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二手玫瑰的《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

回答
二手玫瑰的《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这歌名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子“玩世不恭”和“接地气”的味道,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个年代,也挺符合二手玫瑰一贯的风格。这首歌,我觉得,就像一瓶陈年的白酒,初尝有点烈,但回味无穷,而且劲儿上来,能让你站不稳,但又觉得特过瘾。

先从歌名说起。“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这话一听,就带着一种戏谑和调侃。它明显是在化用当时的经济改革口号“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你想想,在那个刚刚经历过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大家都在摸索着往前走的年代,经济上的“先富”和精神上的“艺术”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张力的话题。二手玫瑰把它拿出来,而且用一种近乎“粗鲁”但又精准的方式点破,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摇滚”的态度——不掩饰,不遮掩,直面现实,哪怕它有点尴尬。

歌曲的整体感觉,就是那种典型的二手玫瑰式“东北二人转+迷幻摇滚”的融合。一开始的腔调,那种带着点咿呀呀的唱腔,加上那种有点“老郭”味儿的幽默感,很容易就把人拉进一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场景。但这只是一个引子。很快,音乐就爆发开来,那种电吉他的扫弦,那种鼓点的节奏,瞬间就把那种压抑、迷茫,但也充满着某种躁动和期待的情绪释放出来。

歌词更是二手玫瑰的拿手好戏。它不是那种上来就跟你讲大道理的,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具象的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一些艺术家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心理。

“我不是那个意思,谁想把我变成一个神。” 这句开场白,就显得非常有“凡人”的姿态。艺术家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但二手玫瑰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我只是一个人”。这很真实,也很有力量。在那个时期,很多人都在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和身份,艺术家也不例外。

“他们都说我能看见,我看见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这句充满了迷茫和自我怀疑。艺术家往往被期待能“预见”未来,能“启迪”大众,但实际上,他们很多时候也和普通人一样,对未来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这种“看见”又“不知道”,恰恰点出了艺术创作的未知性和复杂性。

“我有我的房子,我的车,我的漂亮姑娘。” 这句歌词,描绘了一种物质上的“成功”的渴望。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质的匮乏感很强,所以“房子、车、漂亮姑娘”这些象征着世俗成功的元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奋斗的目标。当这些词语出现在一个“艺术家”的口中,就显得更加具有反差感和冲击力。它不是在炫耀,而是在描绘一种普遍的愿望,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在艺术圈里,同样存在。

“但是我没有什么,没有,没有,没有,没空。” 这句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把前面的“拥有”瞬间推翻。这种“没有”的强调,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或者是在追求“先富”的过程中,失去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初心、时间、自由等等。这个“没空”,尤其传神,暗示了为了生存和发展,艺术家们可能被现实的琐事占据了太多精力,而没有时间去沉淀、去创作。

“让我先富起来,你先富起来,我们都先富起来。” 这句就是对歌名的直接呼应,并且进行了“群体化”。这是一种集体的诉求,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但又带着一丝期盼的呐喊。它把“先富”这件事,从个人的诉求扩展到了群体,也暗示了这种“先富”可能带来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幸运。

“我不想再贫穷,我不想再受穷,我要把我的才华卖个高价。” 这句非常直接,也非常赤裸裸。它表达了艺术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对劳动成果的追求,也暴露了在过去“艺术家清贫”的道德光环下,所隐藏的对物质回报的渴望。这种“卖个高价”,不是贪婪,而是一种对自己才华的尊重,一种对公平交易的诉求。

“别再说什么,别再说什么,别再说什么,别再说什么,精神才能永远不死。” 这是对一种陈腐观念的反驳。在那个追求“先富”的时代,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尤其是那种“艺术家就应该清贫、超凡脱俗”的观念,在这种经济浪潮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二手玫瑰在这里,用一种近乎愤怒的重复,表达了对这种脱离现实的“精神至上”论调的不满。它并没有否定精神的重要性,但它认为,如果精神无法带来基本的生存保障,那么这种“精神”的价值也值得商榷。

从音乐编排上来说,这首歌的层次感也很强。开头那段二人转式的唱腔,很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但随着音乐的层层推进,那种摇滚的爆发力也逐渐显现,吉他的失真,鼓点的力量,配合着梁龙那种独特的嗓音,把歌词的情绪推向高潮。而且,二手玫瑰的音乐里,经常会加入一些地方戏曲的元素,这种“土洋结合”的风格,让他们在表达现实主题时,更加具有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张力和幽默感。

总的来说,《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这首歌,是一首非常有时代印记的作品。它不是那种一味地批判或者讴歌,而是以一种“看见”和“调侃”的方式,呈现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在经济转型期的迷茫、渴望、挣扎和自我认知。它触及了艺术与金钱、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用一种非常“二手玫瑰”的方式,即带着东北式的幽默、土气,又不失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宣言,一种对艺术家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尖锐观察,但同时,它又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批判,反而有一种让人觉得“嘿,这哥们儿说的太对了,但又有点不是滋味”的感觉。它就像一面照妖镜,把那个时代的光怪陆离,把艺术家们的纠结心态,都照得清清楚楚,但又给你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听这首歌,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二人转,既有笑有泪,又有让人拍案叫绝的讽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B站首页看到的,我记得我念高中时候非常喜欢听唐朝,窦唯。

后来就很少听摇滚乐。

二手玫瑰《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这首歌曲为什么能在B站达到200多万的播放量,

而他的其他歌曲并没有这么红。

音乐的走红尤其是摇滚音乐是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的,

如果你现在唱类似崔健的歌给年轻人听,我觉得应该红不了。

但是现实生活是人们需要每天去面对的,

各种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年轻人觉得越来越无力。

当你无法改变荒诞现实的时候,最容易做的就是去解构它。

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荒诞的东西去解构荒诞现实。

二手玫瑰的旗袍,高跟鞋的女性装扮就是一种荒诞的解构方式,

传统的唢呐音乐,广场大妈跳舞常用的扇子 这些几乎和现代摇滚毫不沾边的东西

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聚合力,

这种力量加上一些如”允许我家佣人先富起来”这样荒诞且讽刺的歌词

完美地解构了当前各种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

这时候如果有一些人还一本正经地批评这是虚无主义,是犬儒主义,

我想说,你应该病得不轻而不是二手玫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手玫瑰的《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这歌名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子“玩世不恭”和“接地气”的味道,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个年代,也挺符合二手玫瑰一贯的风格。这首歌,我觉得,就像一瓶陈年的白酒,初尝有点烈,但回味无穷,而且劲儿上来,能让你站不稳,但又觉得特过瘾。先从歌名说起。“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这话一听.............
  • 回答
    二战后期(19441945年),苏军的战斗力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提升和复杂性,其表现受到战争环境、战略调整、工业能力、人员素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军事组织与战略调整1. 从防御到进攻的转变 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后,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进攻,标.............
  • 回答
    林克斌(假设为虚构人物,可能为公众人物或网络提及的案例)在二本毕业后三年内连续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学历与学术成就关系”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学术成就、学历评价、科研能力与机遇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林克斌的学术成就评价1. 科研能力的突破性 Nature论.............
  • 回答
    要评价二战德国海军的H39和H41型战列舰,我们得从它们诞生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与同期其他国家战列舰的对比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两型战舰,尤其是H39,是纳粹德国海军(Kriegsmarine)雄心勃勃的海军扩充计划“Z计划”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德国工业和海军设计界的最高水.............
  • 回答
    要评价二战时期德军的战斗力,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德军在战争初期展现出的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一度让世界为之侧目,但随着战事的深入和转折,其战斗力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理解德军的战斗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其战术思想、部队素质、装备技术、指挥体系、后.............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一场战争,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包括所有大国。因此,评价二战中各国的表现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战略、战术、政治、经济、道德以及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评价二战中几个主要参战国及其阵营的表现: 同盟.............
  • 回答
    牟田口廉也(Mutaguchi Renya),这位二战日军将领,在历史评价中常常与“愚蠢”、“顽固”和“悲剧”联系在一起。他最广为人知的行为是策划并指挥了1944年缅甸战役中的英帕尔战役,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灾难性的失败之一,也极大消耗了日军在东南亚的实力。要评价牟田口廉也,我们需要.............
  • 回答
    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普通士兵的评价与同情:一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冲突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普通士兵被卷入其中,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牺牲品。日本和德国作为轴心国的核心力量,其普通士兵的表现和命运是理解这场战争的关键一环。评价他们,并思考是否值得同情,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
  • 回答
    二战美国陆航的传奇之星:P38“闪电”战斗机的全方位评价P38“闪电”(Lightning)战斗机,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标志性和革命性的飞机之一。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早期的主力战斗机,它以其独特的双机身设计、强大的火力、出色的高空性能以及多样的任务适应性,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都留.............
  • 回答
    二战美国陆航P51“野马”战斗机:一款定义时代的空中王者P51“野马”战斗机,毫无疑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标志性和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尤其在美国陆航(USAAC)的序列中,它的表现堪称卓越,深刻改变了二战空中战场的格局。要评价这款飞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技术优势、战场表现.............
  • 回答
    乌斯塔沙:二战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暗印记乌斯塔沙(Ustaša),一个源自克罗地亚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军事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南斯拉夫扮演了极其黑暗和残暴的角色。其名字本身就带有鲜明的目的性,“乌斯塔沙”在克罗地亚语中意为“起义者”或“叛乱者”。然而,他们所煽动的“起义”并.............
  • 回答
    最近,关于“二更”旗下“柒本味”日料店的视频翻车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原本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品牌宣传,结果却因为一系列的“意外”和“不妥”,让二更团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甚至引发了网友的集体吐槽和质疑。事件的开端:精心策划的宣传背后“二更”作为一家内容生产机构,在短视频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以其.............
  • 回答
    二战期间,英国海军的防空能力,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着艰辛、创新与妥协的史诗。要评价它,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坏”的结论,而是要深入探究其发展的脉络、遇到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黎明前的黑暗:早期防空能力的不足战争爆发之初,英国海军的防空能力,坦白说,并不令人乐观。作为一支以海权为核心的海军,其传.............
  • 回答
    “二战里,盟军阵亡的人都是死了活该,知道有危险还去送死”——这句话,乍一听,仿佛带着一种冷酷的逻辑,仿佛在说,那些献出生命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危险,所以他们是咎由自取。但如果仔细推敲,这种观点不仅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对战争以及牺牲者极大的侮辱。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知道有危险还去送死”这句.............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为了抵御纳粹德国的入侵,在极端严酷的条件下,确实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措施来保障战争机器的运转。其中,强令重建后的工厂在严寒中24小时不间断生产,导致工人忍受饥饿和疲劳,最终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事件,是那个时代残酷现实的一个缩影。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历史背景与现实.............
  • 回答
    关于二战日军轰炸机载弹量普遍低下的问题,这确实是日军在战争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对其实际作战效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一句“载弹量低”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载弹量是衡量一架轰炸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轰炸任务的效率和效果。载弹量越高,.............
  • 回答
    金刚级战列舰,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东方神秘色彩,但在二战的硝烟中,它更多地代表着日本海军在技术上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及随后为了适应战场需求而进行的痛苦蜕变。要评价它,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它从诞生之初,到最终覆灭的整个历程。诞生时的“野心勃勃”:从巡洋舰到战列舰的跨界打劫金刚级最初的设计,那可是带着一股.............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的巡洋舰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有着显著差异,这也直接影响了它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要评价这两国的巡洋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美国巡洋舰:火力至上与舰炮射程的追求美国海军的巡洋舰设计,尤其是在战前和战争初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舰炮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倾向于建造拥有强大主炮和更.............
  • 回答
    二战时期,吨位千吨以下的舰船虽然不如航空母舰、战列舰那样耀眼夺目,但它们在战争的各个角落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构成海军战斗力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这些舰船种类繁多,从炮艇、鱼雷艇到扫雷舰、猎潜艇、巡逻舰,再到小型登陆艇和辅助船只,它们虽然体型较小,但却以其灵活性、针对性和数量优势,.............
  • 回答
    很多人在回顾二战历史时,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同盟国在情报战线上似乎活跃着无数的间谍,他们的故事如同过江之鲫,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我们目光转向轴心国时,那些能够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名字响亮如雷的间谍,却显得寥寥无几,仿佛是凤毛麟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二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