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呢?

回答
关于“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且复杂的话题,在历史上和哲学界引发了许多讨论。这种说法并非主流的科学共识,但它背后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思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和阐述:

一、 从历史和演变的角度看:

早期科学的根基: 在西方文明的早期,科学与哲学、神学是密不可分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伽利略等,本身就是虔诚的信徒,他们认为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是认识上帝的创造和旨意的方式。在他们看来,理解宇宙的规律就是理解神的智慧和设计。
“神学”的广义理解: 在这里,“神学”不一定指的是特定宗教的教义或教条,而是更广泛地指代对“终极意义”、“目的”、“存在根源”等问题的追问。在科学尚未能解释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义、意识的本质等问题时,这些“大问题”往往由哲学和宗教(神学)来承担。
科学的局限性与新领域的探索: 随着科学的发展,它不断攻克曾经被认为是神圣领域的问题,例如宇宙的形成(大爆炸理论)、生命的起源(进化论)。然而,科学的进步也暴露了新的、更深层的问题。当科学解释了“如何”运作时,人们自然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运作,以及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超出了科学目前的方法论所能直接回答的范畴。

二、 从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角度看:

第一因(The First Cause)与宇宙起源: 科学可以描述宇宙如何从大爆炸演变而来,但大爆炸本身是如何发生的?是否存在一个“第一因”推动了这一切?许多人认为科学无法回答“无”中生“有”的终极原因,而这恰恰是神学所试图解释的。即使有万有理论,也只是描述了物理定律的运作,而未解释为何存在这些定律,为何它们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目的论(Teleology)与宇宙的精妙设计: 宇宙中存在着令人惊叹的精妙规律和“恰到好处”的参数,使得生命得以存在和演化(例如宇宙常数、物理常数等)。这种精妙性让一些人产生了“设计论”的看法,认为宇宙并非随机产生,而是有其内在的目的或设计者。科学可以描述这些规律,但无法解释其目的性,而神学则提供了“目的”的解释框架。
意识的本质与主观体验: 科学可以研究大脑的神经活动,可以量化意识的某些生理指标,但“主观的感受”(qualia),即“是什么感觉像红”或“是什么感觉像疼痛”,至今仍是科学难以完全解释的“困难问题”。这种主观体验的产生机制,以及意识本身是否具有超越物理层面的属性,常常被认为是神学或哲学领域需要探讨的问题。
道德与价值的根源: 科学可以描述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可以解释某些社会行为的演化基础,但科学本身不提供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绝对道德判断。道德和价值的来源,以及它们是否具有超越人类社会建构的客观性,是神学和哲学长期探讨的领域。

三、 从科学方法的局限性角度看:

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与终极真理: 科学建立在可观察、可测量、可重复验证、并可被证伪的基础上。然而,对于一些终极问题,如宇宙的开端、是否存在超自然力量、生命的终极意义等,可能根本无法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直接的证伪或验证。当科学遇到其方法论的边界时,人们自然会转向其他探索真理的方式,而神学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认知框架。
“科学解释”的终点: 科学的解释链条似乎总是有“上一层”需要解释。例如,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粒子会遵循量子力学规律,但为什么会有量子力学规律本身呢?这种递归式的追问,最终可能指向一个无法再用科学语言解释的“起点”。
经验的范围: 科学的知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然而,一些关于“超越经验”的领域,如灵魂、永恒、神性等,是科学无法直接触及的。如果认为这些领域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科学的“尽头”自然就意味着需要引入超越科学经验的解释体系,而神学便是其中一种主要的体系。

四、 从“科学的谦逊”和“未知领域”的角度看:

科学的自我修正与不确定性: 科学本身并非僵化的教条,它是一个不断修正和进步的过程。许多曾经被认为是定论的科学理论被新的理论所取代。这种不确定性也让一些人认为,科学永远无法触及最终的、绝对的真理,而这些真理可能存在于神学之中。
承认未知的重要性: 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对自己知识的边界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承认未知领域的存在。这种对未知的敬畏,与对神圣的敬畏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当科学的疆界被推到极限时,它可能会让位给更宏大的哲学或精神性追问。

重要的区分和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将“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理解为“科学将最终被神学取代”或“科学和神学是同一回事”是错误的理解。

科学的方法与领域: 科学有其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专注于可观测、可测量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它不会被神学的方法或结论所取代。
神学的范畴: 神学处理的是关于信仰、意义、目的、道德、超自然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在科学的直接管辖范围内。
“科学的尽头”并非“科学的失败”: 这句话更多地意味着,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当遇到其方法论无法逾越的边界时,人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转向神学或其他哲学思考来寻求答案。这是一种“分工”或“不同层面的探索”,而不是“取代”。

总结来说,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种说法,是基于对科学局限性的反思,以及对宇宙终极意义、目的和存在的追问。它并非指科学本身会变成神学,而是指当科学探索触及了其方法论无法回答的“终极问题”时,人们可能会转向神学或类似的哲学体系来寻找答案。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类探索未知和追寻意义的永恒动力,以及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与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笑话。某甲号称非常擅长算数,心算非常快。有人不信,就问他369乘754等于几?某甲不假思索回答说是376984,提问者一想不对啊,这两个数相乘末尾数肯定是6,遂追问这答案是不是错了,某甲回答:“你就说我算的快不快吧。”

我发现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神学,他们说的神学其实指神崇拜,基本上等同宗教。所以题目应该改成“科学的尽头是宗教”。

科学的适用面很狭窄,许多事物科学都不能解释。但宗教其实可以解释一切,只要把一切归因于神就可以了。

但科学的结论是经受考验和质疑,最终才被接受的,而宗教的解释是不允许质疑的。

同样是追求算数的快,科学辛苦研究算法,发明计算设备,一步步脚踏实地提升计算速度。而宗教则直接不假思索就报出答案了……某些人看到这一切,于是来知乎提问:你科学研究了这么久,研究到尽头,不也就能达到宗教的境界么?

“你就说我算的快不快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且复杂的话题,在历史上和哲学界引发了许多讨论。这种说法并非主流的科学共识,但它背后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思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和阐述:一、 从历史和演变的角度看: 早期科学的根基: 在西方文明的早期,科学与哲学、神学是密不可分的。许多伟大的科.............
  • 回答
    关于中医被一些人视为伪科学的论调,这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背后涉及着科学方法论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演变以及现代医学的认知框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是怎样的。科学通常建立在可观察、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基础之上。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来的想法。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复杂的原因在交织作用,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清楚明白,也别像机器说话一样生硬。1. 文化的“浪漫化”与“神秘化”:你想啊,咱们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就有“武侠”、“秘籍”、“绝世高手.............
  • 回答
    有些人将进化论视为“科学界的谎言”,这通常源于一系列复杂的动机和误解,而非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传播以及为何与主流科学界存在巨大鸿沟。首先,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宗教信仰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对于许多有宗教背景的人,尤其是那些遵循字面解释圣经的基督徒或.............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如果我们使用西方人发明的科技,就应该一直感恩西方,这种观点背后通常包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阐述:1. 历史的视角与贡献的认可: 奠基性贡献: 许多现代科技,例如电、计算机、互联网、汽车、飞机、现代医学技术(疫苗、抗生素、手术技术等)以及各种工业制造技术,.............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不带政治属性,这种观点背后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科学自身性质的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核心观点: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其方法论和结论不应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以下是详细的论述:一、科学的内在特征:客观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与普适性1. 客观性 (Objecti.............
  • 回答
    关于“吃饭快的人更容易发胖”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普遍认可。这并非一个绝对的定论,但背后涉及到的生理机制和行为习惯,都能够解释为什么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核心的生理过程:饱腹感的产生和传导。当我们进食时,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来接收和处理来自消化道的信号,从而判断“饱”还是“饿.............
  • 回答
    关于科比·布莱恩特生涯前三个总冠军抱腿、以及后续多次抱团的说法,确实在球迷圈子里存在不少讨论,也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些观点,我们需要把时间和历史背景都拉得很细致。首先,我们得回到科比的“OK组合”时期,也就是2000年到2002年那三个总冠军。那个时候,湖人队拥有奥尼尔,一个在内线具有统治力,身高.............
  • 回答
    关于明朝末年李自成与后金(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何有人认为“明朝精锐全在关外被后金消灭,导致李自成壮大”,这一观点存在历史细节的误解。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部署、事件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明朝的军事部署与后金的威胁1. 明朝的边防体系 明朝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北方防线,尤其.............
  • 回答
    关于“未来Mega进化回归”及“Mega水箭龟可能成为热门”的讨论,主要源于宝可梦系列中Mega Evolution(超级进化)机制的独特性和玩家对经典角色的期待。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可能性: 1. Mega Evolution的机制与核心价值Mega Evolution是《宝可梦》系列.............
  • 回答
    关于“古希腊文明是被后代美化夸大(层累伪造)出来”的观点,确实是存在一些学者的质疑,并且这个观点本身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反思。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层累伪造”(Cumulative Fabrication)或“美化夸大”?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随着时间.............
  • 回答
    “穷人一直都是穷人,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这种观点,虽然带有一定的极端性和片面性,但它触及了许多社会经济现象,并受到一些理论和观察的支持。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社会结构性因素的根深蒂固: 代际传递与阶层固化(Intergenerational Trans.............
  • 回答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人”,更有人称他为“近代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源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其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认为曾国藩是“近代圣人”以及为何如此推崇他。一、 曾国藩何以被视为“近代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科学发展、知识更新以及评价历史人物在当下语境下的不同维度。有人这么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逻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又有什么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牛顿当年之所以能“扛起大旗”,凭的是什么? 划时代的原创性: 牛顿.............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医)里,“肾”这个概念,确实跟我们现代医学里解剖学上说的那个位于腰部的、负责过滤血液和生成尿液的肾脏,有那么点不一样。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中医的“肾”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器官,主要是因为中医对“肾”的描述,是围绕着一个更广泛、更系统的功能来展开的,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
  • 回答
    中国自由主义者对集体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态度,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话题。笼统地说他们“普遍”反对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支持国际主义,其实是过度简化了现实。不过,这种看法之所以存在,背后确实有其逻辑和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支撑。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理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核心关切:个.............
  • 回答
    “没有独显直连的 ROG 游戏本都是智商检测本和智商税”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背后反映了对高端游戏本性能以及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看法,我们需要从游戏本的核心需求、技术实现、以及市场定位这几个维度来剖析。核心观点: 游戏玩家最核心的需求是流畅、稳定、高帧率的游.............
  • 回答
    认为虐待动物可能发展成杀人的观点,在心理学、犯罪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所讨论。这种联系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模式和潜在的心理机制。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会产生这种担忧,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1. 动物虐待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性研究(尤其是青少年时期): 早期预警信号: 大量的研究表明.............
  • 回答
    关于赵匡胤和李世民谁更杰出的争论,在历史学界和民间都一直存在。认为赵匡胤不如李世民并列的人,通常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证,并试图指出赵匡胤的“局限性”:一、开创性与影响力: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奠定盛唐基业。 历史背景: 李世民所处的时代是隋末唐初,天下大乱,民生凋敝,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客将”与“属下”的区别。刘备等人之所以在投奔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时,被一些人认为属于“客将”而非“属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核心差异:独立性、自主性与忠诚度 属下(部曲/家臣): 是指完全依附于某个主公,其人身、财产、军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