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5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好事。

一切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只会大大加强俄罗斯对中国经济的依附程度,进一步打消其首鼠两端、倒向欧美的可能。

俄罗斯能依靠的,只有人民币结算体系,实物作价抵账,不得不剥离对美元的需求。

而一个1.5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强国,脱离美元体系后,还能依靠另一世界强国的支持,来维系其经济运转,这意味着什么?

统治全球经济数十年的美元霸权崩溃,是注定的历史进程了。

而没有了美元霸权,美帝的全球霸权又还能剩几何?

这些天的感受,对俄乌战争的相关,

很多屁股到脑袋全歪了的人,要么完全站在欧美(与其所谓“国际舆论”)的立场,要么完全站在俄罗斯的立场,要么就是那套“白左式”呼吁和平的陈腔滥调;

而全然忘却了,我们中国人,理所应当只站在我们中国自己的利益立场。——至于乌克兰死再多人也好,俄罗斯受再多损失也罢,两国的百姓又过得如何,与吾等何干?

收起一切廉价的同情心吧!一百多年前,他们可都在同一个国度“沙皇俄国”旗下,和美英德法意日等列强一起联手,宰割我们的先祖如同猪羊!

乌克兰哥萨克,那从来就是沙俄侵略军的急先锋,从海兰泡到江东六十四屯,从来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所以,现在这种“兄弟阋墙”,尸横遍野,也可说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一个国家的声望,一个民族的尊严,是用自己的勇气与牺牲打出来的!而不是靠旁人的廉价同情与祈祷获得的。

至于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独立自由,更从来就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我们中国人这一百多年,付出了一代接一代人的奋斗牺牲,才赢得了如今的民族复兴与太平盛世,并看到未来注定要称雄世界、领袖群伦的曙光。

世界霸主的更迭,从来是百年大计。

上一次世界霸主的更迭历程,是从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到1945年,二战结束,英国彻底没落,被美国取代,历时50年之久。

美国一直等到了自己国力,超过英法德意日总和的1941年,才参加二战,奠定霸业。反之不自量力的挑战者如德国,看似威风煊赫,实则为王前驱,丧国覆权。

而我们中国从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26%;到2021年,超过世界30%,相当于第二三四名: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

正因为我们登顶世界第一工业国,还不到十年时间,不必急于求成,不必好高骛远,戒骄戒躁,避免“速胜论”,才不致落入敌人的陷阱。

我们同样亦有足够的耐心与战略定力,把握战略机遇,继续积蓄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将来才能以泰山压顶之势,一力降十会,一举定鼎,重回汉唐万国来朝之盛世。

曹操谓吕布曰:「吾待温侯,如养鹰耳:狐兔未息,不敢先饱,饥则为用,饱则飏去。谁为狐兔,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

今之罗刹,亦不过为王前驱、区区鹰犬之任罢了。


user avatar   lu-angus-1 网友的相关建议: 
      

SWIFT系统发送的报文是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纯文本文件(XML文件),然后以公开和统一的标准定义了文件编写格式(不公开的话各国银行就没法开发接口适配它),以确保世界各国银行的各种异构系统,全都能收发和识别这种文本文件。这样全世界的各种异构银行结算系统就被集成在一起。

SWIFT系统是一套应用系统,但它和手机以及电脑的操作系统有类似之处:那就是并没有高不可攀的开发难度,但领先者存在先入为主的优势,新的竞争对手最难的是如何让广大用户接受它。

就好比微信,假设另一家很牛的技术公司也开发了一个类似应用,名叫微讯,微讯在各方面都不逊于微信,那它能不能取代微信呢?恐怕不可能,因为大家都用习惯微信了,我换成微讯了,我的亲朋好友都用微信,那我怎么和他们联系,我的微讯朋友圈谁看?

但假如说微信的运营商出了个政策:长江以北的居民都不准用微信应用,那微讯的机会就来了,长江以北的居民只能选择微讯,而他们长江以南的亲友为了和他们联络,也会同时安装微信和微讯两个应用。

那局面就变成了:全中国的居民都安装了微讯应用,但只有长江以南的居民安装了微信。再接下来长江以南的居民一拍大腿,嗨,我只用微讯这一个软件不是更好嘛!

现在伊朗和俄罗斯这两个重量级石油玩家都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那么它的替代系统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替代系统能出自北约国家或准北约国家(就是说你呢日韩)么?很显然伊朗和俄罗斯不会接受这一选项。替代系统必须出现在一个世界级的大国,货币信用要比较高,同时还要非北约体系,那也就只有一个国家可选了。

你说,美国为什么不把俄罗斯市场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也给禁了呢?让全体俄罗斯人只能用非智能手机,开除出移动互联网世界,这才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

--------------------我是分隔线----------------------

布鲁塞尔/华盛顿,2月26日(路透社)-美国及其盟友周六采取行动,阻止俄罗斯某些银行进入SWIFT国际支付系统,以进一步惩罚莫斯科继续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打击。

看到上面的新闻了么,阻止俄罗斯"某些"银行,为什么不是阻止俄罗斯全部银行?那就和没阻止区别不大了。SWIFT替代系统的春天还是没到来。


user avatar   lin-84-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逐出SWIFT系统将是最严厉的金融措施之一,如果被移除,就无法用美元结算了,只能用本国货币,或者是和其他签订了外币互换的国家进行贸易。

附上央视的新闻

2012年,美国联合欧洲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并将伊朗4家重要银行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中剔除,导致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

目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拥有约1.1万成员,其中包括近300家俄罗斯银行。如果这些俄罗斯银行被移除出这一系统,占俄罗斯财政总收入4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益将被切断,其经济会立即受到重大影响,包括本国货币大幅波动,以及大量资本的外逃。


user avatar   yue-chu-jiao-xi-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不会和乌克兰开战,结果俄罗斯打了。

然后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不会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结果美国竟然的禁止了。

时代变啦,大家需要更新一下自己的常识了。

所以下一个要被违反的常识会是什么?

三角形切掉一个角不会变成两角形,俄罗斯被禁止使用SWIFT实际上是制造了一个SWIFT的竞争对手。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围城三面,网开一面,边打边谈嘛。这是完全不给俄罗斯留一点余地了。

难道他们真的相信,真的有信心这样可以搞死俄罗斯?

那么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所有跟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都一起被禁止么。


user avatar   erika-46-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小麦滞销帮帮我们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祖辈,率部打过朝鲜战争,隶属第9兵团(27军80师)。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听到第9兵团,必然会紧接着想到长津湖战役,或者用美国人的说法,“朝鲜水库之战”。那次战斗中,志愿军战略战术都大体正确,但凡双方的海空保证和后勤装备在“一个数量级” - 差距能在十倍之内 - 最终也不会以第9兵团实质失去战斗能力的代价,才换得惨胜一场。

最终统计,双方减员大体上是5万:1万8。其中,因低温和后勤保障等原因,志愿军一方非战斗减员近3万人,很多都是生生冻死的。

连同第一、第三次战役,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整体,是我国近代以来(等同于有史以来),面对西方工业国家(包括日本),第一次取得战役级别的全面胜利

相信对于经历过、了解过这些历史,并把这些历史当作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以下的那些歌词、旋律,确实就如龙应台在这次活动中所说,“所谓的经典,它一定是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的,一定会成为经典”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后来来了美国,一个可能在不少“龙应台们”的眼中,灯塔一般的存在。这么多年下来,借用龙应台的那句话,“你或许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那么美国的真实状况恐怕就是,“我们既在乎大国统御,也在乎大民福祉,且互为保障,且互为天然因果”

我不愿做一个在美国生活个几年就开始高谈阔论“美国怎么怎么样”的“公知”笨蛋,但姑且允许我用类似的文体表达:

在来美国之前,我并不知晓,
几乎每个大学里,都有“战争纪念碑”;
几乎每个城镇的小广场,都有“战死烈士纪念碑”;
重大体育比赛国歌仪式末尾,常会安排军机通场飞过;
每当有阵亡士兵归乡时,车队规模和迎接民众都类似国家元首一般;
......
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其国旗和国歌的热爱,相比普遍的中国人,有过之而不及。

我想,这些“表征”背后的“情感”,必然也是基于对特定历史的经历、了解和认同,并把这些历史当成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铭记于心。而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特定的艺术作品,才能“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成为经典:

-----------------------------------------------------------------------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
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那星条旗,不还在高高飘扬,
在这自由的大地,勇士的家乡?”

-----------------------------------------------------------------------

之后机缘巧合,在聚会中见过朋友家的祖辈,二战末期入伍的马润,打过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老爷子坚持认为朝鲜战争是平手,同时表示,没想到中国人比日本人还能打(可能是因为二战他打酱油为主吧,但他也确实对当时的日本人用了“animal”一词来形容)。同时他表示,美国现在如果选择和中国对着干,将是最大的愚蠢。不知这是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状观察后的系统思考,还是只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对“伟大的敌人”的惺惺相惜。不禁想到之前听家中祖辈谈起,对曾经的敌人,曾经在名义上战胜过的敌人,字里行间,总是多少充满敬意


好,说回龙应台。我个人非常认同她在末尾做的一个比喻:“歌,它就像一棵树,树需要有根,根在土里头,非常地要看它是附着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头...”

她说的没错,所以我全文也就是在描写这种“土壤”,中国的土壤,美国的土壤。

这是一种非常底层的土壤,不会因为其他平行因素而被动摇甚至否定的土壤。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另两位祖上,父亲是23年的党员,儿子(我的外祖父)是大学教授,在文革中,父子二人莫名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甚至这种扭曲的经历到今天都有影子一般的影响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意识形态害死人”的“树”的土壤。相信也有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第9兵团的宋时轮上将,生涯晚期曾经反对过某件事 -- 虽然对此我个人表示不置可否,但对一些人,也是一种土壤,能长出特定的“树”来。

美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直接调动101空降师来护卫最早的5个黑人孩子,安全地进入白人学校上学的历史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人与人生来平等”的“树”的土壤。

俄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初的红色帝国,造得出上万颗核导弹,造不出不同款式的丝袜来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计划经济行不通”的“树”的土壤。

但这些土壤,并不矛盾,正如“大国”和“大民”也绝无矛盾,更有可能是互为因果,互为保证一般。在追求最底层土壤的同时,我们也从未放弃过争取其他内容:自由、平等、文明、互助...吃得起茶叶蛋,买得起猪肉。

但我依然能理解龙应台的那种“恐慌”,甚至是“恐惧”,一种稍有洞察力的人,就能透过屏幕闻到的,无处不在的不自信和恐惧。这种“恐惧”其实也是“树”,而这颗“树”,也有“根”,也有“土壤”。这片“土壤”,对应的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这样的一个事实:

如果“你们”不选择和“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么“你们”就没有“国”,没有“民族”,没有“历史光荣”,没有“文明荣光”,是前朝的战败的弃民,是内战失利的败将,是大国博弈的砝码,是即将上不了台面的弃子。

说到底,如果“你们”不是“咱们”,而只是“你们”,那么“你们”连根都没有,谈何“土壤”?

美国和中国就像那云杉,而英国日本等“小国”,也必然算的上苍柏。而台湾呢?最恰当的比喻,恐怕就是松萝 -- 也有根,但是是气根。

于是,我终究也不会怪罪龙应台。毕竟,什么样的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树,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台湾没有“土壤”,于是只能培养出松萝一般的龙应台来,临时依附在一颗大树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然后因为附着的大树有根有土壤,就产生了自己也有根有土壤的幻觉。却不知,松萝这种植物,人称“空气质量的检测仪” -- 都不需要环境怎么腥风血雨,而只要空气质量稍稍下降,就会死掉。

而龙女士追求的,貌似不仅仅是作为松萝,一切静好地活下去,而是,不但要作为松萝优雅地凌空飞舞,而且要否定大树的根,大树的土壤,希望大树的根烂掉,大树尽快倒下去...甚至直接否定这棵树,一颗彻底摒弃了“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彻底由万亿人民“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凝练成的大树,将其描绘成“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下的非本心产物...

那么,这可能依然无关是非,但必然有关立场。相信龙女士如果身体健康的话,有生之年必会看到,架空了国之尊严,你追求的小民之确幸,是多么地虚无缥缈,多么容易灰飞烟灭。

好在,虽然龙女士恐怕没得改变了,但她还是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希望”,而年轻人永远有希望。这个希望,在此设定下,其实也异常简单:你要做没有根的“你们”,还是要做根深叶茂的“咱们”?怎么选,自己想,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真的无所谓。

-----------------------------------------------------------------------

愿这石头比人更坚强”,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

无名英雄之墓,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国家公墓

此图不解释

有些“土壤”,以及土壤上面长出的“树”,在伟大的国家间,本质上是共通的,现在一些台湾人不理解而已。这是他们的不幸,可悲,可怜。






-----------------------------------------------------------------------
偶然看到本问题下一些匿名或非匿名的答文,我自己道行不够,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我对龙的评价,对“龙应台”们的评价,可以翻我的答文历史,是一贯的,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作品、历史、言论的较充分了解,而下的个人结论。依然,这只是个人结论,而不是客观真理,于是人人都可以表示不同意。但这结论确实与我是否知晓此次事件,看到的是3分钟?5分钟?21分钟?24分钟?还是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没有任何关系 - 我看的视频是21分钟版本,我觉得足够充分了。

同时我相信,但凡看过20+分钟“完整版”的人,如果对龙的立场和目的,依然表示无知无觉 -- 若你是真心的,我只能说你情商不足,辜负了龙的“一片苦心”,她要气背过气去了;若你是假意的,那么你对我来说,就只是“你们”,而不是“咱们” -- 如前所述,你愿意做“你们”,还是愿意做“咱们”,是你的事情,我无所谓。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以下的内容也是主要说给对我这篇答文多少表示认同的朋友讲的:我整篇答文,既没有对当时在场的大陆学生表示任何赞许,也没有对“香港学生”/“香港年轻人”的观感发表任何评价。这种评价的缺失,确实是我有意不为之。而我真实的评价就是:不知道、无所谓、不相关。我们也看到,本问题下面也有一些朋友提到了,在场的大陆学生“并不这么觉得”,在场的香港年轻学生“很少”,以及,“香港的年轻学生根本不这么觉得”。

于是,如果你们真的对港台真实民意有兴趣,还是建议不要因为这么一个单一的事件,而脑补出一些可能与真实状况相去甚远的想象,然后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感动,最后口口声声说什么“龙应台被香港人打脸”之类的话,结果却让个别香港人跳出来说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这么想” 来刷存在感。非要总结一个“真实民意”的个体感知,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对中国政权无好感的,过半大概无疑问 -- 这也无所谓;而真正重要的是,这群人之中,对“中国人”的身份有真诚的认同感的,是否过半?我还真没这个信心。

最终,正确的“姿势”只有一个,原答文也已经说过了:“你们”到底是愿意当“你们”,还是跟“我们”一起当“咱们”,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根本无所谓。如果“你们”选择跟“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主观选择,“我们”可以表示“多一个不嫌多”而表示欢迎,但终究只是不置可否;但如果“你们”只想要当“你们”,乐于跟“我们”划分清楚,那“我们”一定表示“少一个不嫌少”,您自求多福;而如果“你们”不但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当“咱们”,而且还轻则贬低“我们”的历史认同和现实追求,重则始终盘算着对“我们”的利益进行实质的损害,那么,“你们”也就不仅仅是不相关的“你们”了,而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最后真想说的是,为何一群没有血脉联系的人,愿意聚在一起当“咱们”,就是因为那些共同的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把我们天然地,不带任何强制和压迫地,绑定在了一起,才有了民族,才有了国家,才有了“同胞”一说。绝不是一个人,他身为“华人”,那就天然成了“同胞”,否则骆家辉也该是“同胞”了。对于那些无意与我们共享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的“华人”,不但不该有让他们当“同胞”的强迫,甚至都不需要有对他们希望当“同胞”的期许。

21世纪,个体自由为大,一个人认同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个人爱或不爱特定的社会符号,都是个体无所谓是非的个体核心自由。“龙应台们”愿意当无根之草,就让他们当去;一些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人、台湾人,愿意在中国的土地上暂住,那就合法地暂住下去;住不下去了,愿移民就移民,也没人需要拦着。


user avatar   zhang-heng-1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最后和程序员身边的朋友们嘱咐一句,就算程序员的工位再乱,也不要帮他整理。否则,当心会毁灭世界哦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大早是熬粥(尤其是为了保证营养丰富而材料五花八门的粥)省事省时间,还是煮鸡蛋,冲奶粉(或订鲜奶配送),用现成的材料(成品面包片,即食香肠)夹三明治省事省时间?


user avatar   zhang-fei-fei-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Swift 语言? 
  如何看待美国疑似彻底封杀华为,公司只要用美国设备造芯片卖华为就要被限制?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杨舒平毕业演讲:美国的空气都是新鲜而甜美的」? 
  就大学录取模式而言,美国比中国更公平吗? 
  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家拒绝制裁俄罗斯,会对当下局势产生哪些影响?透露出哪些信息? 
  中国当初研究核武器时为什么苏联和美国没有强行阻止? 
  为什么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却会成为大俄罗斯主义者而执著地服务于俄民族利益而不是相反呢? 
  俄联邦安全局称,从乌克兰境内发射的一枚炮弹击中俄罗斯一座边防哨所,俄乌局势有变数?未来将如何发展? 
  外媒称「中国出人意料地设定了 GDP 增长目标,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大规模冲突,以及该事件的背景因素和后续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 月 27 日尼泊尔议会批准尼同美国「千年挑战计划」协议(MCC)?
下一个讨论
如果俄罗斯这次战败会如何?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