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些车主全款买车却被销售不尊重的情况?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咱们辛辛苦苦攒了点钱,咬咬牙全款提了辆车,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儿,结果呢?有些车主却遭遇了销售人员那叫一个“看不上”的态度。这怎么说呢?

首先,得理解全款买车这事儿本身。现在能全款买车的人,手里肯定是有点“硬货”的,经济上相对宽裕,消费能力也强。这不代表人家就必须给你怎么怎么样,但至少说明了人家是有实力,而且可能对品牌、对服务有更高的期待。毕竟,这钱是人家自己的血汗钱,不是跟银行借的,也不是分期背负利息。

再看看销售人员的态度。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那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脸色。你全款,人家就应该把你当上帝?当然不是,谁都得讲究个礼貌和专业。但是,你也不能因为人家不贷款,就不把人家当回事儿啊。

具体表现上,可能就体现在几个方面:

被晾在一边,冷处理。 别的客户来,一问是不是贷款,销售立马殷勤地凑上去,又是端茶又是送水,侃侃而谈。而全款的车主呢?可能就得自己到处找人,或者被安排到一个角落,半天没人搭理。感觉自己像个“次等客户”,不受重视。
服务流程敷衍了事。 提车的时候,本该细致讲解的配置、功能,可能就一带而过,或者干脆说“这个很简单,你回去自己研究”。对比那些贷款买车的,人家可能连发动机启动前需要注意什么,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甚至连车内饰,都可能草草擦拭一下就让你开走,一点仪式感都没有。
对价格之外的需求反应冷淡。 比如,全款车主可能对赠品、保养政策、或者一些个性化需求有疑问,销售人员可能就一副“你这都全款了,还这么计较?”的态度,不愿意多费口舌。感觉人家更关心的是“能从你这儿赚多少贷款利息”,而不是“如何让你拥有愉快的购车体验”。
话里话外透露着“你花这么多钱,怎么还这样?” 有时候,并不是明说,但那种眼神,那种语气,让你感觉自己全款买车,反而成了“不聪明”的选择,好像应该再贷款点,让销售能赚更多,这样才能“配得上”他们提供的“服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几个点:

1. 销售提成和KPI导向。 很多销售的提成和绩效考核,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贷款业务的利息和金融产品。全款车主绕过了这一块,销售从他们身上能直接获得的“好处”就少了。于是,那些以利益为导向的销售,自然就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倾斜给了更容易“创收”的客户。
2. 对客户的“标签化”思维。 销售人员可能会习惯性地给客户贴标签。贷款的客户,可能会被认为是“有购买能力但现金流不足”,需要金融支持,也代表着长期价值(比如后续的保险、保养等)。而全款的客户,则可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次性交易”,后续价值不高,或者“这么有钱,怎么不多买点?”。
3. 行业内卷和培训不足。 汽车销售行业竞争激烈,很多时候培训更侧重于如何卖车、如何促成贷款,而对于如何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客户关怀,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差异化,可能就做得不够。
4. 个人职业素养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销售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素养问题。他们可能没有真正理解“客户至上”的含义,只把工作当成一个交易,而不是一项服务。

这种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损害品牌形象。 无论销售个人态度如何,最终代表的是品牌。一旦消费者对销售人员的态度产生负面情绪,很容易将这种不满转移到品牌本身,认为这个品牌的服务不行。
流失潜在客户。 今天的全款客户,可能就是明天的二次购车客户,或者会推荐朋友过来。如果因为一次糟糕的体验而心生芥蒂,品牌就失去了潜在的忠实客户。
打击车主购车信心。 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却因为不公平的待遇而扫了兴致,甚至产生“花钱买罪受”的感觉,对车主的心理是一种伤害。

怎么看?

我觉得,这反映了当前一些汽车销售模式和思维方式上的短视。 销售工作的本质,应该是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愉悦的消费体验,而不仅仅是完成一笔交易。

全款买车,虽然销售可能少赚了贷款利息,但人家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买下了你的产品。这本身就是对品牌最大的认可和支持。销售人员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客户都值得尊重,每一个交易都应该用心对待。

对于车主来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

主动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期望。
如果沟通无效,可以向销售主管或者品牌官方投诉。
理性看待,不要因为个别销售人员的态度而否定整个品牌,但也不要忍气吞声。

总而言之,用自己的钱买车,被区别对待,这事儿确实不应该发生。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更加注重客户体验,摒弃“唯利是图”的销售模式,让每一位消费者,无论全款还是贷款,都能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专业的服务。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但购车的体验,也同样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400标准话术:我们敬爱每一个客户。
销售顾问OS:我们更爱贷款客户。

我的本职工作是增值业务经理,这个问题正好属于我的专业范畴,我来答。

对于做销售的,走过路过都是朋友,能进店的就是看的起我们,求之不得呢。但是,如果你在签约阶段坚持一定要全款买车,销售顾问确实不太开心。为啥呢?就因为钱呗。贷款买车,经销商获得的利润要明显高于全款买车。

但是,您千万别以为这钱都是出在买车人身上。做贷款买车,经销商的利润的来源可多了:消费者、金融机构、厂家、保险公司……经销商是谁的羊毛都薅,薅一把赚一把。所以,如果您看完这篇满满的干货,不仅可以了解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还可以知道怎么用知识去砍到底价,收获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全款和贷款最大差距在哪儿?

大家最常见的误会就是:「分期?莫挨老子,必定是坑钱!」这还真不一定,到底车主贷款购车,经销商赚了多少钱,都是赚的谁的钱,这里面学问可大啦!

看看这两个广告图,大家熟不熟:

左边的这张是过去几年大家在广播里、电梯里经常见到的「2年0利率、3年0利率」购车,右边的「36期超惠利率」就是这两年兴起的低利率购车,简称低息贷产品。

这两种贷款模式,0利率的0息贷经销商赚的是手续费,一单几百块的固定模式。低利率的这种,就是明明白白要赚车主的贷款利润。和其他贷款一样,贷款金额越大,时间越长,提成比例越高。不同金融机构的佣金不同,市面的行情一般3年期低利率能做到4%,5年的能做到5-7%。我大致做个表格大家看看:

0息贷 3年低息贷 4年低息贷 5年低息贷
佣金 300元每单 4% 4.5% 5%

如果一辆车,总价30万,首付20%,贷款24万的,做0利率和做低息贷的利润,对比一下。

0息贷 3年低利率 4年低利率 5年低利率
佣金 300元 9600元 10800元 12000元

最多差了11700元啊!你说销售顾问选哪个?

这是贷款直接给经销商带来的利润,但是实际的利润还远不止于此。薅完了消费者的大头,剩下的蚂蚱也是肉,加起来也不少。这几个利润来源分别是:

1、金融机构
2、厂家政策
3、保险公司

1、金融机构

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金融机构的不是说过了吗?我们刚才 说的是单个订单的利润,但是如果达到一定数量,金融机构还会把整体的返点利润再次提高——这是很常见的促销手段。举例来说,一般金融机构会对经销商有这样一个类似的阶梯考核机制:

单数 3年贷款佣金 4年贷款佣金 5年贷款佣金
1-15 4% 4.5% 5%
16-30 4.2% 4.7% 5.2%
31-60 4.4% 4.9% 5.4%
61以上 4.6% 5.1% 5.6%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在A店买车,但是和你签约做贷款的是B店。别问,问就是合同刚好用完了,但是我们都是一个集团的,放心,不会耽误您的购车的。这种情况就表明,经销商为了拿到最高档次的佣金,把两个店的业务合并了。

2、厂家政策

厂家的政策性奖金,是纯羊毛,不薅白不薅。什么是政策性奖金?就是厂家有时候为了促进某些车型贷款比例的上升,主动送钱的政策,一般也是用表格来做一个梯度奖励:

单数 A车型0息贷 A车型低息贷 B车型0息贷 B车型低息贷
1-15 500元 1000元 800元 1200元
16-50 800元 1500元 1000元 1500元
51-99 1000元 2500元 1200元 1800元

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低息贷的奖励一定高于0息贷。当然,真实的厂家政策不会像我的表格这么简单清晰,一般都是非常绕口而且分散,业界俗称鬼见愁,能算明白的人没有几个——解释权归厂家,方便最后结算的时候忽悠经销商。

这部分是厂家送给经销商的奖励,也是销售顾问在谈价格的时候可以让渡的空间。话术如下:

你做0利率,我可以给你让价1000。
你做低利率,我给你让价1500。

哦,原来他们店冲击的是16-50这个档位的奖励啊!那我就心里有数了,可以反薅羊毛了——后面讲怎么知己知彼的薅羊毛。

所以呢,别说厂家的朋友不能帮你砍价,你有这个信息,你完全可以底气十足的自行砍价呀!(我是真买不到5折车)

3、保险公司

你买的不是铁皮,是一种生活方式。——说啥都对的·大可·陈

你买车的时候,肯定不会买一辆裸车。你一定是要买保险对吧?那么你就得知道,保险这部分,大部分保险公司至少有4部分利润:

1、买入-卖出本身的差价
2、保险阶梯返利(和金融分期的阶梯返点类似)
3、分期贷款买保险的佣金
4、其他保险产品的佣金和分期贷款的佣金

前面两个都非常好懂,但是第三和第四点了解的人就不多。其实就是说白了,你能贷款买车,你就可以贷款买保险,也就是所谓的保险月供。贷款买车可以有的佣金,贷款买保险的都有。等你第一份保险到期了,续保也是一样。所以,你会发现,自己明明买完车几年了,还是会收到经销商打来嘘寒问暖的电话——他们不一定真的关心你,但是他是真的惦记你的续保。

汽车保险随着国家费改以后,空间被压缩的很厉害,所以保险公司也在积极自救。你可以去看一下你手头的报价单,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险种。每一种都看起来很有用,但其实每一种的赔付率都相当的低……什么玻璃险、Gap险之类的。对于必买的险种,比如三者险,不管是什么档次的车,报价单基本已经全部悄悄替换成了200万以上保额或者更高,便宜的100万的第三者责任险基本看不到了。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购车的大头支出的时候,对这些边边角角的价格就不那么敏感了。心理学家知道的,销售顾问也知道。

2、用好贷款,可以把价格拉到最低

综上所述,如果你贷款买一台车,可能经销商能赚1万块,这一万块的构成可能是:

1、金融机构贷款佣金:6000元
2、厂家政策奖励:2500元
3、保险公司返利1500元

大家普遍只知道1,不知道有2和3。但是读了上面的回答,你就知道怎么和销售顾问博弈了:

在稳赚2+3=4000的情况下,你愿意把我的6000块打几折?

因此,为了留住顾客,现在很多销售顾问收到的通知是,如果车主选择0息贷,那么价格就没得谈。但是如果车主选择做低息贷,那么可以找销售总监再申请一个折扣。

但是,大招来了!!!你的议价空间并不是只有6000块而已。

因为厂家各种乱七八糟的政策里,可能还有一个全月销量的奖励。比如经销商这个月就差1台车,就能额外再从厂家拿到每台车10000款的奖励,那么你这个6000块我不赚也行,总账还是赚钱的!

但是呢,不到月底冲量的时候,销售总监也未必能算得清楚厂家所有的促销政策。所以,要买车,就月末、季度末、半年底、年末见。冲销量的时候,最容易砍价。车展因为参展费用众多,反而不是抄底的好时候。

3、知道什么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方便消费决策

买什么车的时候最容易遇到题主的这个遭遇呢?我要是先知道,就可以规避了吧?说实话,很难。

经济适用性车,因为现在利润非常低,经常会出现价格倒挂的情况:

车身赔钱,
附加产品赚钱。
(知识点:附加赚钱的这部分就是增值业务。)

所以,如果你买了很便宜的车,你再全款给钱,没一点空间发挥,经销商是要赔哭的。

当然,你买车肯定对店里也做出了销量贡献,但是如果买一台亏一台,这个生意就没办法做了。所以,当你去买车询价的时候,现在很多报价单就已经没有0息贷的选择了,直接给你算5年低息贷,把你的月供心理预期拉倒最低,然后再往上谈。

目前主流的低息贷产品,是3年期4年期5年期的。消费者选择4年的最少。原因很简单,销售顾问会把选择4年的消费者主动引导到5年去——4年和5年每月还贷没差多少钱,但是后台提成差很多。

豪华车,类似BBA这种。动辄5、60万,你会付全款吗?你肯定会在0息贷和低息贷里选一个啊。用一口袋钱砸晕销售顾问的事儿,那已经是上世纪的暴发户才干的老黄历了。

所以,愿意买我们车的,不管是全款还是贷款,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感谢你们的支持!但是,如果是全款,最好等到年底、季度末这种政策优惠最大的时候来买,帮我们做销量,属于雪中送炭。但是放平时的话,就真的是要亏掉棺材本了……

总结的来说就是:

全款买车钱回不来,我们面前太多阻碍

最后才把话说开,哭着求你留下来


过年啦!屯点零食好开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