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理性分析,上海需要如何走出这一波疫情? 第2页

              

user avatar   lee-lee-8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意识形态的统一才是快速度过疫情的办法。现在上海属于阳奉阴违,明显的在孙副去过以后表现出了嘴上喊口号,实际在作对的行径。今天开发布会直接说了抗疫引起了居民生活不便,那咋不抗疫共存就不影响了?(这段视频已经被删除啦,或许有留存的可以发给我 )

老人阳性就送回家休养不让医院接收最后去世的不止一个,微博搜索求助贴,我看到的都好几个了,更别提东海养老院现在都不敢公开吧?随便搜搜都可以看到IP在上海,且写得非常详细的求助贴。(姑且认为这些求助是真的,不是的话我就删,咱们基于先有情况合理怀疑,不做定论)





所以中央必须有更强有力的措施管控他们,不然他们这个怂样子真的就属于,你让我往河东走我就跳河,你让上山我就在山上点火。毕竟上海前脚发文动员党员干部,后脚就要求85岁的党员干部当志愿者搬重物,您们居心叵测是当大家看不出来?

评论区大家都说的我起初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言之过重,现在想想你干了这么多腌臜事儿,还能堵悠悠之口?当然以上为合理怀疑,并非定论,讲话要小心点。


user avatar   chen-gang-31-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彻底封城,市民不许出上海,但在城内随便活动。持续三个月。

可能结果:

1,上海死亡几万人,共存派换个账号变成清零派继续骂,这没关系,全国继续清零就行。

2,以目前数据,上海顶多死亡几百人,一举成为世界的标杆,证明国产疫苗有用,共存派再次化身清零派谈《共存的次生灾害》,这就不管他了,直接全国开放。

3,执行的第一天就执行不下去了,因为线下的上海市民可能和网上的不太一样,他们真想清零。


加更 @陈雪明 ,抱歉不是挂您,只是评论区知乎不让我发。。。我觉得您的问题适合公开讨论下。您看下我的理解。

我统一在这里回答您。

不是说我认为上海数据是假的,可如果你看看奥密克戎之前的知乎,那帮人天天说中国被迫清零的理由只有一个:《国产疫苗在所有机构的测试里都是最差的》不清就爆了。

同样的疫苗,在他们需要共存的时候,从一个“最差”的疫苗,现在却达到了全世界最好的效果?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至少科学解释不了。


user avatar   wwwt58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现在更关注的不是确诊数量了,而是重症率和死亡率。因为这关系着我们下一步防控措施的调整。

原因很简单,我一直以来认为,我国能够放松管控,与病毒共存的前提条件应该是: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医疗系统能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证所有重症患者的收治

这个意思是指,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来说,能够仅仅依靠本地医疗资源(因为既然是全国放开,那每个地方都不能指望别的地方的救援),在不影响其它病人收治的基础上,仅靠日常医疗资源即可收治所有新冠重症患者

即:

医院日常空闲医疗资源>新冠患者*重症率

这个公式我姑且称之为“和平共存不等式”

我这样认为的依据是,在目前新冠死亡率确数量实发生了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能接受一定比例的人在患新冠并住院治疗后,因为治疗无效而死亡,但绝对不可能接受有相当数量的新冠重症患者因为医院无法收治而死亡!

原因很简单,西安流产一个孕妇,国内什么态度?上海死了一个护士和一个哮喘患者,国内又是什么态度?

这还是个位数的案例,如果真的共存之后,短时间内产生的新冠重症患者超过了现有医疗资源承受能力,届时像那个哮喘病人一样因为无法救治而死在医院外面的病人,就不是一个两个,一百两百了,而是可能成千上万!

现在医院外死一个两个网上就炸锅了,到时候成千上万人因为住不上医院而在痛苦中死去,民众怕不是该造反了。

而由于奥密克戎极强的传播能力+我国城镇地区极高的人口居住密度,一旦共存,必然在短时间内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数量的患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会产生多少必须入院救治的重症患者,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同一时间段内,某地患新冠人数为N的情况下(这个N很可能占到当地总人口相当大的比例)

有多少病人必须入院治疗?

有多少病人必须吸氧?

有多少病人需要上呼吸机?

有多少病人需要上人工肺?

平均一个病人需要占用多少医生和护士?

平均一个病人需要多久治愈?

如果医疗资源紧张,能否放弃希望不大的病人?放弃标准是什么?

这些数据都很重要,这是后续防治措施的参考。

还是那句话,我们如果真的要共存,就得保证现有医疗资源能够应付共存产生的大量重症患者。所以我们需要提前收集下数据,评估下我们如果共存,医疗系统承担的压力是多大。

所以上海本次规模如此之大的疫情,我本以为是一个收集数据,作为下一步决策依据的契机。

然后现在让我迷惑的事情就来了。上海本次病例增加如此之快,病例数量如此之多,已经超过了十万大关,但是据说对应的重症患者和死亡患者都是0?

这就邪门了,难道奥密克戎专克白人,对中国人无效?

连大号流感都不算,直接成小号感冒了?

十万人就算是得感冒,死上几个都不算稀罕,现在十万人得新冠,你跟我说连个重症都没有?

如果真是这样,我举双手同意明天就开放,立刻和新冠共存。

问题是我怎么觉得这数字那么不靠谱呢?

奥密克戎死亡率说多少的都有,目前我看到的最低的数字也是千分之一。

美国4月6号早上统计数字是在过去23小时内,新增确诊病例23128例,新增死亡病例454例,死亡率1.9%,这个数字可能比实际偏高,因为实际新增确诊数量应该是高于统计数字的。但再怎么样也不会低于千分之一。

十万人,哪怕千分之一也得死一百个吧?上海这么牛皮,直接把死亡率清零了?

我看不懂,但我很受震撼。

如果上海真的能做到无论感染多少,都没有产生一个重症和死亡,那上海也就不用走出疫情了,我们可以开开心心一起迎接群体免疫了

———————更新———————

评论区有人说死亡率的事情了。关于奥密克戎死亡率的问题,我仔细查了一下香港本次流行资料,给大家一个参考

香港的本次新冠流行统计:110万人患病,8000多人死亡,死亡率0.7%,这其中:

没有接种疫苗的病死率是3.2%

接种一针的病死率0.96%

接种两针的病死率是0.14%

接种三针的病死率0.03%

目前中国大陆两针疫苗接种率87%,第三针疫苗接种率大约50%左右

按最乐观估计(没打疫苗的都是打了第一针),中国大陆合理死亡率为

0.5* 0.03+0.37* 0.14+0.13*0.96 = 0.1916%

最悲观估计(没打疫苗的都是一针没打)

0.5* 0.03+0.37* 0.14+0.13*3.2 = 0.4828%

(上面数字有修改,之前在手机上算的数字错了一点,感谢评论区提示更改)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奥密克戎死亡率应该介于千分之1.92到千分之4.83之间。

十万人,按这个估计得死192—483人。即使所有患者都打了第三针疫苗,也得死30个。更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加强针接种率

所以说上海的10万确诊0重症0死亡是真正的医学奇迹,全球巅峰,吊打英美港。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么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坚持动态清零。

要么查一下谁不贯彻中央部署,弄下去之后再动态清零。

现在已经知道,只要坚持清零事情就能解决,那就是做还是不做,直接做还是走弯路再做,人换思想去做还是必须要换人才能做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回答:加强一线人手,招募更多的本地志愿者,重建供应链,一个小区一个小区“以快打快”,只有笨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现在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的防疫思路就是以快打快

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基本再生数和有效再生数的概念吗?(不了解的读者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

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思路就是把病毒有效再生数降到1以下。

以快打快就是把一个封闭区域(比如一个封闭小区)里面所有的患者、密接、次密接全部拉走,找合适的地方隔离。然后每天(甚至每半天)进行核酸检测,发现新发病的,再把患者、密接、次密接都隔离。只要新的患者被发现的速度足够快,只要封闭区域内大家注意避免被传染,那么被新患者传染的人大概率就在密接和次密接之中。只要快速地把患者、密接和次密接隔离掉,就能把有效再生数降到1以下。偶尔漏掉一个人,无非就是再多隔离一轮。

如此往复,几轮隔离下来大致就能让这个小区里面不再有新生病例。当检验能力和隔离床位数有限的时候,可以逐个小区进行以快打快隔离。只要小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供应链方面能控制住不传播,那么就能逐个小区清零。

当大部分小区都没有新生案例了,就可以逐步解封了。

吉林市就是这么做的。4月4日到4月7日隔离了1.3万人,终于逐步实现了社会面清零(就是除了在已经隔离的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之外,已经没有新生病例了)。

但是上海现在的问题是患病人数太多,隔离床位不够用。

我们现在知道很多小区还有阳性的病例没有被隔离,疾病在小区内不扩散。但是同时被隔离的人也有发表信息,说一些隔离点十分简陋,人都到了,房子还没搭好。甚至有的都没有合理的如厕条件。就说明前期并没有预料到有这么巨大的隔离规模,现在极度缺乏隔离床位。我之前听人说准备了五十万张隔离床位,如今看来肯定是鬼扯,恐怕之前十万张都欠奉。现在还在拼命补课。

现在看十万张隔离床位是肯定不够用了。估计要朝着15或者20万张床位去。

目前看香港的数据,打过疫苗(至少两针)的40岁以下的人重症概率极低(50岁以下也比较低),所以搞不好年轻人多的小区会排在后面隔离。可能会优先隔离老人比例比较高的小区。

隔离年轻人的主要作用不是收治,而是避免再传染别人。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方舱医院里面患者生龙活虎,医务人员累瘫了。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高危人群是60岁以上老人、过度肥胖者、重度吸烟者等等,这些人才是要密切监控病情进展的。

上海现在应该是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搞,具体是按位置顺序还是按高危人群占比的顺序,不得而知。但肯定是逐个清零。

奥密克戎的病程不长,很多人能感染别人的时间段是感染后1.5天到5天。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隔离一周左右就可以回去了。空出来的床位就可以隔离掉一些新的小区的患者、密接、次密接。小区数量是有限的,隔离了一轮的小区,后续再出现需要隔离的人也会比较少。一个一个隔离过去,总会成功。

现在有大量方舱医院还十分简陋,但我国毕竟是制造业大国,只要不断地搭建,总能够用。

只要供应链能跟得上,人手加到足以维持现有策略,逐个小区清零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上海现在的局面有两个主要的挑战。

第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基层人手不够用了。

无论是控制一个封闭区域内的感染,还是不断实施核酸检测,还是维持供应链运行,都需要大量的人手。现在全城都要封锁的情况下,一线人手肯定是不够用的。

谁都知道大家都留在在家里,外购的东西都由一线政府人员/志愿者送上门,避免人员流动带来更多的交叉感染。但是如果人手有限的,就一切都是空谈。

有人批评说上海核酸采集怎么都是医务人员在维持秩序?这也太浪费医疗人力了吧。别的地方都是一线政府人员维持秩序,医疗人员只负责采集。我估计这可能是因为上海一些地方一线人员已经不够用。不知道之前深圳这块是怎么做的。

而且基层的人员,大部分肯定都不是管理高手,在这么重的工作压力下,怎么发动居民,怎么管理居民,肯定都是很难做的。可能还是需要有更多的本地志愿者一起配合。

政府也必须继续加人进去。但是加人进去肯定也是有难处的,新人和现有团队怎么配合之类。

第二个挑战是供应链不通。

现代供应链是极其复杂的体系。从原产地到终端用户,中间要经过大量的环节,尤其是最终配送,更是吃人力和组织力。这依靠政府人员来重建,实在是很难。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原有的社会力量运转起来。

但是上海的难处在于,传染扩散太广,导致大量供应链及相关人员(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人员)大量受到感染。这就导致要么供应链停摆,要么就会加速病毒扩散。

政府的一线人员本来就不足,却还要投入到供应链重建上去,那人手就更不足了。

所以现在有一部分策略就是从外地调集健康的物流人员过去。但不知道现在进展如何。

总而言之,解决方案是明确的,而且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但是挑战仍然十分巨大。我觉得我们接下来一周关注的关键点还是供应链的恢复情况。如果社会力量的检疫和组织能做好,就能够把供应链打通,解决很多居民的实际问题。同时把政府一线人员释放出来,就能加快清零的速度。

疫情的控制,是以周为单位的,我们关注各种消息,则是以天为单位的,有时甚至是以小时为单位的。所以一定是各种坏消息满天飞,中间偶尔有那么一两条好消息。所以很多人会感到悲观。但武汉那时也是如此。我们最后还是走出来了。

————————————————————————————————————

现在再回头看深圳,顺利解决的主要原因,还是一开始足够果断。

当疫情已经超出控制范围时,果断封城。这时候真正的患者就少。供应链上的患者少,就能比较容易地恢复供应链。小区里面感染者少,利用现有隔离床位就能解决问题。然后以快打快,就能快速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面清零了,就能重新放开了。

上海目前局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封城太慢。结果供应链大面积感染,为了避免进一步传播就得把供应链封了,重建供应链就极慢。然后一线人手就不够用,民众也很不爽。然后因为感染人数太多,隔离床位就不够,很多人就不能及时隔离,然后就在小区内传播,进一步造成隔离床位不够。

那现在就只能逐个小区清零。从并行变成了串行。这速度就慢了。

————————————————————————————————————

另外,这两天又有些奇谈怪论出来。我们首先不妨一起来看看。

“越南躺平了,现在生活和工作已经恢复正常。你看看人家多好。”

“只要打了疫苗就能把奥密克戎当成流感,我国疫苗覆盖率不行,都是因为去年打疫苗打太少,浪费掉了一年。”

“防疫对经济有损害,而经济对预期寿命有损害,所以防疫对生命的伤害更严重,所以不如放开。”

我们来一一讨论一下这几种奇谈怪论,然后再讲讲未来怎么走。

————————————————————————————

很遗憾,越南政府的统计能力没那么强,没有年化季度GDP增长率这个数据,所以我们看不到疫情对经济具体是怎么影响的。

不过啊,越南可是个极端外向型的经济体。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常年在200%以上(中国当年最高的时候都没超过70%)。所以,没有年化季度GDP数据,我们还可以看看季度进出口数据。

那越南第一季度进出口额是什么情况呢:第一季度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缩减了超过一半。

你看越南政府的这个网页上只吹进出口总额增长14.34%,出口额增长12.9%,进口额不要说增长率,连金额都没提。你这么一想,就不对了,怎么进出口额增长比出口额增长高这么多呀。

看看去年同期就发现,去年第一季度顺差还20亿美元呢,今年第一季度只剩8亿美元了。恐怕是生产秩序没还不如去年,只能更努力地当贴牌中转站了。所以拜托就不要吹什么越南走向共存,生活恢复常态了。这哪是恢复常态的架势?至于说越南的死亡率,我得说印度死亡率好像还更低,可是你信吗?

那么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越南20年GDP为2712亿美元(去年的GDP还没出来,我们按8%增长率+3%通胀率计算大概是3010亿美元)。GDP按照支出法计算,是这样的。

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虽然我们不知道前两项是什么个情况,但是最后一项大体上就贡献了-0.4%的GDP增长率。而且要注意这是对全年GDP的影响,这可不是年化季度GDP增长率。就这个水平,恐怕远远谈不上“恢复了生活和生产常态”。

——————————————————————————————————

第二个问题,我们真的浪费了一年吗?

这篇文章基本的逻辑是:香港死亡率高是因为大量人口,尤其是高龄人口没打疫苗。只要疫苗打得像诸如北欧国家、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一样高,那就是安全的。那就可以放开了。

是不是政府只要下个强制命令,这事情就解决了呢?

不是的。

一般疫苗的研制周期大概是十年。这不仅是因为要达到很高的疫苗有效率,更关键的是要保证疫苗不要有什么大的问题。

美国为什么现在疫苗接种率这么低?因为美国人对疫苗具有本能的怀疑。

那为什么美国人这么怀疑疫苗,以至于阴谋论随处可见?

1976年美国针对猪流感也搞过一回“光速开发疫苗,然后快速开打”的事情。花了六个月开发了一款疫苗,打了4300万人,最后不良反应死了58人,同期猪流感只死了1个人。那么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率是多少呢?

58/4300万=十万分之0.13

那么做得好的疫苗大概是多少死亡率呢?一般要低到千万分之几,甚至更低。

疫苗做得不好的话,打疫苗造成的损失就会比传染病更大。而且更关键的是会摧毁民众对于疫苗的信心。每个人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是那个不走运的人。于是大家能不打疫苗就不打疫苗。以后再有疫情就会陷入美国如今的境地——坐拥两大mRNA疫苗,结果疫苗接种率才65%。

很多人还说,如果我国全民接种mRNA疫苗就更好了。可是,现在的mRNA疫苗还是人类首次使用这种技术。根据美国近3亿次接种的数据看,严重不良反应率十万分之7.5,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概率是十万分之1.4。另外,这个概率的分母是接种的剂次,不是人次。接种三次的话,平均死亡概率就是十万分之4.2。

好嘛,打一针的死亡率都是当年猪流感疫苗的十倍以上。回头看看,要不是新冠致死率那么高,这回怕不是又是一回更严重的“猪流感疫苗”事件。

灭活疫苗虽然是成熟技术,但是我国这次研发也算得上是“光速”了。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慢慢推广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先给身强体壮的,因为工作或生活缘故有很高感染风险的人打。然后给其他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打,再给年纪大一点的人打。这样一波一波推开,那么一旦发现有显著的严重不良反应率,就赶紧停下来。这就不会有产生严重伤害,也不会让民众对政府推广的疫苗产生不信任感。

而我国成功的清零政策使得我们也没有必要急匆匆地推进疫苗接种,有这个余裕来慢慢推广。尤其是我们通过把疫苗出口给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一方面帮助了他们,另一方面也从这些国家获得了疫苗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数据。比如,智利去年年底开始给3-6岁儿童接种我国的灭活疫苗,这就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疫苗对于低龄儿童的安全性。

当然,从结果来看,感谢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们也很幸运,新冠灭活疫苗确实是非常安全。从澳门的数据看,严重不良反应率最最高估也不到mRNA疫苗的十分之一。因为不良反应而死亡,也是一例都没看到(至少我没搜到英文媒体的关于国内外的中国疫苗导致的死亡)。

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了。但是在去年的时候,哪里敢随随便便推广开呢?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本来在清零政策下好好的,也不会去高风险地区,有什么必要那么急着打疫苗吗?出现显著的死亡率怎么办呢?等等国外疫情严重地区给我们反馈这些年龄段的接种安全率不好吗?

好,我们退一万步,就算我们不考虑疫苗安全性的验证问题,直接就给大家都打好了疫苗,那就能放开了吗?

香港打过疫苗的人,目前死亡率(死亡人数除以总接种人口)是0.016%。(之前这个数据我搞错了,算成了0.03%,这里要修正一下)

怎么计算的呢?

香港到昨天为止死亡8643人(百度的疫情页面可查),这一波疫情之前死亡113人(香港新冠死亡率到底如何?@MedSci)。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一波死亡是8530人。

最近的死亡人数中,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人员比例没有报告,不过我们可以根据3月20日的数据(香港最新数据:三针科兴或复必泰防重症防死亡有效率均超97%_风闻)来推算,那时未接种疫苗及接种了一针的死者占总新冠死者的88.3%。

香港人口是759万,疫苗接种比例大约80%。

接种疫苗者的死亡率=8530×(1-88.3%)/(759万×80%)=万分之1.64

(这个数值会随着死亡人数增加而进一步上升,搞不好能到万分之2。)

这意味着什么呢?

即便我国人民全体接种,达到100%的接种率,那么转向共存后,头一两个月死亡人数就能达到23万人。

但是我国人民有可能全民接种吗?恐怕是办不到的。那死亡率也就会远高于这个数据。

更进一步地,是不是觉得现在死亡率还挺低呀?是呀,那是在相对理想的医药条件下做到的。

什么是理想的医药条件?就是医生会关注你的病情进展,而且各种药品都是齐备的。

但如果大规模发病了,我国的分诊制度尚未建立好,大家有病都是直接往大医院跑。这个病只要报出几例中青年死亡或者儿童死亡,有几个人敢在家呆着呢?韩国都出现居家隔离死掉的了,中国不会有吗?监控病情发展是需要医疗器械的,有轻症的也得要到医院去监控。到时候医疗资源不会发生挤兑吗?快速爆发导致的大量重症能有足够的病床和ICU吗?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个条件。就算一些大城市有,四五线城市、乡村呢?

还有,Paxlovid都说效果很好,出现症状的头5天之内使用,能够降低89%的重症和死亡概率。现在国内死亡率这么低,也有积极用药方面的原因。但现在产量根本不足。目前全球月产能也就小几百万盒,到今年年底才能生产出来1.2亿盒,其中中国能拿到一半就很不错了。中国手里就几十万盒,估计是优先给高危人群使用。一旦放开,就算疫苗接种率100%,一两个月里面也得有几个亿的患者,其中高达数千万的高危人群,给谁用,不给谁用?类似的国产小分子药物还在研发之中,不管是不是最终证明有效,量产都得到下半年了。而单抗的产量可能就更低了。没有足够的药物,还能维持现在国内这样的低死亡率吗?

所以,根本不存在“浪费掉的一年”。这一年里面,我们在等疫苗安全性的验证数据,在等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和量产,在等更有效的疫苗。到了现在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也基本要出来了,是不是原始疫苗和新疫苗都接种几针对于后续开放会更有效呢?那样的话,提前打特别多的疫苗是不是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呢?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不能把防疫问题搞成“真空中的球形鸡”,觉得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人口规模、医疗资源、药品研发进度、药品供应链,一个个都是现实问题。

————————————————————————————————

接下来再讲讲梁建章写的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里传播还挺广。

虽然我同意,经济受损同样会导致预期寿命下降。但是这篇文章里用于推算GDP导致预期寿命变化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原始数据是没有疫情状态下的GDP与预期寿命的关系。GDP提高,会使得医药、保健资源变好,卫生教育更完善,这些会继而导致预期寿命上升。在突发的疫情中,疫情导致的经济受损,并不会导致医药资源退回到经济没那么发达时的水平。疫情期间单纯的经济对寿命的影响,往往是从饮食、焦虑或经济破产导致的抑郁、自杀,和前面说的可能不是一个因果关系。所以他的整个数据分析都意义不大了。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退一万步,假定他的数据分析没问题。有了这个假设,我们才要说到他这篇文章最大的漏洞。

那就是,作者觉得目前的防疫政策导致经济受损,但同时假设只要放开了,经济就不会受损

所以放开了,经济就运行良好了,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哪有这种好事。

来,我们再上一下美国的图。以下几张图我在另一个答案里已经贴过了,没想到又要贴一次。

看到去年第三季度那个2.3%的年化季度GDP增长率了吗?比前后都低了4个百分点。那就是最终导致了西安封城的德尔塔疫情造成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年化季度GDP增长率还没出来,不过目前乐观估计时2.5%,悲观估计是0%。总而言之,比21年第四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基本是逃不了了。

我们再来看看英国。

再看看英国的疫情和年化季度GDP增长率。就更惨了,去年本来应该和美国一样,处于高速恢复期,结果被疫情洗得只有第二季度一枝独秀。

再想想前面说过的越南,一个外向型经济国家,损失了那么多贸易顺差。

所以,开放就没有经济后果?想得太美了吧。


user avatar   song-xiu-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换人。

市区两级,两套人马的主官,卫健委主要主事者,都换。

副总理坐镇主持大局,各区副书记主持工作。

正常情况下战时不应该搞这种大动作。

但上海这场仗打得明显不正常。

不换人,不足以把之前的骚操作全盘否定,什么精准外溢,什么奶茶店,什么特供无症状病毒,什么上海是地球自转发动机,什么洋丁保卫战,什么一千块一张通行证,什么幼儿单独隔离……

你不否定这些?让一线怎么干?往哪个方向干?

防疫重要还是各位沪上大老爷的脸重要?——普通老百姓不难选,但体制内的打工人是真的要考虑这些啊。

武汉的转折点就是应收尽收,在这之前也是换人。

我知道上海特殊,上海有无数个场外因素。但现在不行动,就等着被迫论证共存吧。


user avatar   wang-xio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央接管就可以轻松走出。

上海疫情是一个标准的智商鉴定问题。

借上海疫情吹奥密克戎不可战胜必须共存、借上海疫情煽动地域黑、借上海疫情吹外国的,都是纯纯的xx

第一:疫情管控是政府的责任,疫情失控第一负责人是当地政府,而不是当地百姓。请牢牢记住这一点。

很多人对于这个责任归属有点异议。觉得政府有责任,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应该也有一部分。

我的观点是:只要老百姓根据政策行事,那么他没有任何责任。

假如一个上海市民拿着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跑到杭州,自觉居家隔离然后确诊。他没有任何责任。责任在于上海政府没有调整风险等级,失信于全国

假如一个上海市民知道自己确诊,还出去乱跑。这样才有责任。即便如此,上海政府依旧要分担50%的责任出去。因为其本质还是政府没有做好管控措施。

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权利和责任相对等。权利越大,责任越大。

普通上海人只要做到政府喊了就去做核酸,让居家隔离的时候不出去乱跑。就足以让我为之点赞

第二:上海总人口2500万,本地人约1500万。按万里挑一出傻逼的概率,也最少有1500个傻逼。所以大可不必为了几个人而讨厌所有上海人或者地域黑上海。

地域黑是既没有素质也不能解决问题的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因事、因人去讨论,而不是直接地图炮

有人拿吉林反驳我。其实吉林、上海、深圳刚好是三个应对疫情的不同方式和结果。

深圳:发现以后严防严控,情况稍有失控直接重拳出击。一个月时间清零

吉林:发现以后瞒报,但是疫情曝光以后严防严控。现在局势尚且稳定,并且没有出现疫情外溢。而且现在吉林也社会面清零了。

上海:发现之时瞒报,发现以后瞒报,主动帮助疫情扩散。结果就是一直指数型增长,疫情不到一个月扩散23个省份


user avatar   happy-szz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和上海的一个前同事聊天,他说的一句话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社区放正常情况下就那些事情,运转肯定没问题,这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极度缺乏。

即使上面政策出来,下面人手不够,不一定能执行到位,或者下面人有心去做,但上面政策没出来,哪敢去做。

那个感动全网的医护人员返岗和社区人员通话的录音,听了没?

我全部听完了,我也感动了一把。但也发现了问题,其实这个对话反映出来的问题,应该是现在很多社区面临的问题。

医护人员不够问题,防疫人员不够问题,物资反映出来的调配问题,个别人员还在外溢问题。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前两天我朋友圈的一个上海前同事发的截图:

在这段录音里,也听到了物资问题,居委会的人说很多住户“子弹都快打没了”。

再就是我的朋友圈,上海的那些朋友,有的晒物资,还不错,有的就一颗大白菜,有的到现在也就领到一次物资。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浦东的菜都运不出去,老百姓被管控在家,却没得吃了。

我老家的邻居家儿媳妇今年带着不到一岁的娃到上海去了,现在早没了奶粉和尿不湿,家里人想寄过去,快递又发不出去,又进不去,娃只能每天喝米糊。

其实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要说物资不足,多少有点不相信,更多的应该是运力和基层调配问题,最后一公里以及100米的运输问题。

其实真的不敢相信,上海这么大的城市,以后的历史这样书写,有一段时间,上海2500万人都在为吃饭问题而发愁和担心,真的让人有点怀疑和嘲笑。

突然又想到了,之前上海说不能封城,好像现在的一些问题确实印证了这句话,封城最大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个问题要是再不好好解决的话,想坏一点,暴乱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狗急了会跳墙。

无论如何,这锅都不能让亲赴一线的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来承担,毕竟就像录音里说的,要担责任的,负法律责任的。

刚看到了朋友圈一个评论,优等生这次挂科了。其他方面应该确实优等生,但此次真的就挂科了,而且挂的民生管理这门最重要的学科。

最后,管理层真的切切实实到老百姓家里看看吧,特别是那些老人,家里有婴儿的家庭,实际做出合理的措施,不行,就对外求救。

还有那些外溢的人,还是好好管管吧。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同胞还是赶紧提要求吧。

共存也好,清零也罢,吵归吵,骂归骂,宏观层面的论战和上纲上线是一码事,可老百姓要过日子是另一码事。

咱针对具体的困难,集思广益。先做好保障,稳固背后。然后才好谈抗疫。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上海援助的助理还是医务人员。

但其实,上海疫情要稳定住,首先得稳定住市民的生活与情绪。大家能够安心在家等待,生病了能被及时转运,这才是控制的第一步。要不然大家不得不到处散布出去抢菜,整栋楼不得不互相见面串联,怎么可能管理的好。

上海的基层管理明显是有大漏洞的,在我知道的比较好的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地方,基层的层级已经从传统的街道居委会,变成街道-社区-网格员这样的细分结构了。无论是情况掌握,还是信息传达,还是直接管理都比上海现在只能居委会加临时拼凑的物业和业委会要高效的多。

上海其实不缺人力,也不可能缺人力。上海缺的是调动人力分配的机制与能力。

尽快以组织度更高的例如武警或军队完全接管上海的基层运作,尽快的吧混乱的管理平息下来,可能才能谈下一步如何快速走出疫情。




              

相关话题

  如果上海不用地方财政收入来补贴其他地区,会不会发展的更快 ? 
  如果离开上海,你最舍不得大城市的什么? 
  新冠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大家有哪些神预测? 
  疫情封控区离家就只有几百米,每天都有新增,怎么才能让自己不那么慌? 
  如何看待上海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突破 10 万人?预计什么时候可以打断指数级发展趋势? 
  4 月 2 日上海回应市民录音投诉健康云结果有误,称正在调查,后续情况如何? 
  新冠病毒防控策略除了「清零」和「共存」还有其它方式吗? 
  上海地铁为何与上海其他方面的城市建设如此脱钩? 
  外地人因欲沉潜上海市的生活,诚意试图使用吴语与本地上海人聊天,而上海人却不肯用吴语回应,何解? 
  为什么把上海叫魔都? 

前一个讨论
历代古琴演奏名家很多,流派各异,但为什么却未见几个古琴作曲名家?
下一个讨论
家里大人让我读《资本论》,我应该读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