王国巴西队,世界上还没有另外一支球队敢跟中国队一样在球衣上印上五颗星。
19.强如C罗梅西里贝里这样的超级巨星也从未在世界杯上攻破过中国队的大门 世界杯历史第一射手克洛泽也没能对中国队取得进球
20.整个美洲也仅有巴西与哥斯达黎加在世界杯上战胜过中国 阿根廷 厄瓜多尔 智利 墨西哥 美国等美洲强队都未能击败中国
21.邵佳一是唯一一位在世界杯上获得红牌的中国球员
22.至今没有任何一位球员在世界杯上两次攻破中国队大门
23.中国神锋郜林在世界杯入球仅比梅西少一球(现在是五球了,郜林加油阿)
24.纵观中国足球未来10年的规划 世界诸强想在世界杯上击败中国队也毫无可能
25.中国与巴西意大利豪夺9次大力神杯 几乎占到总数一半
26.世界杯史上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在打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逼平过中国队
27.世界杯史上共产生八支冠军球队 仅巴西层战胜过中国队
28.世界杯史上对阵中国队的球队仅三支保持零失球
29.中国队在世界杯上仅小组赛品尝过输球的滋味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经评论区指出,以上说法仅适用于世界杯决赛圈阶段。
插播一条新闻:
大力神杯设计者、意大利艺术家加扎尼加于昨天(2016·10·31)在米兰家中去世。
答主甚感惶恐,这不正是我答题的日子…但更多的是尊敬与悼念,愿逝者安息。
大部分在知乎嚷嚷着阶级固化、买不起房、单身狗、上大学没啥用的人,其实都有点心理问题。
这个问题叫:习得性无助。
男人的蛋蛋是一高一低的。^_^
而且大多数(85%以上)是左低右高。
而其他动物都是一样高。
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解释:
只有人类是直立行走,
两只睾丸一样高会相互摩擦,
所以为了避免蛋疼,人就进化了!(转述,待考证。)
至于这条冷知识有什么用?
据说高级西装订做时,
要考虑2个蛋蛋的高度差。
刚在节目上听马未都先生说的,(观复嘟嘟)。
MD活了几十年,还以为只有自己才是这样呢!
----------------------------------------
1月21日更新
有评论强烈要求上图,
妹子们,你们能不闹吗?
你们这么闹,不怕嫁不出去吗?
好吧,上一张,不是本人。
-------------------------------------------
知乎评论真的比答案本身更精彩呢!
一入知乎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我这个写答案的被评论吓到了...
-----------------------------------------
1月4日更新
真是巧,昨天又听到一个节目,
【天方烨谈】节目,让男人蛋疼的外挂。
也在讨论蛋蛋高低的问题。
不过引发讨论的不是马爷的节目,
而是冯唐12月30日发的一篇文章,
引起了广泛讨论。
为什么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 - 冯唐 -
我节选了一段
“第一,不要以为我们早就懂了的科学常识绝大多数人都懂。
发言的最开始,对着台下的好几百人,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问完,我观察了一下,大庭广众之下,台下绝大多数男生的第一反应是伸手摸向自己的裤裆,还有个别女生也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自己的裤裆。我马上制止住大家的冲动,强调了一下,这个事实已经被大样本调研证实过了,大家不用通过自己的个例再次验证,有知道为什么的请举手。之后很少几个男生举起了手,其中一个的回答是:“因为怕两个睾丸在同一水平线上相互碰撞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马爷和冯唐同时对蛋蛋的发起关注,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我查了一下:
马爷的节目最早发表于12月14日,
冯唐的文章发表月12月30日。
在时间顺序上是马爷在前,冯唐在后。
用“蛋蛋的高低”冷知识来举例,
马爷是为了说明读书应该读杂书。
冯唐是为了说明科普知识其实很使用。
他们成功地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
也许这就是冷知识的妙用吧。
----------------------------------------
文章中,冯唐也没有给出蛋蛋高低的答案,
倒是这个节目让男人蛋疼的外挂,讲的挺详细的:
因为胚胎30周的时候,睾丸从腹腔沉降到阴囊内,而右侧下降的比左侧晚,造成了右侧偏高。
至于为什么左侧先掉下来,目前还没有解释。
所以大部分人左低右高,
少数人是平的,
还有少数人是左高右低。
但无论是那种情况,只要功能有就是正常的。
在遗传和进化的角度来讲,
我们被演化出来的结果往往是功能,而不是完美的对称。
例如我们的两只眼睛其实不是一样大的,
两只手也不完全一样大,大部分人是右手大左手小。
女性乳房也不是完全一致,大部分人是左大右小。
肺也是大部分人左二右三。
甚至有的人只有一个睾丸,
有的人有两个睾丸,但有一个在腹腔内躲着不下来。
但只要能产生精液,
有功能就是正常的。
在此处抹一把冷汗,
评论里有妹子说自己的男朋友只有一个睾丸,
我还以为是来搞笑的,
看来还是自己的知识浅薄了。
节目还说了一个有趣的冷知识,
男人的蛋蛋是最容易收到攻击的地方,
为什么蛋蛋不干脆待在体内,
岂不是更安全?
答案是:
只有低温的地方才能产生更健康的精子,
阴囊内的温度比体内低2-3度,
低温下精子并不是特别活跃,养精蓄锐,
当在需要的时候进入一个温暖封闭的环境,
他们才开始活跃,向目标冲刺!
科普知识其实是挺有意思的,
希望今后能用更多有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
------------------------
-
我的妈呀,看了评论区才知道,生理常识普及不到位,竟然困扰了这么多人,甚至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看了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啊。。
不过生理问题千万不要搜索某度,那里是莆田重灾区,还是多关注一下丁香社区之类的正规官方。还有就是知乎上的领域大V。
医生是不能随意写诊断的。有个叫疾病分类与代码(ICD)的玩意,给你准备了一堆疾病名,医生只能在里面挑选一个或几个。
比如你得了糖尿病,医生要给你下这个诊断,就得在电脑里面输入拼音首字母TNB,电脑里面蹦出一堆糖尿病诊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等),然后从里面选一个。但如果你写的诊断ICD里面没有,就得挖空心思找一个比较接近的~
有一次,某主任接诊了一个“消瘦待查”的病人,但是怎么也想不出来这个诊断怎么写(ICD里面没有消瘦这个诊断)。打电话问我,我记得最接近的好像是“异常体重减轻”。
该主任连续输入几次YCTZJQ还是打不出来。
YCTZJQ。
YCTZJQ。
YCTZJQ。
没毛病啊~
最后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输入了——YCTCJQ…
我擦!真是体ti重chong!
类似的还有膀bang胱guang炎yan,老子也被坑了很久(눈_눈)
PS:
ICD里面还有不少有重口的诊断,以前不小心打了LSP(手误),电脑上面跳出来“恋尸癖,奸尸”,“恋兽癖,兽奸”,都被吓尿了。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了…
PS2:
感谢评论里面有人提供了更多搞笑的ICD:
W50.3 被人咬了 W53.01 被小鼠咬了 W53.11 被大鼠咬了 W55.21 被牛咬了 W55.41 被猪咬了 W56.01 被海豚咬了 W56.11 被海狮咬了 W56.21 被逆戟鲸咬了 W61.01 被鹦鹉(parrot)咬了 W61.11 被金刚鹦鹉(macow)咬了 W61.21 被其他鹦鹉(other psittacines)咬了 W61.51 被鹅咬了 W61.61 被鸭咬了 当然还有: W62.0 和无毒青蛙接触 W62.1 和无毒蛤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