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妇女」是否太过容易被误解,以致传播不力?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qing-tuan-zhong-yang-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是妇女?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球女性的官方节日。

不少女性尤其是年轻女生们对“妇女”这个称谓常感到“耿耿于怀”,似乎当被称呼为“妇女”时,头脑中总会浮现出一个传统已婚女性的形象。有不少商家干脆“讨好式”地欢呼“女王节”、“女神节”,或者有高校不成文地在“3月7日”庆祝“女生节”,总之要尽力避免把女生们称呼为“妇女”的“尴尬”。

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妇女”这个看起来让很多女生们不太喜欢的称谓呢?

它从中国革命的浪潮中走来

“妇女”就是单指已婚女性吗?当然不是,按照我国官方界定,14岁以上的女性都属于妇女,14岁以下为儿童(幼女)。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的话语体系中,在晚清之前是没有“妇女”这个称呼的,只存在“妇”(已婚)和“女”(未婚)的表述,它们来自于女性的家庭角色,却缺乏对于女性作为独立群体的整体性称呼,这也是对数千年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依附性社会地位的真实反映。

所以,我们常说的“女性”“妇女”这些概念都是近代中国的产物,而且天然地带有思想启蒙的色彩。就像“青年”这个概念,在古代的中国也是没有的,正是五四运动的革命火炬,让社会化了的“青年”概念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妇女”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比“青年”更复杂一些。据学者考证,“妇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康有为1898年撰写的《请禁妇女裹足折》当中,随后一系列关于禁缠足的文献,也大多在标题中使用了“妇女”一词。但是,当时汉语双音节革命尚未兴起,这里的“妇女”大概率意味着两个单音节词的叠加,就如同“父子”或者“亲友”那样。此时的“妇女”仍然是家庭内的“妇”和“女”,并不具有脱离家庭的独立意涵。

在五四之前,从1898年的《女学报》开始,陆续出现了《女报》《女子世界》等杂志,基本采用“女”或“女界”称呼中国女性整体,直到1911年才出现了以“妇女”为题的《妇女时报》,但使用“妇女”的频率很低,各种不同称谓常常混用。

(《女学报》是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刊。1898年7月24日创刊于上海,由中国女学会主办,主笔为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等)

到了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兴起。伴随着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进程,“女性”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汇成为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与此同时,“妇女”也和另外一股思想潮流一起兴起了。那就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这个时候大量的文章、杂志开始使用“妇女”的概念,比如1919年10月的1卷4期《少年中国》出版“妇女号”,同杂志同年的7月号中,赵叔愚发表《列宁对于俄罗斯妇女解放的言论》。《妇女杂志》中《本杂志今后之方针》中更是直接将“妇女”与国民解放联系在一起,“我们觉得中国现在的妇女问题,不是少数一部分人的问题,是关乎全国民的大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妇女”的使用和传播真正成为一个让世人广泛了解的潮流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比如,1920年李汉俊、李达翻译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第一次将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关于女性的部分以“妇女”指称。

1921年12月,我们党领导创办的第一份女性刊物被定名为《妇女声》,宣布“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放”。

(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女工运动的动向,利用《妇女声》《妇女周报》等刊物及时报道和声援女工的斗争)

1922年,中共二大正式通过《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当指涉女性群体时,通篇只使用了“妇女”一词。从此以后,我们党的正式文件中,“妇女”成为指代全中国女性的权威表述。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党名义提出的妇女运动决议)

所以,“妇女”或者我们可以更精准地称为“劳动妇女”,这个词并不是简简单单代表对不同年龄女性的称呼,更不是区分已婚未婚的标志,而是带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它比“女性”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在我们党的话语体系中,“妇女”不再是与“男性”相对立的性别指代词,而成为与“男性”并肩作战的战友。就像恽代英曾经说,“女工与男工是同一阶级的战斗伴侣”。

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中,强调保证全体妇女享有充分的自由与一切权利——作为一个妇女,她既不依附于某一个人——自己的丈夫,也不依附于在道德上结合在一起的小单位——家庭,更不从属于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和统治阶级的剥削。

我们国家的妇女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它超脱于西方资本主义女权运动的狭隘范畴,将实现女性个体解放融入到了对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追求之中。

因为,只有当女性毫无阻碍地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创造者时,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妇女解放、促进男女平等写在奋斗的旗帜上。

1949年,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全国民主妇联成立。

(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通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女代表有69名,图为参加会议的女代表与领导合影)

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妇女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土改运动、普选运动、扫盲运动、废娼运动等,从根本上保证了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

(妇女群众集中学习婚姻法)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确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制度;1951年,20余岁的申纪兰在西沟发起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竞赛;

1954年,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宋庆龄,1949年9月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1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

(农村妇女利用空闲时间识字)

中国妇女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男子并驾齐驱,成为了共和国的主人。

1995年,北京,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也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首次提出。2005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确立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

1990年,在党的领导下,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为实现男女平等、妇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

关于妇女成长和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不断出台,新中国逐步完善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性别友好。

2015年,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9.4岁,比新中国成立时提高了42.7岁;

2017年,本专科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52.5%,比1949年提高32.7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 61.1%,远超过 47.4%的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缩小到 14.6%,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7%);

2018 年全国就业人员中,完成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女性比例19%,男性为17.5%;研究生教育中女性比例为0.9%,男性为0.8%,女性均超越男性……

妇女能顶半边天

中国的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不仅仅体现在妇女们以被保护者的形象,获得了社会地位提升和权益保障,更体现在她们作为国家主人,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作出了不输于男性的贡献,这正是女性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

1953年,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浙江省千鹤村的妇女们打破传统旧俗,走出家庭,走上田间地头,执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此首次做出了“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批示。激励了亿万中国妇女走出家门,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彻全国,响彻在每一位中国女性心中,她们开始有了无尽的底气和勇气,冲破藩篱,走上社会,建功立业。

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个女飞行员、第一个女拖拉机手、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厂矿还是田野、科研教育还是文体卫生,中国女性从没有缺席。

(1951年,中央军委从全国航校招收55名女学员组建女飞行员班,1952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接见首飞成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新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

(梁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自力更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图为工地上工作的妇女)

(20世纪70年代初,山西昔阳郭凤莲带领“铁姑娘队”在大寨挖土垫地)

(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感动和激励无数国人的中国女排)

尤其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中国女性作出了太多贡献。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最早判断坚持上报拉响新冠肺炎疫情警报;年过7旬的李兰娟院士,数度深入重症“红区”;陈薇院士率领团队快速研制疫苗;王兵、梁小霞、夏思思等医护人员牺牲在抗疫一线……

数据显示,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有2.8万人,约占三分之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女性忙碌在抗击疫情的大后方。

更有数以万计的女性走向脱贫攻坚的战场……

在社会进步的各个领域,中国妇女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创造无比辉煌、令人骄傲的业绩。

永不停止的追求

中国妇女解放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发展也面临着同过去不一样的挑战。

比如当前传统的家庭内部分工模式仍然普遍,参加工作的女性还需承担大量家务劳动,平衡家庭和工作成为很多女性难以解决的困扰。

比如性别歧视的社会观念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职场潜规则、性骚扰、家庭暴力、晋升天花板、生育养育等都给很多女性带来焦虑和不公感。

……

这些新的挑战遇到互联网的催化,便产生了有别于传统认知的女权话语体系。具体表现就是关于女性话题,一些偏激、片面、极端的利益主张出现。甚至一些自媒体迎合大环境趋势,借助女权主义名号矮化男性,制造仇男氛围等行为,以期实现粉丝的聚集和收割 ,导致了两性冲突的加剧。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女权主义污名化现象在网络上扩张和蔓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增强和现实社会中性别劣势存在冲突。另外一方面,西方自由主义式的妇女解放理论影响在日益增长,它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更追求突出性别对立,更善于从个体案例拓展到群体感受。

现在网络上关于女性议题广受关注,一些不同的观点也往往充满争论。对于这些观点,我们需要学会认真鉴别、理性思考,而不能一叶障目、只会盲从。要看到,我们正在坚定不移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成果已经上升为我们的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在更高水平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虽然任重道远,但充满希望光明。对于中国女性而言,“妇女”这个称谓,承载着我们党领导的峥嵘革命岁月和国家富强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一代代中国女性的拼搏奋斗,还昭示着未来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中国女性将创造出更多奇迹。这是一个光荣的称谓!

致敬每一位中国妇女,节日快乐!


参考书目:

1.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中国妇女运动百年》。

2. 张莉,新时代的女性发展,《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11期。

3.巾帼建功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综述,新华社,2020年9月。

4. 储卉娟,谁是“妇女”? ———以及“妇女”作为话语的实践。

5. @崇左妇女,中国妇女运动史 (二)丨抗争与解放。

6. @闽姐姐,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 | 中国妇女运动史 (三)——新生与自强。

7.新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凝聚党的奋斗初心,中国妇女报,2019年9月。

——————————

本文作者:钟亚楠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劳动妇女,掌握着生产力,很有武德。

小资“女神”,等于资产阶级的花瓶奴隶,没有武德。

成为“小资产阶级情趣”的“女神”,等于放弃生产力,一切的浮华和奢靡只是梦幻泡影,你没有劳动,没有掌握生产力,没有经济自主权,你就只是个附庸,商品化了自己,而这个商品的保质期很短。

资本家们给女人们准备了一套一套奇奇怪怪的产品和价值观,让消费主义把她们高贵的人类之心束缚在了促销广告上,本来,她们同样是可以从事工业、农业、文学、物理、数学、经济、政治、军事的。然而,越来越多的她们困死在消费主义的盘丝洞里,困死在家庭主妇的慵懒和琐碎中。

于是,职业女性们纷纷放弃自己的才华和追求,转头投入那个杀人不加血的温柔乡,自己给自己穿上小鞋,心心念念的总是自己的容颜和丈夫的感觉。当年革命先辈们流血牺牲帮她们打开了鸟笼子,她们却舍不得鸟笼的奢侈华丽,转身自己关上门,锁上锁,顾影自怜。甚至有一段时间,居然有微博营销号搞出了“回到民国当姨太太”的文案,这才是历史的倒退,是封建思想的回潮。

今天很多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很多女性作家,沉迷于描写宫斗宅斗小说,创作一些后宫戏,开口闭口“主母”、“姨娘”、“嫡出”、“庶出”、“小姐”、“丫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倒退,想要回到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

实际上,新中国女性地位之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在封建时代、哪怕在中华民国时期,女性都一直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在乡下,许多女性依然要裹小脚、当童养媳、被贩卖,莫说军阀娶十几房姨太太,政客、地主、文人知识分子.......但凡有点特权的,都能把女性当作玩物,那些当红影星、名角,甚至可以当作礼品一样送来送去。广大女性被剥夺了生产、读书、自由婚恋的权利。

只有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妇女才获得了解放。

举个例子,我们80后小时候都用过第三套人民币,当时用的最多的是一元人民币,上面印着一位意气风发的女拖拉机手,她叫“梁军”,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在旧社会,梁军本来是一个可怜的童养媳,1930年,梁军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中,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改嫁,没几年继父也没了。不得已,梁军成了童养媳。

共产党来了,梁军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1945年,黑龙江成为解放区。梁军有机会来到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学习,一边读书,一边劳作。曾经的童养媳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她还有机会看了苏联的《巾帼英雄》电影,希望也成为一名女拖拉机手。

1948年,中央决定进口拖拉机,在北大荒垦地种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月,黑龙江省便举办了培训班,训练拖拉机手。萌芽学校一共有三个名额。梁军怎么会放弃这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她第一个报了名。为此,她再三请求,才说服了校长。进了培训班,梁军才发现,自己是全班70多人中唯一的女学生。

她没觉得自己身为女子,便不如男学员。她和男学员一起学,到了晚上,还辛苦地整理笔记,记录心得。仅仅两个月,她便成了一位优秀的女拖拉机手,不仅开得好,还学会了对拖拉机进行简单的维修保养。5月,梁军和两位男学员驾驶着拖拉机挺入北大荒拓荒,那里环境相当艰苦,但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叫苦也不叫累,丝毫不比男儿差。1949年,梁军入团入党。在梁军的影响之下,又有了十几名女同学也成了拖拉机手。她们组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女子拖拉机队,以梁军的名字命名,她还担任了队长。

在那个时代,能够掌握生产工具,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是一件伟大而光荣的时期,梁军成为全国劳模,也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面旗帜。她还勇敢提出离婚,摆脱了童养媳的身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梁军的例子,只是新中国千千万万翻身妇女中的一个例子。

大家可以去读一读美国左派记者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其中有很大篇幅讲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根据地推行的妇女解放运动,他书中讲到了一位旧社会女性“金花”,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一个老男人,整天遭受婆家的虐待,丈夫的家暴毒打,过的苦不堪言。她要回家,她的父母却责骂她,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1945年8月,一支八路军小分队来到了金花的村子。不久,村里成立了妇女会,一个干部宣布,每个妇女都有与男人平等的权利。金花的朋友“黑玉”被选为妇女会的干部,她告诉金花,咱们有盼头了。金花终于向黑玉倒出了全部苦水。

几天后,八路军的干部召开妇女大会,开大会的那天,许多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女人都出来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妇女大会!一位女干部先讲话。她讲到中国的封建主义使妇女成为男人的奴隶,又讲到与压迫儿媳的公婆以及包办婚姻的父母斗争的必要性,最后号召大家一起来建设一个新社会

金花也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她不再逆来顺受、可怜巴巴,她敢于抗争了,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了。她被选为小组长,积极调查“坏”婆婆和“落后”丈夫,报告上级,然后开大会批斗。她丈夫回来后,金花一点都不害怕,对他说:“你足足虐待了我5年,但从今天开始,再也不可能了。”

她丈夫不服,继续动粗,结果第二天,他就被妇女们开批斗会。不服输的金花丈夫,被妇女们一顿拳打脚踢,终于屈服了,发誓不再虐待媳妇,并且签字画押。

1947年,当蒋介石向华北解放区进攻时,金花便动员妇女下地劳动,支援八路军:“现在咱们翻身了,平等了,咱们妇女应该下地劳动,不要依赖男人。”

在妇女大会上,金花说:“共产党、八路军解放了我们,现在天下是咱们的了!咱们一定要为打蒋介石中央军多生产粮食。大家应该动员丈夫参加八路军。”

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帮助下,一个旧时代被欺负、被凌辱的女性,一个被封建父母当货物一样甩卖的女性,一下子成为了伟大的劳动者、生产者、做了自己的主人,以后还要做天下的主人。

女性不但参与到生产中,还拿起武器,参与到对敌作战中,男性能做到的事情,女性也能做到!中国首位跳伞女兵——马旭,这位1947年参军的女战士,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在1962年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早一辈的女性共产党人,哪一个是以“XX太太”、“XX夫人”自居的?哪一个不是自信、独立的坚强女性?她们从不依附于任何人,更不会成为“家庭主妇”、“全职太太”,她们代表的是她们自己,社会劳动代表着人的全部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妇女”这个词,其实是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运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密不可分的。我党领导创办的第一份女性刊物被定名为《妇女声》,宣布“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放”。

1919年11月,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被父母强迫出嫁,反抗无效,在迎亲花轿中用剃头刀割破喉管自杀。此事引起巨大社会反响,长沙《大公报》为此先后发表了20多篇文章,毛泽东在12天中连续发表9篇文章,指出婚姻问题是个社会问题,赵五贞的死根源于社会,并号召人们向吃人的旧社会发动进攻。

26岁的毛泽东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独立。他指出:长期以来,男女之所以不平等,不是“心理”“生理”上的原因,“中心关系,还在经济”,在男女经济各自独立的时代,男女关系“以恋爱为中心”,“崇尚恋爱神圣”,他们也就处于平等地位。他还以原始社会中的男女关系为例写道:“上古之世,食无饶富,摘果獭鲜,容易饱腹,男女也处在平等地位,经济一项,女无所求于男,男无所求于女,男女所求,只在‘恋爱’。”“后来人口增加,食物不足,生活竞争,不得不注重工作,至此乃真到了女子被征服于男子的死期了。”其次,妇女应当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他高度评价了赵五贞“不自由,毋宁死”的反抗精神,指出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全了自己的人格,“血一般的刀上面,染上怪红的鲜血,柑子园尘秽街中被血洒满,顿化成了庄严的天衢,赵女士的人格也随之涌现出来,顿然光焰万丈”,于是,他“愿率天下齐声高呼‘赵女士万岁”’。

或问女子的头和男子的头,实在是一样。女子的腰和男子的腰实在是一样。为甚么女子头上偏要高竖那招摇畏风的髻?女子腰间偏要紧缚那拖泥带水的裙?我道,女子本来是罪人,高髻长裙,是男子加于他们的刑具。还有那脸上的脂粉,就是黔文。手上的饰物,就是桎梏。穿耳包脚为肉刑。学校家庭为牢狱。痛之不敢声。闭之不敢出。或问如何脱离这罪?我道,惟有起女子革命军。”《女子革命军》节选(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根据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刊印。署名泽东。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要进行革命的活动,改造社会,不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非有多数人的联合不可……妇女也要联合起来,齐向封建思想斗争”。强调了妇女要求平等,社会要求解放则非走联合的道路不可。

诸君!我们是女子。我们更沉沦在苦海!我们都是人,为甚么不许我们参政?我们都是人,为甚么不许我们交际?我们一窟一窟的聚着,连大都门〈门都〉不能跨出。无耻的男子,无赖的男子,拿着我们做玩具,教我们对他长期卖淫,破坏恋爱自由的恶魔!破坏恋爱神圣的恶魔!整天的对我们围着。什么“贞操”却限于我们女子!“烈女祠”遍天下,“贞童庙”又在那里?我们中有些一窟的聚着在女子学校,教我们的又是一些无耻无赖的男子,整天说什么“贤母良妻”,无非是教我们长期卖淫专一卖淫,怕我们不受约束,更好好的加以教练。苦!苦!自由之神!你在那里!快救我们!我们于今醒了!我们要进行我们女子的联合!要扫荡一般强奸我们破坏我们身体精神的自由的恶魔!
——《民众的大联合(二)》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根据1919年7月28日《湘江评论》第3号刊。

1920年11月25日,毛泽东曾致信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向警予,“湘省女子教育绝少进步(男子教育亦然),希望你能引起大批女同志外出”,以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的平等,为妇女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李达曾在《女子解放论》中提出女子也是人,当为生产者。认为这不仅是社会必须的经济要素,也是左右个人的重要问题。可见,抓经济独立,无异于抓住了妇女解放的基础;而抓教育则无异于抓住了解放主体的素质,此乃男女平等的百年大计。

毛泽东在《女子自立问题》一文中就指出,造成男女“政治、法律、教育、以及职业、交际、娱乐、名分”差别的原因,在于“社会罪恶”,因此,妇女解放要从社会入手,从教育入手,但最重要的乃是求经济自立

1940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什么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毛泽东高度评价“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李德胜还指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日。”他认为妇女也只有在与革命的结合中,才能得到自身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在他的鼓舞下,50年代我国妇女运动曾出现了脱盲热,妇女识字班、夜校直至夜大学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为鼓励妇女提高社会参与层次,毛泽东还鼓励妇女:“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得到。”

毛泽东还鼓励女性从政,1956年10月,他在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谈话时曾指出“在中国,参加政府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妇女毕竟是少数……我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女同志占17%。在北京、上海、天津三个中央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女同志占20%“。他认为提高妇女政治地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提出“将来女同志的比例至少要和男同志一样,各占50%。如果女同志的比例超过了男同志,也没有坏处。”

我们总结一下,教员所说的“女性权利”的核心,就在于参与生产、参与工作,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去

真正的“女权”,其实是“劳动权”,是参与工作、与男性同工同酬,获得独立经济地位的权力。

自从有了共产党,有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有了人人平等的新世界,中国女性可以劳动、可以学习、可以自由婚恋,甚至可以开飞机开坦克开军舰,坐着神舟飞船上天。

实际上,妇女节全称叫做“国际劳动妇女节”,它不是某一类女性的节日,而是广大女性劳动人民、无产阶级的节日。你不喜欢这个节日,你瞧不起妇女呢?还是瞧不起劳动呢?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祖国,劳动者最光荣,所以,收起你那小布尔乔亚的玻璃心、自尊心和小情怀,妇女轮不着你来定义。

劳动的妇女最美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恰恰是忽略了劳动二字,大部分人都在妇女二字做文章,女生女神女什么什么,就是没人注意到劳动,劳动,劳动!

人因劳动而有价值!女人不能只因子宫而有价值,一个女人的子宫能创造的财富太有限,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子宫,卖不上好价钱。女人应该懂得劳动的价值并珍惜劳动的权利。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我说啊,这个“妇”字,确实是用的不好。

倒不是因为显老。妇并不直接意味着老。妇这个字最大的问题是,

它特别农业

显得人软弱,显得人愚昧,显得人邋遢,显得人特别像是男性的附属品。尤其要命的是:显得人不具备劳动能力。尤其是不具备社会化的劳动能力,尤其尤其是不具备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能力。太要命了。

一个专属女性的节日,它的名字应该是让人听起来,就联想起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职能。是女叉车工人,是女工程师,是女科学家,是女军官,是男人能干的活儿女人都能干。而“妇”这个字,它听起来就是在明示“女人呆在家里”。这个字这么扁,又显得大腹便便。有人总辩解这个节日的意义,我要说的是,这个农业社会留下来的字配得上这些可敬的女性吗?恕我直言,这个字只配得上低技术的家务劳动。

三八这个节日,一定要突出劳动。是叫女性劳动节,还是叫劳动女性节,哪怕叫女工节也好。我双手支持为那些在工厂里上班赚取工资的现代女性新造一个更漂亮的字。

有人骂女生节。你别说,女生这个词,它代表着女性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个词的现代意义还真挺好,仅次于女工。比妇女强多了。


刚才谁说我牵强的,来你出来再说一遍。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很容易被误解。

在近现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很多外文词汇翻译失当,造成了不必要的严重误解。“妇女节”也有是类似的问题,但它的问题不只是出在英文和中文的翻译之间,更是出在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接。

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们在小学语文课上学到“妇女”这词的时候,语文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文言文中的“妇女”是古早时期就有的一个组合词,“妇”代表“已婚成年女性”,“女”代表未婚成年女性(并且这里的成年定义和现代不同)?

我相信100个老师有一个会告诉你就不错了。为什么不告诉你?因为在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过程中,大量为了精炼而使用的组合式用法被抛弃,许多两字词汇原本的组合含义被淡化,整词的表意被同质化成一个单意,特别是阅读语气连贯的词。比如诗经名句“窈窕处女,君子好逑”,其中“窈窕”一词,“窈”指心灵美,“窕”指仪表美,但当代人在白话文中使用的时候,习惯上已不带有联指内外兼美的意思,而只是泛指女性的美。

“妇女”也是一样,把“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放在一个语气连贯的词里组合表达不符合白话文的表述习惯,因此虽然词典依然告诉你“妇女”是已婚未婚成年女性的合称,但在潜移默化中当代中国人就不把它当成组合词,只会当成一个同质词,这个词里的“妇”字特征性比“女”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没人告诉你“妇女”是组合词,看到这个词常常会不自主地往“妇”的方向联想。

但是汉语中缺乏另一个准确描述成年女性的两字词汇,而这个节日传入我国时文言习惯的遗留依然很深,便翻译成“妇女节”沿用下来了,但在文言氛围彻底退去后的汉语语境中就很容易引起误解了,历来字典中的含义和普罗大众潜意识中的含义有差的现象并不少见。

“妇女节”就很容易被理解成“已婚女性、家庭妇女”这么一个建立在“以男主内女主外为基点的两性关系、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之上,隐含着父权凝视的节日,事实上单位发三八节福利的时候也经常被理解为对女性这个“第二性”的关爱,而不是对女性劳动者的祝贺。这种文化氛围也体现为,“三八”常常作为一个寓指女性低贱的轻蔑性词汇,和“劳动”根本没半点影子的关系。

这在文化氛围上反而彻底背离了妇女节的初衷——妇女节本来和五一节是相同性质的节日,现在人民群众对妇女节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吗?显然再也不是了。这完全就是汉语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化衔接的锅,把三八节从五一节硬给洗成了主妇节。五一节本身则因为称呼上不带性别所以不受影响。

这么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寓意,必然使生在独生子女时代的年轻女性对妇女节产生不满,潜意识里觉得它只是一个纪念从属于父权的“第二性”的节日,无法代表自身群体的文化生态位,正好年轻人是网民的主力,那自然就形成对“妇女节”的抵触,相应“女生节”之类的称呼就必然会去占领空缺的生态位。

谁叫当初翻译的时候不注意这些,你老实翻译成“劳动女性节”、“劳动妇女节”、“女性劳动者节”、“女性劳工节”不就没这么多屁事了吗?无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理念差异,嫌麻烦用了个古早味的“妇女”,现在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都被掰歪了,就像当初无视英语国家的文化,硬把nationalism翻成民族主义,搞得多少中国人理解混乱?


user avatar   shinianhans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节日本来就不应该是个女人都能过的。

国际劳动妇女节,纠结于妇女、女性、女生、乃至于女神女王的,劳动俩字被自动忽略了。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固有属性,是个人都应该自发的去劳动的。然而在私有制下,人们无法选择如何劳动,什么时间劳动,于是劳动就有了强迫的性质,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东西。可以选择不劳动成为统治阶级伪统治阶级彰显其地位的一种方式,所谓的我上班的目的是不去上班,所以看不见劳动俩字很正常。

阶级社会下,无产阶级中的女性受压迫尤为严重,追求平等的愿望尤为迫切。想要平等的地位就要有平等的经济基础,想要有平等的经济基础就要去干活,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劳动妇女的血换来的,现在一帮“小资产阶级"跳出来唧唧歪歪说自己不是妇女,那么你先得问自己,你劳动了吗?你认为自己应该劳动吗?你有没有追求平等的意识?只要有一个没有,这节日就与你无关。

“小资产阶级”做稳了奴隶,就下意识的想通过种种方式表示自己与其他奴隶的不同,认为“女生”就要比“妇女”要高贵,好像自己永远没有变成自己语境下的“妇女”那天似的。甚至于无意识的物化自己,不过妇女节,过只差一日的女生节。

劳动妇女没这么浅薄。

女神节女王节什么的你们再挑个日子吧,劳动妇女的节日,一个字,爱过不过。


user avatar   justin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昨天先后在豆瓣上发了两条广播:


1。 记得先祖母还在的时候我开玩笑说,要是没民改啊,您现在几个侍女跟着,什么都不亲自动手嘞。祖母说:我觉得民改好,小时候是有侍女可我想上学家里只让弟弟上;后来民改了我到成都学习,原来的侍女也来学习,我们都学会了汉语都成了公职人员,你祖父也尊重我的工作。我最爱毛主席说的:妇女也顶半边天!


2。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你们不想当妇女,又不想劳动,显然也不国际,只有做三八了。


IWD是为了纪念妇女争取平等权力的努力,是为妇女成就喝彩,是为女性工作的权力喝彩,是为女性独立的人格鼓劲。女神节是什么鬼?我是女的,快给我买东西?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ma-ma-jia-lao-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楼里有些人就离谱,强调怀疑司机的合理性同时强调怀疑女生的不合理

记得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怎么说的吗?

“司机肯定图谋不轨/动手动脚,女生害怕了才不顾一切跳车逃跑”

所有人都在怀疑司机

但就目前来看,司机被释放,显然是没有证据证明司机有犯罪行为,之前的怀疑被推翻

那现在大家又怀疑女生怎么就不行了?

可以怀疑司机,不能怀疑乘客?

可以怀疑活人,不能怀疑死人?

可以怀疑男人,不能怀疑女人?

另外,题目第二问建议取消掉,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女生跳窗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潜在的危险,我们只是怀疑女生感受到潜在的危险,基于推断提出的问题很容易被带节奏




  

相关话题

  「好棒」这个词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用「棒」这个字? 
  为什么现在微博女权跟疯了一样? 
  现在还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吗? 
  对于汉语汉字难学,为何很多中国人还觉得很自豪? 
  如何评价俞敏洪「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 
  林生斌案给准备生育的女性什么启示? 
  为何周围许多人谈论起堕胎如此坦然? 
  为什么女权主义不会像爱狗人士一样,在线下进行激进活动呢? 
  中国的国语是什么? 
  为何互联网上的音韵学讨论中郑张尚芳先生能「一枝独秀」? 

前一个讨论
你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坑,如何避免?
下一个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你觉得呢?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