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劣币能驱逐良币,那劣币因何而劣,良币因何而良?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Richard Xu 的回答很好地概括了学理定义,也有朋友说了古代金属货币的例子,我来举一个现代货币的例子:

假设,A国的100元纸币设计精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B国的收藏品市场上能卖110“A元”;而A国的50元钱外观灰头土脸,除了能当钱用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用途。

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肯定就会有人打这样的主意:我在A国用两张50元钱,换一张100的A国纸币,然后再B国市场上用卖掉,这样不考虑成本能赚10A元。

假设收藏品市场足够大,A国纸币的不断输入不会导致供求关系的波动,且A国印钞时不同面额货币的补充量保持稳定。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A国市场上100元的纸币将会越来越少,而50元或者其他面额的货币会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50元纸币驱逐100元纸币”的现象。

为什么“驱逐”了呢?不是因为100元纸币不受欢迎或者人们不需要,而是因为100元纸币具有作为商品的价值,使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商品来交易,而非作为货币来流通;100元纸币就被从货币领域“驱逐”到了商品领域。

究其本质,如果货币仅仅是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或者刻了字的金属板(也就是高中政治课本说的“价值符号”),那么不可能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当这张纸或者这块金属除了作为货币之外还有别的交换价值时,例如可以用作收藏或者用作冶炼,那么人们就会把这样的纸或者金属用作别的目的,而不是作为货币流通了。

--

在日常表达中,人们经常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劣质产品占领市场或者媚俗的作品充斥文艺领域,深究的话,这其实背离了经济学的本来含义。

“劣币驱逐良币”里的“劣”,指的是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低,但并不否认“劣币”作为货币的价值符号功能。某种意义上,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让“良币”能够在商品流通领域体现出其真实价值,用更低的成本就能维持货币流通性,这也有其积极意义 -- 既然破铜烂铁也能成为货币,那就让金子在它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去吧!




  

相关话题

  女生的脚真的和性有关吗? 
  如果一个国家或政体长期以黄赌毒为GDP为主体经济,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巴黎治安那么差的话为什么法国政府不治治? 
  参加「The China Job Market for Economists」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哪些把圣诞节等外国文化「反向输出」堪称经典的案例?反映出了怎样的文化与社会学现象? 
  越发达的地区,人们就越倾向于独居吗? 
  为什么县城里总是听到凤凰传奇的歌和《摇摆哥》《伤不起》《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这样的歌曲? 
  100个人要过河,只有90张船票,应该怎么分? 
  一个大国分裂解体成许多小国家,效率会不会提升? 
  如果一个国家,拼命印钱,同时强行政策要求国内所有物价维持不变,谁敢擅自提价就59上门,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小数点后可以有无数位,为什么两个物体仍可以相互接触?
下一个讨论
一名律师称官司不论打赢打输都先收我的 5 万元费用,打输也不退还给我,是否合理?





© 2025-05-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